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技能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解读,分析了高职学生培养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一篇:职业技能论文范文

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影响

摘 要: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示师生风采,增强校际交流,促进校企产教融合的重要活动。导游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导游职业基本技能、导游职业关键技能和导游职业核心技能三种。基于导游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的视角,充分发挥导游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导游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关键技能、实现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养;导游;关系;契合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示师生风采,增强校际交流,促进校企产教融合的重要活动。目前,无论是国家、地方相关行政机关,还是各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这一活动。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延伸,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对接行业企业,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平台,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结合《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规程与评分标准》,探讨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影响。

一、导游职业技能竞赛相关概述

2005年,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各个层面、各种专业的技能竞赛纷至沓来。上到国家教育部的各类国家级技能竞赛,下到各个学校各个院系组织的技能竞赛。2009年,首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举行,在此之前旅游服务类项目尚未被纳入比赛范畴。2012年,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被纳入全国技能技能竞赛的范围。2013年,中英文导游服务、西式宴会服务、中华茶艺项目被增设到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中。至此,各个层面的旅游类职业技能竞赛便开始如火如荼的铺展开来。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共设置了五个项目,分别是导游知识测试、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自选景点导游讲解、导游英语口语测试和才艺运用。赛项题库共有六个,分别有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导游业务题库、旅游法规题库、旅游热点题库、导游英语口语测试题库和现场导游辞创作及讲解题库,各类题目达一千多项。不仅仅是考察了学生对导游服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检验了学生在导游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能力,既要对接行业企业的要求,又要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导游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培养的关系

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导游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项是依据国家旅游局和旅游行业对旅游从业者的服务规范和从业要求制定的,赛事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仪容仪表,也考察学生的才艺、应变、口才等综合能力,体现了现代旅游业对高素质导游人才的相关要求。而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主要依托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竞赛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导游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学练一体,充分发挥导游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导向作用,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导游员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实现与旅游行业的无缝对接。

三、导游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培养的契合

1、导游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项

目前,全国性的导游技能大赛和省级导游技能大赛均设置了导游知识测试、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自选景点导游讲解、导游英语口语测试和才艺运用五个项目。导游知识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和旅游热点问题的掌握程度,这些内容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比较契合。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主要考察学生现场导游词能力创作及表现的能力,选手需在规定的旅游文化元素和团型中分别抽取一项,独立准备30分钟后进行2分钟内的中文脱稿。自选景点导游讲解主要考察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选手需在赛前根据选题范围准备一段5分钟的导游词和相应的PPT资料。导游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对客服务能力,选手需在规定的题目中任意抽取一个,现场准备30秒后与裁判进行3分钟的英语情景对话。才艺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手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带团过程中的导游情境设计描述,并需要展示符合导游职业特点的应景的才艺。

2、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组成

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导游职业基本技能、导游职业关键技能和导游职业核心技能三种。导游职业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导游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导游职业关键技能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导游员必备的创作能力、解说能力和应变等能力,导游职业核心技能要求学生具备某些自己独特的、有竞争力的技术和能力。

3、导游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的契合

导游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培养的契合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得以体现。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有三大类课程,分别是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二者的契合主要体现在下面:

导游知识测试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熟悉导游政策法规,主要考察学生的导游职业基本技能,对应的知识点包括中国旅游相关的历史、文化、饮食、建筑、风俗、政策等,为之开设的课程有《旅游学导程》、《全国导游基础》、《旅游政策法规》、《中西方文化鉴赏》等。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和自选景点导游讲解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导游知识储备,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导游职业核心技能,对应的知识点包括导游词创作及讲解、导游服务操作流程和规范、带团技巧等,为之开设的课程有《导游实务》、《旅行社运营操作实务》、《导游词讲解实训》、《導游口才》等。导游英语口语测试和才艺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对客服务能力和才艺,主要考察学生的导游职业关键技能,体现学生的特色和竞争力,为之开设的课程有《导游英语》、《基础韩语》、《基础日语》、《书法鉴赏》、《礼仪课》等。

