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论文

2022-04-1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国家迫切需要卫生检验高层次人才[1],为此潍坊医学院于2014年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文通过对卫检专业开设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见习等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完善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论文 篇1:

食品企业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

摘要:食品企业实验室是进行产品检验检测和研发的必备场所,实验室集中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很多检验项目要在加热、加压、微波、辐射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需使用氧气、氢气、液氮、液氦等易燃或压缩气体。操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引起人员伤亡、设备破坏和财产损失。但是食品企业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食品企业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品企业实验室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食品企业实验室是进行产品检验检测和研发的必备场所,实验室集中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很多检验项目要在加热、加压、微波、辐射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需使用氧气、氢气、液氮、液氦等易燃或压缩气体。理化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碱、强酸和有机试剂以及玻璃器皿;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大多须接触到涉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微生物菌种和剧毒品;操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引起人员伤亡、设备破坏和财产损失。但是食品企业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经常被谈及却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本文针对食品企业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食品企业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1.1 非安全用电带来的隐患

许多企业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联用仪、液相/质谱联用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与这些设备相配套的电线、插座一起共同构成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1.2 火灾隐患

实验室里集中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及易燃易爆物质。点火源与助燃物在食品企业实验室内也大量存在,当这三者同时具备时,实验技术人员操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引起人员伤亡、设备破坏和财产损失。

实验室中存在的助燃物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固体可燃物,如一些强氧化性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分解释放出的氧气可与可燃性物质发生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若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质混合,即会发生氧化放热,而引发火灾,还有一些燃点很低的可燃性物质,比如黄磷、红磷、硫磺、金属粉(Mg、Al、Zn)等,若与氧化性物质混和,即会着火;第二类是有机液态试剂,这些试剂大部分沸点较低,它们一旦着火,燃烧猛烈,延持时间长,造成后果严重;第三类是气体可燃物,食品企业实验室经常使用氢气、甲烷、乙炔等气体作为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气相色谱等仪器的使用载气,为了储运和使用方便,通常加压后充装在钢瓶里,在接触明火或高温时,瓶内压力会急剧上升,超过允许压力时钢瓶就会爆炸。

实验室的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最关键条件,除了我们经常比较关注的打火机、火柴等物品外,还要注意一些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气体或液体喷灯、电烘箱、马弗炉或其他坩埚电炉、水浴,油浴和石蜡浴等;还应注意实验室里的电气火花:包括电气设备的各种开关、保险丝、电线接头等处在接通或断开电源时的电火花或送电过程中接触不良点处的电火花,过电流引起的导线或保险丝物理爆炸火花以及静电火花。

1.3 引起爆炸隐患

食品企业实验室经常进行着加热、灼烧、蒸馏等实验操作,随时存在着火、爆炸的可能。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压力气瓶遇高温或强烈碰撞会引起的爆炸;实验室存在着大量可燃性有机溶剂,当它们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比例后,一旦遇到热源、明火或震动诱发爆炸;实验室存在着大量的易发生热爆炸的试剂,如过氧化物、高锰酸钾、三硝基甲苯等,这些化学品受到挤压、热源、明火发生剧烈爆炸;另外供电线路、设备违反操作规程、老化或超负荷运行,将导致线路发热起火,遇到泄漏的易燃、易爆物品而爆炸;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处理不当也会发生爆炸:可燃性实验废气未及时排出实验室,聚集至一定量后会产生爆炸;实验室作业人员将反应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使易燃气体聚集在下水道,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爆炸。

1.4 试剂中毒和腐蚀隐患

食品企业实验室经常使用各种有毒或腐蚀性的试剂、药品,这些药品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中毒、腐蚀等事故。最常见的是进行样品消化操作时,使用到大量的强酸、强氧化剂并加热,加热条件控制不好会使强酸、强氧化剂喷溅,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在的损害;实验过程有机溶剂泄漏,引起作业人员中毒,剂量较小时长期吸入这些有毒有害蒸气也会易引起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分析测试仪器所使用燃气或载气,当设备管线老化发生泄漏导致未及时排出的实验废气会成为典型的毒气源,这些气体的泄漏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可能成大的火灾和爆炸隐患。

1.5 生物污染隐患

食品企业实验室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实验中大量培养的致病菌以及在培养各种菌体时由于操作过程污染而产生的少量霉菌和细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无菌操作不当或实验后培养基没有进行灭菌处理都会造成实验室有害微生物大量存在,随着人员的流动而逐渐扩散。

