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2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

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论文 篇1:

吸引教育: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方向

记 者 徐校长,您好!来到贵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着来自群岛特色的吸引力。显然,贵校的“吸引教育”的办学实践已有显著成效。请您谈谈“吸引教育”好吗?

徐铁骏 自2001年9月建校以来,由于我校是舟山新城教育打造的一面旗帜,为促使学校不断增加生源、提高办学品位、增强吸引力,我校便开展实施了“吸引教育”,指研究与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吸引人的场所。它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和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发挥提供一套激励机制。

我校的“吸引教育”有五个要素组成。(1)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2)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班级团队;(3)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组织团队;(4)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5)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育人环境。

记 者 贵校“吸引教育”的五个要素涵盖了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五个要素有什么具体内容吗?

徐铁骏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的主题词是让课堂充满“愉悦和兴趣”,关键点是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它以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把握轻负优质的辩证关系,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品质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它分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组织、作业练习优化三个层面展开。其中教学设计研究以基本学情的分析定位、学习资源的选择优化、学生学法的指导设计、实践活动的有序安排、激励与评价机制的有效介入等五个方面为具体的研究内容,以凸显课堂的愉悦与兴趣;课堂教学组织以有效提问、有序活动、适度开放、及时反馈与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作业练习的优化从科学性、适切性、针对性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凸显轻负高效的实践效果。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班级团队的主题词是让班级充满“欢乐和向往”,关键点是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从管理制度的严谨性与人文性、管理方式的民主性与艺术性、管理手段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这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出发,管理制度的构建不能机械僵化,既要考虑严谨性(合法),更要体现人文性(合情),严而有度、和而有序,使班级逐渐形成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为基点的班级氛围;管理方式体现关爱、和谐,要把构建民主化、和谐化、个性化的班级团队作为管理方式的核心来体现,切实提高管理效度,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班级特色,逐渐形成班级文化;管理手段上不墨守成规,不刻意包办,平等待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班级的自身特点,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意识作为管理的长期目标,收放结合,切实培养一支有能力、懂方法的班干部队伍,着力打造班级团队,提升班级内涵。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组织团队的主题词是让组织充满“合作与创新”,关键点是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教师评价创新。它切实加强以开放办学为特征,学术推进为主体、团队评价为导向,关注教师的专业引领与专业发展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打造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缩小管理盲区,提高管理效果,倾力打造和谐、进取、合作的教师团队。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1)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四支队伍的管理与评价方式的研究;(2)有效教研组织形式的构建、管理与评价,包括教研组与备课组工作开展的分工与合作问题,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与创新性问题,评价的价值取向与有效管理等问题;(3)在充分尊重教师原有专业水平与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专业发展意愿,拓宽沟通渠道,协助他们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切实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有效平台。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的主题词是让学习与生活充满“阳光和健康”,关键点是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其研究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的整合与重建,倡导个性化、人文化的学习生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改进学生一日生活流程与常态管理模式,给学生留出闲暇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整合、重建以往学校(学部)的各项活动,增强科学性、人文性、参与性,形成序列化,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范畴;(3)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搭建发展平台,以创建各类学生社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旨,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4)围绕团队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使用,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5)不断探索有效开展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培植学生健康生活心态,增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生服务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生活文明程度,打造寝室文化特色,从而形成阳光与健康的校园生态,使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为广大学生所吸引、所向往。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育人环境的主题词是让环境充满“温馨和尊重”,关键点是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和物化环境。其研究构建民主科学的育人方式,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打造富有情趣、体现文化内涵的物化环境。主要研究内容是:(1)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改进沟通方式,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更好地吸纳社会文化的积极因素,屏蔽消极因素,提高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2)着力改进教育方式,研究师生有效沟通机制,实施人性化管理,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培育和发展“待学生为朋友”的师生关系理念,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3)以校歌、校徽、校训等的征集、使用为契机,全面提升师生精神面貌,培植学校文化内涵;(4)努力打造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物化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布局设置,重视校内的人文景观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促使育人环境持续优化。

记 者 您刚提到贵校创建于2001年,发展至今才10年的时间,但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与荣誉。那么,贵校实施“吸引教育”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遇到过哪些困难与挑战?

