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律素质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培养法律素质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医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还会对今后的工作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本文主要是对医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以及提升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医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等方面。

培养法律素质临床医学论文 篇1:

赣南苏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以赣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现状为切入点,阐述了根据赣南苏区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实际,探索了为赣南苏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赣南农村 技能型 实用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赣南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ZD065。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状况可概括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取消了卫生保健专业,增设农村医学专业,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

笔者学校从2010年起,开设四年制中等农村医学专业。本文以赣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现状为切入点,探索了赣南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医学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赣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现状

赣南即赣州,地处江西南部,人口842万,其中80%为农民。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54个,其中医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卫生院31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65个,卫生机构床位1.42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0.46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4万人,注册护士0.59万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只有0.53万人;具有本科学历者占1.5%,大专学历者占17.5%,中专学历者占57.7%,无学历者占28.9%,有的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为0;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者占1.23%,中级职称者占12.95%,初级职称者占60.14%,无职称者占25.68%。

目前赣南注册的乡村医生有8538人,但村卫生室只有执业(助理)医师105名,仅占乡村医生总数的1.86%,远低于全国14.2%的比例。其中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1359人,占15.9%,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3.1%,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卫生人才总数21.6%。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数只有1.21人。且这些乡村医生多是从“赤脚医生”转化来的,“半医半农”的尴尬身份让乡村医生不同程度地缺乏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显然,赣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较差和年龄老化等问题,使农村社区提供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为赣南农村基层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赣南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根据赣南苏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1)科学制定定向培养中等农村医学人才的规划和目标。为解决赣南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资源不足的问题,笔者学校将赣南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资源的调研分析及对策递交赣州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经江西省教育厅和卫生厅批准,从2010年起笔者学校——赣州卫生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120名学生,定向培养为赣南中等农村医学人才。根据赣南的实际,2011年起,学校每年定向培养200名中等农村医学生,为赣南农村基层定向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笔者学校还根据赣南中草药资源丰富的特点,制定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中等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2)在调研的基础上,改革招生制度,确保中等农村医学生毕业后服务于赣南农村基层。农村医学专业是真正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务于农村的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依据本课题组对赣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现状的调研结果,笔者学校对农村医学专业的生源条件进行了调整:①立志于扎根赣南农村基层的乡村医生不受年龄限制;②立志于扎根赣南农村基层医学的高考生优先录取;③确定一定的中考分数线并严格按分数线录取,以确保基本文化素养。该专业学生入学时凭录取通知书和签订的立志于农村医学就业协议书办理注册报到手续。

(3)按灵活性、适应性原则,科学设置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笔者学校在设置农村医学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时,按照培养农村基层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各课程教学内容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如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而专业课程则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技能性”。教学内容不仅按农村医学专业大纲设置,同时,在够用实用的原则上及在赣南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新增如农村预防保健适宜技术、农村临床适宜技术(包含内、外妇产、儿、中医适宜技术等内容)和赣南常见病的防治等;并且针对农村医学专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助理医师为主,根据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主要为内、外、妇、儿及相关基础,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内、外、妇、儿等课程的课时量。

(4)注重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农村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笔者学校不仅增加了人文课程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课等课程,而且注重开发农村医学专业第二课堂教育(如义工活动、急救培训等),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培养农村医学生扎根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精神。

2.以能力为本位,创新实用性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思结合,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及深入社区、医院或乡村“边看边讲”的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还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3.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为目标,探索学历教育与技能型实用技术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笔者学校注重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学历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在毕业前98%的学生进入医学本科或大专的学习。同时根据赣南农村实际,鼓励并支持部分农村医学生进行中医师承学习,创“双证”(助理医师和中医师)中等农村医学特色教育。

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等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原则下,可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医学专科人才,以适应本地区农村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故笔者学校以农村卫生实用知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制定的四年制中专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探索四年制中等农村医学培养模式,为学校升格后培养三年制全科医生(农村医学)奠定基础。

4.以“实用性和适宜性技术”指导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养适合赣南苏区农村基层卫生岗位需要的人才

(1)教材建设探索。成立由临床医学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的农村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写校本教材,制作精品课程。如赣南中草药资源丰富,可开发赣南中草药教材,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性和适宜性技术。又如根据赣南常见病例开发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校本教材,为赣南农村培养卫生技术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是通过培训,增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聘任临床专家讲授专业课,或与科研院校、三甲医院联合培养师资。

