中考政治考点归纳

2022-08-15

第一篇:中考政治考点归纳

2005年中考政治考点归纳(初三部分)

zhaoxing制作 考点1:生产劳动

要点: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它的主要特征是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3、人类社会就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考点2:生产力

要点:

1、定义: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注意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构成要素;劳动者(主导地位)、生产工具(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3、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石器;奴隶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机器。 考点3:生产关系

要点:

1、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起决定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3、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了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劳动产品在集体成员中平均分配 考点4:私有制产生

要点:

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2、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考点5:阶级

要点:

1、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2、人类社会第一次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4、奴隶最初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战俘。 考点6:国家

要点:

1、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出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考点7: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要点:

1、标准: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新的生

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2、原因: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了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奴隶,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 考点8: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要点:

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内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毛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十分紧张和繁重的劳动;奴隶主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

2、表明了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考点9: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1、文字出现在奴隶社会

2、文字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在阶级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 考点10: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要点:

1、封建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人类进入封建社会。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地位和处境与奴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奴隶要高得多。

3、主要标志: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

考点11:封建土地所有制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地租、放高利贷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也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榨取地租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考点12:封建统治

要点:

1、封建国家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

2、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

3、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考点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要点:

1、原因: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考点14:清除封建残余思想

要点:

1、封建思想残余主要表现:等级观念、家长作风、宗族观念、封建迷信筀等。

2、存在原因: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

3、主要对策:

⑴对国家来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和觉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依法取缔封建迷信活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⑵对青年学生来说: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与封建迷信活动作斗争,使自己健康成长。 考点15:中国古代文化

要点:

1、封建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类在封建时代的最高成就。

2、中国在封建社会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四大发明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积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和批判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同时要立足国情,结合新的实践加以创新。

考点1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⑴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而又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⑵要有大量的货币资本。

2、“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货币资本。 考点17:资产阶级革命

要点:

1、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革命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4、主要斗争:最早------尼德兰;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上最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6、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考点18:资本主义剥削和统治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世世代代没有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生活的工资。

2、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是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根源。

3、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4、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

5、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6、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民主实质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考点四19: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要点:

1、内容:(见初三政治备考资料)

2、垄断资本主义又叫帝国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占统治地位。 考点2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3、这一基本矛盾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

4、资本主义社会三大矛盾的内容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危机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考点21:科学社会主义

要点: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3、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是:十月革命。 考点2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要点:

1、必然性:(P42)

2、曲折性:(P42)

考点23: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要点: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理由如下: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在曲折中前进,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扼杀社会主义。

2、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理由如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带有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二者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

3、面对这种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格局,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发展自己,又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考点2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封建时代的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近代资产阶级斗争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软弱性。

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第一,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当顽固,它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考点2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或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考点2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要点:

1、新中国发生的变化:独立,统一,民主,繁荣。

2、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考点27:一国两制

要点: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总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做到: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与原则,坚决同分裂行为做斗争;长大后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考点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点:

1、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第一,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二,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根本要求。

4、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关系:(见课堂补充内容)

6、有关例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有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改革开放、制定三步走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代表先进文化的有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以德治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等。

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领导人民取得抗击非典的斗争全面胜利、农村费税改革、减免农业税、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共同富裕等。 考点29: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点:

1、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时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原因: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意义: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觉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考点30:人口问题

要点;

1、现状: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2、影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就业。影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政策:计划生育,其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关键是少生。 考点31:资源形势

要点:

1、现状: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利用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

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考点32:环境问题

要点

1、表现:第一,土地生态的恶化;第二,水资源的污染;第三,大气污染的加剧;第四,森林草场的减少。

2、青少年要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考点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要点:

1、制定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2、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4、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

考点3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点:

1、原因:才能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考点3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要点: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我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考点36:坚持改革开放

要点:

1、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2、改革的目的: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开放的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情况下,整个世界正日益成为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 考点3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要点: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具体要求:必须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考点3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要点:

1、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2、要维护社会的稳定还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考点3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要点:

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40: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要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措施: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41:共同富裕

要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2、含义:共同富裕,既不是指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考点4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原因:关系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到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2、措施: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人才④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3、青少年的做法:树立远大理想,立场为西部开发做贡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西部的本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考点43: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点:

