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护理论文

2022-04-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50例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250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护理论文 篇1:

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与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门诊诊治的慢性病患者80例,都给予了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对于技术水平、礼仪服务与护理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97.5%、97.5%和98.8%。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门诊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要求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优质护理【1】。卫生部已经在2010年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让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护理,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下,医疗护理服务需要注入更多信息化元素、为患者搭建多渠道就医平台,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2】。本文具体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7月与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门诊诊治的慢性病患者80例,入选标准: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同意参与本研究;能够遵受医嘱进行干预;排除严重并发症者;患者能正确表达疼痛程度且知情同意。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5.68±3.26岁;疾病类型:高血压22例,糖尿病32例,冠心病20例,其他8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7.56±4.23年;平均BMI为20.89±3.26kg/m2。

1.2 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进行专业性、全面性与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辅助护士测量、记录生命体征,独立完成基础的护理操作,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理活动,采集患者的各种标本如周围血、痰标本等,9观察患者病情并回应患者的呼叫,按医瞩执行一般的给药及其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责任护士熟练掌握每日工作流程,独立分管患者,负责所管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进行患者的入院、出院及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进行患者出入院的评估,制定整体护理计划;负责特殊药品的使用和管理;观察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用药后的反应等,并及时将病情报告医生;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和报告;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支持和帮助;负责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患者就诊完毕嘱其填写症状情况并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3 观察指标

症状评分:在护理前后进行评分,分数为0~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护理满意度調查包括技术水平、礼仪服务与护理环境等,本次应答与完成调查问卷人数80例,应答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症状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经过观察,护理后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通过经过调查,患者对于技术水平、礼仪服务与护理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97.5%、97.5%和98.8%。

3 讨论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不是医疗工作的附属,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质量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同时护士在诊疗护理活动中扮演照护者、专业治疗师、护理专家、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角色,护理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而存在,在患者的诊疗康复过程中,相比与医生而更显重要【3】。

卫生部于2010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逐步实现了从简单的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我院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求辅助护士与责任护士能够全面对患者进行评估,知晓分管患者的病情特点,针对患者护理需求多元化、服务要求个性化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4】。其能有效缩短了护患、医患之间的距离感,有助于医患和谐的建立,有助于护士责任感和价值感的提升。同时我院也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有利于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本文护理后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对于技术水平、礼仪服务与护理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97.5%、97.5%和98.8%。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护理管理改革,强化护理管理职能,加强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逐步建立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推行护士岗位管理,体现护士职业价值,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2010年护理管理工作简要回顾及2011年工作重点[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01:7-8.

[2] 陈静.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系统评价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03:5-9.

[3] 陆皓,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8(16):99-101.

[4] 程建云,曹静,林素兰.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8(9):78-79.

作者:王春荣 袁素芹

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服务对基层医院降低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250例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250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经阴道分娩的病例,发生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比率未见增加,且母乳喂养成功率比对照组高。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降低;剖宫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阴道分娩疼痛的恐惧感也日益增加、对产痛承受力下降,盲目选择剖宫产解决分娩问题的产妇越来越多,导致剖宫产率逐年增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推荐,剖宫产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但2010年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2%,超过该警戒线的3倍,位居亚洲首位[1]。因此如何通过产前护理来正确引导产妇形成良好心态、积极参与自然分娩,从而降低无剖宫产指证的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成为产科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科对住院孕妇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其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产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住院的5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所有对象均为单胎、头位产妇,产前检查均排除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有阴道试产禁忌证者。观察组250例中,年龄20~40岁,平均25.4岁;孕周37~42周,平均38.9周;初产妇153例,经产妇97例。对照组250例中,年龄20~41岁,平均25.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周;初产妇158例,经产妇92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孕产妇入院后助产士以热情的态度进行接待,并主动介绍病房环境、诊疗过程及相关规章,询问病史、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健康宣教等。严密产程观察,进入第一产程送待产室观察。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cm,送产房做好接生准备工作。开始分娩后,由一名助产士及一名助手,医生到場,仰卧于产床上,常规消毒接生[2]。不永许家属进入产房陪护。

2.2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其具体措施包括:

