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023-05-02

第一篇:信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以及这种方式和规律的表征与表述。一般地讲,信息具有6个特点:

1、客观真实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的客观反映,客观、真实是信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生命所在。

2、传递性。传递是信息的基本要素和明显特征。信息只有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媒介),经过传递才能为人们所感知和接受。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更谈不上信息的效用。

3、时效性。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千变万化、稍纵即逝。信息的功能、作用、效益都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这种性能即信息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时间与效能的统一性,它既表明信息的时间价值,也表明信息的经济价值。一个信息如果超过了其价值的实用期就会贬值,甚至毫无用处。

4、有用性(或称目的性)。信息是为人类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利用它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5、可处理性。这一特征包括多方面内容,如信息的可拓展、可引伸、可浓缩等。这一特征使信息得以增值或便于

传递、利用。

6、可共享性。信息与一般物质资源不同,它不属于特定的占有对象,可以为众多的人们共同享用。实物转赠之后,就不再属于原主,而信息通过双方交流,两者都有得无失。这一特性通常以信息的多方位传递来实现。

第二篇: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几个概念: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的分类: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

工艺规程: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2、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分类:

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按其特点分为冷加工(机械加工、冷轧、冷锻、冲压等)和热加工(铸造、热扎、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5.1 铸造

铸造是指金属受热融化并浇铸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内,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成型方法。

一、铸造基本知识

1、铸造工艺的特点:

(1)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适应性强。它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毛坯,特别适宜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

(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可适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成形,对不宜锻压和焊接的材料,铸造具有独特的优点。

(3)铸件成本低。这是由于铸造原材料来源丰富,铸件的形状接近于零件,可减少切削加工量,从而降低铸造成本。

因此铸造是毛坯生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按重量计,机床中60%~80%、汽车中50%~60%采用铸件。但由于铸造工艺环节多,易产生多种铸造缺陷,且一般铸件的晶粒粗,力学性能不如锻件。因此铸件一般不适宜制作受力复杂和受力大的重要零件,而主要用于受力不大或受简单静载荷(特别适合于受压应力)的零件,如箱体、床身、支架、机座等。

2、铸造的分类:

砂型铸造:是以型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工艺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准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铸造方法;

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其它铸造方法的总称,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特种铸造一般具有铸件质量好或生产率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金属的铸造性能

金属的铸造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铸造成形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流动性和收缩性。

流动性:是指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好坏影响到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流动性好的金属,浇注时金属液容易充满铸型的型腔,能获得轮廓清晰、尺寸精确、薄而形状复杂的铸件;还有利于金属液中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排除。

相反,金属的流动性差,则铸件易出现冷隔、浇不到、气孔、夹渣等缺陷。

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铝硅>锡青铜>铸钢。提高浇注温度可改善金属的流动性。

收缩率:是铸造合金从液态凝固和冷却至室温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和尺寸的缩减。包括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若得不至到补足,会使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会产生铸造内应力,导致铸件变形开裂。铸造材料、浇注温度和铸件的结构对收缩都有影响。

二、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是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由于其造型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是最常用的铸造方法,目前我国砂型铸件约占铸件产量的 80%。

工序:模样与芯盒准备、型砂与芯砂配制—造型、造芯—熔炼、浇注—落砂、清理—检验入库。

三、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是指与砂型铸造不同的其它铸造方法。可列入特种铸造的方法有近二十种,常用的有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特种铸造在提高铸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

(一)压力铸造是指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压入铸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简称压铸。

(二)熔模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上涂挂若干层耐火涂料,待硬化后熔出模样形成无分型面的型壳,经高温焙烧后即可浇注获得铸件的方法。由于易熔材料通常采用蜡料,故这种方法又称为“失蜡铸造”。

(三)金属型铸造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型中获得铸件的方法,也称狭义的重力铸造。金属型可连续使用几千次至数万次。

(四)离心铸造是指将金属浇入绕水平、倾斜或立轴旋转的铸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凝固成铸件的铸造方法。离心铸造多用于简单的圆筒体,铸造时不用型芯便可形成内孔。

(五)陶瓷型铸造是指用陶瓷质耐火材料制成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是在砂型铸造和熔模铸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铸造新工艺。

2.5.2 压力加工(锻压加工)

一、概述

锻压加工是指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它是锻造和冲压的总称。

锻压加工包括轧制、挤压、拉拨、自由锻造、模型锻造、冲压等加工方法。

1、锻压加工的特点

锻压加工是以金属的塑性变形为基础的 , 各种钢和大多数非铁金属及其合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 , 因此它们可在冷态或热态下进行锻压加工 , 而脆性材料 (如灰铸铁、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等)则不能进行锻压加工。

