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及防范论文

2022-04-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及防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职院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状况在中长期平衡过程中的总体失衡现象,有主客观原因,本文从负债观、决策程序、筹资渠道、法人经济责任制、部门预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原因分析防范对策一、原因分析1.客观原因(1)法律环境。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及防范论文 篇1:

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摘 要】 文章在对高职学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职学院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优化资本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财务风险; 防范机制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异常紧张,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高职学院在发展建设中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使高职学院面临着由于举债发展而带来的财务风险。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必要在高职学院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实现高职学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高职学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学院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了在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达到4%,但在过去的二十几年,该比例依旧在3%左右徘徊,这一问题在短期内似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限的资金投入根本满足不了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高等教育经费紧张,更别论处于高等教育底层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而造成高职学院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向银行贷款成为高职学院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主要渠道,几乎所有的高职学院不得不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也是高职学院财务风险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二)生源市场缩小,办学成本越来越高

一方面2009年以来我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上大学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导致近年来高职学院生源市场缩水;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会不惜代价选择本科院校,导致高职学院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人数减少意味着学费收入减少,而高职学院由于其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使得办学成本本来就要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但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改善教学条件,这样学费收入在下降而办学成本却提高,加剧了高职学院的财务风险。

(三)贷款建设投资回收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加大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都大举向银行贷款进行建设,主要用于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期长,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回收期很长,投资收益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适当地运用负债融资进行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加快高职学院的发展速度,但是一旦出现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可能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高职学院虽然不会像企业一样破产,但是极有可能影响高职学院未来的发展,严重的话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高职学院可持续发展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在市场经济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实现高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首先高职学院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是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由于目前高职学院资金90%以上来自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所以很多高职学院领导根本没有财务风险意识,认为反正都是国家的钱,用多用少一个样,债务还与不还一个样,在思想深处还没有“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高职学院尚未形成。如果没有政府做后盾,一旦出现债务危机,他们该如何应对与化解?高职学院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所以要求高职学院领导者在思想上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领导者足够的重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只能是一个口号、一个形式。其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特别是高职学院财务处的工作人员,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有序、有效进行,保证高职学院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高职学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对达到一定风险程度的财务风险作出预警,使得相关决策者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以达到化解财务风险的目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1.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以取得、传递、处理财务信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首要环节就是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不仅应该包括本学院的实际财务报表数据,还应该包括财务预算资料,当实际数据超过预算时系统自动发出警报,财务人员应仔细、全方位地对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估,重视风险的事前控制。此外该系统还应该尽可能对数据资料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根据取得的财务信息进行财务风险指标的计算分析以识别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职学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根据高职学院财务活动的特点,其预警指标体系有三类值得关注: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运营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

(1)偿债能力指标,重点应关注的偿债能力指标有:①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高等学校流动比率等于1.5时,偿债能力达到平衡点;②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一般为30%~60%,高于60%时应该发出预警,说明财务风险已经开始增大。

(2)运营能力指标。应重点关注:①年收入支出比(年度收入总额/年度支出总额),该指标反映了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关系,该比例越小说明财务风险越小,一般认为该指标临界比为1.0比较好;②经费自筹率(自筹经费收入/学院总经费收入),该指标反映高职学院对国家拨款的依赖度以及学院自筹经费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该学院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就会越小。

(3)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主要参考指标有:①总资产增长率=(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了高职学院资产的增长情况,总资产增长越快说明发展速度越快,但是应该进一步分析增长过快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盲目规模扩张,不能以牺牲学院未来发展为代价,所以应进一步分析自有资金增长率;②自有资金增长率=(年末自有资金总额-年初自有资金总额)/年初自有资金总额,该指标反映学院自有资金增长状况,该指标越大,说明学院自有资金运行良好,自我发展潜力很好,那么财务风险就越小。

通过对上述三类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对高职学院的财务风险级别作出综合的评价,结合财务人员职业的敏感性,作出是否发出财务风险预警的判断。

3.对发出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时,相关管理人员及早做好准备,采取相应的对策处理危机,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危害程度,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三)优化资本结构,合理确定负债融资比例