2.2.1责任制护理模式,分组包岗:每小组成员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组成,小组长均为一位业务娴熟、工作认真负责的资深主管护师担当,共承担6~8个床位的护理工作,实行8h在班、全天负责制,而且小组长必须参与到孕产妇的全程护理,待产室及产房另设一位业务娴熟、工作认真负责的资深主管护士担当小组长,这样既有效保证产妇获得高质量的护理,又避免产妇对年轻、资历浅的助产士产生的担心、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对孕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不利因素。

2.2.2促进有效适应,初产妇通常在孕妇中占较大比例,由于该类人群缺乏怀孕和分娩经验,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加上担心自然分娩的疼痛、胎儿安全及自身意外等情况,孕妇入院后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感,因此在孕产妇入院后助产士不仅热情地接待,主动介绍病房环境、诊疗过程及相关规章,消除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和结果,根据孕产妇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宣教、心理疏导及耐心指导,让孕产妇充分了解相关分娩知识,正确科学地认识正常分娩过程,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分娩的过程。

2.2.3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住院期间尤其需要注重护患关系的构建,提高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强孕产妇对助产人员的信任度,有助于孕产妇在产程中积极配合,保证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和完成,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此外护理人员需在分娩前对每位孕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估,做好各种防治预案和措施。

2.2.4心理护理促进产程。临产后产妇的焦虑、宫缩的剧烈疼痛,导致产妇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辗转反侧。这时助产人员陪伴,正确评估产妇的耐受性,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安慰产妇,在文化和习俗允许的范围内,不仅用语言,还要给予产妇赞扬、微笑、抚摸、握手或友好和尊重等形体语言,有利于减轻产妇焦虑;同时让家人、丈夫陪伴,给与强有力的情感支持[3],让其在漫长分娩过程中感受到支持和保护。利用拉美兹分娩镇痛法指导放松,如呼吸训练和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可减轻疼痛及促进产程进展。放松训练可使腹部及会阴部肌肉放松,甚至全身肌肉放松。助产士通过谈话的方式转移产妇注意力,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呼吸,助产士或家属在产妇宫缩时可根据音乐的节律按摩腰骶部,降低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对产程中的有关检查、操作,事先应给予解释、说明,争取产妇合作,并将检查的结果告诉产妇及家属,当产妇得知胎儿宫内情况良好,产程进展顺利,会立即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信心,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分娩的过程。尽可能减少产房内噪音,避免对产妇的不良刺激,在宫缩间歇期间鼓励产妇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糖水饮料等,补充液体和热量。防止由于体能虚脱而延长产程。

2.2.5产程早期体位干预。临产后,胎头入盆,胎膜未破,宫缩不强时,日间多鼓励在窒内活动或爬楼梯,以加快产程进展。第一产程宫缩不强时,助产士与产妇及家属积极、有效沟通,形成医、护、患互动,指导产妇爬楼梯,分娩球辅助设施来减轻疼痛,自由体位、左右侧卧位、侧卧俯位、膝胸卧位等。

2.2.6自由体位分娩 第二产程不要着急用力,在休息期后产妇自己想用力时,可采取自由体位:侧卧俯位、膝胸卧位、坐位分娩,目前侧卧位用力效果较好,可改变一些细微的异常胎位至正常分娩,母婴结局良好。尽可能让产妇做到吃好、睡好,及时排空膀胱,减少医疗干预。[3]。让产妇心情放松、产妇和婴儿宫内情况良好,耐心等待,常常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切以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积极做好产时人性化护理服务,不断的给产妇恢复信心,保证自然分娩的顺利完成,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剖宫产.

