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来源探究

2022-09-10

本文从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 探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针对大学生这一创业主力群体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社会认知来源, 寻求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提升策略, 丰富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实践。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概述

创业自我效能感 (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 由Boyd…&…Vozikis (1994) 首次提出, 是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Bandura, 1977) 与伯德创业意向模型 (Bird's…model…of…entrepreneurial…intentionality) (Bird, 1988) 的整合[1]。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决定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的关键因素。Chen等 (1998) 将创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创业的各种角色和任务的信念强度”[2]。它不但能够有效区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 还能有效预测创业职业选择。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2]。它强调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而非能力的客观情况;强调个体的动因作用和能动性;强调个体内在因素、行为、环境之间的三元交互因果关系。自我效能感的这种主观性、动因性和交互性, 使其具有强大的激励性动机作用。Bandura认为, 不同活动领域、任务要求或情境条件下, 存在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四种来源同样影响着创业自我效能感。

二、创业自我效能感来源

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建构和发展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1][2]:a.…掌握经验 (mastery…experience) 或动作性掌握经验 (enactive…mastery…experience) , 通过将经验信息与已有的自我图式整合而形成, 是发展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途径;b.…替代经验 (vicarious…experience) , 通过观察学习 (榜样示范或自我示范) 和社会比较而形成;c.社会说服 (social…persuasion) , 通过言语说服和行为表现反馈来实现, 不如掌握经验和替代经验有效;d.…生理和情绪情感状态, 主要是对自己生理和情绪情感状态的认知判断和主观解释。

(一) 掌握经验

掌握经验是发展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途径, 强调个体不光具备知识和技能、也对运用它们充满自信, 即涵盖了“能”和“信”两种心理过程。此外, 并非只有成功经验才能发挥作用, Bandura认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障碍的体验才能形成弹性的自我效能感[2]。因此, 在错综复杂的创业情境中,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与个体所具备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对自身能力的信念、面临困境时的弹性息息相关。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相对稳定性。个体倾向于用固有的自我图式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注意与原有自我信念相一致的经验, 而忽略与原有自我信念不一致的经验。

这就导致高效能感个体和低效能感个体的不同归因倾向:前者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 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环境阻碍, 从而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 并在遇到挫折时迅速调整和恢复, 发展出弹性的自我效能感;后者将成功归因于辛勤努力, 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 从而产生自我怀疑, 效能感进一步降低。尽管自我图式作用巨大, 但强有力的掌握经验, 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 使之产生持久的变化。

先前的掌握经验不光促进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而且也对创业行动有调节作用;尤其在创业最开始的时候经验起到主要作用, 它使大学生能够看到新的机遇和努力的方向, 更好地理解市场, 有更明确的知识和技能、更现实的预期、更清晰的视野 (Shirokova等, 2015) [4]。

(二) 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对发展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力仅次于掌握经验。个体通过榜样示范或自我示范来进行观察学习从而获得替代经验, 其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是社会比较。

与个体能力相近或稍高的榜样, 为其能力判断提供最丰富的比较信息[2]。目睹榜样成功, 则提高观察者效能感;目睹榜样虽努力仍失败, 则降低观察者效能感并削弱其努力;榜样的相似性越大, 其成败对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影响越大。

自我示范, 即个体直接观察自己的成功表现, 可引起自我效能感的普遍提高。

社会比较, 即个体不断将自己与特定他人如同学、同事、竞争对手等进行比较, 自己胜出则效能感提高, 反之降低。

社会比较信息具有自我诊断价值, 使个体产生比较性自我评价。一方面, 社会比较过程中传授有效应对策略的示范能够促进提升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 比较信息可能为个体决策和行动提供可靠依据, 也可能使个体在与高成就者比较时自愧不如, 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 鼓励个体进行自我比较, 往往能减少与他人比较的压力感。

Dempsey…&…Jennings (2014) 研究发现, 女性在掌握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唤起方面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均低于男性, 而在替代经验方面没有差异[4]。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来源的性别差异的研究较少, 需进一步探究。

