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德育课题的研究与探索

2022-09-1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应当注重当代德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 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当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关系的研究, 加强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德育研究, 关注弱势群体青少年道德发展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开展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追踪调查, 关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强化德育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 德育课题的概述

课题:研究或讨论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根据德育内容所涉及的方面, 根据现存的德育问题, 德育课题也逐渐涉及到德育的各个层面。德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情感,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体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素质教育;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只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德育课题所倾向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2 改革开放三十年关于德育课题的分析

2.1 从数量上对德育课题进行分析, 形成德育课题统计图

从统计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 自80年代到目前, 申报德育课题研究的数量是一个有少到多的过程, 全国教育科学到“十五”规划立项重点德育课题达到顶峰, 然后有所下降, 当然十一五课题还没有完全进行。

2.2 从内容上对德育课题进行分析

2.2.1 德育课题研究的初步探索 (1981~1990年)

我国80年代对德育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上。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立项重点德育课题只有三个, 分别是: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的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的研究、经济特区与开放地区的德育改革。80年代的青少年, 他们从懂事的时候开始, 就卷入了十年动乱, 党凤、社会风气遭到遭到破坏。因而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 对党的感情比较冷漠, 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抗腐蚀能力弱。为此[1], 必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从而成为有理想、有德道、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

2.2.2 德育课题研究的逐步开展 (1991年~2000年)

到90年代德育课题研究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在这一时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了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管理的改进方向[3]。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意见》为指针, 在这一阶段德育目标开始向素质化迈进。

2.2.3 德育课题研究的蓬勃发展 (2001年至目前)

从德育课题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 在十五期间, 申报的德育课题最多, 共有198个, 远远大于以前德育课题的总和。进入21世纪, 市场经济也趋于成熟, 但是市场经济给青少年道德发展带来了碰撞和冲击,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和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反差, 充满着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二律背反现象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这一阶段学者与教师非常重视德育过程的综合化, 德育过程的综合化趋势表现为重视过程, 重视协调和重视实践。例如:2005年程肇基提出的《青少年体验式道德教育研究》, 2005年高玉峰提出的《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等等。我们必须看到, 真正的教育效果寓于教育过程中, 学生正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的积累, 才形成自身良好素质的。

3 关于德育课题的探索

3.1 德育课题存在的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我国的德育课题的内容从建国以来就被贴上了政治运动的标签, 处在极不确定的动态之中, 致使德育课题的不确定性。德育内容, 应该在充分考虑国情、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在一定历史时期应是稳定和规范的。惟其如此, 才能使德育要求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 为他们所接受并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3.2 德育课题的探索

3.2.1 德育课题中关于德育方法的研究:从知性德育到行为德育

未来中小学的德育方法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将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中小学德育不能囿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方式, 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 应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德育方法的多样化趋势表现在: (1) 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2) 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 (3) 品德规范教育与品德能力培养结合; (4) 说理教育与品德实践结合; (5) 明示教育与暗示教育结合。

3.2.2 德育课题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从权威理论到平民实践

我国一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更应把崇高的偶像崇拜落实到现实人的道德生活中, 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学会做人, 学会关心, 学会负责, 形成全社会自律自爱的良好风尚, 走出社会公德的困顿状态, 为推进伟大的社会实践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石。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 深化和完善德育基本理论研究, 继续探索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 实现学科基础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实质性突破。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对30年来德育课题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 分三个阶段对德育课题的发展做了浅显了分析, 并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德育课题,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中学德育现状与政治思想工作展[J].贵州大学学报, 1986, 3.

[2]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共产主义新人[J].学校思想教育, 1989, 2.

[3] 陶西平.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5CrMoⅢ管板堆焊技术应用下一篇:提高泸水县老窝镇粳稻产量措施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