2.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者产程长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母乳喂养情况,并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4%(p<0.05),对照组为1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观察组明显较低,见表1。观察组阴道分娩219例,总产程平均11.40小时,发生产后出血4例(占1.8%)新生儿窒息发生3例(占1.37%),母乳喂养成功100%;对照组阴道分娩201例,总产程平均12.6小时,发生产后出血5例(占2.49%)新生儿窒息发生4例(占1.99%),母乳喂养成功89%;两组中均未出现重度窒息新生儿。经观察,两组中均未出现重度窒息新生儿,1min评分高于8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七例新生儿窒息,1min评分6~7分,复苏成功,全部新生儿均存活,全部安全出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100%,对照组为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41,p=0.000),观察组明显较高,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孕妇剖宫产率尤其是无指证的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导致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不断增多,虽然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剖宫产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安全性上都有了较大提升,但如剖宫产率过高其危险性仍然存在,研究显示与自然分娩相比较,无指证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感染、羊水栓塞、吸入性肺炎等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更是高出2~6倍[4],这不仅给孕妇家庭造成严重医疗负担,也容易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剖宫产率上升除了医院方面和产妇自身因素外,社会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一些传统观念认为自然分娩的痛苦和危险性、孕妇与家属对产科医学知识的缺乏以及从社会获得的一些关于阴道分娩的负面信息等,都会增加孕产妇的紧张、恐惧和焦虑感[5]。因此如何消除孕妇负面情绪、充分了解分娩知识及树立其正确生育观成为产科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与以往缺乏对社会因素及孕妇心理因素影响认识的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以孕产妇为中心,在注重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的良好关系。资料显示约90%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由于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而造成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并发症而导致剖宫产率升高[6],因此通过产前和产时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来消除孕产妇这些负面情绪,为其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树立其自然人们的欲望及克服痛苦与困难的信心。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与以往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仅护理满意率达100%,高于对照组的88.8%,而且剖宫产率为1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表明通过优质護理服务模式,使产妇获得产前及分娩过程的心理、身体全方位护理,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兰兰.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32-133.

[2]魏碧蓉,主编.高级产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2011:69-81

[3] 陈改婷,张宏玉,主译.产程进展手册[M].世界用书出版公司,2版,2011:93.

[4] 戴秀蓉,林慧梅,胡智灵.产前优质护理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1):74-75.

[5] 刘素群.优质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185-186.

[6] 李春花,邓彩芬,陈弟,等.优质护理服务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3):743.

作者:唐秧玉

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护理论文 篇3:

浅析基层医院如何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

【摘要】 2010年国家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护理队伍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通知》。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形式上是一种创建工作,模式上是引导、示范、推广,目的是夯实互利基础,目标是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是整体上的系统工程。因此,基层医院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单位要结合本身实际,树立大局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护理质量、选好试点病房,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实现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从全局出发,从局部突破的格局。因地制宜,弥补护理环节的不足,做好做强护理工作的优势服务,使之具有示范性、创新性、推广价值,才是基层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示范; 基层医院; 护理工作

2010年国家卫生部通过试点的形式,在全国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但是基层医院的情况却是层次不齐,优势和劣势也不尽相同,困难和问题千差万别。优质护理服务是系统工程,牵扯医院服务的各环节,成败关键在于医院整体服务水平能不能为优质护理示范注入动力和保证。基层医院的护理依托示范性和医院特点,把护理工作中具有优势的环节或者局部打造出更强的示范特征和更多的示范亮点。通过这些优势的示范和拉动,实现医院工作的全面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优势优质护理服务是集全院之力在护理战线进行的一种创新与突破。

1 基层医院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进中应树立大局意识

1.1 基层医院领导要重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中,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机会和事件更多,在临床服务中服务性特点明显,是医疗服务最基础的元素,在夯实服务基础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更直观的体现为患者服务的实际效果。但是,优质护理服务是基于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采取的示范工作,是一个全局性工作,作为医院管理者,要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的大局来考虑、部署、支持、指导,在全院职工思想意识上形成“一切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服务”的理念。基层医院的领导要在观念上摒弃重临床轻护理的惯性思维,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记在心里,抓在手上。

1.2 分配模式要创新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是一项创新工作,相比一般护理工作增加很多服务项目,护理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要从认可劳动成果入手激励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医院管理者必须在科室和个人的分配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在资金和分配上倾斜,使新型护理服务有足够的动力向前推进,用分配的优势肯定这种劳动付出,形成一种导向和吸引,激励更多的科室加入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的行列中来。

1.3 基础保障要跟上 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示范科室所需的软硬件和医疗设备,院方应该首先考虑解决。在各项保障上,管理者还要积极协调,如洗涤、物资供应等,请保障部门紧密配合。要站在打造服务品牌,提升软实力的制高点支持护理服务示范工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的成效可以极大的提升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患者的口碑永远比任何医院广告宣传都有效,良好的配合支持是出成绩的重要保障。

