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与理学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功利与理学范文

正确对待功利心

高二(1)林泓杰

一座古庙前有一副对联:“绿水本无波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青山是这样,而我们人又何曾不是呢?人生本来是“两袖清风”、“六根清净”很多人却因为萌生的功利之心而愁肠百结。

功利之心犹如鸡尾酒,适量饮用通筋活血,过量饮用伤肝败脾。适度的功利之心,能够使人奋发向上,活力四射;过度的功利之心,使人背负重担,身心俱疲。

如何正确对待功利之心呢?

正确对待功利之心的最妙之术在于“变”。变则打破常规,出奇制胜,适度调整功利之心。

如何变?什么时候变?

当我们积极向上受阻,百攻不破逆境,盲目向上,只会让你筋疲力尽,撞得头破血流。这时,不妨适度调整一下自己的功利之心,淡然看淡功与名,往后退一步,安营扎寨。而往后退,不是毫无底线后退。退市为了蓄势待发,为了稍后更好地前进,这就如同打拳,拳头往后缩是为了蓄力,为了打出更有力的一拳。

然而,当我们春风得意之时,不妨为自己设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趁热打铁,就如顺水行舟,一日千里,心旷神怡。

第二篇: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追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是受利益驱使的动物,无论人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忙碌、奔走。这些利益,小到丰衣足食的基本需求,大到经世济民的远大梦想,都在驱使着每一个人不断努力,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人人为私和人人为公的社会都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在追求自身的合理利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有些人的功利心越来越重,他们为自己的眼前利益而精打细算,努力攫取着身边所能够获得的资源,但是却极少关心身边他人的感受、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注重眼前利益的同时,不少人的追求也逐渐消失在了物欲之中。

功利的心态往往让人们用一种短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它让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用特定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每一件事物的短期收益。然而梦想和追求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甚至为梦想和追求所付出的努力在短期的收益表上呈现的是负值。但是精神上的积累才是追求梦想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功利的心态也许能够帮助一个人在短期内实现物质上的收获,但是也会因为过分关注物质条件而忽略了精神上的积累。当人们遭遇困境和挫折时,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才会愈显珍贵。

随着大学和社会的接轨,功利的心态也逐渐影响到了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现在,在学校中评判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很多人关注的是绩点多少、获得过哪些荣誉、奖学金等等,很少有人去关心那个学生的心态是否健康,他是否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当我们在以物质化、标准化的手段去评判一名学生时,往往会助长他们的功利心态,而逐渐磨灭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关心绩点排名、奖学金的评选,却忽略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忽视了自己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所以,在十余年的辅导员生涯中,我创办了绿色浙江、求是强鹰和紫领计划、伟基之星计划,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在宣布伟基之星的评选条件时,我加入了志愿服务这一前置条件,更在今年联合伟基集团在伟基学生成长发展基金中拿出15万举办“梦聚紫领 益暖伟基”社会公益创业大赛,希望能够以此激励那些对理想有追求,同时有对他人和社会有担当的人。

面对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凭借着才华和努力,你们一定能够获得物质上的丰收。但是对于你们而言,更加宝贵的是梦想和追求,是你们精神上的财富和积累,因为这些,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让你们的人生多姿多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亲爱的毕业生朋友们,不在于眼前之利,前进的脚步才有可能会更轻松。请暂时放下对短期收益的斤斤计较,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少一些索取,多一些付出;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追求。

第三篇:不功利是一种成全美文摘抄

一个人的功利欲望越多,梦想的纯粹度就越低我的一位报社老师,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市某派出所当一名警察。穿上警服、戴上警帽,一个字:帅!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能当上一名国家干部,真是祖上积德,他家里人、村里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他的心中却住着一个作家梦。从小就爱好写作的他。对当警察一点兴趣也没有,在大学里他就曾发表过上百首诗歌作品,并获全国性的大奖。两年后,他听从内心的召唤。通过招聘考试。去了一家晚报社工作,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名编辑,与他所钟情的文字打上交道。朋友都替他惋惜,说当警察多好啊,那是公务员哪,当今社会人人都想当公务员。你不知道?你年轻,可谓前途无量!再说,警察的待遇、福利是报社所能比的吗?当编辑为他人作嫁衣不说。还要值夜班,辛苦着呢。你要好好想一想。再决定到底干哪一行吧。

