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2022-04-2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该文对供热工程项目教学学习成效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项目教学法学习成效、项目教学法对能力培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供热工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1: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以供热工程为例,进行基于职业导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实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预期目标,为学生快速融入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供热工程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1],明确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建設课程的思路。“职教20条”指出:专业设置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2]。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成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职业能力导向课程是以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知识、技术、技能的整合,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逻辑,以问题情境和项目化结构规划设计课程,实现学生对职业范围内岗位要求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等的学习与掌握[3]。

供热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室内供暖工程、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能力。本文对供热工程课程进行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培养适应供热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供热工程主要面向我校给排水和建环两个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以及企业的能力需要,提出水暖融合的理念。供热工程是水暖融合课程群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重点介绍室内供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引领学生认识供热工程,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运行调节的方法,了解供热工程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发展手段,储备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最终完成供热系统的初步设计。根据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课程组教师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中心,构建“供热工程实践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包括认识实习(第2学期)、课程设计(第5学期)、专业实习(第7学期)和毕业设计(第8学期)和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第1~8学期)。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学生更多的是以数学思维习惯来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工程训练,所以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融入职业岗位中。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供热工程开展了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多家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就业岗位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设备运行维护、营销等。将其进行归纳,可以分为设计类、施工管理类、运行营销类。要求从业者具有专业一般设计能力、专业图纸的绘制和识读能力、施工安装和组织管理能力、系统调试和验收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获取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供热工程作为水暖融合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很多知识在多个岗位都有应用到,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的改革,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四、基于职业导向的供热工程课程建设实施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不匹配;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的研究,课程组提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想,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的“总纲领”,是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上层建筑”,是进行教学实践的“指挥棒”[4]。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从预期学习成果出发进行逆向思维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

(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和整体性。一方面打破原有课程间内容重复的壁垒,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前导和后续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做好知识点的分配和讲解顺序。另一方面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建立多个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在供热工程这门课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计算分析的能力。掌握供热系统的形式及运行的原理,为后续的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建筑设备概预算、暖通空调运行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职业分析为前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践载体,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相对独立的三大模块,即室内供暖模块、集中供热模块、供热调节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岗位工作流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三)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本课程采用了PBL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现场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又称为“问题导向学习法”,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5]。把学习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供热知识。如在供热调节模块,课前老师通过学习通发布问题,每个小组根据问题查阅资料形成报告。课上与学生采用PPT汇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时互动,总结问题引出知识点。课后老师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进行总结,教师在学习通发布测试题。根据总结和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

2.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是基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将课程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以实施的项目,通过完成项目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将室内供暖、集中供热两个模块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以真实工程项目为依托,将理论知识隐藏在项目中。通过完成工程设计任务,掌握供热工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工程问题分析的方法,并给出解决的办法。如室内供暖模块以室内供暖课程设计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分解为五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对应一个子项目,即项目一:室内供暖工程设计方案确定;项目二:室内供暖工程设计热负荷计算;项目三:室内供暖系统末端装置选择计算;项目四: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及图纸的绘制;项目五:室内供暖系统水力计算。为了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将每个子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如室内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分解为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用1~2学时来完成。课程开始前,教师给出工程项目及任务要求,学生自行分组,通过资料查阅、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工程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模拟职业人的角色,培养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

同时,本课程制作了供热工程部分知识点的微课,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将微课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课程考核

考核是相对目标而言的,突出能力目标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本课程在保留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引入多样的评价方法进行过程评价。如增设项目评价,在小组完成子项目后,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内互评、自我评价等环节对每个子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互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

(五)实践教学

根据“五实”教育理念,构建供热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认识实习在第2学期进行,利用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对室内供暖系统和室外管网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在第5学期进行,是对课程的阶段性总结,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初步训练。专业实习在第7学期进行,学生到设计、施工、供热等单位参与真实项目,进一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毕业设计设置供热方向,对室内供暖和小区供热管网设计进行综合训练。

室内供暖工程、室外供热管网课程设计模拟真实项目,按真实岗位设定任务,实现对真实项目做、按真实岗位训。以校企合作为建设基础,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课内实践、实验环节依托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实体比例模型、系實验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职业岗位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五、结语

在实施供热工程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职业能力、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践载体,围绕课程建设目标,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PBL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并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了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供热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实施后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2021-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611t200611 16_79649.html.

[2]青锋,张元.职业能力导向课程的内涵、模式与建设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8):88-94.

[3]詹瑜,王富平,李存生.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芳,刘中秋,李宝宽.新工科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4):52-55.

[5]魏莉莉,巩学梅,郭秀娟,等.供热工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108-109.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张芸栗 于磊鑫 张微

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2:

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学习成效调查分析

摘要:该文对供热工程项目教学学习成效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项目教学法学习成效、项目教学法对能力培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供热工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供热工程 项目教学法 调查分析 学习成效 职业能力

供热工程是我校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涉及规范条文多、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学时少、任务重的现状,为达到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根据供热工程课程的特点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方法[1]。该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达到通过其完成的 “项目”来激发学习动机及兴趣,从而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经过“项目”的完成,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2]。

对我院给排11(2)班实施了项目教学

法,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真实的室内供暖系统设计项目的完整思维行动去实现供暖系统项目设计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供暖系统项目设计任务为主线,以完成供暖系统设计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通过供暖系统项目设计分解供热工程教学内容为不同的综合项目[3]。以师生共同完成室内供暖系统设计项目具体任务为驱动,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用于训练学生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供暖系统项目设计任务,学习完成供暖系统项目设计所需新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为了详细了解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学习成效,我们对给水排水专业11级(2)班29名本科学生在实施完成项目教学法之后进行了调查,以便为进一步探索提高供热工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给水排水专业11级29名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 所有学生均参与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我们拟定了10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成效、项目教学对能力培养情况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9份,收回问卷29份,回收率100%,每项调查内容均根据其选项人数采用百分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的成效

