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2022-04-2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助学二学历”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同时因“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开发一套对应的“助学二学历”辅助教务管理系统很有必要。它不仅能方便教务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存档。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使用当前流行的web技术,研究并开发一款高效的辅助教务管理系统,满足“助学二学历”师生的日常教学需求。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篇1:

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对双学位与第二学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拟基于临床医学的双学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了探讨,构建基于临床医学专业为基础的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相结合的双学位管理制度,从培养模式,保障措施这两个方面促进双学位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临床医学;双学位;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一、背景

基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是应对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随着我国学科门类的不断发展,学科门类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间渗透与融合,学科之间原来明显的分界线已经不存在,这就催生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重人文”的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需求。[2]它要求临床医生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能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跨越学科领域,能够融会贯通。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第二学位与双学位在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混淆。在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首先第二学位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制定、颁发、承认、备案的学位,这一类具有社会认可度高的特点。这类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招收的对象为已经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在毕业待遇上教育部明确规定其参考研究生班待遇。在考试方式由高校自主单独命题,对应的学历为普通高等本科。学生的管理参照普通本科生,可以评奖学金,发展党员等;另一种情况是非普通高等教育:自考、成考等获得第二学位,招收的对象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毕业待遇仍为本科待遇,考试方式有自考、成考两种方式,均为全国统考。对应的学历为自学考试、成人教育本科,学生的管理除成考脱产外,其余为非脱产。第二类为高校制定、颁发,未在教育部学信网学位网上备案,一般是省内工作单位承认的学位,也叫双学位(辅修二学位),招考的对象为本校或外校高等教育本科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一般对绩点有要求,其毕业的待遇跟普通本科待遇相当,考试方式为修习辅修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学分修满,并通过论文答辩,对应学历为辅修学历,由高校自主颁发辅修证书或辅修结业证书。[3]

从相关的概念上看,临床医学的学生在毕业后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参与第二学位的学习,也可以在校期间参与双学位的学习,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和学历面。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筑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临床医学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医护人员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中寻找公平和高效之间的平衡。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学位是一种高校办学的自主行为,虽然得到上级部门的鼓励与支持,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来看,社会并不太接受这种高校自主的办学行为,这就造成了高校双学位教育渐渐淡出相关教育的理论与研究。这与国外的教育相反,国外高校有自己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一些私立的高校,像哈佛、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其自主颁发的双学位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而在我国,同一专业的学位名称,即有着多个学位标准。在国外硕士学位有科研型硕士、临床应用型硕士、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亦有科研型博士、临床技能型博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但是对于我国来讲只有硕士、博士学位,其授予标准是既定的。因此办学条件好的大学培养着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与普通医学院校的8年制硕士生和12年制博士生,存在着相同学位的不同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我国公民对更高学历的追求比双学位要狂热。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双学位,特别是学士双学位,还不如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型研究生学位或一个学术研的硕士学位;双硕士学位不如一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或一个学术型的博士学位。加上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造成我国学位的授予上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办学能力,即使同一专业,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年限。本科学制较多,4、5、6、7、8年都有,4、5、6年制本科均授予学士学位。不利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跟国外的教育接轨。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在国外工作几年后直接成为博士生,跳过了国内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历程;第三个方面,是国内对学位认识不清造成的观念上的混乱。认为自己在学校期间参与的辅修学位也是属于教育部所的第二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同行待遇;第四个方面,由于双学位是一种辅修性质的学位,得不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只能在单个省内有效用,造成很多高校对辅修双学位的要求降低了不少。比如某大学在辅修双学位的收费上只收4800-6000的学费,把二三十门课程分散于大二到大四的三年时间里。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难于管理,特别是那些跨院系进行学习的学生;[4]第五,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在毕业生毕业后继续提高职业技能,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自2015年起,各省(区、市)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成为住院医师,毕业后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这就给那些想一边参加职业医培训一边攻读专业硕士或直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造成了困惑,加上高校的不理解,认为硕士毕业后就不用参加住院医培训了。以上五点是目前我国对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临床医学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的构建

(一)构建基于临床专业的双学位的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单一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性需要。因为一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或医疗机构,就很少有其它的时间再去进行单独的培训或学习,每天忙于日常的医疗工作与常规工作事务。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目前比较成熟的临床医学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组合的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5]根据管理的需要,也有临床医学与管理学学士学位的整合;根据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有临床医学与外语的整合等等。临床医学与其它学位构建的双学位培养是目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