徐铁骏 南海实验学校创办之始,属于国有民办体制下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学校原先属招生零学区学校,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学校从建校初始就一直秉承“优质教育、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服务至上”的办学品位,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环境及优质教师团队的先发优势,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优化育人环境,并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把吸引学生来校学习、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美誉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发新城,为集聚新城人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新城办学品位,推进新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我校办学体制的转变工作已实质性启动。作为新城教育打造的一面旗帜,学校必须不断提高办学品位,增强吸引力。这也是我校开展“吸引教育”的现实任务。

当然无论从前,还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校的发展仍会面临重重障碍。第一,在学校体制的特殊转型时期,由于新城人口聚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学区内适龄学生的人数严重不足,为维持学校的现有规模,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招生的压力还十分巨大。但由于全市生源数量近年来大幅下降,且随着市内各个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各县区为本区域利益采取的保护策略与对抗性措施,都会直接给学校每年的招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第二,目前学校的初中、高中学段仍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学校每年的升学率都会直接影响招生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学校与教师都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与做法,以至于造成目前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相对单调,吸引力不足,而沉重的压力也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倦怠感严重。第三,未来学校要更健康、快速、优质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这就有赖于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所以学校目前迫切需要某种契合学校发展现状的理论引领,而这点恰恰是现时学校发展过程中最缺乏的。因此,以“吸引教育”为切入口,作为统领学校工作的抓手,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 者 “吸引教育”不仅是贵校贯彻实施的教育理念,也是学校正在实施的重要课题。我们想了解贵校是如何进行“吸引教育”的?

徐铁骏 我校开展“吸引教育”工作是依托课题研究进行的。2009年9月学校开展“吸引教育”课题研究,两年来“吸引教育”已成为了南海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全校5个学部(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本部、幼儿园分部。编者注)联合贯彻实施。这离不开行政的推动力和专家指导两个前提。学校行政开展“吸引教育”,由本人带头推动,在每半个月的学校领导的碰头会议中,各学部校长均要汇报课题研究的推进情况;学校确定每一个月的一次教科研主任的研讨会,把每个学部的研究情况与其他学部共同交流,分享经验。两年来,学校共组织了3次大型的课题研讨会,并在本人的带领下对5个学部(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本部、幼儿园分部,编者注)分别进行课题研究情况的视导工作,指导各学部课题工作的开展。专家指导是“吸引教育”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曾3次邀请刘力教授、方志松教授来我校指导,并专程组织教科研主任到杭州拜师学习。学校还多次邀请宋秋前教授、市教研室於藏国主任到校视导,拓宽吸引教育的内涵,细挖该理念的精髓,几易其稿,形成了现在的5个子课题——《园本课程“吸引力”缺失与改进对策研究》(本部幼儿园)、《桂花城幼儿园绿地活动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桂花城幼儿园)、《闲暇教育课程——富有吸引力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与研究》(小学部)、《以性情养育促进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初中部)、《“吸引教育”理念下教师集体效能感建设的实践研究》(高中部)。

对“吸引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理论学习(厚积薄发)、框架搭建(艰难的选择蜕变)、文本走向(总结升华)”三个阶段解读。除了上述行政推动和专家指导外,学校课题小组成员从理论上加强学习,不断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并通过吸引教育意义的不断积累,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动力,然后开始搭建学部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走向。

