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论文

2022-04-2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成本作为一种资源耗费,是企业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所付出的代价,最终从企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补偿的成本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高。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地推动各项企业管理朝着科学方向发展。

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论文 篇1:

浅谈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领域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给企业的核算与管理带来了障碍与困扰,使企业的发展遇到了阻碍。本文针对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为工业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和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财务管控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在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成本核算与管控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成本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

1.企业产品的售价需要根据产品的成本来定

成本核算不准或不清会造成产品定价困难或者定价错误,从而导致企业亏损或者售价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2.影响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判断

成本计算不精确,会使管理者无法判断企业的利润空间有多大,这会导致管理者无法实施投资规划,无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3.成本核算不到位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管理全局性的混乱

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那么它的财务管理一定是混乱的。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成本核算,当成本核算数据错误的时候,无论是对内对外都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这将导致其他部门的工作在需要财务数据支持时也会出现差错,如此类推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企业整体的管理都出现了混乱的状况,这也会成为企业向良好方向发展的拦路虎。

二、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的突出问题

1.材料采购的自利性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由料工费三大要素构成,既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传统工业企业中,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占了较大份额的比重。因此,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高度关注,经常出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只考虑价格因素而忽视了材料的质量,这种做法虽然可能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但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成本管理方法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一般选择目标成本法核算成本,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尤其是私企或民营企业基本上选择实际成本法核算成本,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我国使用的比发达国家晚。在实际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都是按照单一的机器工时或者人工小时分配的,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在高新技术环境下,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的份额和重要性大大提高,制造费用里的成本动因因素很多,但工业企业依然按照传统核算法下的单一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核算的结果已经脱离了真实的成本支出。这种成本信息的失真,直接造成经营决策失误,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工业企业做好成本管控的几点建议

1.对原材料的采购进行合理有效的把控

(1)工业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应该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购买价格低质量次的原材料,在短期时间内看起来是提高了利润率,但会由于产品的质量不高而失去市场占有率,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工业企业应当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比对,和有实力的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

(2)以销定产,计算最佳进货量,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量。企业可以通过计算产品销售率,产成品可供销售天数与库存商品周转天数等指标来确定标准值,用以降低多余的库存量。最佳订购量可以根据下面这个基本公式来计算:Q=Squat(2DC/H),其中Q代表经济订货批量,D代表年订货量,C表示平均一次訂货准备所发生的成本,Squat()函数表示开平方根。这个公式是在几个假设的前提下使用的,①企业一定时期的进货总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②存货的耗用或者销售比较均衡;③存货的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进货日期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并且每当存货量降为零时,下一批存货马上就到;④仓储条件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⑤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⑥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为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库存商品周转天数的计算方法是:库存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产品销售成本,周转天数越少,说明零库存/存货的变现速度越快。产品销售率是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销售产值之比,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产品销售率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出产品的销售状况,通过对产品销售率的分析,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合理安排生产量,规避过多生产造成产品的积压,提高盈利能力。产品销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总之,工业企业可以通过上述几个指标,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合理确定存货的进货量与储存成本,通过降低库存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核算方法

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有着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我国成本核算常用的方法有目标成本法(即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工业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能够合理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1)目标成本法(计划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可以全面多方位的对成本进行管控的核算方法。根据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在满足企业所要求的利润后倒推出产品的目标成本,然后围绕着这一目标成本而开展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活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以目标价格为基础,从产品开发的最初阶段开始,以产品和流程设计为中心,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嵌入到产品设计、工程和工艺规划等流程之中,成本管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始终。也就是说,从材料采购,到设计制造,还包括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等所有的参与部门都纳入到目标成本的考核范围中来,全面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目标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复杂的大型企业,因为是根据预先确定的金额入账,和实际购入的批次,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简单。它可以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利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缺点是不能直接反映存货的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使用。

(2)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的核算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它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实际成本有据可查,操作起来简单可行。因此,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存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存货金额实际入账,所以可以直接反映存货的成本。缺点是工作量太大,无法实施绩效考核,不适合大型企业。