2 更新服务理念

2.1 站在全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的角度上树立护理理念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由病房扩展到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护理工作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到促进患者健康的一种理念跨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必须要实现这种跨越,这是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需要和护理人员适应职业的本质要求[1]

2.2 实现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观念跨越 现代医学已经逐步拓展为“预防疾病,降低疾病发生率,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2]。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的重点是护理工作由被动地位转变为全方位的主动服务,从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护理模式上创新和突破[3]。现在很多医院推行的“一站式护理服务”、“星级护理”都是秉承这种护理理念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2.3 不断拓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的理念范围 医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重视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人文关怀的理念,管理、质量、效率的理念,以细节提升品质的理念,强化法律意识的理念。

3 强化护理质量

3.1 强化护理质量是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的基石 无论其他环节做的多么出色,如果没有过硬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作支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基层医院一是夯实基础,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二是培养一批护理服务明星,实现示范效果和整体效应的良好结合。

3.2 区别培养,参与竞争 在培训、进修、交流上优先安排素质较高的护士转化为服务明星,让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明星亮出身份,在护理队伍中形成先锋作用,在社会上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基础的护理队伍采取三级训练、岗位练兵的理论操作技能评比,以竞赛的模式鼓励更多的护理人员跨入护理明星的行列。通过示范带动、苦练内功、争先创优、比学赶超,营造护理人员自觉成才的良好氛围,提高整体护理水准。

4 选好试点病房

4.1 选择科室管理水平好、护理队伍整体素质高、基础条件优的病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的试点病房 这些科室在工作推进中,阻力较少,容易实施严格指定的又是护理服务示范工作计划,护士更有能力实现预设的护理目标和优势服务的护理标准,更容易实现服务环节的突破和创新。

4.2 试点病房的选择 试点病房在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上有别于传统病房,比如护士的班次安排、护理工作的职能划分等等。选择试点病房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节约资金投入;二是有助于维护护理工作秩序;三是有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和甄别,积累经验,为大规模推进提供成功蓝本,避免盲目性;四可以规避因计划不严密、不科学造成投入上的浪费;五是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消除因费用增加引发的负面效应。

5 创新服务方式[4]

5.1 在护理方式创新上,要保留基础,逐步提高,创新优化,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有的放矢,量力而行 基层医院应在提高服务软实力上下功夫,如推行微笑服务,迎送服务,对生活不便的患者为其洗头、洗脚、理发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在护理中以便捷、安全、优质的技术服务为基础不断深化和推进。

5.2 医患沟通方面的实施创新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将沟通贯穿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能沟通、会沟通、沟通好才能不断提高沟通技巧、水平,发挥通过沟通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

6 打造服务品牌的途径[5]

6.1 以细节体现品质 从细微之处体现关怀,如“六个一”服务、“年轻妈妈哺乳间”、“书报阅览室”、“便民行李寄存处”。开设活动室,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每逢患者过生日,全科医护人员就会送去鲜花、蛋糕。推行“入院一枝花,出院一张卡”活动。通过细节渲染充满关心、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护理文化氛围,打造亲情关爱品牌。

6.2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通过医院内部闭路电视系统,每天滚动播放各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主动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各个阶段相关知识,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定时进行健康教育等,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指导,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打造健康服务品牌。

6.3 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延伸护理关怀 通过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街道、居委会挂钩进行定期社区服务,为大型企业的职工、边远山区的农民义诊,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将护理关怀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从而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的社会品牌。

6.4 强化护患沟通效果 通过医、护、患三者工休会,架设护患沟通桥梁,优化沟通效果。医护人员真诚对待患者,患者对医护人员讲真话,提出的问题科室能解决的尽快解决,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能解决的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取得患者的信赖、理解、配合和支持,从而打造沟通品牌。

参 考 文 献

[1] 陆红艳.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新思路.吉林医学,2010,1:35-36.

[2] 曹桂英,李馥.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黑龙江医学,2005,29(1):74.

[3] 徐艳群,何惠菊,周锦惠,等.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黔南民族医专报,2008(1):45-46.

[4] 郭燕红. 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华现代护理,2011,17(1):1-4.

[5] 李育玲,王宝珠,李丽红,等.责任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管理中的角色新定位.护理研究,2011,25(2A):348-349.

(收稿日期:2011-06-22)

(本文编辑:郎威)

作者:李晓明 颜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