双学位的培养模式包括校内和校际间的培养,特别是校际间的联合培养。打破各高校的封闭式办学模式,科学规划,学生不只局限在本学校的有限专业里,还可以跨校甚至是修读国外大学的优质课程、教学质量高的特色课和改革力度大的创新课程。发挥各高校间的办学传统、特色和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口径,实现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此推动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构建基于临床专业双学位的措施

1.开设高质量的辅修专业

双学位是伴随着辅修专业而产生的一种学位管理制度。要构建双学位,就必需首先要开设高质量的辅修专业。特别是医学院校,辅修专业的开设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多学科的优势,不断调整辅修专业的设置,使各学科,各领域能够做到有机的整合,避免课程的冗余与重复。拓展辅修专业的学科在高校的覆盖范围,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2.构建完善的双学位教学体系

双学位的构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支撑。因为在拓宽专业培养的同时,很多高校在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上都是相对薄弱的,没现成的路可走,没有相关的课程体系,只能凭借对人才培养的经验逐渐构建相关的辅修课程体系,而这些课程体系受制于各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实力,同时受限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双学位的教育体系需要至少5年或更长的时间,而教育成果的滞后性,导致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变化需求。因此构建完善的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科学合理,也要讲求实用性,结合各高校的特色建设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加辅修课程学位的模式,构建成熟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3.主修与辅修课程的深度整合

众所周知,辅修双学位的课程相对于主修课程上来讲,要容易一些。在课程整合与开设的过程中,高校开设的课程限于老师与场地的限制,虽然开设了一些相关甚远的课程,但仍然是原来的老师,造成换汤不换药的课程内容。容易造成课程内容的冗余与重复。双学位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应该是一体化的知识体系,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过程中强调两个专业的知识结合,使学生真正达到对两个学科的深度认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柔性机制的建立

双学位的选修在实际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课程的冲突而造成学习上的困惑,特别是一些教师要求每节课都必需到场学习的观念。造成高校大学生迫于严格的老师而逃课,避免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选修双学位的学生进行弹性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课程或计算机的特点,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对于单独编班与插班的同学进行强化管理,配备专门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指导和协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6]建立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对于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还可以实行免听、免修和自修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同时双学位的课程也可以避开正常的学期时间内开设,也可以开设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开设,甚至是毕业后两年内完成的柔性管理机制。

辅修专业选择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一般在第二学年开始启动。这是考虑学生已经具备了主修专业的初步基础,并已经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辅修的能力,但学生在选择第二专业时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对辅修的新专业及其学习的困难程度了解不多,不能认识并结合自己主修专业来考虑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些半途而废现象。为此,在学生选择辅修专业前,学校以及相关学院要做好各类辅修专业的宣传和介绍工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为学生提供辅修专业的详细信息,对具有修读意向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5.构建严格、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临床医学双学位的构建除了要有完善的培养方案,还有明确的双学位培养目标,可行的培养思路,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双学位的培养课程、任课教师、院系管理等都要做到责任明确,高校要协调好各院系之间的课程选择与整合,拓展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也要拓展对外的交流与学习。高校对双学位的院系及部门在选拔、开课、教学计划的实施上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审查都应该严格、公开、公正,在课程的考试、听课制度、教学督导等方面都需要建立起实用而有效的辅修双学位管理监督制度,积极引导学生端正那种功利心理,严格规定修读,保证双学位的培养质量。

对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筛选。要求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应当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而且能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再修读其他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也应当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为此,可规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凡已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且主干课程达到一定学分与绩点,[7]即可报名申请学习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例如,对学有余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鼓励和允许其辅修其他学科的学位,并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心理学专业、管理学专业、英语专业等课程,实现知识结构的复合,而对那些主修课都比较吃力的学生,则鼓励其先主修原有。

6.加强成绩的管理

对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考试与成绩进行妥善处理,这对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至关重要。考核成绩是评价在校大学生其在学业方面的重要指标,而成绩的收集与管理关系到原有的教学秩序的稳定与发展。学生选修的辅修学位、辅修专业课程成绩由所开课的院系进行负责,提交到校级的管理部门,同时校级管理部门要协调好教学资源、物力和人力在成绩管理上的安排,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现代网络的分布式特点进行现代化考核成绩管理。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降低院系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三是为学生了解自身的成绩提供方便。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临床医学大学生成绩理应改变传统的那种终止性评价,改为基于能力指标的评价体系,能力的构成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学习获得不同的能力就获得不同的学分,从而建立形成性评价。[8]同时加强监督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学业情况,对于出现能力不足或主修课程挂科过多的,需要及时提出学业预警,及时提醒学生,建立反馈式交互式成绩管理机制。

五、小结

基于临床医学的双学位制度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进行开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双学位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以临床医学双学位为例,对双学位的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由于双学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它在满足我国复合型人才方面是一个有益的教育创新。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阶段性论文,项目名称: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人本主义学籍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编号:2015JGA319。

参考文献:

[1]黄政月,黄群,黄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施“3+1.5+0.5”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4(06):40-41.