实际成本法,包括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订单法)。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对生产成本进行归集与分配的方法。它适合大批量单步骤的生产企业使用,如自来水生产、发电、挖掘等行业使用。分步法是按照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适用于连续多步骤生产的工业企业,比如纺织、冶金行业等。分批法是按照批次或订单核算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工业企业,例如时装生产、船舶、重型机械、医药生产等行业。

(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發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将各项成本因素分别按照各个产品的占用比例进行分配,最后计算出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新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精确更科学的核算方法。它起源于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比较广泛。它改变了传统成本法下对制造费用按照单一的机器小时或人工工时进行分配的方法,将制造费用按照相关的多因素进行分配,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等准确更科学。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的需求,因此,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滞后的问题。综合以上几种成本核算方法,工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的核算方法,更客观更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把握市场方向。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模式的变化,企业应当及时改变成本核算方法,调整成本管理战略,确保企业的成本不偏离产品的实际成本。

3.加强财务人员技能培训,使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简单重复的工作,这个岗位的可替代性很高,因此会计核算岗位提供的是低价值的会计服务,会计记账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低端,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以后会计记账很可能由系统自动完成,不需要会计人员动手。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学习业务知识、市场知识、管理知识、产品知识,把自己从一名财务会计人员提高成为一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人员,随着业务与市场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发展需求随时保持一致。

4.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降低企业总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企业财务的高速发展,如何对异地或海外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财务云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云是业务快速发展的产物,为了降低财务运行成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建立了第一个全球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云的优点有:

(1)可以实现财务资源共享,减少人员及软硬件系统的重复设置,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2)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强化管理会计建设,通过共享服务实现数据集中,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和完整的会计信息,深度参与业务运营,提高运营能力。

(3)提升企业整合能力,支持企业的业务整合与快速扩张。

(4)通过业务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财务服务质量。鉴于以上优点,中兴通讯建立了财务云基地后,把海外子公司的核算、报表以及资金支付这些基础工作全部集中到了西安总部。目前财务云服务于90多个海外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以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支付管理。由此可以看出,中兴通讯在财务管理上的创新,为中国的其他企业节省了上千万上亿的成本,学习中兴通讯的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快速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企业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工业企业应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能力、降低存货水平,使产品的成本具备竞争力。在经营管理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市场和经济形式的变化随时调整管理战略,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打好基础,为促进我国工业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丽 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中国市场,2017(02).

[2]岳超 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7(03).

[3]葛曙华 工业企业核算方法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

作者:赵颖妮

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论文 篇2:

工业企业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成本作为一种资源耗费,是企业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所付出的代价,最终从企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补偿的成本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高。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地推动各项企业管理朝着科学方向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此,对工业企业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法应用进行研究,以期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法;成本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成本计算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特点与管理的需要,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本文在介绍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并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和应用,从而提出了推行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作业成本核算法与步骤

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管理法。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三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原理是按巴雷托曲线所示意的主次关系进行分类管理。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物资、人口及社会学等领域,以及物资管理、质量管理、价值分析、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生产管理等许多方面。它的特点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又能兼顾一般问题,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包括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理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资源可以简单地区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几类。有关各类资源耗费的信息可从企业的总分类账得到。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改变企业所耗资源的总额,作业成本计算法改变的只是资源总额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额以及资源总额在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额。

2.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开列作业成本单,归集成本池成本。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认作业所包含的资源种类,也就是确认作业所包含的成本要素(项目);(2)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受益对象(作业),据此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开列作业成本单,汇总各成本要素,得出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额。

3.选择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分配到产品,并开列产品成本单。这一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各作业的作业动因,并统计作业动因的总数,据此分别计算各作业的单位作业动因的制造费用分配率;(2)统计各产品所耗作业量(或作业动因数)。计算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开列产品成本单。

二、作业成本核算法的优点及缺点

作业成本法有许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地进行成本控制。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对产品的间接分配更为合理。不再使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成本对象。传统成本法主要以产品为成本对象计算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作为最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其他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均通过作业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许多成本项目列为期间费用,采用在发生的当期“一次性扣除”,而不加以分配。