针对“你认为‘项目教学’能够让你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和更好地掌握吗?”进行提问。问题的调查结果见附图1。

由图1可知,项目教学实施后,有72.2%的学生选择能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16.7 %的学生选择基本能够。说明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近9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兴趣,这也就为其学好该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后7.4%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说明通过实践,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说明还需要改进项目教学,力争让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提高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的目的。

对“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的掌握”问题,由图1可知,选择“能够”的学生在项目教学实施后占75.9%,选择“基本能够”的占11.1%。说明通过项目教学的实践,有超过5/6的学生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掌握”。但也应该看到,虽然选择“说不清楚”的学生占13.0%,也说明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有待于改进,力争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感受到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掌握。

对项目教学“是否能够激发你对行业的兴趣”问题,63.0%的学生选择了“能够”、 22.2%的人选择了“基本能够”,说明该教学方法可以使超过3/4的学生对供热行业产生兴趣,这进一步说明项目教学有助于其对该课程的学习及对供热行业的关注,这对提高其学习质量意义重大。

(二)项目教学对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针对“项目教学”是否能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调查结果见附图2。

图2显示:近95%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能够或基本能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说明本次项目教学实践,绝大部分学生都接受并认可了,这进一步说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只有不到5%的学生不认可项目教学,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其实施过程,加强实施过程的监控,努力使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中。

图2同时显示:有90%以上学生认为项目教学能够或基本能够有助于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但也有近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或“不能”。这充分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刻苦努力,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等良好的科学设计工作态度的工程师职业素养。

在回答项目教学“是否能够能增加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时,79.6%的学生选择了“能”,13.0%的学生选择选择了“基本能够”,近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或“不能”。 这充分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及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计算能力、设计软件应用能力等工程师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

在回答项目教学“是否能够有助于提高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时,64.8%的学生选择了“能”,20.4%的选择选择了“基本能够”,近15%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或“不能”。这一方面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少部分学生还没有体会到项目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加强实施过程的监控,明确每位学生任务,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中,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在回答“通过项目的学习,你的自学能力能否有提高”问题时,13.0%的学生选择了“很大提高”,81.2 %的学生选择就“有一些提高”,3.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提高”。 这一方面说明项目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没有深刻认识。这说明教师需要反省项目教学实施过程,真正做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各种解决对策,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项目教学开展过程中,让学生正在体会到项目教学是“从做中学”,学生围绕项目这个载体,积极探索、锻炼和培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

针对项目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是否重要”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附图3所示。

表3显示:55.4%的学生认为“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精神”很重要,37.1%的学生认为较重要,只有3.7 %的学生认为一般,1.8 %的学生认为很不重要。这说明项目教学其实让学生体会到了小组成员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也有超过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很不重要”,这进一步说明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加强实施过程的监控,明确每位学生任务,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中,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三、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项目教学法学习成效调查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项目教学能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和更好的掌握,同时能够激发其对行业的兴趣。其次,从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能力培养情况看,项目教学法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总之,供热工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是有助于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熊传玉,曾杰.项目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5):3053-3077.

[2]张薛梅,翟志华.商贸类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法调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2-55.

[3]张军科.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的要求[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6-48.

作者简介:

江煜(1972- ),女,硕士,讲师。工作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设备节能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责编 赵建荣)

作者:江煜 范文波 唐艳等

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3:

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探讨了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中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供热工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94

目前建筑业企业要求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更多新的专业技术和更高的综合素质,这就对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供热工程》作为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其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必然要符合行业的发展要求,力争培养出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1課程设计理念

11课程定位与性质

《供热工程》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技术课。所学习的内容即为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供热工程的设计能力、供热管网运行管理能力、供热工程施工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它要以《建筑概论》、《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热工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等职业岗位课的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时,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供热工程》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该课程注重学生供热系统认知能力、供热系统识图能力、供热系统设计能力、系统运行管理等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设计理念有以下特点。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和“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以建筑采暖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突出 “供热技术”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手段,涉及“供热知识、供热理论、供热实践”一体化课程。

2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教学”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训练项目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任务的相关性进行,不同的任务按照不同特点,组合对应的训练项目和理论学习,让学生融入工作情景,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供热工程设计的工作工序和工程特点,将本课程划分为九个知识模块,每个学习模块的学习内容、技能内容具体要求见下表。

23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采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采暖施工图设计为载体,将教学单元设计成单项任务,课程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PowerPoint课件演示。利用PowerPoint课件多侧面、多层次地演示教学内容。主要用于设备介绍、工作原理分析和知识点的总结等方面。例如采用PPT课件展示供热系统的形式效果很好。

(2)现场板书授课。现场板书主要用于临时详细表述某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PPT课件结合使用。例如公式的演绎,细部构造示意图等均使用现场板书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3)现场参观。现场参观的目的是提供实物系统的环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已建或在建的建筑供热系统的参观,为同学们牢靠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提供很好的平台。

(4)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独立的工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其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项目训练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人人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性;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项目中实践的过程,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其教学过程按照:

(1)发放任务单,提出引导性问题;

(2)教师讲解完成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

(3)教师演示→学生分组操作或讨论;

(4)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指出不足,学生整改。

24教学考核方法

建立以“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课程评价标准。本课程由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贯穿始终,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课内外训练项目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庄玉玲建筑设备工程课的教学方法改革[J].抚顺职业技术学院,2004(4):102-103

[2]林少芬新形势下高职《CAD/CAM 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16-118

[3]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82-83

作者:严湘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创业及法律保障论文下一篇:一体化运营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