[2]黄群,黄政月,黄翦.五年制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99-101,103.

[3]百度百科:第二学位.[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GTu8dEewPryUZtCKsY3d7PcsqHjGq9u1Rme8BSboQd9R NeLI92iYIRFl4fTv31QwaTn1IzX8Hno_dkPsX9LjrK.

[4]黄翦.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2):113-114.

[5]李燕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特色专业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7):88-89.

[6]阳瑾,赵丽坤,王容,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AMOS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8):18-20.

[7]黄翦,黄政月.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的计算方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4),562-563.

[8]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2):223-224.

作者:黄翦 潘征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篇2:

基于WEB的"助学二学历"辅助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探析

摘 要:随着“助学二学历”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同时因“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开发一套对应的“助学二学历”辅助教务管理系统很有必要。它不仅能方便教务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存档。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使用当前流行的web技术,研究并开发一款高效的辅助教务管理系统,满足“助学二学历”师生的日常教学需求。

关键词:web;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

引言

自考“助学二学历”是面向学有余力的普通高校本科在读学生,他们从本科二年级开始学习第二专业自考本科课程,主要利用周末与晚上的时间,至本科四年级毕业为止,学制一般为两年半(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一年)。与普通高校本科学习形式相似,学期有考试,结业时撰写论文,参加答辩。成绩合格后,学生可取得毕业文凭,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以获得学位证书,增加学生就业砝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新的阶段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江苏省于2010年起,在普通本科院校学有余力的在校学生中开展了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简称“助学二学历”)教育。我校紧跟教育新形势,于2014年在本校本科生中正式启动“助学二学历”教育工作。办学四年来,随着自学考试报名和入学人数的逐年增长,“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工作日趋繁杂,现有管理人员数量有限,而需要上传下达的数据量却越来越多;同时,“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目前主要依托“江苏教育考试通用管理平台”,遗憾的是该管理平台因考虑到社会生源,基于通用理念设计,是个大而全的系统,加上服务器硬件配置过低,导致经常宕机掉线,实践表明它操作很不方便,因为“通用”,与我们现有的教务管理平台也有很大区别,一些历史数据也不便查阅、存档。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急需一套切合实际需求、方便操作和管理,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同时还方便各种数据查询、统计的“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系统。

1 基于WEB的二学历辅助教务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结合工作现状和实际需求,二学历辅助教务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下图所示功能:

由图可知,针对不同角色,应该具备不同权限和功能。

(1)学历教育管理科管理员:我校“助学二学历”由继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管理科负责管理,包括政策解读、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毕业管理,负责系统指导和统筹。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学历教育管理科具有最高权限。系统管理员在进行系统操作时,要求能够方便、快捷的收集新生预报名信息、来自于开办学院上传的各类数据,并能导出生成符合省教育考试院格式要求的各种数据表;能够方便的面向开办学院分发来自省教育考试院的各种数据信息。同时,系统应具备权限分配功能,即为开办学院、为学生分配合适的权限。还能进行系统日志调阅、系统数据备份等操作。(2)学生:首先,新生能够利用本系统进行预报名。因为都是本校在读学生才能报考“助学二学历”,新生原始数据可直接从学校教务处调取。新生在进行预报名时,实际是对自己信息的确认,同时填报二学历志愿专业。其次,对于老生来说,应能利用本系统查阅自己的课程成绩,哪些课程尚未参考,还应能查阅学期课表和考试计划。此外,学生应该能浏览开办学院和学历教育管理科发布的新闻、通知,并能下载开办学院和学历教育管理科共享的文件。(3)开办学院:因为具体的教学工作都是由开办学院来承担,因此开办学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按标准格式上传新生的预报名确认信息,按时提交新老学生的扣费确认信息表,实时记录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每学期开学前提交课表及考试计划的调整,每学期实时更新教师信息数据,每学期学生考试成绩的上传、下发等。为了保证数据格式的准确,要求上传数据时要有明确的出错提示。

2 系统所用信息技术探析

2.1 功能模块的实现——C#

系统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毕业管理等功能模块采用C#来编写。C#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

