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经营形势及策略研讨论文

2022-04-15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企经营形势及策略研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应对复杂变化的经营形势、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防范各种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此重要的管理工具,却因受制于企业所处成长阶段、企业的认知水平、企业所具有的管理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在多数企业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国企经营形势及策略研讨论文 篇1:

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对策

摘 要: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国企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进行党建工作的同时也应有机融合生产经营,将各个方面工作进行革新,进而促使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能够协同发展。应结合基层党建和生产经营现状,运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提升融合效果,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

引言:国企将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能更好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基层党建的过程中,应主动适应和分析对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化,将党建工作重点放在生产经营和基层党建有机融合上,不断优化工作方式,进而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意义

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基本国情可以发现,国企对于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关联也被越来越重视,党建工作已然成为企业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将基层党建和生产经营融合有着重要的价值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各级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影响下,国企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功能定位以及作用发挥都产生了新变化,并遇到了新挑战。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将党领导地位进行巩固,进而确保党组织能够参与到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中,进而促使党建工作和企业制度能够协调,将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升国企的综合竞争力

在新形势之下,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与优化生产经营的工作形式,进而提升其综合实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竞争市场经济之中占据一席之地,构建出更宽广的盈利空间。国企党组织应围绕着发展中心,将党建指导的思想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深度融合,将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将工作思路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国企的综合竞争力。

(三)促进党组织更加团结

党的发展要求一直是从严治党,但部分国企会存在组织涣散、凝聚力不足问题,导致企业的生产业务与党组织管理脱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分开谋划,过度重视党建工作或者忽视党建工作都会影响企业与党组织发展[1]。企业应将党组织优势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的优势,促进国企改革可以向纵向延伸,进而实现转型升级,对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从而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

二、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现状

随着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二者也逐渐深入融合发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挑战与压力,需要积极进行面对。

(一)党建工作的周期长、见效慢

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员认为人思想不会轻易改变,运用政治思想工作促使员工的价值观有所改变,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不仅周期较长,并且见效也缓慢,还不如直接去抓生产,见效快,因而对于党建工作并不上心与热心。

(二)生产经营和党建配套不合理

之所以会存在生产经营和党建配套不合理的情况,是因为部分国企党建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有待更新,部分工作的开展都是各自为政,觉得没必要进行交叉,导致融合性有待提升,即便部分工作存在交叉,但并未能深入交叉,导致在实际中许多工作无法落实,未能将党建工作功效充分发挥出来[2]。进而会对经营与生产产生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与生产效率的发展。

(三)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体系不对称

部分国企党建工作和实际生产经济活动存在“时间差”,是因为党建与生产经营存在不对称问题,企业会将重心放在获取经济效益,进而导致党建工作变成了信息“末端”。未能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导致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出现脱节,致使党建工作无法高效进行,难以实现理想的工作目标。

(四)未将党建的“一岗双责”制度落实

“一岗双责”制度可以将国企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黏合起来,然而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难以将该制度有效落实,仍需要完善许多相应的要求与规定,在该模式之下难于将预期监督效果有效发挥出来,反而制约了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融合,甚至部分企业会产生党组织被弱化与边缘化的现象。

三、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对策

国企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选择科学合理的策略在各个方面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有机融合。

(一)思想认识方面有机融合

党建工作是为了将人思想问题进行解决,只有以思想为前提,才能确保目标与方向的一致,进而对生产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因而应将党建与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有机融合,才可以塑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首先应加强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与认识,应秉持以工作开展为中心,将理论武装跟上,实现学用结合以及学研结合。应用党建思想进行头脑武装,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运用新媒体等学习平台与党内的教育培训活动,进行深度研讨,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促使党员干部可以深刻把握企业历史使命与战略定位,构建出统一价值观系统[3]。

其次,应强化对于复合型的干部培养,运用挂职交流、岗位锻炼以及交叉任职等方式,实现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进行干部培养,培养出懂经营、善党建以及政治素质高的领导干部。再次,还应构建并完善统一的责任体系,应加强对于党建工作责任的正确认识,并优化党建工作责任以及业务工作责任的清单,并逐级进行认领党建工作责任与改革发展的责任,将“一岗双责”具体要求变成实践,进而促使业务干部与党建干部能够目标同向、思想同心以及行动同步[4]。再次,应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应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岗以及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围绕着生产经营的难点与重点工作,进行创特色、创品牌、创典型,积极展开先锋行主題的实践活动,并积极营造出甘于奉献、开拓创新、勇于争先以及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最后,应将发展合力凝聚起来,应将企业文化建设落脚点设定为以人为本,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工作,积极引导职工能够奋发向上。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党员群众鼓干劲、明任务,培养干部职工发展信心。

