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中职计算机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改的一个重要方要是课程设置的改革。紧盯人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人才培养工程是百年大计,影响人的一生。建立课程设置原则便于科学构建中职课程体系,避免中职学校开设课程的混乱。笔者对中职课程设置原则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4大原则,目的是保障课改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第一篇:中职计算机论文范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对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毕业去向的调查,发现90%以上都升入大专院校。直接就业特别是直接对口就业率不足2%。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长不急于让孩子赚钱养家,二是计算机中职生的“专业技术不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中职业规模、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中职生升学与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说明了“中职谈升学、高职谈就业”的合理性,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专业;对口

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我校近几年招录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如下表及趋势图:

通过图表可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基本呈递增趋势。2019年,我校为了平衡各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学校根据教学资源编班,对计算机专业的招录人数做出了限定性控制,才出现目前的136人,按学生及家长选择专业的意愿达到201人,实际也呈递增趋势。这种明显的递增,反映出计算机应用在各领域的不断普及对社会意识的反馈,说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整体需求不断扩大。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近几年来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达90%以上,这与高职院校对中职生的招生计划不断扩大有直接关系。通过对我校近五年来的中职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直接就业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学生数不足2%,从事相近专业的比例也不足5%。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数据,我国中职毕业生连续9年包括对口升学学生数在内的就业率在90%以上,2019年,我国中职生包含对口升学在内的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除去对口升学学生数,中职毕业生直接走向就业岗位的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均成逐年下降趋势。

在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中,不能对口升学的,大多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即使有从事相近专业的,也只是如单位收银员、打字员、电脑销售员、网吧管理与维护人员等临时性工作,只有极少数学生才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性工作。在单位中,这些人与大专毕业生或本科以上毕业生比起来具有明显的职业劣势,工薪相对较低。从2017-2019的调查中发现,县域内一般在1500-2000元,在沿海如广州、深圳等地,一般在3000-4000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全国中职学校已达1.03万所,招生人数达到559.41万,在校中职生1551.84万,新招生和在读生的职普比分别达到0.70与 0.65,中职教育随着系列性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教育体系的完善,普职比将会接近一比一,走向平衡已是大势所趋。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将在我国发展战略中起举足轻重的影响。

全国范围内对本专业中职生的统计数据还比较难找。本县的几所中职学校,除通城职高是公办,前几年主要面向技能高考外,其余几所如鄂南技校 科达技校等均为民办,面向就业。由于生源不断萎缩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学校不得不转变办学方向。原来的南鄂技校早两年已更名为南鄂外国语学校,办普通教育。每个地区中职学校除对口升学外的就业率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与办学者及学校管理层有很大关系。办学方向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就本地中职生来说,除去升学,对口就业率非常低,中职办学方向针对极少数人“面向就业”值得深思。通过对本校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希望孩子考大学在未来有更好发展的占92.5%,希望孩子毕业后立即工作的不足8%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扶贫政策的“两不愁 三保障” ,已使得本县老百姓不愿再让自己孩子过早打工来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二是中职毕业生与普高毕业生年龄是一样偏小,基本是由刚成年或未成年人组成。全国范围内普通高考录取率2018年达到81.83%,2019年达90%以上。也就是说,目前普高毕业生也仅有不足10%的学生被动走向社会就业。对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我们可以从湖北参加技能高考学生人数大致估算全国的发展规模。2019年湖北中职毕业生参加技能高考的计算机类学生人数有13848人,占参加技能高考学生总数25.3%,是湖北省技能高考10个类别中参考人数最多的类别。

国家制订各项职业教育政策肯定是要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样,中职学校的教育导向应尽量满足群众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否則,职业教育只会走进死胡同。

对近9年我国中职毕业生数进行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 2013年达到最大值674万人,从2014年开始下降,到2018年达到487万最低值,2019年略有回升,平均达581万人。

中职毕业生的人数呈减少趋势,从另一方面说明家长们的教育需求正在由初级逐步向高级转化。如果没有中职对口升学通道,假如湖北省取消技能高考与单招,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中职规模将进一步萎缩。但越来越多的省份已打通中职毕业生升大学的通道,甚至可以升本科及考研,中职已不再是“断头教育”。中职学校的生源也正在向多元化迈进,不再是只盯着初中毕业生。普高毕业未升学学生、已在岗职工与农民工、甚至退役军人都可接受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直接服务当地经济。当然,对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来说,短期业技术培训目前形成规模的不多。现在学校主要的生源仍旧是“适龄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也许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短期培训的长短结合,才是我国中职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中职谈升学,高职谈就业”不得不说更符合职业教育目前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陈回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00(017):227-228.

[2]刘瑞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2017(18):81-83.

作者:毛圣治 黎春芳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探讨

摘 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改的一个重要方要是课程设置的改革。紧盯人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人才培养工程是百年大计,影响人的一生。建立课程设置原则便于科学构建中职课程体系,避免中职学校开设课程的混乱。笔者对中职课程设置原则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4大原则,目的是保障课改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职生;课程设置;原则

对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最好的办法是比照国家中职教学标准,这是目前衡量中职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尺度。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湖北省由原来的高职统考过渡到现在的技能高考,给人传递了一种“文化公共课已可有可无”的错误信号。但中职生文化基础不好,专业更学不好的问题日益显现。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后续深造及终身发展打基础。国家近期发布的10门中职公共文化课课程标准,为中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整体框架。

湖北的技能高考,将文化综合与专业技能分别以3:7的方式计入总分,“迫使”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丢弃原来的“纸上谈兵”,将所有中职生赶到“水中学游泳”。

