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学

2022-10-22

第一篇: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学

山西生态园设计,山西生态园施工

“生态园”作为一种新兴的体闲度假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既没有详细的文献论证,更没有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以及美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多维的论证,目前还是一个盲点。 豫北地区的界定为包括河南境内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安阳、淮阳、鹤壁、新乡四个地区。豫北地区风景优美,除自然的淇水、卫河外,大量的人工造成的水渠也自成一景。这些人工水渠的修建为调节和改善豫北地区不算优良的自然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豫北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人文古迹遍布城乡,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殷墟、汉字之都、甲骨文之乡,是《周易》等等的诞生地。灿烂的殷商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历史瑰宝,也给我们对外文化交流、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豫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环境,是豫北地区生态园园林旅游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在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对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屡有发生,如:空气、水体的污染,错误的引进西方的旅游模式,规划设计不中不洋,毫无特色等,对当地文化和生活习俗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开发人文环境的理念,试图在新兴的体闲文化与崭新的环境艺术学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将体闲文化应用于环境艺术领域。使其既体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风采,反过来又能促进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从而加强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的正面效应,减少负面影响。

与注重生态园园林的经济效益相比,对生态园园林的理论研究显得相对不足,而以豫北地区生态园园林规划设计及审美价值为主的研究更是没有。论题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引导人们进行有品味的体闲,明确生态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进而探讨园林的设计理念

计手法及其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生态园”的开发建设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有效方式,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同时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不但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豫北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豫北区域生态城市的建设。

论文选题的实践意义在于:从“生态园”旅游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与借鉴国内外“生态园”旅游开发的经验,针对目前国内生态园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并以豫北地区“生态园”旅游专业村的发展为例,探讨了生态园旅游发展的模式,希望对我国“生态园”旅游的发展、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生态园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在研究中,始终将生态园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意识、问题意识、建构意识、科学意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注意将宏观的整体把握与微观的深入分析结合起来,对丰富的相关资料进行有机对应性整理,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言之成理的解析,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注意创新性、深入性和科学性;强调批判性和前沿性。

始终有探索眼光、质疑勇气,始终注意研究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注意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条理性、系统性。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资源和便捷的网络资源,还应注意多方合作、交流,坚持向资深专家和教授请教。 充分考虑研究的基础价值和实用价值,注意深入性和研究的可持续性,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的观点和得失,结合时代的需要,带着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当代社会服务的目的,以现有成功的“生态园”为参照系。

在关注豫北地区生态园现状的同时,注重其审美价值、整体规划的研究;并结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的建立,突出城市生态和城市环保,最终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本研究的思路取向。

研究方法 (1)、符号学与语义学相结合。豫北地区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如:甲骨文、殷墟、象形文字等。因此,对其生态园建设的研究需要从符号学、语义学的角度展开。

(2)、田野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等。实地考察一方面可以补充文献材料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对照现状的发展情况,

有助于资料的掌握、解释和理解;问卷调查包括在豫北地区和外地的调查,通过调查可以了解消费者对生态园规划设计以及审美价值的需求和了解程度,了解人们对生态园的要求;人物访谈采取网聊以及面谈形式,听取不同年纪、不同行业的人对生态园规划设计以及审美价值的理解和需求。考察过程中抓住地方特色,进行座谈等一系列活动,听取当地群众和政府的意见,以使后期的规划成果为群众所认同。

(3)、归纳法和演绎相结合。广泛收集和钻研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对现有生态园进行研究,将其归纳总结为一般的发展规律。收集和整理豫北地区有生态园以来国内国外资料,特别是现时期生态园园林的建设规划和审美价值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地方志、出版的书籍、新闻报道、政府的相关举措、各生态园的网站建设,通过对这些文献的了解、考证、选择、整理为深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个案研究。辨析生态园与其他园林、度假村的区别,通过对生态园个案研究,把握生态园园林体闲文化的全貌和特征,同时兼顾其主题选择与内容策划,对生态园进行多维的分析。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生态园进行旅游规划设计将理论付诸实践,以“点” 示“面”,得出带普遍性的结论。根据豫北地区生态园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和旅游市场的分析,研究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审美价值,构建地区旅游的新体系,挖掘地区民俗民风的新发展模式。因此生态园不但要满足美学要求,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和园艺建设法则,借助各种景观设计艺术,协调彼此关系,使经济、生态、社会、民俗人情的效益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最理想的共存关系。

第二篇:生态经济学总结(山西农大生态经济学期末考试必备)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要素和经济系统要素构成的,其主要包括人口、环境、资源、物资、技术、资金、调控等要素。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