(三) 社会说服

社会说服中, 言语说服和行为表现反馈都为个体的效能判断提供信息。

言语说服, 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言语说服, 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发展。重要他人对个体灌输的信念、对其能力的信任, 都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建构, 尤其在个体面临困境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行为表现反馈的构架效应影响自我效能感发展。反馈的实质内容相同, 但采用不同的表述构架, 对效能感的影响差别很大。比如个体行为表现处于所选标准75%的水平, 收获构架反馈强调75%的进步, 缺陷构架反馈强调25%的不足, 结果是前者增强自我效能感, 而后者则削弱自我效能感[2]。做得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稍有欠缺则招致严厉斥责, 这种关注不足的贬低性评价, 对改进行为表现没有帮助, 反而削弱自我效能感;因此, 关注进步的建设性评价尤为必要。

此外, Chen等 (1998) 认为, 支持性环境会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 因为个体通过参考环境中感知到的资源、机会和障碍来评估自己的创业能力[2]。并且支持性环境更能促使创业成功, 又进一步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因此, 可通过提供多样的创业资源和机会、制定和实施消除创业障碍的政策、宣传创业成功经验, 来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

(四) 生理和情绪情感状态

第四个改变效能感的途径是:增强身体状况、降低应激水平、减少消极情绪倾向, 并调整对身体状态的主观解释[2]。这种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观解释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 生理反应难以区分。人类复杂的情绪常常表现出类似的生理反应, 其细微差别个体难以区分。因此个体对自身生理反应进行解释时赋予其主观意义, 从而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同影响。比如将面临创业任务时的心跳加速等身体反应解释为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 认为自己欠缺应对挑战的能力, 则会削弱创业自我效能感;而将其解释为兴奋、激动的正常唤起情绪, 认为自己的身体状态正是迎接挑战、奋力拼搏的征兆, 则会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

(2) 选择性注意。由于个体的注意力有限, 在不同情境下, 个体会选择性注意跟原有自我信念相一致的信息。比如同样是紧张情绪, 低效能感个体注意到自己的窘迫, 判断这是自己的缺陷;而高效能感个体则注意到人人都会紧张、自己的表现好于一般人, 判断自己具有高于常人的应对能力。

(3) 认知偏差。面对多种多样的复杂信息, 个体倾向于简化判断, 仅依靠某几个因素如生理反应、个人感受和情绪等, 而非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判断, 由此可能产生认知偏差、判断失误。消极情绪如抑郁激活的并非只是不愉快的记忆, 而是从整体上使个体感到力不从心、一文不值, 进而导致深深的无效能感。

(五) 效能信息的整合

自我效能感的以上四种来源信息——掌握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情感状态——并非单独发挥作用, 并且由于个体、行为、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使得个体需要整合多方面的效能信息, 通过认知加工和自我调节过程, 来构建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是个体根据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展望想要的未来事件, 并监督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愿景的动机和能力。自我效能是在特定情况下成功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 而自我调节是即使面临不同障碍仍能规律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完成任务的能力[6]。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能力都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后者在挫折情境下能够发挥更强的能动作用。

总之, 创业自我效能感决定了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 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推动创新创业。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四种来源信息决定了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应当有的放矢、协同创新、整合资源, 共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相关链接】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 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 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自我效能感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它和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班杜拉除了对自我效能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外, 还非常关注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的近一半内容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总结, 阐述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教育、提高健康水平、临床治疗、职业活动、管理和体育运动等领域的功能。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经过2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一书, 对自我效能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班杜拉的论著中,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是和自我效能感 (sense of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信念 (self-efficacy beliefs) 、自我效能知觉 (perceived self-efficacy) 和效能信念 (efficacy beliefs) 等术语交替使用的, 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因此, 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 而不是能力本身。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摘要: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决定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的关键因素。它是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创业领域的拓展。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掌握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情感状态。分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四种来源, 探究相关理论。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 Boyd N G, Vozikis G S.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Practice, 1994, 18 (1) .

[2] Chen C C, Greene P G, Crick A.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 (4) :295-316.

[3]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 Shirokova G, Tsukanova T, Bogatyreva K.University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The Role of Business Experi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J].Educational Studies, 2015.

[5] Dempsey D, Jennings J.Gender and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 learning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der&Entrepreneurship, 2014, 6 (1) :28-49 (22) .

[6] Pihie Z A L, Bagheri A.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Self-Regulation[J]. Vocations & Learning, 2013, 6 (3) :385-4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几个着力点——以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为例下一篇: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