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课题组重点进行了子课题报告撰写及课题研究内容研讨活动。2009年9月份,指导及督促学部教科室完成了子课题的研究定位与第一次撰稿工作,初步确定了幼儿部园本课程建设、小学部健康校园生活、初中部性情养育教育、高中部吸引教育研究等学部主题研究内容。2009年10月份,课题组又开展课题研究视导活动,由课题组成员、课题顾问於藏国老师一起组成视导组,到学部了解课题研究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解惑,经过为期3周的视导活动,各学部课题组再次整理了研究思路与对策。视导结束,各学部分别确定了子课题研究项目,并申报省市规划课题。目前已有1项获省规划课题立项,有2项获市级规划课题立项。为使课题研究的推进工作始终趋于规范和严谨,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学部工作的内促力,课题组组织了子课题联络人会议,听取各学部对课题研究进程的汇报,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布署,要求各学部在近阶段完成子课题研究推进日程表,日程表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时间、地点以及主持人。2010年5月中旬,课题组召开由总校课题组成员、学部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吸引教育课题研讨会,围绕“课题研究给我们树立了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我们是怎样进行吸引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的”等问题召开第一次大规模的研讨会。会上,学部校长与教科室主任畅所欲言,不仅陈述了各自学部的研究特色与研究行为,也使各学部之间的课题研究心得与方法得到共享。2010年12月,课题组召开第二次由学部校长、教科室主任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第二次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刘力教授点评课题,并对课题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此次研讨会,刘力教授从课题的核心要素、落实实践、拓展与丰富等方面评价了学校5个子课题的研究与推进工作,肯定了“绿地课程”“爸爸教导团”“闲暇教育”“性情养育”“集体效能感”等研究对象在现今教育教学上的重要意义,并提出:5个子课题在研究方向上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引领幼儿、中小学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应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示范作用。刘力教授的点评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解决了课题组困惑的问题,使课题组顺利地进入下阶段的推进工作。

记 者 自“吸引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来,学校有了内在的理念与精神。作为一个全校性的课题,目前“吸引教育”的研究有什么成果,对今后贵校的发展有何意义?

徐铁骏 我校提出“吸引教育”的研究后,各课题组在从研究的点到面铺开的过程中,突出一个“把课题与工作紧密结合”的理念。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基本形成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统一、全员参与课题的局面。《园本课程“吸引力”缺失与改进对策研究》及其他几个子课题、《桂花城幼儿园绿地活动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方案》针对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资源,已经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精品,成为市内诸多幼儿园的学习对象;《闲暇教育课程——富有吸引力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小学课题组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组建了小学的精品社团——海之星社团,成为全市一大品牌;《以性情养育促进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从高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学生健康发展三个层面实践着“为了学生的学业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性情发展”的目标;《“吸引教育”理念下教师集体效能感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开展推进了学部的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

今后,学校将坚定走“吸引教育”之路,创南海教育特色,使“吸引教育”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追求与奋斗目标,并通过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校园,实现南海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若水

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论文 篇2:

探索创建特色班级的理念与路径

摘要: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到一个班级一个品牌,应该从“核心——建设目标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独特的管理品位;重点——激励机制促进独特的内涵发展”这三方面入手,通过思想引领、活动设计、制度完善,创建具有班级专属风格的特色文化,满足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需求,激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搭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之桥,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关键词:特色班级;管理目标;激励机制

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笔者认为,首先需明确特色班级共建的主体组成部分,即班主任是总设计师,学生是主角,家长是同盟者。特色班级共建主要从“核心——建设目标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独特的管理品位;重点——激励机制促进独特的内涵发展”这三方面入手。通过思想的引领、活动的设计、制度的完善,创建具有班级专属风格的特色文化。当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创建特色的愿景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促使每个学生置身于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汲取营养,重塑灵魂,提高能力,升华品格,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激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满足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求,有效搭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之桥,实现双赢局面,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一、核心:建设目标凸显文化魅力

优秀的班级文化会孕育独特的班级精神文化,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班主任应抓住特色班级构建的核心任务,基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把握德育的增长点、探寻家校同盟的合力点,准确定位班级特色,促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具有个性并凸显文化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小屋”,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实验田”。

(一)站在教育的制高点,设计管理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成就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育人的场所,班级是学生的家,是学生成长之地。班级特色定位需要班主任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全面的了解。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本”,分析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结合班级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及自身专长,将班级特色理念具体落实到班级的名称、理念、目标、措施里。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家长共同设计好班徽、班歌、班训、班报、班级博客等,形成班级独有的品牌和班级文化管理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把握德育的增长点,创建管理目标

班主任在特色班级创建目标上,要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为抓手,寻找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落脚点和延伸点,作为开展特色班级创建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在班级目标创建中,班主任应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深层次的德育活动、以信念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高境界的德育活动,进一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催人奋进的班级精神、乐观向上的班级风貌。