人口、物资、资金、技术、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经济系统的经济结构。

在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物资、技术、资金、调控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

在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物资、技术、资金、调控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结构,物流、能流、人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运转于其间。这些组分的有序组合,制约着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演潜。

物流、能流、价值流等通过链节逐级流动和传递。

能量系统

生态经济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都负载着能量,能量流动推动着物质循环 进而推动着整个系统的演化与发展,因此生态经济系统可视为能量系统,能量可用于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篇: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人类长期以来超负荷利用生态系统,生态欠债式的发展,已经累积形成明显的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流污染与破碎化、海洋酸化等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变革现有的生活与生产模式,才能减缓地球自然资本退化趋势,并确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山西省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经济,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而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加重了环境容量的负荷力,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同时引入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如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标的研究,尽量全面客观地反映人们的需求活动所带给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后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山西省2007-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演变分析,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2007-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1.4334ha/人增长到1.62275ha/人;2007-2011年间山西省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平稳,维持在0.82ha/人。可见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速率较快,从而导致2007-2011年间山西省生态环境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在

2007-2011年间,从山西省各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得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都各略有盈余,其他两类土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尤其以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最为突显。最后,本文针对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机制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转变消费模式,在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倡“低足迹”的消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循环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自然资源,在增加生物承载力,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为自然留下空间;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绿色投融资。【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山西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22;X321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绪论12-181.1选题背景及意义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1.2.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12-151.2.2生态足迹理论的研究现状15-171.3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1.3.1研究思路171.3.2研究方法17-182相关理论基础18-232.1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2.2生态足迹模型19-232.2.1生态足迹相关概念19-212.2.2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21-233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3-283.1山西省区域概况23-253.1.1自然条件概况23-243.1.2社会经

济状况24-253.2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5-283.2.1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253.2.2山西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284山西省生态足迹计算及结果分析28-524.1生态足迹模型的计量方法及步骤28-304.2基础数据的来源304.3数据的处理与计算方法30-324.3.1指标的选取方法30-314.3.2数据的处理方法31-324.4山西省2011年生态足迹计算及结果分析32-364.4.1生态足迹的计算32-344.4.2生态承载力的计算34-354.4.3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分析35-364.5山西省2007-2011年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分析36-474.5.1生态足迹演变分析37-404.5.2生态承载力演变分析40-424.5.3生态盈余/生态赤字演变分析42-464.5.4生态赤字原因分析46-474.6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分析47-524.6.1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分析47-484.6.2生态协调度分析48-504.6.3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504.6.4万元GDP生态足迹50-525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52-555.1加强机制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525.2转变消费模式,在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倡“低足迹”的消费模式52-535.3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循环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35.4保护自然资源,在增加生物承载力,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为自然留下空间53-545.5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绿色投融资54-556结语55-576.1结论55-566.2本文的创新56-57参考文献57-62致谢62-63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碎石成金服役山西定襄万达石料厂

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碎石成金服役山西定襄万达石料厂 用户:定襄万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设备配备:郑州中意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时产1000吨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 定襄万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简称万达石料厂,位于陕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前身是定襄万达混凝土有限有限公司,原本是生产经营商品混凝土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后投产了一条时产1000吨的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用于生产优质机制砂骨料。

定襄万石料厂投产的时产1000吨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以从附近矿山丢弃的粒径为0-20MM的石灰石尾矿为生产石灰石机制砂的原料,原料成本低,生产石灰石机制砂的同时还为当地处理消纳了大量的石灰石尾矿,起到了生态环保的作用。 石粉含量的控制是使用碎石生产线人工制砂的一大难点,国内一般的碎石生产线去除石粉的效果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造成机制砂石粉含量超高,而时产1000吨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可以通过分级功能降低所产石灰石机制砂中的石粉比例,将石粉含量严格控制在5%以内,优于使用一般碎石生产线所生产的机制砂。除此之外使用时产1000吨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所制得的成品砂颗粒级配连续完整,用于配置混凝土抗压轻度高。

万达石料厂董事长也曾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时产1000吨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生产的机制砂配置混凝土比一般的天然砂配置的混凝土强度高出了一个等级,不用在额外的加入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强度的添加物,一年算下来节约添加物成本至少100万元。 环保方面,日产1000吨生态环保碎石生产线整个系统都在是负压状态下运行的,无需外包封,也无粉尘泄露,生产线汇集了除尘、集粉、能耗小、效率小等特点,生产过程中无粉尘、低噪音,实现了机制砂的环保化生产。