(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企业可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因而应促进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将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中党委的法定地位明确下来。应把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列入企业章程,结合企业不同的情况,将党组织的基础保障、职责权限、运行机制以及结构设置等都纳入章程,加强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将党委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监督、执行以及决策等各环节工作方式与权责明确下来。

其次,堅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建的领导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进而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能够保障部分党委班子的成员进入监事会、经理层以及董事会,使得党委的保证监督、统领全局以及政治核心的作用能够更加具体化、制度化与组织化[5]。

最后,还应完善党委议事的决策机制。党委应将政治核心与领导核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把握方向、管理大局、确保落实,构建党委决策沟通机制,重视和管理层、监事会、董事会与股东会的交流配合。对于重大问题应展开前置的研究讨论,评估决策事项与党方针政策是否相符,与党与国家战略部署是否契合,能否促进提升企业的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还应将党委抓重点、议大事以及谋全局的特征进行突出,并提出重大改革发展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为董事会制定战略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企业进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四同步、四对接”,进而做到工作对接、制度对接、机制对接以及体制对接。

(三)管理机制有机融合

国企也应对于管理机制进行有机融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国企的基层党组织应重视提升管理能力,将统筹工作规划安排好,并整合生产经营,促进协同工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一起进行谋划与实施,也需要调整考核机制,进而保障关键环节能够持续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基层党建还应将工作部署做好,并将其与生产经营对接,组织生产经营相关会议,并将党建工作的任务进行同步。国企党建干部还应调研生产经营,对党建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情况进行了解,推动管理机制进一步融合,保障工作可以有序进行。

党建工作也应将自身工作做好,应把党建当成政绩要求,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紧扣生产经营的任务,并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优势,促使基层党组织可以深入人心,通过组织的优势将群众联系起来,促使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能够有动力、有抓手以及有目标地进行融合,进而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在进行目标责任强化时,党建工程应完善机制,并将方案落实,避免决定过于表面化。党组织还应进行目标责任书的签订,促使企业内部凝聚成合力。还应加强与生产经营的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构建出安全生产、落实党建责任的体系。制定经营考核相关制度,促使绩效薪酬能够看映出考核结果,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进而为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还应加强日常的监督指导,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进行“争创红旗党支部”相关活动,运用工作例会、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党建工作的举措落地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影响力与号召力进行检验与评价,并将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激发出来,促使服务中心成效与党建绩效能够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国企党建工作还应制定出激励制度,选树先进典型,通过运用发展党员示范岗、构建党员先锋队、组建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将党建与生产有机融合过程中有贡献的个人或者小组,进行鼓励与嘉奖,进而提升个人或者小组的积极性。党组织还应号召党员参与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创造之中,结合党员岗位特征,促使党员可以在服务层面、系统运维、技术研发、业务拓展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将党员担当充分发挥处出来。国企领导对党建组织的创新活动进行支持,并构建出协调创新机制,将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营造出积极奋斗的良好企业氛围。

还应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控,秉持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加强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训、监管中责任,禁止出现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将人才强企的战略落实,强化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创新优势以及发展优势。强化建设党风廉政,加强监督与制约权力运行,进行整治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正风肃纪,做到防范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军者,在新形势指向应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形势,意识到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实际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将二者有机融合能够维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而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措施将基层党建工作和实际生产经营在思想认识、公司治理、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作用,促使企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海涛.推进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20(13):169-170.

[2]亢斐.新时代做好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新时代做好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J].现代企业,2020(01):42-43.

[3]苏虹飞.国企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9):127-128.

[4]裴莹莹.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0(S1):418.

[5]司振涛.浅析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有效对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3):91-95.

[6]汝欣欣.浅谈对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2):193-194.

作者:李璐

国企经营形势及策略研讨论文 篇2:

经营计划在助推企业全面预算中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应对复杂变化的经营形势、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防范各种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此重要的管理工具,却因受制于企业所处成长阶段、企业的认知水平、企业所具有的管理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在多数企业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加强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助推企业全面预算准确性入手,以实现“战略规划全面引领,经营计划具体统筹,全面预算执行管控”的有效衔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预算管理;经营计划;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落实发展战略、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防范经营风险过程中有效的管理方法,但如何承接企业战略,最大程度上缩小实施路径的偏离度,真正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落地性,是很多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在思考的问题。经营计划这一工具,很好的解决了战略规划到全面预算之间管理路径过长、理念渗透不足的问题,。清晰的经营计划作为企业整体战略在各运营年度的目标分解,一方面保证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的紧密衔接,另一方面作为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和基础,可以助推企业全面预算,真正形成良性循环。