(三)探寻教育的合力点,定位管理目标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力量和资源。在班级特色定位上,班主任应构建家校教育合作共同体,家校真正达到同频共振。因此,在创建目标与措施上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及时召开家委会议,不断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学校与家长携手,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与张力,打造家校联手共育的良好态势。

二、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管理品位

学生是特色班级的主体,其品德、个性发展、思想、才能、情趣、品质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结合班级实际及班主任的特长,班主任应把握特色班级构建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把特色活动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渗透。班主任应创设富有本班特色的德育活动体系,创新教育方式,设计富有时代意义、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动,积极开展“近、小、实、新”的班级特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途径,在系列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搭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特色活动

在特色活动的开展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还要激发班级的活力,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组织作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与探讨、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个性。例如,举行主题班队会,在“我的班级我做主”“展示风采  快乐成长”“秀一秀我们的班”等活动中,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设计与主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展示自己的特长,从中获得作为班级成员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又在精彩有趣的特色活动中获得体验、实践,获得审美的熏陶、塑造,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情趣,心灵获得成长,道德获得提升。

(二)激发家长的热情,设计特色活动

班主任应让家长满怀热情地参与到特色班级活动中。通过组建班级家委会工作小组,设置宣传组、活动组、后勤组,成立家长义工、故事爸爸妈妈志愿者、校外志愿者等,引导家长协助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打造“爱劳动特色班”,围绕“爱劳动”这个特色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学会感恩。为引导学生懂得劳动能美化家园、锻炼成长,可以开展“我是优秀的值日生”“我為课桌椅洗洗澡”“我是劳动小能手”“洁净家园我行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助推特色活动

班主任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家委会的支持下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学生的美文,展示班级开展的特色活动,如育儿经验、读书沙龙活动等;也可以成立爱心家长联盟QQ群,组织开展亲子读书会、班级家长读书沙龙等;组建假日小队,带领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或到社区、敬老院献爱心。

当家长成为班级工作的协同者,就会与班主任一道汇集智慧、相互配合、协力共管,助推特色班级的创建工作,形成培养学生道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的德育体系,展现班级独特魅力。

三、重点:激励机制促进内涵发展

激励机制是一种软文化,是促进班级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发展性、自主性、激励性的原则,根据特色班级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探索机制创建的新思路、新举措,构建适合本班学生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唤醒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最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注重评价的导向性,突显激励的作用

激励机制要达到成效,就应以学生为核心,注重评价的导向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力。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激励机制的设立,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校组织的活动。例如,在读书节中,“书香班级”和“经典诵读班”等特色班级可以借此教育契机,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经典文章,在美德中修身、修心,进而点亮学生的人生。

(二)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发挥激励的力量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管理目标,自主设计各种评比项目,发挥激励的隐性教育力量。采用“比比谁的花儿多”“小花换苹果”“集卡”“积分卡”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激励形式,将“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上好课、做好值日”等“五好”常规要求通过评比方式以及“积分”累计的方式进行积分换算,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引导学生走向主体自律。开展班级“文体之星”“小歌手”“小画家”“小小书法家”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特长的培养,最终达到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到两项技能和伴随终身的爱好。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性,提升激励的效度

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家长参與班级管理的意识。例如,在创新班级激励机制时,根据家长在银行从事工作这个职业特点,创建“班级银行”,用“文明银行”把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自主管理、家校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起来。这个评价机制,就是借鉴银行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工资发放、奖金管理制度、贷款制度,颁发班级文明银行货币等激励机制,把银行的建立实施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成长、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驱力,家长也在参与激励机制中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参与特色班级创建的积极性、获得感等融入到激励性评价机制上,通过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家长、社区综评相结合等方式,使之形成共同评价、共育学生的共评机制,成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体系,真正使其发挥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这些策略,引领学生个体在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中收获自信,引导学生融入班集体,投入到特色班级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教师、家长在特色班级构建的成长共同体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力助推学生的发展,有效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实现师生、家长共同迈向美好人生,从而使多方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应小涛.小学阶段创建读报特色的班级文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

[2]张艳芬.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3).

