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3-06-10

第一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陈秋华

一、 深刻领会自主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倒质变的飞越。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直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的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科技层出不穷;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州六号载人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看成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表面我们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 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依靠本国自然资源,有的是依附于外部的资本和市场,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的科技创新,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肯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镇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只有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改变单纯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简单劳动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

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优化升级,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或没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掌握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等高新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 增强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性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竞争的本质,而竞争的形式却从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从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就必须面对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和产业面临新技术和只是产权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合法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尽快改变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丰体地位。

一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有效防止不利于竞争的市场垄断行为;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三是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国家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

(三)重点抓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力支持、鼓励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和完善培养、发现和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队伍;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度重视集成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紧迫需要,选择一批项目和课题,实现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努力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改善创业生活环境、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舞台,积聚大批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统、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励创新的政策,包括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第二篇:实践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不断变革的社会,每个人都时时面临选择和压力。在这样的社会中,自主与创新素质较高的人,就能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素质并非与生俱来,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所以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面对21世纪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感到现在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此,我校实行了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自主实施德育,重点在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作了的尝试。

一、健全学生会机构、开展自主管理。

“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综合量化是我校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每周一我们都要在升旗仪式上进行上一周情况总结,月末对综合量化表现突出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而量化具体检查评定工作都是由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负责。可以说,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学生的自主管理,其中的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建设。搞好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各项工作,对学校开展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有重要意义。

1、每学年学初,我们都要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改选。首先,各班级根据学校教导处对学生干部的要求在班级内部开展选拔,然后,推选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的选拔,从中选出各方面能力较为优秀的同学组成学校各年级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总值日生。为了让总值日生能在

学生中起到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对当选的总值日生制定了一系列考评制度,学期末进行考核。选出优秀值日生进行表彰,对考评不合格的总值日生亮出黄牌,两次不合格就要劝退。

2、学校教导处对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制定出的管理措施,有常规性的检查,也有其它方面具体、详细的要求。每一个月都要召开例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关条例。几年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各项管理措施越来越走向成熟。

3、同时,对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总值日生我们都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每次改选后,我们都会召开新老总值日生交流会。一届传一届,一次比一次更完善。保证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及学校德育工作的连续性。

4、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设立学生信箱,鼓励全校同学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管理提出方案或建议,集思广益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带有本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

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在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中,大力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其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在每一学期开学时大力进行宣传,激发学生参加学校管理的热情。通过每天早上晨会公布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情况,鼓励学生向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提出自己的建议。学校每期都表彰一大批日常行为规范生。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体验活动。每年

五、六月,我校的芒果树、龙眼树上挂满果实,却无一人采摘。为此,我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果子熟了”采摘仪式,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从果树开花到果实成熟守望过程的感受,品着香甜果实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我校还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中,学校教导处在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总值日生中发放班主任工作测评问卷,对学校教师、班主

任工作进行测评,就教师的工作和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对调查结果存在问题较严重的个别教师学校做出相应的处理。

三、注重学校指导,促进自主管理。

通过实际的工作和反思,我们更加明白了学校教导处在学校自主管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教导处如何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如何去从工作中挖掘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掘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热情,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对学校整个校园风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学校教导处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以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计划,对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管理、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抓住了关键的几点,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在开学初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不断突发的新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做到事无巨细都有章可循;其次,对学校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的工作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的作用;再有,充分利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这一学生自治的重要机构来协助学校开展管理工作。在这一点上,总值日生的素质、制度的建立与工作的执行同样重要。学校教导处对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各项工作坚决支持,同时又监督总值日生的执行是否按照学校的各规章制度来操作。

四、强化班级管理,防范突发事件。

在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应对学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在事前预防,事后如何进行规范化处理是摆在每一个学校既严峻又必须做好的工作。首先,我校就这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全面,有章可循;其次,定时对教师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校内教师工作出现的失误、不足即时总结,尽量避免发生重大工作事故;再次,对各班级学生的管理重点抓总值日生管理,形成总值日生预警机制,即总值日生对班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时向学校日常行

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报告,总值日组长再向学校教导处反映的一种工作制度;最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程序,在事件发生时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对的合理处理,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事件发生后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以应对各种不可知情况的局面。只有做好了学校应该做的工作,学校才可以说有备无患,学校的德育工作才可以做到规范管理,校园生活才真正的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完善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与时代相接轨。我们的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将会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将越来越出色。

第三篇: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2期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本世纪头20年,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要求,山东省制定了适应省情的《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两个提前”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十五”以来,山东省科技系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紧紧围绕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了科技工作的首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重大科研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发展环境和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剧,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已势在必行。

第四篇:王兆国: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陪同下,来到全总劳动模范技能交流学校等项目建设工地考察。 记者 郑 杰 摄 虎年正月,八闽大地处处春风化雨,一派祥和喜庆的景象。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乔传秀,全国侨联副主席董中原的陪同下,先后来到泉州、厦门等地,看望慰问节日里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实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福建省应当牢牢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考察中,王兆国对福建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称赞不已,他高度评价我省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全省各级工会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给予了充分肯定。