2 食品企业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2.1 安全用电的操作规范

首先实验室铺设电路时应检查地插座顶端是否有接地保护线;供电线路不能明铺在地面上,没有防静电地板的仪器室的供电线路,一定要用绝缘线管或线槽保护,经过木槽、木板及其它可燃物的线路中间不应有接头;非专业人员不得对电路进行更改,各种仪器设备之间应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仪器使用前应检查开关、线路等各部件是否安全可靠。在操作仪器设备时,手要干燥,不能用湿手或湿的物品接触电闸、仪器、电线。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台面干燥;烘箱、电炉、马弗炉、搅拌器、电加热器、电力驱动冷却水系统等无人值守时,尽量不要过夜工作;使用开放性电炉、酒精灯等明火加热时,检测人员不应远离工作现场。使用中的仪器设备一旦有异常声响、气味、打火、冒烟等现象出现时,要立即关机停止使用。

离开实验室时,除恒温实验室、培养箱和冰箱等需要连续供电的仪器设备外,实验室应切断电源、水源,切断一切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

2.2 预防火灾的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应严禁吸烟;动用明火前应检查明火与可燃物的间距,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严格控制实验室内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量;易燃物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易燃物不得存放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面时,应迅速切断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并用毛巾或抹布将流出的易燃液体吸干,室内立即通风、换气;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实验人员绝对不许擅自离开,注意室内通风。

2.3 防爆的安全操作规范

压力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灌装。气瓶搬运要轻、要稳,应竖直摆放在专用气瓶柜中并加以固定,以减少震动、碰撞的诱因。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防止日光曝晒。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 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气瓶内的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

实验完毕后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并按规定处理三废。

2.4 防止化学中毒和腐蚀事故的安全操作规范

严格规范危险化学品的操作过程。进入食品企业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必须按规定程序更换隔离服、工作鞋和工作帽;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有毒性化学物质的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如果在强酸或碱的环境下工作,应用保护围裙;实验室严禁穿凉鞋或拖鞋,应穿裤子和不漏脚趾的鞋子。严禁在实验室吃东西、喝水、吸烟,也不应在实验室里存放食品。

试剂配制必须由具备化学知识或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操作,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食品企业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工具如应急喷淋装置、灭火器、冲洗龙头、洗眼器、护目镜、防毒面具等,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知道安全工具的放置位置和安全使用方法,不得随意移动、损坏和挪用防护设备,要对这些装置和工具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2.5 防生物污染的操作规范

食品企业微生物污染主要发生在菌种的保藏过程和微生物实验操作过程。

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均须穿实验服,不能随意翻动实验室的有关实验材料。从采样到实验整个过程,实验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防护,要戴防护手套、口罩,穿防护服。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性强,技术要求高,如果对微生物实验安全主观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操作不规范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和扩散。应对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岗前培训,加强生物安全思想的灌输。加强微生物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

应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规范的实验操作规程:如应保证实验过程负压、采用只进不出的原则;只要样品进入实验室,就不得外泄;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污染物放入指定容器,对所有剩余样品、实验样品、实验器皿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用已准备好的消毒水洗手等。

无数的安全事故说明实验室管理工作“重在预防”,食品企业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是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实的重要保障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国清.实验室化学安全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2]黄晓枚.高等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色,2011.9.

[3]雷质文.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王磊

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论文 篇2:

卫生检验与检疫新专业建设及探讨

摘要: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国家迫切需要卫生检验高层次人才[1],为此潍坊医学院于2014年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文通过对卫检专业开设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见习等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完善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建设;探讨

卫生检验与检疫与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预防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卫生检验与检疫的作用日益突出。现如今,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繁荣、简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的新的卫生问题。卫生检验技术也因此快速成长,各种分离分析技术也不断更新完善,分析结果也朝着微量、高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潍坊医学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2014年开始招收卫生检验本科生,现结合我校卫检专业培养模式做以下探讨。

一、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潍坊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主干学科包括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技术。主要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检验检疫学导论、临床检验学、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实验室管理等。

二、学分制培养方案[2]

潍坊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3]。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全学程总计197.5学分,分为必修课程121.5学分(其中实验课程49学分)、选修课程26学分(其中实验4.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含毕业实习)52学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之比为0.89∶1.0。

三、培养方式

全学程4年,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2学年,此阶段进行通识教育,开展医学相关课程。第二阶段:历时1学年,开设专业课程,要求掌握卫生检验与检疫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技能,为进入生产实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阶段:历时1学年,此阶段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四、实验教学特色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4],实验室又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卫生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1)潍坊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基本修订完成,实验教学比例将提高,争取做到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比例为1∶1[3]。