资本结构就是指负债融资和权益资金融资的比例关系,比例不同,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也就不同。负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负债也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适度的负债可以带来财务杠杆的好处,促进高职学院的发展;而过度负债则有可能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会造成资不抵债,导致破产。因此要在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均衡点,既要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节税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负债融资而增加债务风险。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分担财务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必将不断扩大,经费不足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肯定是行不通的。为了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多渠道融资无疑是一项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比如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班、非学历教育等;开展校企合作、校银合作让负债转为权益资金;还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发行教育债券、教育彩票、社会捐赠等多元化融资,以降低贷款发展带来的财务风险。

高等职业学院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原因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财务风险,我们不能逃避,也不可能逃避,因此建立高职学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势在必行。它要求在高职学院领导者足够重视的基础上,全员参与,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同时优化资本结构,合理负债融资,多渠道、多元化融资以分担高职学院的财务风险。这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法民.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工作研究,2007(6):27-28.

[2] 汪■■.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38-40.

[3] 李建军,张林红.浅谈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财税论坛,2011(7):119-120.

[4] 余彬.浅谈高校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1(3):126.

[5] 刘跃,王玲.西部高校财务预警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11(7):119-120.

作者:雷霞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及防范论文 篇2: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摘要】高职院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状况在中长期平衡过程中的总体失衡现象,有主客观原因,本文从负债观、决策程序、筹资渠道、法人经济责任制、部门预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务风险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一 、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从而确定了高职院独立法人的实体地位,改变了过去高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为学校负债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

(2)金融环境。在近几年的高校热中,各商业银行纷纷以信用方式向高职院校提供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贷款数额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银行贷款政策已经开始紧缩,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3)经济环境。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已属于卖方市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生源的良好态势极大地刺激了高职院校进行负债办学,高职院校普遍期望抓住这几年生源充足的机会,扩大办学规模,而很少考虑到2010年以后生源的下降以及自身办学的客观条件。

2.主观原因

(1)对学校的定位认识不清。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办学层次、发展规模不明确,不顾自身条件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大搞新校区建设,不切实际地提出学生规模超过一万人,甚至二万人,造成盲目决策投资。

(2)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风险。不少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这一点,认为学校每年有很稳定、可靠的学生学杂费收入,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银行贷款到时还不出,由国家财政来偿还。

(3)财务管理及整体制度落后。高职院校大部分从中专校升格而成,各项管理制度比较陈旧落后,并且由于办学规模扩大,无法抓内部发展,很难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主要表现在:

第一,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虽然部门预算工作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部门预算仅仅作为财政部门核拨财政拨款的依据,财务决算与财务预算差距较大,并且往往没有内部的各部门预算与学院整体部门预算相配套。并且,预算管理实行财务包干制度,其方法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包干依据经常发生变动,实际支出超过包干的部分,往往只能追加预算,使预算流于形式。

第二,财务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近几年扩招,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迅速扩大,人员经费支出迅速增长,如某高职院校2001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为42%,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达到65%。这加大了收支平衡的难度,导致教学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教学、科研的发展。

第三,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并存。在财务支出不足的同时,某些支出的浪费现象严重,如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开支超过合理的水平,存在严重的浪费。

二、防范对策

1.充分认识负债办学的财务风险,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负债观

按照利益与风险共存的原则,负债会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缓和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但是,如果运作不当,它会使学校陷入财务困境,遭受损失。为此,高职院校应将债务控制在自身的偿债能力许可范围内,以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确定发展定位

(1)制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合适的办学规模。办学规模是确定投资规模的基础,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起点。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育部有关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等指标,并结合自身的条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办学规模,从而确定投资规模。要与时俱进,学校的发展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不断发展的情况分阶段实施新校区建设,控制和调整新校区建设投资,以取得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2)做好财务规划,确保现金流畅通。财务规划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新校区建设计划,结合现有的资金投入政策和来源渠道,编制中长期财务资金收支计划。对银行的贷款,要认真制定还本付息计划,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措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为防止由现金性财务风险转变为收支性财务风险,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今后5~10年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好还贷资金。

3.不断创新,开拓投资多元化和办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不能囿于负债办学,要办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开创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和办学的新模式,以解决建设资金的困难。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股份制办学,学校吸引江苏国信集团投资,占学校股份的30%多,开创办学新模式。