认真解读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就会理解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界限。中职生与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学习基础与学历层次不同,毕业后职业定位不同。因此,中职的课程设置不能简单套用大学模式。中职的课程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课程的设置除国家教学标准强制规定的外,要遵循自己的课程设置原则。

本人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系统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首先是要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点,要保证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承前启后,学习的顺序循序渐进。缺乏系统连贯性的内容,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通过对升入大专院校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98%以上的中职生认为大学数学太难,学不懂。本质问题是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很多学校对内容的取舍是“高考不考就不教”,系统性缺失。

系统性原则还要求中职三年应按层次整理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合理布局,做出系统性的安排。《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表现在中职生的文化与专业技能素质、自主发展能力、职业道德精神等三个方面。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仔细权衡与必要的实践与实验。

计算机专业教学标准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开设课程提供了方案。但这个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公共文化课“思想政治”按新的课程标准不得不进行调整。有些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去粗取精。随着由原来以知识结构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向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转变,在开发教材时,必须更加关注课程的系统性。零散的知识与技能难以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漏洞百出的知识结构将无法满足未来创新型工作的需求,甚至给用人单位造成麻烦或损失。

二、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指教学课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所有开设的课程,应是学生按教学标准可以接受并基本学会的。计算机技术无论软件与硬件,现在均处于快速发展中,很多内容还涉及到现代的高端技术。甚至一些基础课程,比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如函数重载、类的封装与继承等概念,不是一般中职生能轻易理解并掌握的。我们不能因为“赶时髦”就将一些对学生来说较为高深的内容当作中职课程来教学。虽然对有些前沿内容,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仅介绍性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可以的,但作为专门内容或选为教材并花大气力来教学,就存在不少问题。长期对中职生的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长期体会不到成功将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厌倦。只有那些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内容,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中职生心理特征。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并关注终身。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做到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我们的教材应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中提炼出核心内容。通过这些核心内容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能,真正将“教是为了不教”落到实处。

发展性原则要求设置课程时淘汰过时内容。有利于提高核心素养及生产工作效率的新知识技能,则应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选取补充。例如,当汉字输入还是个难点时,五笔大大提高了输入效率,中职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打字员。但输入技术的不断发展,拼音输入法的改进、语音输入、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出现,打字将不再是专业技术。一般性的打字工作将人人都会,专业打字员的职业消失也许会为期不远。

我省技能高考中编程基础的考试以C语言为载体。但教学发现,C语言数据类型太多,运算符太多,远远超出了数学中传统意义的运算。让中职生学习如此多的数据类型,如此多的运算,单是运算优先级的掌握就不是按教学计划安排几节课可以的。C语言的精华“指针类型”在中职教学要求中几乎不能涉及,因为对中职生来说要掌握它的确不容易。中职生就业后在工作中用C语言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几乎没有!与其以C语言为载体,不如用VBA。VBA的难度对中职生来说基本适中,涵盖了除了C语言本身特点外所有编程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就业后的工作岗位能直接运用,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学结合原则

目前中职课程设置最大的不足,应该是工学脱离。学校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方面在校所学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用不上;另一方面岗位急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可以部分地发现与解决上述矛盾,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弥补不足,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下手。学校的课程设置,要重视对实际岗位的需求调查、分析、评估、预测,真正做到学校现在所教即为学生未來就业所需。学校的课程设置,既要盯着现在行业的实际需求,又要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工学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佶.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电脑迷,2017,000(006):38.

[2]侯红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62-62.

作者:毛圣治 蔡琪君

第三篇: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就要求各行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中职学校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了让中职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思路主要从教学理念、模式、目标、计划、考核等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从以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主”向“学生探究学习为主”转变,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不论硬件还是软件,更新周期都特别短,所以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教师的任务应是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

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先的“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给予指导,在教材难点与学生疑点上进行辅导,改变过去学生心目中的严师形象,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体,变成现代开放教育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取信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开发自己的思维,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新技能人才。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过去,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明确培养目标,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个特殊群体,中职学校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其能发挥自身的特长,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最终达到“人人有一技之长”的效果。

第三,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各模块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计算机是一门很宽泛的学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分别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中职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改革

现在有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还是要求学生拿“双证”(计算机等级证和毕业证),学生这种为拿证而学习的状况导致教学效果差,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必须确立一个专攻方向。根据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1)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CSSDesign为主的课程,培养网页制作的人员。(2)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和能够组建局域网并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员。(3)多媒体技术。以学习PPT多媒体制作、Premiere、Flash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员。(4)平面广告设计。以学习PhotoShop、CorelDRAW、AI为主的课程,培养平面设计人员。

四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要以突出“专业”为主,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要目标,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通常的三年制为例,在校时间为前两年,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为主,进行中英文打字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习熟练操作键盘,使其达到每分钟80字的打字速度,同时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使其能熟练进行文字编辑、排版。

第二学期,学习Office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满足一般办公的需要。

第三学期,根据教学目标细划专业,成立学习小组(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平面图像处理等),让学生根据兴趣与个人特长确立自己的专攻方向,分别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基本技能。

第四学期,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为各专业小组设置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践课题,要求每一个学生设计多个有创意的作品,使其完成岗前培训,基本具备上岗锻炼条件。

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若继续沿用普通中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是不合理的,考核评价不当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制订新的考评方案:(1)降低文化课的考核难度。(2)把专业基础课设为必修课程,参加地区或省组织的计算机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学生取得计算机操作员等级(中级)证书。(3)以就业为导向,细分专业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必须选修一个专业模块,并完成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考核难度要适中。(4)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要加大实践考核在总分评定中的比例。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为社会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責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赵瑞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舞蹈研究生论文范文下一篇:幸福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