(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探索。一是完善学校实验、实训建设;二是建设各层次农村医学专业临床见习和实践基地。通过“以临床环境为依托”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不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掌握工作岗位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我们探索了为赣南农村培养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的模式,并提出了适合培养赣南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通过定位“技能型、适宜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教材、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业,具备常见病的处理能力、地方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能力、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能力,为赣南农村卫生保健、防疫、康复及健康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林.乡镇卫生院如何引人才[N].江西日报,2009-09-28.

[2]颜莉芝,朱双华.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廖鸿鹏,杨伟辉等.乡村医生,归属何在?[N].赣南日报,2010-08-01.

[4]郝如敏,邓书林,孙胜林等.北京市农村卫生人员现状和中等卫生职教发展对策研究——对昌平区农村卫生人员状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4).

[5]彭力,马爱民,刘洪波等.以职业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医药卫生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长春医学,2008(6).

[6]邢志华,都丽萍.探讨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基层医学论坛,2004(8).

[7]吉飞,曹叔亮.“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实施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2(30).

[8]赵昌林,赵玉华.中等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作者:郭忠 廖禹东

培养法律素质临床医学论文 篇2:

论医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提升

【摘要】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医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还会对今后的工作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本文主要是对医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以及提升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医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等方面。

【关键词】医学生 法律素养 现状

【课题项目】201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YKD2017XSGZ001)。

一、医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一)法律素养教育观念较为传统

从医学的层面来说,它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技术的培养比较重视。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普通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分别是公共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医学课程。在这当中不管是基础医学课程还是临床医学课程都属于专业性教育。另外,目前我国很多医学生也同样重视自己的专业课,但是对于法律基础课程并没有较大的兴趣,完成法律教育只是为了修满自己的学分。在这种情况下,将无法更好地完成医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二)法律素养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在医学生能够接受的法律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两个方面是选修课程。在医学院校必修的課程当中,主要的基础课程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而来的,并且将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内容进行结合,其中法律方面的部分有了明显的缩减,在八个章节当中占了两个章节。与此同时,课程的课时也得到了缩减,怎样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当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给医学院校的教师提出了较大的难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医学院校开展相应的选修课程,这主要是想让学生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观念意识,充分了解医药卫生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可是学生目前进行选修课的学习,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教师的教学兴趣下降,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综合性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医学学科不仅拥有一定的综合性,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对于医学教师而言,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之外,还应该充分掌握一定的医学本身所蕴含的规律,对常见的医药学知识要非常了解。可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医学院校中综合性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既懂医又懂法的教师非常少,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较多的教学缺陷,这样一来,就会对教学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二、医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医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途径当中,应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重视医学专业的知识教育。将传统重视医德伦理的观念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医学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的综合型素质培养机制。对于医学教育来说,不能轻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法律素质教育,为了更好的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地位,就要增加法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时间,增强法律素养在法学课时当中的比重。当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之前,要认真的学习医疗实践活动当中的法律素养课程,从而让实习生可以在临床实习当中做到有据可依,避免自己在临床实习中出现错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培养综合性的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培养一些综合性的师资团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当中的资源,还能够提高法律素养教师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另外,在培养综合性的师资团队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支持并鼓励教师出去学习与深造,提升自身的学历,利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医学院校的综合性师资队伍。

(三)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校园环境

在医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途径当中,还应不断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校园环境,医学院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举办与法律素养教师相关的活动,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医学生对于法律素养的主观意识,从而更好的完成医学法律素养提升的目标。医学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专家,或者是一些了解医疗法律实践的法律工作者,为医学生讲解相关的教育内容,让医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习到法律方面的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三、结论

医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服务性要求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具有综合素质才能够胜任工作,即不仅要具有高超的医术以及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有健全的法律知识。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教学理念,多渠道、多途径地结合运用才能够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张鹏.论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5(05).

[2]张会萍.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目标评价体系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04).