(2)开展第二课堂,对外开放实验室[5],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研工作。现2016、2017级每班有2/3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如进行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化学性污染物质检测等。这不仅锻炼学生形成缜密思维、独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还能使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开设特色实验项目。传统的实验项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低,容易出现一人在做多人等实验结果的现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设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等实验项目,如卫生微生物学中的食物中腊样芽胞杆菌检测和生活环境样品微生物检测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建设虚拟仿真平台,提升现代教学实力。目前,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课程均有虚拟实验项目,学生通过虚拟项目可以提前熟悉实验步骤,以便课上做到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完成一些目前无法完成的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五、问题探讨

2018年7月潍坊医学院为社会输送第一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工作单位主要包括:各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第三方检测机构、卫生监督所等。现对培养过程发现的问题做出以下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虽然近几年学校引进了专业教师,为本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本学科仍然缺乏重大科研课题学科带頭人[6]。因此,学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制度,招收学科领军人,制订人才培养培训方案,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锻炼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并将其很好地应用到以后教学中。(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纠正传统观念,正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鼓励和督促实验技术人员参与集体备课和科研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课程体系改革。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所学课程范围较广,既有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也有卫生检验专业课程,有些课程在部分章节就会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比如环境卫生学与空气理化检验和水质理化检验这两门课的重复内容较多,这样既造成学生上课积极性低又浪费了教学资源[6]。因此,相近度高的课程应采用多教研室集体备课的模式,将相似内容进行整合,减少重复教学现象的发生。课程整合后节省的课时,可开设专业相关衍生课程,便于学生拓展专业视野,了解行业最新发展。

3.完善实习教学。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调查2018届毕业生,结合实习单位代教教师的反馈,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习纪律散漫。最后一年毕业生面临考研、找工作等问题,无心实习,存在一部分同学脱产不实习的现象,再加上没有专门的代教老师,实习学生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影响实习效果[7]。(2)基本操作能力欠缺。在学校实验项目的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学生从未参与,到实习单位后,一些基本操作,比如玻璃容器清洗、标准溶液配制、溶解定容等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感到很是生疏。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来准备实验,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预实验,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3)实习时间与实习单位开展项目时间不太匹配。实习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时间性,学生实习采取的是转科的形式,这样就存在一部分学生实习正好遇到科室工作较清闲时,锻炼机会减少,影响实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学院应及时调整实习大纲,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安排实习,尽量固定实习单位代教教师队伍,通过有偿代教等方式提高代教教师的责任感,严肃实习纪律,量化实习考核办法。

六、结语

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卫生检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和重担,我们必须全方位探索,不断实践,积极调整,争取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好、责任心强、心理素质过硬、管理能力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宣.我校新增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13-313.

[2]梅勇,朱长才,李文芳,等.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从卫生检验方向到卫生检验专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0):2510-2511.

[3]赵丽萍,高蓉,李磊,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05):414-416.

[4]张茵,杜宏,黄家钿,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开展开放式实验的探讨[J].现代养生B,2015,(7):279.

[5]高天阳,张瑞,郭庆军,等.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0):3023-3024.

[6]牛凌梅,康维钧.浅谈卫生检验与检疫新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07):52-53.

[7]王永杰,高希宝,马宏峰,等.山东大学1997-2000级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中存在问题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02):112-115.

作者:刘玉梅 王飞 张丽雯 邵丽军

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检验论文 篇3:

浅谈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995年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2004年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并于2006年通过了计量认证复评审。经过多年的质量体系运行,整个实验室处于良好的运行过程中。本文依据GB/T15481-2000《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1]就实验室部分质量要素,即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确认、测量的溯源性等几个方面讨论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1人员

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合理的人才梯队构成是实验室核心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为实验室建设的主线条,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学术和技术协调发展为目标,已成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1. 1合理地配置实验室人员

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地配置实验室人员。实验室需要配备足够管理、监督、检验人员。对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应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接受过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具备一定的学历、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等。同时,制订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相应的考核办法,每年按照岗位职责和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对各类人员进行考核评定。

1. 2人员培训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保证人员知识更新,业务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层应制订各级各类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应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1. 3建立业务技术档案

实验室应该建立人员业务技术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相关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技术人员在职学习经历、职工培训情况、考核情况、技能以及科研、获奖情况记录。

2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检验工作对仪器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快速检验是检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 1根据工作需求正确的配备仪器