2.2 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

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扣费信息,课表及考试计划,学生成绩记录等数据的增减、存取、查询都需要数据库支持。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建立数据库。SQL Server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尤其是SQLServer与其它数据库,如Access、FoxPro、Excel等有良好的ODBC接口,可以把上述數据库转成SQLServer的数据库,因此它特别适合教务管理中各种数据表的上传下载。

2.3 前台管理界面——ASP

本系统力图为开办学院和学生提供美观、简便操作的友好界面,选用了ASP进行浏览器端页面设计。ASP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可用来创建动态交互式网页并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同时,ASP简单、易于维护的特点,也是小型页面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之一。

3 结束语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30多年的发展,但江苏省在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助学二学历”教育却始于2010年,距今只有短短的8年时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基本都是依托于省教育考试院教务管理平台,个别学校或办学机构虽然开发了“助学二学历”教务管理系统,但也仅限于本校本单位内使用,未见普及推广。江苏教育考试通用管理平台上线于2015年12月,它的用户群体虽包括了省、市、县(市、区)三级自考管理机构、主考学校和专科学校,但使用时仅限固定模式的数据上传、浏览和导出,并不能定制数据,查询统计也是极不方便。并且针对该系统的配套辅助教务管理平台未见上线。研究并实现一款多角色、多任务、方便操作、方便数据导入导出的“助学二学历”辅助教务管理系统,方便而学力考生数据上传下达,对上能顺畅衔接江苏教育考试通用管理平台,对下能接收开办学院数据,减轻“助学二学历”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从意,吉丽.江苏省在本科高校开展自学考试第二学历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50-53.

[2]韩鲁峰,陆华良.基于web的二级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5):89-90.

[3]毛征宇.基于WEB成教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1):6060-6062.

[4]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7年江苏自学考试年度报告[OL].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_193/2018/05/1805021853458.html

作者简介:王鲲鹏(1979-),男,工作单位:常州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处理。

作者:王鲲鹏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篇3:

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 要:在系统分析我国继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梳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从改革的前提、依据、核心、方式等四个方面研究改革的思路,结合具体案例对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它肩负着构建学习型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等重要社会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指出: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同时《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规模2015年要达到29,000万人次,2020年要达到35,000万人次。可见,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避免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我国继续教育主要依托高校开展,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然而,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而高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全日制的学生,在教育对象的转变过程中难免突显出一些问题。如何加快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前继续教育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继续教育教学的特点

1.单一性(模式性)取代多样性

迄今为止,高校继续教育虽然在办学方式和办学层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但是仍然带有浓重的“普教化”色彩,并且大部分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几乎照搬普通高等教育, 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套具有继续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方法。特别是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与普通教育使用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用书、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且,教学内容单调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知识多元化的需要。

2.学术性取代实用性

继续教育的学生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这就要求针对于他们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和内容必须能够贴近行业、贴近岗位,以满足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求。目前,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基本上和全日制本科生一样、以课程学习、撰写论文为主要目标,缺乏职业的实用性。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之前,应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盈利性取代服务性

继续教育的盈利性缘于其市场化的特征。由于继续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使得我国的继续教育市场化特征较为明显。在市场经济早期发展阶段,我国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为继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受到财政投入的制约,而获得高校文凭的市场需求又有很大的缺口未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然而近几年,培训机构泛滥式发展,教育机构多元化虽然有利于市场竞争和提高教育效率,却忽视了其可能导致的教育秩序混乱、教育资源浪费以及权利寻租等种种负面影响。

(二)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

1.学习能力低下

继续教育的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生,或者是普通高校的专科毕业生,入学起点低,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且差异较大,专业知识更是缺乏、不系统。对于社会文化、人际关系、职业领域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更少。因此,大多数的成教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对于学习和考试没有信心,不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大多盲目,整体的认知水平都比较低,学习能力不足。而成教教师通常是由从事全日制本科教学的教师兼任,没有系统地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的状况,影响学生的信心,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2.面临学习、工作和家庭三重压力

继续教育学生大部分还是已婚的,除了有学习、工作的压力还有家庭的压力。一些学生在学校、工作单位和家庭之间来回周折,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负担,不少学生仅仅是为了学历才坚持下来。由于女性的性别特殊性,怀孕、哺乳、家务等因素使得她们比男性学生具有更多重的社会角色,相对分配到学习上的时间会更少。

3.职业背景多样,社会来源复杂

继续教育的学生有带薪读书的在职人员,他们在学习之余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有高考落榜因此参加成人自考的学生,他们为了继续接受教育提高学历,而选择了成人教育;还有一部分大专或者中专毕业后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选择了继续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因此,继续教育的学生职业背景多样,社会来源复杂,很难对他们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加之众多学生求学目的不一致,造成教学过程中众口难调,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二、继续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筛选理论