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他义无反顾地去了报社,只因为他喜欢。当理想成了职业,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种人越做越开心,最后成功了;还有一种人干一行厌一行。后悔把理想变成职业,越做越油滑,早把理想扔垃圾桶里了,只是在混日子。我的老师属于前一种,在报社的时候,做好副刊编辑的同时,业余时间里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杂文、小小说,并发表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上,文章经常获奖,并且奖金数额不菲。他加入了省作协,然后,又一本接一本地出书,在写作圈里,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勤奋型作家。

一转眼,他的儿子也到了上大学的关键时刻,在报考何种专业的问题上,父子俩有了小小的分歧。儿子从小喜欢物理,坚持报某大学的力学专业,说以后要致力于力学研究,立志成为物理学家。父亲说这个专业以后出来找工作不吃香,很冷门。况且,大千世界,有几个人能成为专家?作为父亲,他为儿子的未来担忧,想说服儿子报热门的专业,像人力资源管理、传媒专业、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等,出来就好找工作。可是,儿子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正如父亲当年弃警察而做编辑是一个道理。如果父亲当年不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而是功利地为前途着想,或许也会像他的同学那样升官发达了。但不一定快乐。

他欣然同意了儿子的选择。是的,想当年。不功利成就了他今天的写作生涯,如今,儿子面临同样的抉择,他当然也要成全儿子的想法。没准儿子哪天真成了一名物理学家呢!退一万步说,就算不成功又有什么关系,儿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快乐地度过一生也是另一种成功。

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儿也到了读大学报考专业的人生路口,我一定会像我的老师那样支持孩子的想法。许多家长在孩子报考志愿的问题上,喜欢打着我为你将来着想的旗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实际上,一个太过功利的社会,会扼杀多少天才啊。其实,遵从内心的愿望,跟着心的愿望走,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快乐。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对于孩子们来讲,也是一样。而在这种快乐的伴随下,也许我们会有所建树,也许我们什么成就也没有,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追寻的一路上,我们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而这,才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啊。

第四篇:“高考状元”可关注 只须少些功利心

2012年高考(微博)分数相继出炉,各地高考状元依旧成为公共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炒作高考状元近些年来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作为高考现象下孕育的产物,高考状元注定无法逃离公共视野。尽管人生的路有许多种,但在年轻人改变命运的路径并不广阔的情境下,聚集近千万考生及其家庭命运改变愿望的高考,总能撩拨着太多人的心弦、关系太多人的喜乐,高考之所以成为社会现象,根由正在于此。而高考状元,作为同等竞争环境中的相对胜出者,在急剧膨胀的成功欲望之下,难免被神化。因而,从功利心的蒙昧中脱离出来,由狂热向理性转身,才是我们关注高考状元的正确态度。炒作的背后,总有拉网等着坐收渔利的功利群体。被炒作的状元们,是无辜的,以至于成为功利者谋利生财、沽名钓誉的工具:当高考状元成为考前营养品的代言人,获利也许是卖糖水糊弄考生和家长(微博)的商家;当状元成为参考书的代言人,带动的是教辅经济的畸形发展;当高考状元成为生源抢夺战中的香饽饽,也意味着这些高校正在功利化的道路上狂飙……这些商家和高校,神化状元的目的,无非是想借此包装和神化自己,从中捞取利益和虚名。商家和高校炒作的痕迹和功利的欲望显而易见,但民众又为何跟着推波助澜?背后的祸根是功利和盲目。要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稍微理智些都能明白:主要还是靠考生付出努力的多少、智力和能力的高低。但,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太渴望成功了,缺少平常心的人们,在过度的功利欲望中变得迷茫甚至迷信。于是,他们开始寻找“秘籍”,开始寻找“偏方”……家长和考生的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在商家眼里成为了商机。状元们考前的作息表、喝什么样的营养品、用什么样的参考书……都成为家长和考生追逐的目标,同样也成为商家们的生意。最近还有新闻报道,今年高考刚结束,买卖高分考生的课堂笔记竟成为某些老师的“新生意经”。被过度的功利心蒙住了眼睛,就很容易迷失自己,考生不相信自己的努力,家长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更可怕的是,这种自信的迷失,造成了对外部环境的狂热迷信,他们开始不相信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努力方式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从而开始迷信状元们,以为复制高考状元的一切,便可复制成功。在功利和盲目中,他们甚至否认人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立性。为了所谓高考成功,连个人的特性和独立的人格都可以改变,这未免也太过荒诞和疯狂。高考状元再次成为公共热点,平常心才是最好的“退烧药”。擦亮被功利蒙昧的双眼,用理性的眼光去看:高考状元其实就是那邻家小孩,他们在这场博弈中的胜出伴随着的也是汗水和努力。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比如他们的勤奋和刻苦,因为这是到达成功彼岸必经的路径;他们的成功又无法复制,比如天赋、性格,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高考,未必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唯一路径;高考状元,也未必是命运的绝对优胜者。淡了功利心,才能破除对成功的狂热迷信,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重庆 时言平)分享到: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原文地址: 上饶之窗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理性看待功利化选课