1、要求(或内涵):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2、必要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主要措施: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 考点4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点: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大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6、意义: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及时确定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做出各种决策,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它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考点45:依法治国

要点: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3、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实施方法: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前提);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必备条件)。加强法制教育,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群众基础)。

5、青少年的做法: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坚持不做违法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考点46:维护民族团结

要点:

1、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优越性是: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

考点4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要点:

1、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2、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主要特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的文化。

考点4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点:

1、地位和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 考点49:科教兴国战略

要点:

1、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3、措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意人才资源的开发,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

4、青少年的做法: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50:人才强国战略 考点51: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要点: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在批判继承和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立足新的实践加以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考点5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联系

要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考点5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联系

要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它们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 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实施。

考点54: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要点: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2、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特殊原因,不完全按照上述一般进程有序地发展变化,而是超载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3、判断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考点5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要点:

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再适应的时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被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

关系所取代。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点56:当今世界的主题

要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2、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考点5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要点: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入世的机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3、入世的挑战:我国的一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将受到一定的冲击。

4、我国政府的对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民族中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和德治国方略。

5、青少年的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遵纪守法,做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考点58: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要点:

1、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考点59: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要点:

1、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

2、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3、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考点60: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要点:

1、含义: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2、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

3、青少年的做法:要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生活上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学习上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不骄不躁;事业上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考点61:要有正确的就业思想

要点:

1、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等级之分。

2、要有正确的择业思想:不仅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且要以大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听众祖国安排。 考点62: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要点:

1、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青少年的做法: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勤动脑、勤动手、敢于质疑;培养自己正当的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篇:甘肃省中考物理考点归纳

1、温度的估测、温度计的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

2、环境温度(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3、物态变化(实例)

4、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单位、测量及其计算

5、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6、声学(产生、传播、特征和应用)

7、光学三部曲

8、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9、运动及其描述(参照物、速度)

10、时间、长度的估测及测量

11、力及其测量(三力三要素、受力分析)

12、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1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

14、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15、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6、简单的电现象(摩擦起电、两种电路三种关系、电表)

17、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8、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19、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

20、磁场及其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

21、电磁铁及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

22、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3、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24、内能(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的计算)

2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归纳

会议及其内容总结

八七会议1927.8.7

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遵义会议1935.12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在革命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洛川会议1937.8

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 1949.9.21

通过《会议组织法》 《政府组织法》 《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六届六中全会1938.10

毛泽东 在中共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七届二中全会 1949.3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毛泽东提出了“两个转变”和“两个务必”

八届九中全会

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6

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

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二大 1922.7

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党的七大 1945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8年,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注: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是指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即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的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1956.9

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八大二次会议 1958.5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十五大 1997.9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六大 2002

提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1979.3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8.5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中心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总结

1928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阐明中国革命只能走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5《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 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1935.12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1936.12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7 毛泽东《实践论》 《矛盾论》 批判了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王明)

1938 毛泽东《论持久战》

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9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39.10.4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1945 毛泽东 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个主要标志

1948.4.1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明确地吧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

1948.12.30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1956.4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标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7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

毛泽东《关于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1、 党内出现的错误观点

①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② 瞿秋白的“无间断革命” ③ 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

2、 党的自身建设

① 1941.5---1942.2 整风运动

反对宗派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党八股 ② 1951---1952 “三反”运动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③ 1952 “五反”运动

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 ④ 1957 “整风运动”

反对宗派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次合作

① 1924.1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② 1937.9.2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史

㈠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

1、1840年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2、1898年 戊戌维新运动

3、1905年 同盟会成立

4、1911年 武昌起义

5、1912年 辛亥革命失败

㈡ 新民主民主革命

1、 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

2、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党的成立)

3、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㈢ 大革命时期(1925-1927年) 革命对象:北洋军阀

㈣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

1、1927年八七会议,南昌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1935.12 遵义会议 中共历史上的转折点

3、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

㈤ 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15)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起点

2、全面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

3、1945.10.25收回台湾,抗日战争完全胜利

㈥ 解放战争时期(1946.6.26—1949.4.23)

1、1945年8月—10月重庆谈判

中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1946.6.26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中共作战原则:

1946.6--1947.6战略防御1947.7—1949.4战略进攻

㈦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49.10.1建国---1956年底“三改”完成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1.12---1956年底) 发展互助业 →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高级„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底---1956年底) 供销小组 → 供销合作社 → 生产合作社

4、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㈧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957年“大跃进”运动

2、1958.8 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59年,“反右倾”斗争

4、1962—1965 三年调整时期

5、1966.5—1976.10 “文化大革命”

6、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7、1981.6 十一届六中全会

全面拨乱反正,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8、1987.4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9、1992.6 江泽民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劳动收入主要包括:

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出卖技术所得的收入,参与管理劳动所得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企、外企劳动者所得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主要包括资本收入: 利润,利息,股息红利,租金等;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观念上的货币; 当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媒介时,是实在的货币 一本书售价18元,这里的“元”是价格标准

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来实现的;

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是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

政治路线方面的错误倾向笼统的说都是机会主义, 机会主义又分为:

右倾机会主义(或投降主义) 左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

学风方面的主观主义又分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所谓“民主党派”是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主要理论知识点

“三个代表”: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重点是:诚实守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群众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 主要动力:坚持改革开放 重要保证:坚持民主法治

重要条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与基石是:公平正义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毛泽东思想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邓小平理论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特征主要有: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第四篇:中考英语动词时态考点归纳与例析

【重点讲解】

在汉语里不管什么时候发生的动作,表示动作的动词的形式不变。但在英语里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要用不同的动词形式来表示,这种动词形式称为“时态”。英语共有16种时态,常用的有8种。

1、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1)一般现在时表示客观事实、普遍真理、习惯性和经常性的动作,以及现在的特征等。常与often, always, usually, on Monday, every day(week, month, year…)等连用。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要在原形后加-s或-es。例如:

I often go swimming in the river in summer.我夏天经常在河里游泳。 She usually does her homework at 5:00 p.m. in the afternoon. 她经常在下午五点钟做作业。

2)现在进行时由 “be (is/am/are) + 现在分词”构成,表示说话时或现阶段正在进行和发生的动作。例如:

---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over there? 看!他们在那边干什么? ---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他们在踢足球。

3)现在完成时由 “have/has + 过去分词”构成,其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强调发生在过去并在说话时已完成的动作对现在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二是动作始于过去,现在仍继续,也许还会持续下去。现在完成时常与for, since引导的时间段或点以及so far, already, yet, in the past few weeks, before等时间状语连用。例如:

I lost my ticket for the film. I haven‟t found it yet. 我把电影票丢了, 到现在还没有找到。

The Smiths have lived in Shenzhen for ten years. 斯密斯一家已经在深圳住了十年。

2、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的用法。

1)一般过去时表示在过去某时发生的事情、存在的状态或经常发生的动作。行为动词一般过去式的规则变化是在词尾加-ed/d。常用的时间状语有yesterday, last night, just now, five days ago等以及由after, before, when, while等。例如:

Our family went to Shanghai five days ago. 五天前,我们一家去了上海。

1 She turned off the light after she finished washing clothes. 她在洗完衣服之后就关灯了。

2)过去进行时由 “was/were + 现在分词”构成,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阶段正在发生的动作,常与at that time, this time yesterday, at 8 yesterday morning, from 10 to 11 last night 以及when, whil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等连用。例如:

I was watching TV this time yesterday. 昨天这个时间我正在看电视。 The boys were having lessons at that time. 那个时间男孩们正在上课。 3)过去完成时由 “had +过去分词”构成,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某一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动作, 即 “过去的过去”,句中常用by the end of last week, be fore, when 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例如:

The plane had taken off when he got to the airport. 当他到达飞机场的时候,飞机已经起飞了。

We had learned many English song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到上个学期末为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的英语歌曲。

4)过去将来时由 “would + 动词原形” 或 “was/were going to + 动词原形”构成. 表示从过去的某时间看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常与the next morning, the following week等时间状语连用,并多用在宾语从句中。例如: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we would have a maths test the following week. 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考数学。

She said she would go back to her hometown during the holiday. 她说假期期间她将回到家乡。

3、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一般将来时由 “will/shall + 动词原形” 或 “ am/is/are going to +动词原形”构成,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用的时间状语有 tomorrow, this evening, next week, in three hours等。例如:

There is going to be an English film tonight. 今晚有一场英语电影。 Mum will be back in three days. 妈妈三天后回来。

【中考链接】 1. --- Is Cindy at home?