金属锻压加工的优点:

(1)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2)节省金属材料。与直接切削钢材的成形相比,还可以节省金属材料的消耗,而且也节省加工工时。

(3)生产效率较高。如齿轮轧制、滚轮轧制等制造方法均比机械加工的生产率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

金属锻压加工的缺点:

(1)不能获得形状很复杂的制件, 其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还不够高;

(2)加工设备比较昂贵, 制件的成本比铸件高。

2、锻压加工的分类:

锻压主要按成形方式和变形温度进行分类。按成形方式锻压可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类;按变形温度锻压可分为热锻压、冷锻压、温锻压等。

3、金属的锻压性能:评价:可锻性

可锻性是指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金属的可锻性可用塑性和塑性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塑性越高,变形抗力越小,金属的可锻性就越好;低的塑性变形抗力使设备耗能少;优良的塑性使产品获得准确的外形而不遭破裂。

二、锻造

(一)自由锻

1、基本工序

定义自由锻是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 ,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采用自由锻方法生产的锻件称为自由锻件。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及锻接等。

1) 拔长

拔长也称延伸 ,它是使坯料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拔长常用于锻造杆、轴类零件。拔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在平砧、芯棒上拔长。

2)镦粗

镦粗是使毛坯高度减小,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镦粗工序可以有效地改善坯料组织, 减小力学性能的异向性。镦粗与拔长的反复进行, 可以改善高合金工具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状态

3) 冲孔

冲孔是在坯料上冲出透孔或不透孔的锻造工序。冲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双面冲孔法,单面冲孔法。

4) 弯曲

弯曲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坯料弯成所规定的外形的锻造工序,称为弯曲。常用的弯曲方法有以下两种:锻锤压紧弯曲法、模弯曲法。

5)切割

切割是指将坯料分成几部分或部分地割开,或从坯料的外部割掉一部分,或从内部割出一部分的锻造工序。

6)错移

错移是指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行错开一段距离,但仍保持轴心平行的的锻造工序,常用于锻造曲轴零件。错移时,先对坯料进局部切割,然后在切口两侧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法相反且垂直于轴线的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实现错移。

7)锻接

锻接是将坯料在炉内加热至高温后,用锤快击, 使两者在固态结合的锻造工序。锻接的方法有搭接、对接、咬接等。锻接后的接缝强度可达被连接材料强度的70%~80%。

8)扭转

扭转是将毛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绕其轴线旋转一定角度的锻造工序。该工序多用于锻造多拐曲轴和校正某些锻件。小型坯料扭转角度不大时, 可用锤击方法。

第三篇:国际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咨询、投资、招投标、承包(包括分包)、设备采购、培训到监理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来自不只一个国家,并且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工程。考试&大&国际工程包括我国去国外投资的工程,我国的咨询和施工单位去国外参与咨询、监理和承包的工程,以及由外国参与投资、咨询、投标、承包(包括分包)、监理的我国国内的工程。习惯上讲的“涉外工程”就是指国内的国际工程。

国际工程市场有如下特点(1)国际工程是一项跨国性的经济活动,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和参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合同中各方不容易互相理解,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

(2)严格的合同管理。由于不是一个国家参与,就不大可能完全靠行政管理,而是采取国际上业已形成多年的、行之有效的一整套合同管理办法。使用这套办法从工程准备到招标,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却为以后订好合同,从而在实施阶段严格按照合同进行项目管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风险与利润并存。于考试吧。国际工程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每年国际上都有一批工程公司倒闭,但是国际工程市场也有一定的利润,因此一个公司要在这个市场中竞争与生存,就需要提高公司本身的素质。

(4)国际工程市场是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国外去投资、咨询、承包开始的,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的经验,占有绝大部分国际工程市场,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打入这个市场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第四篇:声像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一)声像档案的概念

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开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音响、形象等方式记录信息的特殊载体,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

声像档案的开成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形成,在过程和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源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但声像档案与纸质载体档案的根本区别在于声像档案是以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特殊载体构成的,因此它的功能、

处理程序有着特殊性。声像档案除载体特殊外,还必须以文字说明为补充,它是图文并茂、音像并行的有独到特色的历史记录。

(二)声像档案的特点

声像档案相对于纸质载体档案而言,有着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1.直接的形象性

声像档案记录的是社会发展中人们活动的声音和图像,因此反映的客观事物直观形象,活灵活现。如半个世纪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历史影片、历史照片和历史录音,把当时伟人的声音和形象、当晨天安门广场的环境、气氛如实地反映和再现,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和真实客观的感受,这是纸质档案所不能解决和替代的。可以说声像档案进一步凸显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收集、保管的特殊性