[3]张成兰.浅析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4).

作者:林卫红

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论文 篇3:

中山: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发展

“高度重视,总体谋划,突出重点,切实做到劳动教育‘六个紧密结合’: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学校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与学生综合实践紧密结合,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山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在中山市中小学推进劳动教育现场会上提出要求。

近年来,中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发校本特色课程

课堂是劳动教育落地的主阵地,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中山在开齐开足上好劳动教育课的基础上,引导学校根据地区特色、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

火炬开发区香晖园小学以“天台农场”为主要的劳动教育场所,以“班会课”“综合实践课”等作为劳动教育主要实践点,构建了基于劳动实践育人的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其中,低年级劳动课程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蔬菜瓜果等植物,在教师和父母的协助下进行植物种植,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中年级劳动课程内容包括了解植物的分类,识植物的生长规律,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独立种植植物并进行观察记录;高年级劳动课程内容包括开展简单的科普研究实验,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大涌镇旗北小学开发“幸福劳动课”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让低年级学生进行整理、收纳劳动,体验劳动带来的舒适之美;让中年级开展折、剪、拼、编等手工劳作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新颖之美;让高年级学生学习掌握烹饪、科学种植等生活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生活之美。

神湾镇中心小学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以烹饪劳动为内容,围绕乡土特产神湾菠萝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神湾菠萝知多少”“神湾菠萝干”“神湾菠萝蛋挞”“神湾菠萝蛋糕”“神湾菠萝饼干”“神湾菠萝月饼”“神湾菠萝炒鸡”“神湾菠萝夏日特饮”具有本土特色的烘焙及烹饪课程。

南朗镇翠亨小学将孙中山先生学医历程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中草药材种植课程,让学生体验种植、收获过程,习得中草药与养生知识;横门小学、云衢中学将以国家和广东省研学实践基地——孙中山故居联手,开发亲子春耕和秋收活动课程,不仅让学生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粮食,懂得尊重劳动人民。

建设劳动实践场地

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场所,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保障,是中山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阜沙镇中心小学将校门口对面3亩的土地开发成劳动实践基地,基地设有水产养殖的小鱼塘、家禽养殖的“三鸟场”、农作物种植的蔬菜园,以及果树种植的果树园。学校还将20平方米的校内闲置地建设成中草药实践基地,以盆栽的形式种植南方特有的车前草、蒲公英、九江草、半边红等60多种中草药,每一种草药盆上都插有一个小牌,上面标出其药性与功效。课余时间,学生可在基地中开展“中草药形态观察”“传统药用植物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学校更建设了30平方米的立体养殖园。园里养殖了“天上飞、地上走、水里游”的小动物,学生可观察、了解鸽子、乌龟、小松鼠等动物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饲养特点。

大涌镇旗北小学校内的西北处,本是一块10多亩的荒地。为将其开发成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校内劳动实践的场所,学校集合教职工的力量,经过除草伐树、压土铺路、架设水管等一番努力后,荒地如今已成为学校的“诚真农庄”。“诚真农庄”内设有果树区、花圃区、中草药区、叶菜区、培植示范区、班级种植区、“田园书屋”等区域,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在不同区域进行种植,早晚进行浇水、松土、除草、捉虫、施肥等劳动。

学生何湘钰写道:“我在学校学习已经有六年了,旗北小学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挥洒过的汗水,每一个角落都有我劳动的身影,我为此而骄傲。而我最开心的事情便是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在诚真农庄里翻土、挖土、播种、洒水……切实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智慧,也体会生活的百味。”

“學校将继续建设完善‘诚真农庄’,建设烹饪烧烤区,延伸劳动种植的内容,实现‘学—种—煮’的相互衔接;同时,在‘田园书屋’开展与种植相关的学科教学活动,将课堂搬到田园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劳动学习和学科学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学校校长周景照说道。

在此基础上,中山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等,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实践场所,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培养良好劳动品质和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形式。

