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现龙村花椒产业化发展成就与问题解析

2022-09-11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是大多数农民一直遵循的自然法则。早年, 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地处石谷坡, 耕地山梁挂, 吃水山沟爬, 行路山桥险, 有女山外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何因地制宜地提高种养业收入, 是现龙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992年, 村民因缘际会引进种植了九叶青花椒。二十余年来, 现龙村立足本地特色, 将花椒产业在当地从无发展到有, 并且不断提高产业水平, 成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花椒) ”。每当花椒收获季节, 油绿色的花椒林层层叠叠, 漫山遍野散发着扑鼻的清香, 绿油油、沉甸甸的花椒果压弯了枝头, 三五成群的椒农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花椒, 欢声笑语间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目前, 村民在协会、合作社、企业的共同带动下, 按照生产管理栽培标准进行种植, 鲜花椒667 m2平均产量超过1000 kg。花椒产业经济效益突显, 成为了当地大多数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1 产业化组织经营模式

从1992年引进试种以来, 现龙村花椒产业不断创新、完善, 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 (见图1) , 以“公司为核心, 以专业合作社为窗口, 以农户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依托, 通过借助企业的市场优势, 经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保护价收购, 并由企业深加工成各类产成品, 进行外销, 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如果没有专业合作社, 而由企业单独接触农户, 对企业而言, 交易成本将大大提高, 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可能得不到满足;对单个农户而言, 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处于弱势。通过专业合作社的中介作用, 企业对产品的要求可以有效传达给农户, 也可以为农户争取合理利益, 促进“一村一品”对产品和农户收入的共同发展。

1.1 核心:企业+基地

1.1.1 企业

成立于2001年的重庆吴滩镇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是现龙村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 在整个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企业是产业化的基础, 是农产品大量加工发展的依托, 是将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的关键。

2003年以前, 公司主要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2003年后, 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鼓励下, 花椒种植面积迅猛发展, 花椒产量大增, 由于没有加工企业进行收购, 农民自产自销, 出现了滞销的现象。公司转型为主营生产与销售企业。

公司坚持以“科技为依托, 市场为导向, 效益为目标”的企业理念, 负责向农户收购新鲜花椒, 集统筹、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 是江津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 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高温灭酶、低温冷却、保鲜速冻设施, 青花椒油、花椒烘烤、麻辣调料、火锅底料生产线, 容量为1000 t的冷库1座, 花椒、调味料生产车间5000 m2。其加工产品涉及保鲜花椒、干青花椒, 青花椒油、麻辣调料、火锅底料、老鸭汤炖料、酸菜鱼调料等系列产品, 产品上市几年来,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畅销重庆、四川、北京、湖北、甘肃、新疆、西藏等地, 主要供应给全国经销商和大型调味品生产企业。

企业的品牌商标是一个企业的标志, 也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公司注重花椒品牌商标的注册发展。公司注册有彬哥、九叶鲜、豪帅、骄霸4个商标。其中, 2010年“彬哥”“豪帅”江津青花椒 (干) 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证书编号GF500116101889) ;2013年“彬哥”牌青花椒和“彬哥”牌江津保鲜花椒被评为“重庆名牌农产品”, (证书编号CQMPN-2013-12、CQMPN-2013-13) ;2014年, “九叶鲜”青花椒油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年, 公司获得江津富硒花椒标志使用权。

1.1.2 基地

公司通过与德庄实业强强联手, 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 小企业带农户, 共建了200 hm2绿色花椒基地。基地常年为德庄公司提供300 t花椒原料及调料制品, 还进行良种培育和试验。德庄实业为基地提供新技术示范推广、配套农业物资, 以订单收购的形式保障农民利益, 不断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和带动能力等支持。同时, 德庄实业利用自己的配送网络和渠道优势, 全力推广九叶青花椒产品。

1.1.3 其他宣传销售渠道

公司不仅拥有良好的合作企业, 还通过展销会等形式进行销售,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的认可度和知名度。比如公司长期通过糖酒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积极对外进行招商。公司产品在2011年参加广州绿色食品博览会和2013年参加青岛绿色食品博览会时均荣获畅销产品奖。2014年参加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和西安绿色食品博览会均获金奖。