--- No, she ________ the library. She _______there a moment ago.

A. has gone to, went

B. has gone to, has been

C. has been to, went

D. has been to, has gone

答案:A。【解析】 根据答句开头的“No”可知Cindy不在家已经去图书馆了。所以第一空用has gone;第二空填went,表示刚才“去的”。 2. —When _______ your mother _______ you that blue dress,Mary?

—Sorry,I realy can‟t remember.

A.does;buy C.had;bought

B.has;bought

D.did;buy

答案:D。【解析】从问句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问句的意思为“你妈妈什么时候给你买的那件蓝色的衣服?”。when 不能跟完成时连用,这里“买”的动作是在过去发生的,所以排除B和C,选D。 3. —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just now? —Sorry. I didn‟t catch it. I________something else. A.think B.will think

C.was thinking D.had thought

答案:C。【解析】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该题必须根据上下句来理解,第二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刚才老师讲话的时候我在想别的事情。”即表达在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所以要用过去进行时was thinking。

4. —What ______ when the earthquake (地震) happened on May 12th ? —Er, I was having a geography class in the classroom. A. are you doing

B. did you do

C. were you doing

答案:C。【解析】本题的答句用了过去进行时was having。结合上下句的语境,问句当然用过去进行时,所以选C。

5. I don‟t know when Jim _______. I‟ll meet him at the airport when he _______.

A. will return; return

C. returned; returned

B. returns; will return D. will return; returns.

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when的两种用法。when既可以引导宾语从句,也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当when引导宾语从句时,其句中的谓语动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时态,第一空因为动作还没有发生,所以要用一般将来时will return;当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时候,遵循“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的原则, 所以第二空选returns。 6. --- What about seeing the film with me?

--- Sorry. I ______twice.

A. am seeing B. will see C.see

D. have seen 3 答案:D。【解析】该题的语境是“我不想去,因为我看过两次了。” 很明显是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的影响,符合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所以选择D. 7. --- Would you like____ some coffee?

--- No, thanks. I ______some.

A. have, already have

C. having, have yet had

B. had, just had

D. to have, have already had 答案:D。【解析】该题的正确答案为D。would like 后要接to + 动词原形,所以第一空填 to have;第二空填“have already had”,句子表达的意思为“我已经吃过一些,不用再吃了”。

8. --- What _____your father doing at eight yesterday evening, Sandy?

--- Let me see…Oh, he was_____ a newspaper.

A. was, reading B. were, watching C. was, looking D. were, seeing 答案:A。【解析】该题考点是过去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由 was/were + 动词的-ing形式构成。因为 your father 是单数人称, 所以第一空要选was; 看报纸要用read,而不用look。所以选A。 9. --- Have you _____your ticket yet?

--- No, I‟m still ______it.

A. found, finding

C. found, looking for

B. looked for, looking for

D. looked for, finding 答案: C。【解析】该题考查find与look for的区别,find意为“找到”,look for意为“寻找”。所以选C。第一空要填found,第二空填looking for。 10. --- Henry, you______ on the phone.

---oh, _______. Thank you.

A. are wanted, I come

C. are being wanted, I come

B. are wanted, I‟m coming D. are wanting, I „m coming

答案:B。【解析】该题的正确答案为B. 首先第一空是考查动词的被动语态,表示电话找你。而后一空I‟m coming 表示“我马上就来”。Come的现在进行时可以表示将来时。

11. --- Tomorrow will be Father‟s Day. 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father?

--- I will say “I love you, Daddy” as soon as he _____up.

A. will wake

B. wake

C. wakes

D. woke 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时间状语从句中动词时态的用法。在含有时间

4 状语从句的复合句里,当主句为一般将来时的时候,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故选C。

12. --- Kate, have you seen Bob these days?

--- Yes, I saw him yesterday. We _______each other for a few days.

A. haven‟t seen

B. didn‟t see

C. hadn‟t seen

D. often saw

答案:C。【解析】该题是考查现在完成时与过去完成时的区别,现在完成时是强调对现在的影响或持续到现在的动作,而过去完成时是强调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前完成的动作,即“过去的过去”。从答语“I saw him yesterday”可知“我是昨天见到他的”,在昨天见面之前“我们很多天没有见面”是“过去的过去”,所以答案为C。

【习题精炼】

1. --- How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 It _____difficult to see the road because it _______.