2.作业成本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容易受到信息来源可靠性的制约。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需要的信息量和信息的详细程度远远大于传统成本计算系统,而企业内部各有关作业中心能否提供该作业中心真实的数据资料,则是作业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成败的关键;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较高。若要有效地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必须加强对作业中心管理人员作业成本知识的培训,并有效地建立起一套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制度。同时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还需要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业成本专用软件等;作业成本法不能排除成本计算中的主观性。

三、工业企业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法研究

1.工业企业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1)科学的生产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ABC关注产品产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成本计算过程复杂,需要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和管理系统。(2)信息准确性。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的控制,努力提高各个作业中心责任人的素质,保证责任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3)拥有了解ABC的会计师队伍,或者聘请ABC专家小组,虽然这容易导致ABC本身成本过大,但是却很有必要。(4)直接成本较大的制造业企业,没有必要使用作业成本法。对于那些间接费用较高,生产制造过程复杂,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工艺复杂多变,作业类别多的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才比较有意义。同时,研究者们也提醒企业的管理、财务和工程人员,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使用,都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定要求的实施方案,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2.作业成本核算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实施框架。ABC的基本原理是:产出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此基本原理是ABC实施框架的基本出发点。许多学者和企业研究人员只是结合ABC的原理和概念体系在企业中实施ABC,但是并没有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实施框架。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要考虑系统的精度、系统的历史和未来成本信息、系统的初始设计,以及如何让新系统与旧系统很好地结合。他强调了研究已有系统的重要性,进而发现在数据收集、文档记录、IT技术和培训等方面需要做改变的地方。在作业和实体成本的分析计算基础之上,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运用价值链观点去考察生产过程的整个“链”,减少非增值作业,优化增值作业,提高整条“链”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持续改进企业的整体运作。ABC的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逐步开展和深入,对ABC实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ABC的条件、实施框架和步骤、实施中的困难和障碍以及行为因素对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影响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和实践仍然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在ABC实施前的准备、ABC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方针和操作参考、ABC实施过程中问题和障碍的解决方法,以及ABC实施之后的考核和评估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管理者更加准确的产品成本,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存货评价,解决了成本信息失真问题。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样化,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和减少了工人的手工劳动,因而直接人工的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降低,间接制造费用的比重日益增大,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生产计划成本、质量检查成本等。这些间接成本与生产的产量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例如生产线生产每一批产品的准备成本,是与生产的批次相关的,而与生产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生产20个批次,每批次生产100个产品所耗用的生产准备成本,会高于生产10个批次,每批次生产200个产品的准备成本,虽然两种情况下总的产品产量是相等的(20批×100个=10批×200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依然按照产品产量或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企业的所有制造费用,必然会扭曲不同产品的真实成本,进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存货成本,也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利润水平。采用作业成本法,可更合理地分配各种间接费用,相对准确地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4.作业成本法可以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专注于发展获利的产品或有价值的客户。在现代的生产技术环境下,企业的生产制造由连续的大批量生产,日益转向小规模、客户化的生产方式,进而产生了日益增多的“支持性”或“服务性”的间接制造成本。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可以相对准确地计量各种产品的成本,使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企业的定价决策、产品组合等决策更加合理,进而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专注于发展获利的产品或客户,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5.作业成本法扩展了成本性态分析,体现了战略成本的管理思想。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经营的日益普遍,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长期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基于作业成本的管理会计分析,超越了把成本简单地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弊端,而以作业这一流量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通过就短期数量变化和长期成本趋势,量化地阐明成本习性的方式在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中都体现了变动成本的原理,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而且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经营全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