1经营计划的实质

企业经营计划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拓展及所需匹配的人力、物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之后,综合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准确掌握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战略地图等工具,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推导、分解并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经营计划是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具体化呈现,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推进,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筑牢战略规划实施基础和路径。因此,经营计划管理首先必须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先导,确保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年度经营计划的执行层面;其次,经营计划管理应具备前瞻性,要“基于现状看未来,站在今天看明天”,务必应按照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保障经营计划的正确导向;第三,经营计划管理要务实、全面,既要充分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要符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既要统筹企业各项工作和经营活动,又要遵循战略规划和工作部署,以夯实工作成果的落地基础;最后,经营计划管理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鉴于经营计划是对未来各种变化因素进行的合理预测,面对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应通过积极筹划、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等方式予以应对,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2企业实施经营计划管理的具体步骤

经营计划作为一项上承战略下接预算的重要管理工具,应建立“上下结合、共同推进”管理体系,其管理思路大致分为:总体目标分解,即从企业战略层面分解并识别出支撑年度规划达成的关键目标、指标、时间节点和阶段性标准等;资源匹配计划的细化,即在总体目标分解后,梳理并形成各项具体资源计划,并作为预算管理的原则和基础;加强过程管控,即结合绩效考核工具对经营计划目标的推进情况施以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过程管控保障经营计划目标的达成。

2.1基于战略提出年度的经营目标,并实施任务分解。

这个环节,一般应由企业最高经营决策者发起,可以以战略研讨会或经营分析会的方式组织中高层核心人员研讨,并拟定出年度的框架性的经营目标方向和总体要求。组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由运营管理及财务部门主责,各经营和业务单元第一负责人构成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工作组织,负责按照经营目标分解形成具体工作任务和详细目标,以确保每项工作、每项计划、每个指标能够“落实到人、标准清晰、节点可控”。这一环节工作因涉及战略规划年度质询以及大量的内外部调研工作,原则上应不晚于每年的三季度启动,为后续各环节工作预留充足时间;

2.2梳理行程资源匹配计划,满足经营计划目标实施和落地需要。

这个环节,是各经营和业务单元及职能管理部门围绕所需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达到的目标需求,识别出包括人、财、物、政策和后勤保障等需求,以及制定满足和支撑需求的措施计划和费用预算,可以包括:基于业务发展需要的经营损益类计划,如年度业务开展计划、收入及毛利计划、关联交易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基于企业建设投融资需要的投资融资类,如建设及项目投资计划、战略性股权投资计划、融资资金计划、信息化建设计划、设施设备大修计划等;基于保障职能的工作任务类计划,如人力资源计划、培训计划、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对外宣传计划、招标计划等。企业完成上述计划的集成和整合之后,基本已经具备启动全面预算编制的条件。

2.3实施过程管控,强化目标导向。

这个环节,注重于对目标实施动态管控及时纠偏。在年度经营计划目标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常态化的监督监控机制,并对计划的推进实施动态管理,保证计划的真实、可控。各经营和业务单元及职能管理部门作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可通过经营活动分析报告、经营分析会等方式定期对各项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规避和防范各类风险,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当然,年度经营计划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过程中,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如外部经济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集团战略规划发生重大调整的,是允许对年度经营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的,但为了确保目标的严肃性,原则上一个计划年度内仅限调整一次。

3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3.1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是相互承接的。经营计划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及依据,而全面预算则是经营计划价值量的表现和落实结果,更是经营计划管理意义的体现,两者前后紧密衔接、。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首先要坚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保证经营计划能够把握市场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变动。全面预算则要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利用经营计划所提炼出的核心要素实施预算管理,一切以经营计划为原则,通过对经营计划进行数字化和价值化处理,进而实现经营计划目标与预算管理目标相统一。

3.2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是相互并存、缺一不可的。經营计划是落实企业战略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战略规划进行制定,以确保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落实到年度各项工作中,保证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的紧密衔接,;全面预算是对经营计划的细化分解,运用明确的数字促使经营计划更加严谨和可行,真正实现预算做真做实、刚性管控的目标。同时,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信息的有效衔接和转换,才能够进一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撑与印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

3.3 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所要达成的终极管理目标是相同。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都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手段,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

结束语

实施经营计划管理是为了促进企业整体战略和年度规划的有效落地,一切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匹配资源及能力优势, 借助预算管理工具,提高企业运用资源的效率,有效管控经营风险并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精益价值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江恒. 企业全面预算中经营计划的应用[J]. 现代国企研究,2015,0(8).