晋江市金保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第一家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17日上午,王兆国一行来到这里考察。他入厂房进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他们集聚了一批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技术水平居同行业前列,生产的太阳能单晶和多晶电池片已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王兆国十分赞赏。他说,太阳能产业是能源领域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对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将从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鼓励。希望金保利公司继续做大做强,占领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转变发展方式作出应有的贡献。他指出,生产企业的发展,既离不开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也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人队伍,要按照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金保利公司的工会主席告诉王兆国,公司目前已建立起健全的工会组织,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做了大量工作。听到这些,王兆国表示满意。他说,工会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我国正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广大职工投身调结构、促转变的伟大实践;要进一步做好维权、帮扶、送温暖等工作,努力解决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不断创新维权和帮扶载体,以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

18日,王兆国一行来到全总劳动模范技能交流学校建设工地,看望慰问建设工人。听说全国总工会主席来了,正在工地上忙碌的工人纷纷围拢上来。王兆国热情地与工人们一一握手、拜年,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他深情地对大家说,中国工人有着勤劳坚韧、自强创新、勇担责任、甘于奉献的伟大品格,我们一定要发扬这一伟大品格,充分展现主力军的时代风采,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新贡献。他希望劳模技能交流学校建成后,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为福建省服务、为厦门市服务、为劳模服务、为职工服务。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喻红秋,省领导于广洲、杨岳、于伟国、郑道溪,厦门市市长刘赐贵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

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2012年2月10日)

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切实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1.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重大专项实施,加速专项成果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突出战略任务的系统性和集成性,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完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政府协调指导,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建立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重视绩效管理,加强监督评估和资金使用监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充实重大专项。

2.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融合,着力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围绕创新链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加快形成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整体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发挥核心载体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选择技术路线。切实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孵化高成长初创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优秀管理团队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和全民科技行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应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4.大力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注重研究基地、创新团队建设和青年科学家培养,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要加强对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的支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科学发现能力。

深入开展战略高技术发展前瞻性研究,准确研判世界高技术发展方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项目,提高前沿技术突破能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5.着力促进科技惠及民生。围绕关系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村镇建设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推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创新医疗器械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行动。深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加强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研发,以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强“一城两区百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涉农创新基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7.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的思路,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支撑能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丰富文化科技产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抓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8.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面向行业、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整合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综合运用政策、计划、基地、人才等措施,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积极性,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决策咨询的力度,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要由企业牵头承担。引导企业开展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工作,加强评估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9.深化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坚持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方向,增强持续创新和行业服务能力,依托转制院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深化社会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以增强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功能定位,优化改革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科研机构设置管理办法,建立综合绩效评价制度,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发展。

10.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部省会商机制作用,集成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协同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加强与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的工作会商,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切实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部际合作,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行业计划的有效衔接,集成资源推动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加大对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共建研发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创业投资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方面协同配合,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11.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跨计划配置资源,促进各类科技计划的有机衔接。完善科技需求征集和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网络申报和视频评审,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实施项目专员制,加强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开展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试点。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落实科研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支出政策,完善预算评估和调整程序,探索建立科研经费信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2.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分类指导、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办法,简化评价程序,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促进各类科研活动主体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着力提高奖励质量,适当精简奖励数量,根据奖项特点改进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加大对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的奖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强化质量和品牌导向。

13.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新机制。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合作,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发挥科技专家在银行信贷评审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四、大力加强科技发展的能力和环境建设

14.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和需求导向,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与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机结合,注重在重大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后续支持和跟踪服务。深入落实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科技人员在服务国家目标中实现个人价值。

15.加强科技条件建设和开放共享。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要围绕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重大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不断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加强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推进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示范。促进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技资源汇交,加强平台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以开放服务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6.增强基层科技发展和服务能力。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合力推动基层科技发展。国家相关科技计划要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倾斜支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要聚焦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基层转移转化。加强科技援疆援藏工作,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发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基层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加强科技管理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素质能力。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增强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17.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自主创新。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全球重大科技问题的合作研究,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提高国际影响力。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与相关科技计划的有机结合,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提升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18.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重点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和发布机制。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中关村、东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总结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人员创业等政策,逐步加大政策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对外转让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制定工作。

19.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营造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科学伦理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查办机制。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办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技舆论引导能力,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唱响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为科技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0.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工作。党的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迎接大会召开的各项工作,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总结十七大以来科技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喜迎十八大的浓厚氛围。大会召开后,要迅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1.立足本职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任务创先进、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积极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加强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2.建设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完善重大专题调研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德为先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复合型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和职业化科技驻外干部队伍建设。

2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完成《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各项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科技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整数和整除讲义教师版下一篇:征求意见梳理汇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