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决策优化研究

2022-09-12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采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目的是利用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来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长期来看, 内部审计外包是为了弥补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上的缺陷并为公司培养一个成熟的内部审计团队。因此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让企业花费较低的成本但享受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从而借助外力来进行自我提升。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对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存疑

相比于内部审计人员, 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会更高, 这是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原因之一。但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实质上是一种不可控的因素。例如, 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辞职成为被审计单位的高管人员或被审计单位的高管人员跳槽到事务所, 这都可能会造成对自身利益的道德威胁和自我评价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善成熟的内部审计制度, 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和漏洞。外部审计人员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与企业的管理层同流合污, 企图蒙蔽董事会。这会使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大幅度降低, 而他们出具的审计报告也会被质疑。

(二) 外部审计工作与内部业务不匹配

外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企业, 所以他们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并没有直接关系。一方面, 外部审计人员是不了解企业的内部业务和资源的, 尽管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 但可能不能快速识别出隐藏的问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往往会被“品牌效应”和“从众心理”所影响, 跟随大流追求多数人的选择, 但实际上并没有考虑企业真正需要的, 也没有考虑内部业务和外部审计工作的契合度。另一方面, 内部人员可能不会配合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也不提供充分的审计信息。这会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 进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 在订立合同时大致确定了外审人员的薪酬, 但通常并没有规定对外部审计工作出现差错时的惩罚。由于这种利益上的不相关, 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可能不够严谨, 甚至敷衍完成审计计划或直接忽略一些审计步骤, 继而导致无法发现重大的内控缺陷或内控风险。

(三) 内部审计外包可能带来更高的审计成本

上市公司采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一个理由是能节约成本, 包括内部审计部门日常运营的成本、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对审计质量的监督费用。但事实上企业在降低内部的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 包括向事务所或外部专业人员支付的审计费、与初次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成本以及注册会计师熟悉企业内部业务所带来的成本。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 当企业内部审计部分外包时, 总成本最低。但是“部分”是很一个很模糊的界定, 从理论上来讲成本确实有最低点。然而事实上我们无法确认外包多少内部业务或外包什么业务才能使成本最低, 因此内部审计外包不一定能降低审计成本。

三、优化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建议

(一) 内部审计外包模式的合理选择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外部专业人员执行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 它有多种形式, 包括内部审计业务部分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全部外包、咨询式外包和内外部合作式外包。我国在内部审计外包发展前期, 外包形式以咨询和全部外包为主, 而现在则以部分外包形式为主, 企业基本已摒弃全部外包的形式了。不同企业规模下是否采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及其外包模式的选择是需要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具体情况决定的, 更是使内部业务和外部审计资源的匹配度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例如, 小型企业一般会选择完全外包的形式, 这样会避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成本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费用。当然成本并不是影响内部审计外包模式选择的唯一因素, 企业还应考虑内部业务和外部审计工作的匹配度。根据Harmon的流程战略矩阵, 高复杂度和高战略重要性的业务不建议外包。这类业务涉及企业的核心工作, 外包可能会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

(二) 严格的过程管理和监督

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并不意外着完全的放手, 也不是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相反, 企业内部人员应密切关注审计过程, 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的编制, 确保外部审计人员是认真负责地完成审计工作的。企业对各个阶段严格把控, 可以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长期来看, 企业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并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 继而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内部审计团队。

(三) 加强外包合同管理

在签订内部审计外包合同时, 应明确外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企业需要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审计费用、审计报告制度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保证能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另外, 审计外包业务最终的责任主体依然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 所以审计外包合同也要明确违约责任和责任界定。例如一旦发现外部审计工作不当或者有具体的违约、违法行为的情况, 企业有权终止合同。企业不希望竞争优势, 商业机密或专利技术的信息泄漏, 所以在采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时要考虑核心业务原则和保密原则。例如, 企业可以保留内部高级内部审计人员, 例如谁将担任这种敏感信息的保管人, 而与敏感信息无关的业务可以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 从而避免核心业务出现差错和信息泄露。除此之外, 企业还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保密合同, 确保外部审计人员不会泄露内部信息。外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费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因为会直接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长期来看, 企业越来越依赖外部审计人员, 增加了他们的议价能力, 反而会使审计成本大大提高。因此, 外包合同的有效管理可以规避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四) 企业内外部的相互协调

(1) 企业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是企业对他们审计能力的质疑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甚至对工作敷衍了事。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该及时和他们沟通, 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于企业的价值所在, 提升内部人员的信心。这样内部人员才会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并积极配合和协助外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 消除误会。从反面来想, 这何尝不是一种激励, 让内部人员保持一种危机感, 从而良性竞争提高其业务水平。

(2) 企业与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企业与外部审计人员只是短暂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因此就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管外审人员拥有多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如果缺少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那么企业期望与审计工作结果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甚至会忽视一些内部缺陷和重大问题。因此企业应该与外审人员沟通企业的具体情况、审计计划、劳动报酬和企业经营中薄弱的环节。除此之外, 在审计过程中外审人员也应主动沟通改善漏洞的建议与措施。

(3) 内部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长期以来, 内部人员有着一个误区:外部审计人员是来监督和评价他们的工作的。因此他们通常将外部审计人员当作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这会使得外部人员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举步维艰。企业只是将内部审计的执行方从内部审计部门变为了外部审计机构, 但企业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内部人员有信息优势, 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都比较了解, 而外部审计人员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如果双方能够合作, 都利用自身的优势相互协调, 那么企业可以得到“双赢”的结果, 整体审计的效率也会有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交易规模复杂程度不断提升, 公司管理层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关注, 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控制活动等存在的问题。文章对企业内审外包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阐述内部审计外包决策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供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需要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审计成本,资源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 郭保天.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7.

[2] 郑巧云.关于内部审计外包必要性的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0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城市“双修”与中国特色海绵城市发展下一篇:冷静看待石油巨头“弃”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