在电子商务方面, 公司也逐步进行了建设。目前, 公司在阿里巴巴 (诚信通) 及重庆吴滩农业网上都设有专门的售卖渠道。

1.2 桥梁:合作社

合作社是农户集体发声的窗口。现龙村村委会于2004年8月开始筹备建立合作社, 2005年6月通过了上级有关组织的审查批准。吴滩镇首家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三农”的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江津区桥亭 (现龙村前身名称) 花椒专业合作社于2005年8月正式成立。合作社由农民自愿加入, 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1700多户, 占农户总数的71%。

由于花椒产量倍增, 全村鲜花椒产量已达到5000 t以上, 仅靠鲜销是无法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的, 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 每30~50户农户组建花椒烘烤房, 将花椒就近加工成干花椒。除了组织建设花椒烘烤房外, 合作社最主要的工作是为农户提供各种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为农户制订统一的收购标准等。社员可从合作社无偿获得技术指导、各种生产资料, 并可优先销售花椒。除了对接吴滩镇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合作社还与重庆骄王花椒公司、重庆丰源花椒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接。在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共同收购农民散户花椒联动模式下, 稳定了花椒收购价格。

在桥亭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下, 村社干部和种植大户作为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成员, 形成独特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 对自愿加入的其他村社及农户进行相同管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 合作社根据技术水平和能力选出社长、技术骨干、技术组长 (图1) 。这种管理模式, 有利于组织信息的逐层传达和责任明确。

社长:在30~50个农户中选出1个社长, 评选标准为在技术上和种植面积上有代表性, 精通业务的社员。主要负责协调、管理社员的种植情况, 通知技术骨干参加会议讨论传授技术方法, 开社长会传达技术标准。

技术骨干:在社长的管辖范围内, 选出1~2名技术骨干, 负责接收上级的技术标准, 并对技术组长和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标准传达。当地的技术骨干也经常到市内各区县去讲课。

技术组长:1个分社下, 大约20个农户选出1个技术组长, 负责发放农药、化肥, 配合技术骨干进行花椒技术的具体指导。技术组长在具体指导中获得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也经常到市内各区县去讲课。

1.3 基石:农户

农户是现龙村花椒产业发展的基石, 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中, 农户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部分, 也是整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2014年统计, 现龙村共有农业人口6447人, 其中从事花椒种植的农户数为2197户。

在公司和合作社收购联合体的带动下, 除了自然灾害而导致减产外, 农户无需担忧销售问题。农户只需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共同带领下, 按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种植和采摘, 及时在规定时间内交售合格的花椒。但是不同农户之间在生产水准上仍然有一定的差异, 这主要是源于人力资源的不足。

1.4 特色:经济人

当地的一大特色是在农户中发展出了一批经济人。经济人主要是通过当地市场、全国市场进行鲜花椒、干青花椒销售, 也起到沟通联通作用。农村经济人的出现扩大了销售队伍, 有利于扩大花椒销售渠道。经济人模式带动四川“幺麻子”、“万佛”藤椒油厂等企业到现龙村进行花椒收购。

2 产业效益

2.1 主导产业业已形成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相关物资, 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水平和收益。通过“一村一品”示范村这近十年的发展, 花椒产业已经成为了现龙村的主导产业。现龙村以种植花椒为主, 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482.7 hm2 (见表1) , 占全村作物种植面积的67.7%。其余还有蚕桑、水产、水果、畜禽等产业。通过花椒主枝回缩、矮化密植、摘心、压枝压条等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花椒的产量。其中, 产鲜椒占30%, 鲜椒中的70%以保鲜花椒出售、30%用于榨花椒油;产干椒70% (烘烤) , 用于深加工。

2014年, 花椒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占到了66.80%的比例 (见表2) , 较高水准地完成了“一村一品”基本条件——产品收入占全村各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

其中2012年由于其他产地花椒产量高, 导致当年现龙村花椒产值较低。

2.2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全村从事花椒种植的农户有2197户, 占农户总数的91.2%;从事花椒产业人数4500余人。随着花椒产业技术、经验的丰富, 农户收入逐年增长。人均收入的70%来自于花椒产业 (见表3) 。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牌意识不强