声像档案难以区别档案的原件和复制件。如一盘重要的录音磁带,母带和复制转录带仅从外观及效果上很难区别。又如区别照片档案中原版底片和制作精良的翻版底片,有时也很困难。这给声像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由于声像档案是由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构成的,它与纸质载体材料所要求的保管条件有很大的区别。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的好坏与其“寿命”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加强声像档案的科学保护和管理,增强声像材料的耐久性,延长其“寿命”。

3.是其他载体档案的必要补充

声像档案的产生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纸质载体的档案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是对历史的相互印证。如重要的会议、重要的活动或重要的工程等,要产生文字记录、科技图纸等,同时还产生了照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等。它们以不同形式记录历史,相互印证。了解声像档案这一特点的意义是:声像档案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对其进行整理时,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持好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五篇: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

一、 概念、特点和作用

(一)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材料。

(二)公文具有三个特点:

1、权威性。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其次,无论是事实、数字还是各种意见、结论,一旦进入正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释、否定。第三,公文是机关、团体、组织的喉舌、意图,是其开展工作的依据。

2、规范性。公文的撰写和处理,从起草到成文,到收发、传递、分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其文体、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

3、工具性。公文是各机关、团体、组织在公务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种工具。公务管理的方法很多,而最科学最正规的方法是利用公文。

(三)公文的作用有五个:

1、指导作用。公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领导与指导的一种工具,上级领导机关通过制发公文来部署工作,对下级的工作进行具体的领导与指导。

2、管理作用。公文具有管理公务的基本职能。各机关通过制发公文来表达意图,传达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各方面的意向,实现起管理职能。

3、规范作用。首先,公文是法律规范的体现形式,而法律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其次,法规文件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依据。

4、沟通作用。上下级或平行单位利用公文开展工作、交流信息。

5、凭证作用。公文具有法定效力,可以作为办事的依据、工作的指针,俗话说:“按红头文件办事”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公文也是机关工作的记录和保存。

二、 公文的种类

(一)从行文关系上划分有三种。行文是指一个机关给另一机关的发文。

1、上行文。下级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即自下而上的行文。如报告、请示。

2、下行文。上级领导机关给其所属的下级机关的行文,即自上而下的行文。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3、平行文。同级机关或者互不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函是最典型的平行文。

(二)从具体的文种来看,根据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的规定,有下列文种。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的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2、决定。适用于对重大行动或者重要事项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4、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5、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2、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3、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三)1996年5月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党的机关使用的主要公文为:

1、决议、

2、决定、

3、指示、

4、意见、

5、通知、

6、通报、

7、公报、

8、报告、

9、请示、

10、批复、

11、条例、

12、规定、

13、函、

14、会议纪要。

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法规行政约束作用。各种法规是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和发布的。如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公告、通告,作出的决定,或制定的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等。这些公文一经制定和发布生效,就必须坚决执行,具有法规约束作用。法规文件在没有修改和宣布作废之前,始终有效。在它有效的范围内,人人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2)领导指导作用。国家机关为了行使管理国家的职权和处理社会事务的职能,总要通过制发公文的形式制定方针政策,进行工作部署,对一些主要事项提出意见、措施和办法,而这些公文都具有领导指导作用。这种领导指导作用,正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也是上下级机关本来具有的领导指导关系的一种体现。公文中的决定、通知、批复、意见等都起这个作用。

(3)联系公务作用。公文除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的公务联系之外,还具有与同级部门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互通情况、商洽工作的作用。如通过“函”的形式,互相了解情况,请求批准等。

(4)宣传教育作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首先要对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就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政策,发出了一系文件,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调动了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积极性。这就是公文的宣传教育作用。如决定、通知、通告、公告等。

(5)沟通信息作用。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政务、经济信息量迅猛增长。各级机关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利用公文与上下左右的机关单位进行联系,沟通信息,解决问题。例如,发通知、通报,报送工作计划,报告、请示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发送公函、信息快报等。诸如此类公文和文书显然对于领导掌握信息、科学决策和沟通上下信息有关十分重要的作用。

(6)依据凭证作用。各种公文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收阅机关以此作为处理工作的根据,这类公文就具有依据作用。有些公文,如会议纪要、函等,还具有某项活动和公务联系的凭证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家校发言稿下一篇:学校党风廉政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