四、结语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赛学结合。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对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的视角”(项目编号:ZJGB201629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陆时红

第二篇: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解读,分析了高职学生培养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校园文化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Spirit and Skil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HuaianVa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QiaoQi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iangsuHuai′ an223003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spirit;campus culture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增大,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看,既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的人员比较受到企业的欢迎。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整体考虑如何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

一、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内涵

职业技能定义为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对于学生来来说是指将来就业时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人才在工作时所表现的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都是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重点应该在爱岗敬业和团队协作两个方面:爱岗就是热爱工作岗位,敬业就是要用一种尊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团队协作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用人企业未来的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问卷调查

此次针对本校通信类专业同学进行了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439份,分析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及原因,为探索培养途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学生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认知状况

在问及是否知道职业精神时,有55.35%的同学有一定了解,有42.14%的同学听说过,仅有2.51%完全不知道职业精神。在问及是否认为培养职业精神很重要?认为很重要的占到调查人数的83.6%,认为一般的占15.72%,只有0.68%认为不重要。说明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对职业精神还是有一定了解,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重要。

(二)学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状况

在问及在校所学的课程中有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时,有5103%的同学回答大部分课程中有涉及职业精神教育,有4533%的同學回答少部分课程有涉及,仅有2.51%回答全都没有。在问及在校期间自身的职业精神是否得到了提高,回答一般和没有提升的占了49%。说明并没有将职业精神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导致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觉得自己在校期间的职业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三、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

(一)学校对于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职业精神培养的专门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注重学生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精神、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极大限制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技能水平较强,而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偏低的状况。

(二)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职业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

在回答“认为用人单位关注应聘人员的哪些条件”时,选择“专业技能”的最多,占66.06%,选择“综合素质”的占4852%,选择“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选项的学生占30%多,从结果来看,多数高职生认为用人单位并非最重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而职业精神的要素恰恰主要表现为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誉等职业道德。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缺乏系统性培养。

四、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路径

(一)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提高对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注重系统性与连贯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包括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岗位分析、培养方法、课程设置等。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将职业精神养成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共同纳入培养目标中,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贯穿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政课、职业指导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知识、职业知识、专业知识的互通性。

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形式与政策》课程中加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相关模块的内容,职业规划类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与训练》、《职业人文与创业指导》贯通三年学习过程中。

专业课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方面更有针对性,各专业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归纳出岗位工作中职业精神的组成要素,将职业精神养成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尤其注重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苏发〔2018〕33号文《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 扬帆”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类专业为例,通信类专业包括通信技术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三个专业,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以专业群为基础,形成“基础课+核心课+岗位课”三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在专业课《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中实施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二)构建“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環境建设和校园活动的开展。首先应该提升企业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橱窗中、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宣传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将企业文化比较自然的渗透到校园文化氛围中;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全员化技能竞赛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各类活动展现个人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训操作规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加强对学生的激励,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励,获奖学生不但可以获得物质资助,而且可以优先进入企业就业,企业奖学金不仅可以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还对激励学生热爱专业起到了显著作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三)构建评价体系,明确培养标准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时需要构建核实的评价体系。为此,一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时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同时要适应本专业对应岗位的需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学生将来适应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将课程考核与企业中对员工的评价体系对接,在工作态度、能力、效果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如考勤、团队合作等,当然,对于学生的特殊身份,还应增加其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核,另一方面,关于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应企业中员工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学生课堂行为考核要点,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全员评价、多维评价的方式构建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五、结语

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工作势在必行,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琳.职业精神教育纳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J].科技风,2018(35).

[2]孙中东.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J].科技风,2015(21).