2003年起,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就开展劳动值周实践课,内容包括校园清洁劳动、“劳模英雄榜”劳动教育专题课、“温文尔雅”职业礼仪体验课、校外劳动实践课和“劳动值周优秀班级”评选。在校园清洁劳动活动中,每个班级需要负责为期一周的校园清洁保洁工作,一个学期下来,学校每个班的学生都会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清洁工作中。学校19电商1班学生陈碧瑶说:“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是学校的一分子,校园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护,校园的建设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清洁过程虽有些辛苦,但成就感也随之而来;虽有不如意,但成长在改进中进行;虽是第一次,但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欢笑,有喜悦,有成就,有见证,这次的值周给我、给我们班级,带来的不是一个周的经历,更是一番值得深深思索的启示。”

此外,学校引导支持学生走出校园,将学生的劳动实践范围从校内拓展至校外,如组织学生深入校企合作工厂、大学城、产业园区、“双创”基地和消防大队等,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应急处突等综合技能学习;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孝心服务、在公共场所开展交通文明岗、爱国卫生运动等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学校还与中山市三乡镇“正能公益食堂”合作,开展学生校外劳动体验活动。在“正能公益食堂”中,学生需要利用募捐而来的食材,为孤寡老人制作400份盒饭,从摘洗菜、切菜、烹饪到配餐、送餐、清洁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400份盒饭,不仅是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伟思介绍道:“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运用专业技能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社会公德;结合专业实际,依托学校实训室和企业实践车间,开展生产劳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同时,将学校高尔夫球训练基地、中西餐烹饪场室、茶艺坊等场室,开发建设成中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为市内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服务和场地,将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果更好地辐射出去。”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中山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开设劳动教育相关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结合传统节假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例如,西区铁城小学从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研究——课程与资源研究”切入,强化劳动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布置二十四节气廊、劳动代言人宣传栏、雅趣阁;艺术发展中心开展“用艺术点缀校园,用行动实现梦想”亲子井盖文化设计大赛,学生与家长一起绘制了劳动教育主题图案3幅、井盖40个;美术科组带领学生制作美术作品,用其美化学校的轻粘土仿铜画廊、传统节日廊、星空科技廊、节气拾光展区等;开设节气劳动体验课程、亲子劳动课程,以二十四节气文化为核心打造放学等候区……学生用劳动装点自己的校园,不仅建设了优雅舒适的环境,更营造了“人人爱劳动”的校园文化。课题主持人、学校教师周敏说:“我们精心打造劳动教育文化,借助软硬件设施,以及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宣讲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通过节气体验、亲子课堂、综合实践等加以落实,让劳动深入人心,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教育,体会‘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

火炬开发区香晖园小学则通过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学校以“劳动最美”特色班级创建为途径,围绕“热爱劳动,快乐成长”核心,从班级管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活动开展、家校共育等方面创建劳动教育特色班级。“小小织巢鸟班”“小骆驼班”“小小栗鼠班”等特色班级劳动育人效果显著,“小骆驼班”被评为2017年中山市特色班集体,“小小织巢鸟班”“小小栗鼠班”被评为2019年中山市特色班集体。

例如,“小小织巢鸟班”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好习慣,做一个勤劳能干、独立自主的好少年”为目标,以“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尊劳动”的精神凝聚班魂,通过制定“领头鸟轮换制”“共筑一巢制”“群鸟分工制”等班级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都设置班级工作岗位,使其参与到班级的日常劳动中。同时,开展“热爱劳动,快乐成长”主题班会,让学生观察劳作视频,亲口讲述劳动故事,亲身演绎劳动情景剧,分享劳动感受;设计劳动展示墙,用文章、照片呈现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专注与快乐,也让学生绘制劳动流程图,向其他同学介绍各种劳动“小妙招”。

“下一阶段,中山将按照‘培养意识—端正态度—确定内容—明确时间—区分场所—锻炼技能—开展竞赛—实施评价—养成习惯—形成文化’,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闭环;引导学校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展特色实践探索,形成劳动教育校本模式,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社会力量,建设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突出发展导向,通过写实记录、建立档案袋等形式,开展科学评价。”中共中山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廖诚如是说。

作者:黄博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号演奏下表演艺术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师与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