A. was, was raining

B. is, has rained

C. is, is raining

D. will be, will rain 2. --- Where is Miss Gao, Lily? --- She ____to the teacher‟s.

A. has been

B. has gone

C. went

D. would go 3. --- May I speak to John?

--- Sorry, he _____ Japan. But he _____in two days.

A. had been to, will come back

B. has gone to, will be back

C. has been in, would come back

D. has gone to, won‟t come back 4. --- Hi, Lin Tao , I didn‟t see you at the party.

--- Oh, I _____ready for the maths exam.

A. am getting

B. was getting C. got

D. have got 5. --- When _____Mr Harris ______the town for Sydney?

--- I think it _____last December.

A. did, leave, was

B. did, leave, is

C. has, left, was

D. does, leave, is 6. --- Can you guess if they ______to play basketball with us?

--- I think they will come if they _____free.

A. come, are

B. will come, will be

D. come, will be

5 C. will come, are

7. --- How long ____ you ______in Shenzhen? --- Since five years ago. A. did live

B. were live

C. have lived D. were lived 8. --- Listen. Who ______in the next room? --- It maybe Mr Lee. A. sings

B. is singing

C. sang

D. does sing 9. --- 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just now? --- She said she ______us to the park the next week. A. will take

B. is going to take

C. took

D. would take 10. --- How many English words ____you _____by the end of last term? --- For about 2000. A. have learned

B. did learn

C. had learned

D. were learn 11. --- Excuse me, look at the sign NO PHOTOS! --- Sorry, I ______it. A. don‟t see B. didn‟t see

C. haven‟t seen

D. won‟t see 12. --- Do you know him well?

--- Sure, we________ friends since ten years ago.

A. were

B. have been

C. have become

D. have made

【答案详解】

1. A【解析】问句的谓语用的是一般过去时,答句的谓语也应该用过去时,因此第一空只能填was, 所以选A。句意为“很难看清路,因为当时正在下雨。”

2. B【解析】该题考查has been与 has gone的区别。前者表示“曾经去过某地”,而后者表示“到某地去了,人不在这儿”。根据问句,Miss Gao显然已不在说话地点,她已经去老师那里了。所以选B。

3. B 【解析】从本题的答句中我们知道John 去了日本,所以第一空要选has gone to ,而 in two days是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B。句意为“他去了日本,但过两天回来。”

4. B【解析】从对话的开头可知,打招呼的人在刚刚过去的party 上没有见到林涛,所以答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在party进行的过程中,我正在为数学考试做准备”,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要用过去进行时态,故正确答案为B。

6 5. A【解析】when与一般过去连用,而不与现在完成时连用,所以排除C而选A。

6. C【解析】本题考查if 的两种用法。If 既可以引导宾语从句,意思为“是否”,也可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意思是“如果”。当if引导宾语从句时,其句中的谓语动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时态,在本题中要表达“你能猜出他们是否要和我们打篮球吗?”,动作还没有发生,所以第一空要用一般将来时will come;当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时候,遵循“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的原则,所以第二空选are。

7. C 【解析】本题中的答语“Since five years ago”是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所以问句要用现在完成时have lived。

8. B 【解析】本题问句中的动词listen提醒我们后面的动作正在发生,所以要选现在进行时is singing。

9. D 【解析】答句是一个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其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也要用相应的过去时态,根据状语the next week,从句谓语要用过去将来时,所以选D。

10. C【解析】本题问句中的“by the end of last term”是过去完成时的时间状语,所以答案选C. 11. C【解析】答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刚才没有看见”,而不是现在没有看见,所以要用一般过去时。

12. B【解析】在答句中有一个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since ten years ago,所以答句要用现在完成时。同时只有延续性的动词才能与这样的时间短语连用,因此排除C和D,选B。

第五篇:2014年中考数学易错点与考点归纳

2014

一、数与式 中考数学易错点与考点归纳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列举法:五个基本数列的通项公式

1,3,5,7,9,,2n13,5,7,9,,2n1 2,4,6,8,,2n

1,4,9,16,,n21,2,4,8,,2n

易错点9: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10: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O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