第五篇: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排矸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排矸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排矸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进行公众参与公示工作。目前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现将环评报告主要内容及总体结论公示。公示信息如下:

一、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排矸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项目 (2)建设地点:东坡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西北方向约700m (3)项目建设内容:①灭火防复燃;②山体整形稳定;③生态修复 (4)投资:6797.86万元人民币。

二、主要环保措施 施工期环保措施 (1)施工废气防治措施

①施工场地应设置施工标志牌、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②砂石料等加工过程、矸石开挖、削坡过程以及覆土过程中,要对作业面适当洒水,减少扬尘量;临时物料需对其进行覆盖;对施工场地内裸露的地面,洒水防止扬尘。③对于装运含尘物料的运输车辆必须加盖蓬布,严格控制和规范车辆运输量和方式。④对于施工车辆和机械扬尘,利用洒水车及时对施工现场和进出场道路洒水。⑤严禁超载运输,限制施工区内运输车的速度。

(2)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主要噪声为推土机等运行产生的设备噪声和矸石运输过程的交通噪声。①采用低噪设备。②文明施工。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④定期对车辆保养,使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3)施工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工地设置1座集水沉淀池,车辆冲洗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厂区内不设置生活区。地下水保护措施主要包括:①源头控制、②分区防控、③污染监控、④应急响应。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产生固体废物主要是建设排水系统施工开挖产生的弃土,可用于场地的平整。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为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内部员工,利用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办公。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

(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①施工时要求施工边界修建围挡、覆盖帆布等,按照设计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范围,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和对植被的破坏。②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及时回填,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临时土石方要采取加盖帆布等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营运期环保措施 (1)大气环境

在矸石场植被恢复后要对矸石场进行温度监测。在治理后的矸山布置环境监测点。设置专人负责对矸石场进行管理和巡查。

(2)水环境

项目不设办公生活区;雨季时,工程场地上游及周边汇水可以通过排水沟排出场外。 (3)声环境

本项目管护期噪声源主要为运水车辆,声压级为50~65dB(A),经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 (4)固体废物

项目建成后矸石场场地不设任何生产生活设施,仅设巡查人员定期上山巡视,要求巡视人员巡查过程中不可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5)生态

①矸石场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②矸石场组建专门的绿化管理机构。③设专职人员定期对排矸场进行巡视,避免因排水设施堵塞而导致地表径流对矸石场形成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此外及时排查排矸场是否存在再自燃现象,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排矸场进行维护。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建设阶段重点是灭火工程开挖土方,边坡整治过程产生粉尘。在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作业应妥善防护堆土,及时清理散落的土料,减少在大风的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同时注意调整土方开挖作业、土方覆盖作业的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扬尘的发生。此外要求施工严格采取洒水降尘等环保措施,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施工期的车辆冲洗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且项目区无生活污水产生,不会对表水水产生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后,对环境的影响轻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短暂,并且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在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待全部施工结束后,这种影响也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终止。

2、运行期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矸石场经综合治理后,平台以及矸石场顶部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大大降低矸石场周边区域的扬尘污染,因此,本项目实施后无大气污染源。

(2)水环境影响:项目不设办公生活区;雨季时,工程场地上游及周边汇水可以通过排水沟排出场外,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其的储存、处置按照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进行。通过排水系统的建设,最大程度避免源头污染。本项目实施后对区域地表水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项目管护期噪声源主要为运水车辆,声压级为50~65dB(A),经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后对本项目矸石场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影响很小。

(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建成后无生产固废产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项目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地方的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建设项目对各污染源均采取了有效的治理措施,各类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项目严格实施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本评价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节能降耗、防止环境风险的各项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本公示10个工作日之内,如需要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需索取补充信息,可与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如发表意见,可以采取向建设单位发送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的意见看法(不接受与环境保护无关的问题),以便我们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环评报告书中去。同时请留下您的姓名及基本情况(单位或住址,文化程度、职业、联系方式等),以便必要时进行回访。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次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关注本项目建设的公众。

本次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包括:1)公众对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的满意度;2)公众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以及认为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3)公众认为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可行; 4)公众认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论是否可行;5)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总体看法、建议和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信等方式参与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提出您对本项目的意见及建议。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本次公示公众信息反馈的时间期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请在此期限内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联系。

九、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名称: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西北部下团堡乡刘家口村东北部 (3)建设单位联系人:姜先生 (4)建设单位联系电话:18734989777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6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日记三年级下册下一篇: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热门文章

山西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