6.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区分增值成本与非增值成本,以便帮助企业有效地消除非增值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把成本看成“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的函数,并将“顾客价值”作为衡量增加价值与否的最高标准,并进一步把“不增值作业”划分成“维持性作业”和“无效作业”。通过作业成本信息分析,有助于进行业绩计量和评价、预算制定、作业管理、过程管理以及顾客和市场盈利率分析等,最终达到全面控制、降低成本的目标。成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实现作业链的优化,即:尽量减少“不增值作业”,尤其是无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和整个作业链的投入/产出比例,使成本利用趋向于最优化的高效率状态。

四、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方法,它融合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成本法经过西方国家的应用,被证明是先进而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但是,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每个企业来说未必就是最合适的,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其应用环境盲目使用,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帐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在我国,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工业企业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袁凌云)

作者:季晓露

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论文 篇3:

作业成本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精确的成本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企业案例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并将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企业将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作业成本中心;高新技术企业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据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仅广东省2003、2005、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为2 307、3 157和3 877家,分别占该省工业企业数量的0.55%、0.71%、0.87%(这三年其工业企业总数分别为419 455、444 647、445 632家);广东省2003、2005和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5 425.84亿元、11 167.99亿元、13 671.26亿元,分别占该省工业产值的19.82%、26.81%、26.74%(这三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7 375.56亿元、41 661.74亿元、

51 131.94亿元)。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在工业企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成本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采用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即产品成本发生在生产环节,生产环节的间接费用以某一总量为基础,计算统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来分配;非生产环节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这种方法在间接费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产品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有形实物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而知识(智力)成本、信息成本、服务成本、质量成本甚至环境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成本控制重点不仅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逐步向制造费用转移;而且成本控制从生产环节延伸到非生产环节,讲求以产品为导向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二、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指以作业作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科勒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到西方会计学界的普遍重视,如罗宾·库珀(1988)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奠定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后,作业成本法的论著纷纷出现,其应用领域已从制造业推广到服务业、国防工业、金融业等行业。研究发现,实施ABC的企业相对于没有实施的企业在市场(市场价值)和财务绩效(财务收益)上取得明显成效,ABC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本控制水平和合适财务杠杆增加企业价值。

近几年来,国内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是:(1)作业成本核算理论研究较充分,但作业成本核算在我国实务界应用相对较少(王平心,1999,2000;朱云,陈工盂,2000);(2)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如何运用作业成本法解决生产环节的制造费用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对非生产环节费用如何处理少有提及;(3)个别研究虽涉及期间费用分配的问题,但这些作业较简单,没有覆盖企业价值链的全部环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就更少。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分析应该基于其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多少资源,资源如何实现价值转移,最终向市场转移和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跟踪,消除不增值作业,增加企业价值。

从国外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来看,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比重较高;(2)生产经营活动复杂;(3)产品品种结构复杂;(4)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5)企业拥有现代化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6)较好实施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特点基本上能满足或接近这些条件。

四、广州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

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广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高精密注塑设备技术与产品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被评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制造业100强”“广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广州市A级重合同守信誉纳税大户”“广东省优秀企业文化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2008年初又进入广州现代工业制造企业综合实力30强。

该企业生产十几种产品(产品有BT80V-II,BT120V-II,BT150V-II,BT200V-II,BT260V-II,BT380V-II等等),产品品种复杂,工艺流程较复杂,传统制造成本法下的成本分配不尽合理,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及价格定位有所偏差。因此,该企业试探引进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下面以BT120V-II及BT150V-II这两种产品进行作业成本分析。

(一)作业成本分析

1.确定作业成本中心

此公司业务流程是:研发设计——采购及仓管——零件加工——零件组装——机器装配——机器调试(检测)——产品

完工入库——产品销售。结合本企业实际,将作业划分为(1)研发设计;(2)采购及仓管;(3)零件加工;(4)装配(零件组装及机器装配);(5)调试检测;(6)销售;(7)其他(含行政管理、车间管理、采购及仓管等部门的支出)这七个作业成本中心。

2.选择成本动因

选择成本动因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相关程度。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中心总成本相关性最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2)实施成本。必须考虑成本动因数据采集成本,保证相关数据易获取。(3)行为导向。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可以利用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功能,把员工行为导向为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方向。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公司的作业成本动因见表1。