4.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和防范机制

(1)建立预警提示制度。高职院校可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方法和思路,研究确定本校合理的贷款控制规模,通过贷款风险指数随时掌握和了解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贷款管理的宏观监控力度。对于个别已超出偿债能力、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高校,主管部门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要求这些高校调整建设规划、停止贷款。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第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第二,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归还贷款计划,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第三,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财经领导小组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

5.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

院长是高职院校法定代表人,对学院的经济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建立健全院长经济责任制,是依法治校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济责任风险,它是由管理层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法人经济责任制就是将这种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高职院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要对国家和社会投入负责,对经费使用的效益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高校必须建立法人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增强经济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财力上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6.建立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和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高职院校要尽快建立适应院、系两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构建二级财务管理、一级会计核算的框架,明确学院与各系之间的责、权、利,让各系有职有权,发挥其管理和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在建立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强化部门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要围绕预算进行。高职院校要树立一切财务收支通过预算进行管理的理念,学习和借鉴传统高校先进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方法,积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的来说,日常经费支出要定员定额管理,专项经费支出要有计划、预算和论证。具体措施有:第一,建章立制,实现预算的制度化管理,明确学院与各系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第二,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对预算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第三,建立预算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作者:徐惠强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及防范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剖析

摘要: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其理财经济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和特点作了简要阐述,然后对高职院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和渠道进行介绍,最后就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风险 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定位

目前,我国己基本形成了由研究性大学、教学型大学或学院以及两年或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三层次,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只有准确定位、创建办学特色,才能在教育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的特点

(一)职业指向性

这一特点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职业指向性指高职教育直接指向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教育。职业指向性要求高职院校办学要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控专业,并且还要根据现实生产、服务和管理技术、方法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改变、增删教学内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研究、分析、预测市场,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办学。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可能获得自身发展空间,既满足个人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等性

“高职”的本质特征在于职业教育中的“高”,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着眼于不同行业发展的高科技信息、高技术、高技能的要求。高职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和非普通教育;学生缴费入学。学生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接受教育,以实现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所付出的成本最终要以用人单位支付给学生的高于未接受教育的报酬来消化。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高职教育是否达到了目的,要看学生是否实现了人力资本的增值,而人力资本是否实现了增值的判断标准则由用人单位来制定和掌握。所以,高职教育具有“商品”性质。

三、高职院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和渠道

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渠道:财政拨款、教育收费、银行贷款和产业渠道。

(一)财政拨款

它是指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拨款,这部分资金非常有限,在整个办学经费中所占比重很小。据统计,我国财政预算内职教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二)教育收费

它是目前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的高职实行了高收费,学生每人每学年学杂费,一般专业为5000元左右,特殊专业为5500元左右,艺术类专业为8000元左右,尽管实行了高收费,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仍觉得经费捉襟见肘,严重短缺。原因是高职院校要发展、专业要办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需要更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场地,办学成本比普通教育高得多。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普通收费较高,许多家庭难以接受,据不完全统计,贫困生比率占5%,学生欠费较多。

(三)银行贷款

它是解决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拨款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便利,谋求与银行合作、通过贷款取得办学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面临的资金困难。

(四)产业渠道

它是高职院校筹集办学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创办校办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定的收益。另外,高職院校校企联合或校县(乡)联合办学、办班,以智力的输出换取对方的资金投入,作为补充。

四、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急功近利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一些高职院校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停滞不前,对当前的形势估计不足,对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认识不足、认识不够,过于乐观、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学校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学校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二)财务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领导者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不到位,财务监控不严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些院校在财务上还处于重核算轻管理阶段,更谈不上内部控制。或是象征性地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落诸实施,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学校的财务行为完全靠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来控制。

(三)对形成主要风险的贷款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贷款时没有考虑贷款项目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校的优劣势因素及竞争对手的状况等深层次问题,投资决策创新意识不够,往往参照同行相近院校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育高职教育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项目投资人员配备不合理,在进行长期项目投资时,没有详细工作计划,没有合理配备新项目投资人员,导致项目投资成功率低下;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一般尽可能减少人员数量,对于既定的投资项目大多派一两个人进行监督,很少专门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管理;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思路,结果往往是成本暴涨,投资额增加,项目投资效益下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过大,导致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参考文献:

[1]张清阳.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2006,(3).

[2]戴传红.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王漪.关于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9).

作者:孙翠芳 张刚民 陈建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验教学视角下高中化学论文下一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