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各种等量关系分析与理解,基本等量关系有:(1)路程=速度时间

(2)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总价=单价数量标价折数=售价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

总利润=单利润数量

(4)新数=基数(1+增长率)

成比例线段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5)几何基本等量关系是 面积公式

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易错点9: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 、函数

1.ykxb中的k,b.2.yk中的kx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bb4acb2 22,(,)3.yaxbxc中的a,b,c,b4ac,2a2a4aya(xh)2k中的(h,k)ya(xx1)(xx2)中的x1,x2

易错点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值。

易错点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易错点4:两个变量利用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注意区别方程、函数、不等式模型解决不等领域的问题。

易错点5: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6: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7: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易错点8: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a,

其它都是全体实数。

四 、三角形

易错点1:三角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特征与区别.

易错点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最短距离的方法。 10,a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为0,0指数底数不为0, a

易错点3: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特别关注外角性质中的“不相邻”.

易错点4: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着重学会论证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综合运用.............以及线段相等是全等的特征,线段的倍分是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与三角函数的结合。边边角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易错点5:两个角相等和平行经常是相似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线段成比例,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易错点6: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这里需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入.

易错点7: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线段的长,证明线段的数量关系,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8:将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探究各种解题方法。 易错点9:中点,中线,中位线,一半定理的归纳以及各自的性质。

任意三角形的中线性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0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与判定,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易错点10: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的确定与底上的高(特别是钝角三角形) ..........

易错点11: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对应线段的比经常出错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五、 四边形

易错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何灵活、恰当地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不稳定性。

易错点2:平行四边形注意与三角形面积求法的区分.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易错点3:运用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中心的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易错点4:平行四边形中运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突出转化思想的渗透.

易错点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边长、对角线长、面积等的计算.矩形与正方形的折叠,

易错点6:四边形中的翻折、平移、旋转、剪拼等动手操作性问题,掌握其中的不变与旋转一些性质.

易错点7:梯形问题的主要做辅助线的方法等腰梯形(平移腰、平移对角线、过上底的顶点作高、延长两腰) 直角梯形(作高)

六、圆:

易错点1: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

易错点2: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点在圆上,垂直

易错点4: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相切有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包括相交也存在两圆圆心在公共弦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忽视其中的一种情况.

易错点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把握好d与R和R+r,R-r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的方法求解。

易错点6: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高与母线考试时易混淆.

易错点7: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8:几个公式一定要牢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七、投影、视图、图形变换、平面密铺

易错点1:根据物体(几何体)确定三种视图. 根据三种视图确定物体(几何体)的形状.

易错点2:正投影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分清投影与视图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点3:三种视图的内在联系主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_;俯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左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因此,在画三种视图时,主、俯视图要长对______,主、左视图要高_______,俯、左视图要_______. 易错点4:三种视图的位置关系一般地,首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然后在主视图的______画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________画出左视图.

易错点5:平行投影运用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来解题,中心投影应用相似成比例线段解题。

易错点6: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把握不准.

易错点7:对平移概念及性质把握不准.

易错点8:图形的轴对称或旋转问题,要充分运用其性质解题,即运用图形的“不变性”,在轴对称和旋转中角的大小不变,线段的长短不变.

易错点9:将轴对称与全等混淆,关于直线对称与关于轴对称混淆.

易错点10:位似图形中的放大与缩小,同侧与异侧,位似中心是关键词。平面密铺是一个顶点的角度之和等于360.

八、统计与概率:

易错点1: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错求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易错点2:在从统计图获取信息时,一定要先判断统计图的准确性.不规则的统计图往往使人产生错觉,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易错点3: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它们的适用范围不清楚,造成错误. 0

易错点4:极差、方差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从而不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易错点5:概率与频率的意义理解不清晰,不能正确的求出事件的概率.

易错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方差公式,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与频率之间的关系,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加权平均数的权可以是数据、比分、百分数还可以是概率(或频率)

易错点7:求概率的方法:(1)简单事件(2)两步以及两步以上的简单事件求概率的方法:利用树状或者列表表示各种等可能的情况与事件的可能性的比值。(3)复杂事件求概率的方法运用频率估算概率。

易错点8:判断是否公平的方法运用概率是否相等,关注频率与概率的整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考作文名师点评下一篇:致老师的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