[3]张启慧.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

[4]王宝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作者:乔琪

第三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职业学校的应用

摘 要:推行国家职业标准,这不仅是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需要,也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最终面向社会、走向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说是关系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要贯彻职业教育法,推行“双证制”,必然要解决如何加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中职学校的应用,通过鉴定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实验,收到较好的结果。学生毕业持证上岗,能力与水平受到行业的首肯,就业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又反过来促进了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

关键词:培养目标 国家职业标准 技能 衔接 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订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规定“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种岗位就业”。因此,推行“双证制”(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是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需要,也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最终面向社会、走向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说是关系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要贯彻职业教育法,推行“国家职业标准”,必然要解决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培养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衔接的问题。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我们过去很少涉及,但确实是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深思并迫切解决的新问题。笔者打算在本文中就如何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融合的问题与同仁探讨。

一、打破传统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国内多数职业中学前身是由普通中学改制发展而来的,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与普通教育模式相一致,带有很深的传统烙印,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教学指导思想,严重束缚了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重庆某大区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15所,电子类专业细分有:电子产品维修、电子设备制造、电子仪器仪表、电子电工、数控机电等,但目前还沿袭普教的统考模式进行雷同的课程设置,体现不了专业特色,这是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思想影响所致。这些专业虽然与电子相关,但各自课程设置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充分适应行业用工的需要。职业教育要适应劳动就业市场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首先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职业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这一根本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四大基本要素——即“两类技能”(某一特定岗位需要的专项技能和多种职业都需要的通用技能)和“两个基础”(就业后在一类相关职业内转岗的基础和继续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跳出不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传统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确立以能力为本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因此,加强职业中学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管理,并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有机地相结合,切实落实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教学,是提高职业中学教学质量,推行“双证制”,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

二、行业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的最大需求

明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观念,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目标密切联系。

1.分析研究修正职业中学学生培养目标,使之既能达到职业中学学历教育要求,又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培养目标有修正的必要,虽然现有的职业中学学历教育培养目标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完善,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但结合我国现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的就业市场,和日趋国际化的工业体系结构,培养目标的第一步修正就要考虑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这一紧迫问题。这个目标可否是“具有合格中职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所从事的职业(工种)中具备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并为现代企事业需求的中级应用技术人才”。

2.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选用编修进行审定

我在组织学生从事国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培训工作中有所体会,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上,严重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脱节。比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这个职业,在学校叫“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是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应用。目前从重庆市职业学校的相关课程设置上来看,就缺失国家法律法规内容这块,学生不了解国家知识产权法、保密法、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法等,甚至于不知道消防安全法,从最近几年国内网吧所发生的几次重大火灾事故原因来看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管理,互联网应用。但实际上行业中需要更多的是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管理,互联网联网设备使用与管理,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维护,通信媒体的连接等技术,因此我们的学生虽然学习了网络应用技术,却不能达到国家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职业标准要求。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因此我认为职业教育要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很有必要对现行的专业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进行编修审定工作。

3.调研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跟踪高新技术发展,调整教学与技能训练内容

随着国际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我国的制造业逐渐摆脱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模式,向自动化,高技术方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拥有一个简单的劳动技能就能胜任的了。比如我们对电子公司调研后发现,电子专业的学生如不懂得操作自动流水装配线,不会使用智能化虚拟化仪器,不知道数字化设备的原理,是无法适应行业要求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熟悉计算机通信技术知识与通信设备,是使用和管理不好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更不能有充分的竞争优势进入IT制造业。因此调研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跟踪高新技术发展,调整教学与技能训练内容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必然要做的功课。

三、重视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工作

在全国职教工作会上,国务院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事就业准入制的职业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是必要的、迫切的。但实际情况如何呢?统计表明少有学校重视并在研究如何进行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衔接工作,甚至于有些学校根本不知道劳动部对就业人才准入还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一事。