[2] 张战宏.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经营计划研究[J]. 中国经贸,2018,(16):250-251.

[3] 王智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经营计划浅析[J]. 商场现代化,2017,(13):226-227.

作者:赵雪倩

国企经营形势及策略研讨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摘  要】“互联网+”时代,国有企业面临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国企要想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做好工会工作,优化工会服务模式,提升工会管理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论文具体分析了“互联网+”对国企工会工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国企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關键词】“互联网+”;国企;工会工作;创新

1 “互联网+”对国企工会工作的重要作用

处于“互联网+”大背景下,国企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企业要想在经济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会工作方式,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保持高效率运作。企业可以通过应用新型信息技术来调动内部职工的力量,凝智聚力,共谋发展,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互联网+”时代,新的工会工作模式为职工的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职工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够确保工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国企工会要在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与快速传输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创新工会工作方式,不断开创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2 “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 工作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工作方式落后

首先,当前我国大部分国企在开展工会工作时,多数领导没有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时也没有创建科学合理的应用体系。处于这种工作环境当中,不能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工会工作中的价值。其次,工会组织工作较为落后,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现如今,国企改革力度越来越大,改革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的职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假如国企工会组织一直运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就会严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国有企业工会组织一定要创新工作模式,关爱职工,真心实意地帮助困难职工,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会的温暖,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战斗力。

2.2 缺乏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假如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紧缺,企业的整体素质就会较低,发展潜力就较小。处于“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工会工作的职能,掌握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也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性知识、方法与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国企的工会缺少专业性人才。另外,当今工会干部在年龄结构方面也存在不足,多数工会中干部老龄化的问题非常突出,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程序,有的老同志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导致互联网技术在工会工作中的运用效果不理想。

2.3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机制方面存在不足

国企要想使互联网技术和工会工作紧密结合,就必须创建一个网络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开展工会工作。但是,当下大多数工会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当中都没有创建合理的管理与运行体系,致使在工会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信息传递的效率较低,也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与安全。

3 “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3.1 调整和完善工会工作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需要从自身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国企工会组织需要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面方位调查与研究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调整工作体系。国企工会应该将那些呼声最高的职工吸收到工会管理团队当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会工作,从而确保工会工作可以真正服务于群体需求,切实保障内部职工的各项利益。另外,国企工会在“互联网+”背景下还应该创建健全的民主监督体系,全面保障内部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主动接受内部职工的各项监督,真正解决每位职工面临的最现实、最困难的问题,让每位职工群众满意,协调好职工和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3.2 创建“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模式

处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会的工作内容、方式以及形式也都在改变。受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企业工会的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国企必须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工会工作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建立“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模式。第一,企业工会是联系企业和职工的重要橋梁,应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联系职工以及服务职工的工作,不但要保障职工权益,还要带领全体职工团结一心,让大家共同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企业工会应该创新沟通方式,创建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加强和职工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职工动态,倾听职工的心声及其对工会工作的建议,促使企业工会工作顺利开展。第二,企业也应该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线上线下的建设活动,如使用互联网创建企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利用该信息平台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按照网络平台中的信息不断调整工会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在“互联网+”时代,国企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及特点创新工会工作模式,提高企业工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3.3 创新职工培养教育方式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态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新的工作理念培养与教育职工,从而提升企业的实力。首先,提升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才是真正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职工的地位,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借助职工的力量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职工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帮助,企业要多为职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与平台,企业工会作为桥梁,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使职工可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注以及关心,并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当中。此外,要想不断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就一定要尊重职工,多采纳他们的合理性建议,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去关心他们,并肯定他们的付出,职工才会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其次,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应该采用网上培训以及网上考试的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现阶段,大部分职工的思想多元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利益诉求也呈现多样性化特征,企业工会必须做好疏导工作,必须始终从职工的利益出发,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应该抓住互联网发展来带机遇,利用好互联网的优点创新职工培训方式,这不但能够节省人力成本,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国企工会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工作形式以及方式,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优势,例如,采用演讲比赛、研讨会、宣传栏以及网络宣传等方法来宣传职业道德,明确新时期国企职业行为,塑造良好的行业工作作风,并积极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以及技能,提升职工的综合素养。

4 结语

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国企工会工作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企业工会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国企工会必须加强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采取调整和完善工会工作体系、创建“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模式、创新职工培养与教育方式的措施,发挥互联网在国企工会工作中的价值,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8(11):175.

【2】王姣姣.新时期企业“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的背景及策略探究[J].卷宗,2019(1):158.

【3】柴爱仙.“互联网+”背景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6):524.

作者:温绍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下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