根据筛选理论,教育的意义在于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无缝对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大众高等教育类型,其社会性强,可通过定向培养或工学结合,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顺利对接。但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偏学术化的成人高等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脱节,定向培养、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唯有加大改革力度,让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关联,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才能有效支持经济转型。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须之举。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布卢姆的学习变量说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因素很多,但真正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三个,即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学习者的情感特征、教师教学的质量,它们分别发挥50%、25%、25%的作用。要提高我国继续教育质量,就要在教学改革中注意借鉴布卢姆的研究成果。根据布卢姆的学习变量说,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原有知识经验各自不同,对学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布卢姆倡导的学习变量说强调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使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与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前提

《规划纲要》第二条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实现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功能。非学历继续教育所具备的教育对象的成人性、广泛性,教育类型的再教育性、终身性,教育目的的职业性、提升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形式的多元性能够为人们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表明非学历继续教育确实是人们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改革的依据

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教育水平的内在动力,要实现改革,就必须有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循序渐进地开展改革工作。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表明了国家对狠抓教育质量的决心,明确指出要强化教学环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贯彻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的制订和编写要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聚焦成人高等教育“实用化”的本质属性,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功能。

(三)改革的核心

我国历来在硕士培养上就有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分,在国外的部分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除了有学硕、专硕,还有课程硕士,学生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然而,当前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矛盾: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错位,课程缺乏成人特色,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评价机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质量,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材体系等方面全面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可仿照硕士的课程设计,对不同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授课和考核方式,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改革的方式

继续教育改革实际上是教学系统的改革,它的过程比较复杂,牵涉面较多,这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国家统一的考试制度。由于继续教育面向的学生大多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他们选择继续教育的目的大多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因此,实行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对促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把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新型课程模式;如何把传统纸介教材转变为多媒体学习包的集成方案,建立新型的教学支撑体系,都是继续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案

(一)推行“政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

“政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是订单式的培养,有效解决了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并且可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的基础上,掌握行业的基本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认证。

据调研,哈尔滨市人社部门不断创新就业培训载体,依托哈尔滨两所技师学院打造“政校企”联合体,建立高校毕业生培训实训、就业服务、创业孵化三个平台,与36所高校、23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2013年哈尔滨市1万名在校大学生走进技校学技能,其中88%的大学生已经就业。

(二)调整继续教育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调整方面,应更加切合成教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与相关职业证书内容结合起来;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通上,概括起来有四种:一是直接引入。 即将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课程直接引入到非学历教育或学历教育中;二是共同建设。 即根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共同需要, 建设双方都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三是部分引入。 即将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中的部分课程或部分内容引入到非学历教育或学历教育中;四是适当改造后引入。 即将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课程根据非学历教育或学历教育的要求, 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造后,再引入相应的领域。

(三)撰写继续教育专用教材

继续教育教学所用的教材,一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内容体系相对滞后;二是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注重基础理论,忽视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知识,特别是没有联系现实问题,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也很少根据成人的特点进行专门设置,因而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没有自身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般是由各个学院的任课教师兼任,基本上是照搬普教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只是将该工作做为副业,因此他们甚少关心教育的质量,更不会去了解他们的施教对象,主动进行教学研究。从2011年职业教育创新教材展览会上展出的教材来看,工程类的教材有了突破,然而社会科学类的还没有。在成教教材方面,开展继续教育教学的高校应结合成人教育的具体要求,撰写继续教育专用教材,制定相应的教材出版计划。

(四)开展继续教育网络化教学

在网络教学方面,实现成人继续教育的主要课程都能开展网络化教学,解决继续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等实际问题。网络教学模式极大地节约了教育成本,据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不完全统计,2012-2013学年两学期网络教学试点为学校节约教育成本高达40万元;同时,学生时间管理自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网络化教育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授课极大地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不再受到地域的局限,使得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成为一种可以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

(五)实现人才的专项和定向培养

通过在国内部分大学建立项目试点,创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建立继续教育与行业资格准入培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衔接贯通;对相同学科重点的学校建立高校联盟,在联盟内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才的专项和定向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3]王鲁滨,刘钾.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创新变革的应用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网络教学模式为例[J].继续教育,2014 (1).

[4]榴红.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访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全指委副主任委员王继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5]庄典洲.对普通高校“十二五”期间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1(9).

作者:王鲁滨 刘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教学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