建设“一村一品”项目, 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 更重要的还在于应将单纯的产品进行产业链延伸, 树立品牌。通过品牌建设, 将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 通过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 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只有将本地已有的资源通过加工, 转化为产品, 并进一步通过品牌塑造, 做成知名的品牌, 其价值和效益才能得到提升。

(1) 现龙村虽然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注册的“彬哥”“九叶鲜”“豪帅”“骄霸”以及桥亭花椒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吴滩”等商标, 但是在产品包装、形象上并未突出“现龙村”, 因而产生了品牌效应不足的现象。这一现象不利于现龙村花椒知名度和市场知晓率的提高, 导致品牌溢价能力无法提高。

(2) 产品的销售仅依靠鲜椒和部分加工产品, 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花椒除了食用外, 在产业链上还有着丰富的选择。花椒果皮可用来加工多种日用化工产品和医疗保健品等, 可开发生产香皂、沐浴液、清新剂、杀虫剂等日化用品。

(3) 在收购模式上, 现龙村主要依靠客商进村收购, 没有形成长期的合作链条, 而且电子销售的比例甚微。在销售理念上依赖等客上门, 缺乏主动权, 无法对市场进行掌控。这种初级销售模式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没有专业机构或部门监管, 无法保证椒农、销售经济人、加工企业等产业链上各环节利益, 进而严重制约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设施薄弱, 制约了现龙村花椒种植业的发展。

目前, 该村虽然有五十多口山坪塘, 但是远远不能适应花椒产业的发展。由于重庆的气候特点, 每年开春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春旱现象, 而这段时间, 正是花椒幼芽萌发期, 花椒需水量大, 如果遇到春干少雨天气, 严重制约花椒幼芽萌发, 从而难以开花结果。如2015年, 预计花椒产量将比2014年减产40%~50%。

道路建设滞后, 不仅阻碍了客商到村子进行花椒的收购, 同时也阻碍了现龙村花椒产业走出去。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 远远不能满足花椒产销的要求, 这会导致现龙村花椒在面临其他竞争对手时, 陷入被市场格局重新“洗牌”的困境。

3.3 发展后劲不足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人才却成了现龙村花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1) 随着椒农年龄的增长和年轻人大量外流, 会导致后续发展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且因为投入的技术和精力不同,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花椒质量的参差。而面对参差的质量, 现龙村没有联合追溯监管举措对其实施监督。

(2) 花椒采摘是密集型劳动, 同时采摘期较短且相对集中, 一般在30~40 d, 采椒时农户需要大量劳力。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短缺, 成年劳力多数外出打工, 滞留家中的多为妇女儿童或老弱病残。在日常管理中或花椒采摘旺季, 部分农户由于种植面积过大, 想管理却精力不足, 只能高价雇人采摘。从花椒的成本构成来看, 目前采摘花椒的费用为2.0~2.4元/kg, 高的达到3.0元/kg, 采摘人工费占鲜椒收入的30%左右。

3.4 资金流转困难

现龙村花椒产业年收入几千万元, 在花椒收购时节, 资金流转大。而仅靠企业、专业合作社、经济人现金收购, 无法迅速完成资金的流转, 因此需待解决现金流通和筹集问题。

摘要: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从当地土质的劣势出发, 因地制宜地引入九叶青花椒种植。在产业化经营上, 现龙花椒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方式, 并且根据市场变化, 采用了经济人和金字塔模型等模式, 实现了各家的互利共赢, 提高了产业发展效率, 推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2014年, 该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482.7 hm2, 占全村作物种植面积的67.7%;鲜椒总产量6102 t, 平均667 m2产量达845 kg;鲜花椒产值达5492万元, 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占到了66.80%的比例;全村从事花椒种植的农户有2197户, 占农户总数的91.2%, 农民人均收入的70%来自于花椒产业。现龙花椒产业化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当地专业化的运营和高标准的技术管理。但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特别是如何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跨越。

关键词:花椒,产业化发展,组织经营模式,产业效益,问题解析,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Mapreduce计算模式在高校大数据挖掘系统中的应用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