http://zj.offcn.com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理性看待功利化选课

加入2018国考交流群367991812 | 微信公众号:浙江中公教育(ID:zjoffcn) | 微博@浙江中公教育

【热点背景】

近日,各大高校学生已经陆续拿到这一学期的课程表,除了专业课,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修部分课程,但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拓展、兴趣类课程听课人数寥寥。对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功利性选课情况普遍存在,好拿学分(61.8%)、实用性强(51.7%)、易得高分(46%)是大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

【命题预测】

根据调查,超过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功利性选课情况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中公解读】针对所谓的功利化选课应该平静的审视,对其不必过于大惊小怪,也没必要一片倒的去反对和抨击,更不必因此就去苛责学生。还是要理性地看待,少些苛责,多些合适的引导才较为妥当。

一方面,我们不必过分苛责功利性选课,功利性选课可以说是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其本身也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能说学生的选修偏向就业、拿高分的课就不好,也不能说选择基础性、扩展性课程的学生就好,毕竟这其中学生的目的、学生的兴趣程度、具体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真正的用处都各有不同,所以,功利性选课便很难定性。此外,功利性选课选的是选修课,而在大学里,选修课一学期一般为两门或三门,其只占学生课程很少一部分,学生所学整体上还是以学校安排的基础学科和扩展学科为主。那在这种情况下,在选修课上适当偏向就业,追求好拿的学分和高分,又有何不可呢?既是对主体基础课程进行一个实用性的补充,又能让自己的成绩好看一些,倒是一举两得。反过来说,按一些人想的那样,希望学生在选修课上的选择也是偏向基础课程,那这样学生就不功利了?就能够提升素养和完善知识结构了?恐怕不见得,而且还可能脱离实际。

另一方面,功利性选课也确实存在问题,其本身得有个度,一旦越过甚至走入极端化,问题就来了。比如只为了成绩、学分,漠视课程本身,脱离兴趣和自身情况的考量等。这就得好好引导,规范这种极端化的功利性选课。

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的引导,学校要从规范自身的功利状态做起,矫正教育观和评价观,对学生的功利性选课有一个恰当的判断。还要去保证选修课的质量,提升选修课的吸引力,学分结构和课程进行更合理的设置,对学生形成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把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素养的大环境给营造好。至于学生自身,要对功利性选课有所警惕,毕竟一时的放纵,换来可能是未来的隐忧,要权衡好,不可犯糊涂。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对大学生功利性选课,少苛责多引导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彬

浙江中公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古书的注解范文下一篇:观活着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