3.成本分配

产品的作业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分配的间接费用

其中,分配的间接费用=作业成本分配率×某种产品的作业动因量。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

1.直接费用

该企业生产十几种产品,有BT80V-II、BT120V-II、BT150V-II、BT200V-II、BT260V-II、BT380V-II等。该企业的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2009年5月生产BT120V-II及BT150V-II这两种产品的直接费用分别为

925 890.28元、805 312.92元。

2.间接费用

该企业间接费用及成本动因量数据统计见表2。

3.BT120V-II及BT150V-II作业成本的计算(见表3)

(三)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比较分析

1.BT120V-II

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该企业产品BT120V-II的总成本为1 187 777.23元,销售价格为1 300 000.00元,毛利率为9.45%;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BT120V-II的总生产成本为

1 105 035.56元(即只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未包括非生产环节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其毛利率为17.64%。

2.BT150V-II

同样,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BT150V-II的总成本为958 275.66元,销售价格为1 100 000.00元,毛利率为14.79%;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BT120V-II的总生产成本为937 685.75元,其毛利率为17.31%。

3.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比较分析

(1)利润。产品BT120V-II及BT150V-II的准确总成本应该包括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然而制造成本法没有体现出这部分费用,这虚增生产的利润,导致经营管理者作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2)产品定价决策。企业给产品定价必须首先确定产品的真实成本,在加上预期利润的基础上决定定价,以此价格与顾客的购买意愿以及其他竞争者博弈,以最终决定产品是否生产、生产数量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若按传统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和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数目较大的期间费用,产品产量、单位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缺乏相关性,因此估计出某类产品的预期利润将会困难得多,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定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五、高新技术企业将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复杂、在总成本中占有比重较大、成本精确度要求高的项目分析及长远战略分析。作业成本法体现出的许多优点适应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它更注重长期决策,为分析整个流程、剖析竞争优势和业绩评价提供更准确数据。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以下缺陷:(1)作业成本法没有单独考虑直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方法;(2)在作业生产能量固定的情况下,实际生产数量的不同会造成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负担不同的成本;(3)作业成本法只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而不是成本控制系统。

(二)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建议

1.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分析

作业成本法计算下未分析成本差异;而标准成本制度计算成本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弥补了作业成本法的不足。标准成本制度可以进行差异分析,但差异发生原因分析不细;而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费用,使差异产生的原因更加明确,可弥补标准成本制度的不足。

2.标准成本规划下的作业成本管理

由于传统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实际相脱离,成本动因不清导致成本信息扭曲,应该将企业成本控制着眼于市场、产品、进而深入到作业层次,寻找成本及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增值作业,在各环节减少浪费并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通过治本(成本动因)达到治末(成本发生)。因此,将标准成本规划划分为“市场驱动的标准成本规划”、“产品层次的标准成本规划”和“作业层次的标准成本规划”三个部分。

上述标准成本规划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对成本的分析范围从生产制造环节扩大到产品的开发设计,使之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达到事前控制,进而推进到管理、销售等阶段;同时,应用作业成本法使企业删除不必要功能所引起的不必要作业,并在特定的作业活动中尝试成本的改进;通过作业标准成本的设定、计算和分解,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的成本信息,开展产品质量与作业标准成本联动控制,进行动态的事中成本控制。此外,通过作业标准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引导员工采取有利于完成作业标准成本的行动,以业绩评价报告为依据,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对各作业中心实行严格奖惩制度,进行事后的成本反馈控制。●

【参考文献】

[1] 金涛.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8(16):32-33.

[2] 任翔,安玉琢,王云峰.作业成本法在产品非制造费用分配上的应用研究[J].财会研究,2006(04):36-37.

[3] 冯巧根.论管理会计系统的整合[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02):6-8.

[4] 刘广生,陈锡坤.作业基础定价法及其应用问题的探讨[J].价格月刊,2007(06):12-15.

作者:陈文涓 周智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孩子德育教育对策论文下一篇:营销体育生活方式浅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