我们知道职业中学推行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初、中、高级技能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的不尽合理,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并没有面向劳动力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也没有机会面向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有效沟通,基本上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因此从某种角度讲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体系与劳动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较为严重的脱节和不相适应地方。加上专业师资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以及设备条件尤其是高新技术设备诸方面的限制,在专业教学中还停滞在“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的陈旧教学模式中,导致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不能适应所从事专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这种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的弊端愈加突出。随着近几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思路模式不断传入,激烈冲撞着我国职教观念模式。加之国家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笔者从事职教三十年左右,敏感地意识到:在职业学校中推行“双证制”教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实验工作,结果表明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其在校学习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较大的不相适应之处,不能达到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从而切实感到职业学校现行的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由于衔接问题造成的脱节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双证制”的推行。如不立即着手研究解决,将会使学生“出口”受限,不能获取“双证”的学生毕业后既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也受到国家就业准入制的限制,反过来影响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的问题,应重视并认真对待解决。

四、深化课程结构改革,突出技能训练教学

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它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它要求被鉴定者掌握什么技术,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不是你知道什么,会说什么,总之是以技能操作能力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还在以系统理论学习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进行教学,与职业技能的主导思想严重脱节。所以我们必须深化课程结构改革,这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课程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课程模式,使它更加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目标要求,符合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两类技能”和“两个基础”的要求,突出技能训练教学。

五、加强教学研究,把理顺“专业”与“工种(岗位)”的关系作为落实技能训练的切入点

职业中学教育是有别于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对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职业中学的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要求围绕学历教育自成体系,当然这个体系是可以包容和修正的。而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从业者必须通过某一工种(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这一工种(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这一职业。这就决定了国家职业资格的认定是以某一具体工种(岗位)在鉴定内容、标准和规范上自成体系,它是国家标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这两种体系从本质与目标来讲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要求学生具有职业高中文化素质,及适应宽口径就业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后者则是达到某一学历要求的从事某一职业(工种)技能标准的掌握高技能的人才。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可见其培养或鉴定的对象是具有并达到从事某一职业(工种)知识与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只不过说前者负担培养任务,后者负担职业资格鉴定任务,为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甄别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六、职业技能鉴定特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这两种体系还会长期存在下去。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即按照国家法律政策,在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下,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实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研究,理顺两个体系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并以此为落实技能训练的切入点,解决“训练什么”的问题。只有理顺了上述关系,开设的专业才有实际社会价值,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才能正确确定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及标准,使之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的内容及标准接轨,保证学生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七、实践体会

今年我校计算机专业为在毕业生中推行“双证制”,统一认识,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决定通过参加中级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考核鉴定。依据职业高中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职业高中教材进行教学,按照行业资格鉴定要求,两者有机结合。实施目标教学法,分阶段训练,完成教学目标,严格要求并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首先,在专业教学中各学科按照职业高中教学大纲、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完成各单元训练目标,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考核合格。其次参照资格鉴定标准,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力训练,需20课时;学校组织动员学生按照所学学科申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办理相关事宜由学校统一安排,由校方指定专人负责。2008-2009学年我校10级网络班学生在该学年度上学期学习完成计算机局域网学科课程,合格率75%。学年度下期,该班有50%学生申报参加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按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鉴定标准要求经严格训练,学生在培训学时内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经信息产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统一考核,全部通过鉴定,合格率为100%。

职业高中学生在职业高中学制阶段,在获得职业高中的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参加相关“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这样既适应了目前市场经济就业准入制的要求,又为职业高中学生就业造就了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鉴定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实验,收到较好的结果。原来学生家长认为我们在学生中搞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是变相乱收费,不理解、不支持。现在是主动积极协助学校支持学生参与培训鉴定活动,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们已组织六个批次,200多名学生参加计算机类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毕业持证上岗,能力与水平受到行业的首肯,就业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又反过来促进了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

通过几年来实施国家职业标准在我校的应用,学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也培训出了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国家职业标准在中职学校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计算机部

作者:杨 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听说课论文范文下一篇:远程控制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