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的几点看法

2022-09-11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 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 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 越来越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 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一、孔子曰:“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教师须先学好, 然后才能教好, 学好是教好的基础。只有教师能够“学而不厌”,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孔子一生做教师, 从未停止学习。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每事问”, 随处拜师, “不耻下问”。

教师学好是为了教好, 所谓“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宝贵的品格, 是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无论什么人只要向他请教, 他都毫不保留地教诲, 无论有什么困难, 他都坚持教学。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典范。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舒鸿锦就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教书育人上。她从教30多年, 仍不断学习, 一丝不苟备课。曾经为了查找《雷雨》选段中的一个疑点, 不仅翻阅大量资料, 还到医院请教了曹禺先生。为上好一节课, 往往要花费数倍、数十倍的时间备课, 但却能从学生的进步中, 体会到愉悦、崇高的感觉。教师的职业注定了要全方位的投入, 但在照亮学生的同时, 教师自身也不断得到充实。

二、“传道授业解惑”

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对此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他认为师是传道的, 若师不能传道, 则不能成其为师。所谓传道, 乃传民族优秀文化精神之道, 传修身做人之道。从古至今, 此均为为人师表者首要职责。因而,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学生从师, 就是从师的道。

而在此职责面前, 时下一些教师却难当此任。有些教师把教学当作“副业”。形形色色的创收以及下海经商之风潮, 冲击着今日的校园。风气所及, 有人身在课堂, 心系股票;有人热衷于“传销”, 有人上课时留一手, 再当家教捞一把。更有甚者, 有个别教师竟以学生为“人质”, 鱼肉家长, 并以其送礼多少定亲疏、给分数。此乃少数教师心中本无“道”, 何言能“传道”呢?

三、热爱学生, 对学生无私无隐

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 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 他说:“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正是对学生的热爱鼓舞着他不知疲劳, 全力教诲。孔子对学生的热爱, 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敬, 师生感情亲密无间, 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 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 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 和学生广交朋友, 多开展谈心活动, 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 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 “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 一声赞美, 一个微笑, 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 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一定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 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 教育才能生效, 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

四、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 事事做出表率, 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因此, 若教师只重言教, 即使说得都是正确的, 而不注意身教, 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失掉教育的力量, 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讲得越多, 效果越差, 以至于适得其反。我常常要求自己以模范品行作榜样, 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使平凡的师爱, 发挥非凡的力量。

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从学生中走出来的, 深刻体会到:“育人无小事”。学生的品德是日积月累养成的, 仿效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最起作用的可能不是书中的大道理, 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往往被学生看作是真理、正义的化身,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 最易感染学生。有些学生连说话的声音和用词, 甚至写字、走路都在模仿老师。所以, 教师应养成自律的习惯。

五、平易近人,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 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可敬的长者。若在课余, 教师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 那么, 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很受学生拥戴。“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放下架子, 和学生打成一片, 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 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 使他们敢于走近你, 乐于走近你, 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 从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朋友要以诚相待, 要相互信任才能成为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朋友也是同样, 有了可信度, 我们所施行的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与学生心灵沟通,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们的世界, 开启他们的心灵窗户就要老师用心去开启, 用心去对待, 从心理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知心朋友就要与他们拉近距离, 彼此信任, 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你的教育。

作为老师, 与学生的沟通应该是多渠道的。我作为班主任, 对本班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都了如指掌。在他们过生日的那天, 我利用读报课与全班同学一起给他们过生日, 我在送给他们的笔记本上写上我的祝福, 并深情的朗诵, 之后同学们一起唱生日歌, 把活动推向高潮, 过生的同学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形式我坚持了一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板桥教管中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究性学习下一篇:井下除砂器的研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