作者:张来玮

培养法律素质临床医学论文 篇3:

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医院人才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从领导对人才的重视、人才素质的把关和培养,以及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浓厚的环境,使医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获得综合竞争优势。因此,在完善人才的培养方面应当多渠道解决,努力建造高级卫生人员的再生机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有了深刻的变化与长足的发展,这给医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就新形势下医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如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人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1 医院面临的形势与医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新时期医院面临的形势:一方面就是医疗卫生工作服务观念的强化。医疗机构改革要“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办院宗旨仍然要体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实质内涵体现新时期医院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服务性。另一方面就是医院经营步入不完全的市场的轨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院发展的外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独立经营实体的医院,已不能再由政府统包,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由之路。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开发医疗市场,注重管理,走质量效益之路,走规范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2)医院人才素质与定位:新时期医院人才的素质:品德、服务、技术、经营和管理素质。新形势下医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有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掌握医学知识的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2 新时期医院人才培养的思路

(1)人才效益性的认识:医院人才培养首先深刻认识投资与效益的关系。不难理解,医院人才的知识转化可给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效益的产生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加上医院管理者任期制影响,一些医院往往对人才培养存在短期效益的思想与行为,采取医院人才的“拿来主义”(主要靠引进人才),“实用主义”(缺什么人才才引进或培养什么人才,什么时候缺,什么时候引进或培养)。人才培养缺乏规划性、目标与延续性。这必然影响了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医院远期目标的实现。所以医院人才培养应有规划性与目标性,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并长期开展工作。

(2)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点的培养,即指重点人才的培养,做法一般是从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人员选择重点人才苗子,其后定目标,给任务,加压力,重投资,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目的是使其较好掌握新技术,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使医院保持某方面的先进性。

面是培养医院人才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其理由是:其一,医院人才结构是一种由高、中、初档次医学人才互补形成的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只有各级人才的合理存在,功能互补,才能发挥医院人才的最佳效果。其二,由于现代医学专业分工的精细化与病人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医院人才群体性特征更显重要,医疗工作的完成有赖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有序配合。所以只有搞好面上的人才培养才能使医院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才能提高医院总体服务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

(3)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医疗卫生工作突出的服务性要求人才培养中必须改变重技术轻服务的传统观念与做法,培养与相适应的具有专业技术素质与服务素质的服务技术型人才。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三基”的训练,第一是“技术三基”的训练,即通过医学专业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第二是“品德三基”的培养,这可概括为:①道德基础培养。培养其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其事业心与奉献精神;培养其集体亲合意识,个体互补意识,勤奋钻研精神。②法制基础教育。当前医疗卫生、法规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通过法制教育,尽快提高医务人员法律观念与意识,使之能自觉地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已成当务之急。③心理、社会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医学与社会人文知识的教育,使之懂得病人心理因素的作用,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病人的意识与水平。

(4)注重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人才培养应面向病人,面向临床,培养大批能解决临床实际的临床医学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其人才的成长周期较长,只有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直接沟通,严密观察疾病的发生、全过程,并坚持在诊疗工作中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或优秀的临床型医学人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具体可从以下几点来着手:①要想充分认识临床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强调临床能力培养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建立严格的规范的临床培养制度,以有利于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②改革人事有关制度,建立与临床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的人事体制。③设想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双轨道模式,即实行临床专业医师规范化临床培养与临床研究生培养同时并存的两种制度。临床研究生培养以临床科研为主要方向,临床专业医师规范化培养以临床技能与水平为主要方向,临床专业医师规范化培养并与学位制相结合。

(5)注意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观念上,对医院管理干部常看成“脱产干部”、“非专业人员”、“不产生效益的行政干部”;人事制度上,未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同等待遇,技术职称评定缺乏专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产生了轻视医院管理、不安心医院管理的现象,影响了医院管理人才的正常培养。尤其在新的形势下,医院运行机制上明显的市场性与经营性,以及内涵建设上的质量效益的要求,使医院管理作用更显得重要。只有搞好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搞好医院科学管理,才能使医院各系统功能放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才能给医院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与效益,才能使医院的正常经营与发展得到保障。

新时期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应做到:①充分认识管理人才在医院经营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使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成为共识。②把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的规划之中,选择有医学专业基础,有管理素质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目标培养。③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管理人员科学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与待遇。

作者:赵 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贸易体制渗透环境因素论文下一篇:农村人力资源分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