卫生部颁布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装备标准》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仪器设备配置的主要依据。同时,可根据自己单位实际工作需求配置仪器设备。

2. 2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对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流转进行控制。每一台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通过计量检定、校准或自校准合格的计量仪器,可使用绿色合格证;部分功能丧失或只检定、校准或自校准部分功能计量仪器,合格者可使用黄色准用证,并在醒目处明示有效的使用范围;未通过计量检定、已损坏或长期不用的仪器设备可使用红色停用证。

2. 3编写仪器作业指导书

仪器作业指导书一般应在仪器安装调试、投入使用2个月内制订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仪器名称、主要技术指标、性能用途、操作步骤、检查方法(如开机、关机、运行检查或期间核查及其合格判断标准)、维护保养等。

2. 4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

执行仪器使用记录制度,既可全面掌握仪器的使用情况、性能状态及变动历史,又便于对仪器实行动态评估。它可包括仪器设备档案信息(名称、型号、序列号、制造厂名称、仪器参数、生产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检定日期)、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信息、使用记录信息(使用日期、使用时间、检验项目、环境条件、使用人、使用前后状态)等。

3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采购、验收、存储、使用实施控制。主要包括:① 建立并实施“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② 对外部支持服务或供应商的资质和质量保证进行评估,排序合格服务或供应商名单。③ 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药品、试剂、耗材等须经过检验、检查,证明其符合检验方法规定要求方能投入使用。

4检验方法的选用和确认

检验方法是指导检验工作进行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用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之一,选用检验方法和检验方法的确认主要参考以下依据: ① 如果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适用有效,可采用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② 如果客户未指定检验方法或指定的方法不适用或失效,实验室应优先采用国家、国际、区域、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在没有国家、国际、区域、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可选用知名的技术组织、权威文献杂志公布的方法,但须经过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③ 无论因何种原因产生的检验方法偏离或采用非标方法前,应经过技术判断、授权批准、客户同意的程序。④ 方法的确认可采用以下一项或多项技术:使用标准物质以确认方法可靠性;与权威方法进行比对试验以确认其可靠性;实验室间比对。常用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回收率、稳健度等指标。

5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

为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检验工作的需求。很难想象在一间灰尘密布的实验室里能做出痕量或超痕量元素分析,也无法想象在普通实验室能准确完成细菌总数计数。因此,必要的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条件。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主要考虑实验室工作区域合理布局、通风、照明、温湿度、实验室合理的洁净度、电源的稳定性、可靠接地、电磁屏蔽、无菌条件等是否符合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需求。同时应考虑停水、停电、防火、防盗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给予充分保障。实验室管理层应满足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以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需求。实验室应建立运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落实责任人,做好监测、控制和记录。新建、扩建、改建实验室应充分考虑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以及合理布局对检验工作质量的影响。

6量值溯源与期间核查

量值溯源是指通过一条不间断的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比较链,将测量结果与国家基准、国际标准或自然常数联系起来。量值溯源对于保证测量或检验的准确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量值溯源是通过实施计量检定或校准来完成。对于量值溯源的实施和要求一般应为:

① 凡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如:分析天平、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分光光度计、流量计、气压计等计量器具。

② 实验室应制订和实施年度检定/ 校准计划。

③ 对国家尚未建立检定规程的计量仪器可进行自校。但实验室必须制订有效的自校方案,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自校。必要时,自校应具备明确的量值溯源途经,自校可以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来实施。

④ 仪器期间核查是测量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为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对仪器进行的检查,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仪器期间核查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使用标准物质检查(如標准样品或标准仪器,但应注意其量值能够溯源及有效性)、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检查(如天平内置砝码对天平检查)、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实验室内两台仪器之间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留样再测试等。

7样品的采集和保管

样品的采集和保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把好这一关,此后检验过程中所有的质量管理都将失去意义。因此,必须制订样品管理程序,对样品采集、运输、接收、检测、保存、处置进行控制。现场采样工作人员应尽可能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采集,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客观性和均匀性。从样品受理到实验室,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和明确样品检测状态(待检、在检、已检)标识,以免样品混淆。

卫生检验实验室检测流程是从检测业务受理开始直至发出它的最终检测报告。在此过程中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过程,是对检测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过程,只有结合实验室自身的情况,建立和运行切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实验室认证认可相关标准和文件精神,实验室质量才会获得持续改进。

8参考文献

[1]GB/T 15481 -2000. 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作者:张宏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输电线路信息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高校学生军训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