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论文

2022-04-2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论文 篇1:

道家文化地位之我见

[摘 要]长期以来,学者认为,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地位,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实质上,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与儒家文化同样重要。认为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只有消极作用,是违背了辩证法,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积极影响。不仅如此,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传统文化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谢翠蓉 王新生

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论文 篇2:

儒家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迪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儒家文化;和谐;价值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被称之为“显学”。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取得了“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和谐意识与和谐社会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体现天道的统一性。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孟子把天和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主张“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以人性为中介将天和人沟通并统一起来。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荣,不同以相辅相成。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对事物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谐社会,“和谐”应是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协调地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之中。其前提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其基础是必须有一个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可以说,今天的和谐社会是对儒家和谐意识的继承和发扬。

二、人本意识与以人为本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承认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儒家强调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主张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立己”、“达己”为前提。还说“仁者爱人”,所谓“爱人”,就是尊重人,同情人,把人当人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是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这些时代命题无疑也是对儒家人本意识的继承和深化。

三、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使命感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忧患意识也正是他们通过对忧患境遇的深刻体验而孕育出来的宏扬人性尊严和人生价值、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特殊心态。它包涵悲天悯人和承担责任两层意义。孔孟之所忧所患绝非所谓感性物质生活的匮乏和个体生存发展上的困苦,而主要是内在精神生活的缺憾和人类群体生存发展上的困苦,绝非一己之功利得失,而主要是人类群体之幸福和理想的实现。所以当现实的困苦缠绕个人与众生之际,当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我和谐的秩序被打破之时,孔孟自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深沉的同情之心,孟子称之为“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承担责任是在悲天悯人的基础上所引发的自我关怀和群体关怀。自我关怀表现 为谋求主体道德生命的提升;群体关怀表现为谋求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正如《易传》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悲天悯人的同情心和承担苦困的责任感二者共同构成了儒家忧患意识的有机内涵。

儒家的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而不懈追求的传统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即便在今天,人们仍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有孔孟儒家那样强烈而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四、道德意识与德法同构

与道家崇尚自然的传统不同,儒家的传统是崇尚道德。儒家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道德构成人们人格评价的直接依据。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得不到万民敬重;反之,有了崇高道德,即使穷困潦倒,也能得到万民称颂而名垂千古。道德还是人们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儒家认为仁义之心是人之生命的根本,失去仁义之心也就等于丧失生命之根本。因此,他们强调做事要从仁义出发,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哪怕与人相处也要有所选择,要与有仁义之心即有道德的人相处。道德构成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儒家重视教育,但他们所论教育主要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伦理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儒家的愿望是通过道德教化以造就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道德也是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与 这个国家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道德状况、道德水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仁义存则存,仁义亡则亡。

儒家学人荀子把“隆礼重法”看成治国的根本,倡导“礼仪”与“法度”并举,“教化”与“刑罚”兼施,这对今天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有着深刻的启迪。

五、力行意识与实践品格

在儒家看来,和谐境界的实现,人本精神的高扬,忧患境域的摆脱,道德素养的提升,没有一个能

够离开人们投身现实、奋发进取的努力和作为。因此,儒家大多强调身体力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意思是说,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有无穷责任、无穷事业,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否则,贪图安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士”的耻辱,就不配当一个知识分子。《大学》在强调“修身齐家”的同时,紧接着便讲“治国平天下”,认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儒家反对空谈,反对坐而论道,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易传》亦云:“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们去效仿天地运行的刚健风格,去直面现实,去改造自我和改造社会,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要求人们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依靠主体的力量,通过主体的实践,完善自我,改进社会。

从中国历史来看,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刚健自强精神,对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真理的传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传统的形成,都起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这种种优良传统在今天显然并没有过时,仍有赖于我们进一步去发扬光大。我们有理由从儒家的力行主张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要做勇于实践的时代先锋。

结论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与其说是传统文化契合了时代特点,不如说是时代发展借鉴了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说,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唱响时代主旋律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向春玲,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6):39-43

[2]李旭,中国圣贤人生丛书-孔子—执着人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3]江泽民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洪丕谟,论语[M],现代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管曙光,四书五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6]白本松,简明中国文学史稿[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作者:陈晓军

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生儒家文化认识现状及教育举措

摘要:儒家优秀文化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报告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阐述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其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了儒家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儒家优秀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措

一、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国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儒家文化,弘扬与继承其积极精神与要义,结合新时代主题,把我国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儒家文化认知现状调查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文化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为了了解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情况,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工商管理、经济贸易、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共5个二级学院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是否大学生了解儒家文化;二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否认同儒家文化要义。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要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激励价值,对于汲取古人智慧,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面指导价值;三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否践行儒家文化精神。儒家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调查大学生践行儒家文化精神的现状,采取适当措施与方法,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践行儒家文化中精华要义,对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意义。

(一)大学生了解儒家文化现状

调查大学生了解儒家文化现状,主要包括4个问题:(1)了解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王夫之;(2)阅读过儒家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礼记》、《春秋》、《三字经》和《弟子规》;(3)了解儒家文化方式:学校、家庭、朋友、媒体以及其他方式;(4)感受到儒家文化日常对自己影响。

根据调查,大学生对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了解程度,孔子(94%)、孟子(87%)、荀子(51%)、董仲舒(48%)、朱熹(37%)、王阳明(20%)、王夫之(17%)。由此看出,学生对孔子是最熟悉的,孟子次之,接下来是荀子、韩愈、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和王夫之等儒家人物。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把庄子、管仲、墨子当作儒家名人,说明有部分不大了解儒家文化人物。

根据调查,学生学习儒家文化的方式方法,通过课本(93%)、课外书籍(61%)、电视(41%)、网络(19%)、报纸杂志(8%)、其它途径(11%)等。可见,学校是学生学习儒家文化的最主要方式。根据调查,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5%人深受其影响,31%比较受到影响,49%一般受到影响。另外,调查显示,儒家文化对男生影响大(37%)的比例高于女生影响比例(34%)。从以上数据可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系统阅读儒家文化经典的比例和完整认识儒家名人的比例较低,系统接受儒家道德教育的比例不高,导致了解儒家文化要义非常少,这与当前强调文化自信是不相符的,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引导和教育。

(二)大学生认同儒家文化现状

调查大学生认同儒家文化要义现状,主要包括18个儒家要义问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6)夫孝,德之本也;(7)俭以养德;(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9)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1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1)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3)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14)人性恶;(15)妇德、妇言、妇容、妇功;(16)舍身取义;(17)杀生成仁;(18)養心莫善于寡欲。

根据调查,大学生认可儒家文化要义情况为:对儒家文化中“仁爱”、“爱国”、“信”、“孝”、“修身”和“俭”认可度超过60%。就文理科而言,文科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同度(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认可度(37%)、“理科学生“夫孝,德之本也”认可度(27%)、根据调查,大学生认可度低的儒家文化要义,主要集中在:“养心莫善于寡欲”(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6%)、“舍生取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7%)。根据统计结果,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大学生对儒家文化中精神与要义的总体认同度并不高,凸显了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危机。而儒家文化中精神与要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主流文化的优秀资源,继承和弘扬是当代人重要任务,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加强这些方面研究和教育,促进大学生高尚品德培养,是当务之急。

(三)大学生践行儒家文化精神现状

调查大学生践行儒家文化精神现状,主要包括3个问题:(1)关于养亲、敬亲和悦亲等问题;(2)关于老师、朋友、强者、弱者、宽容、谦让和信用等问题;(3)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等问题。

关于养亲、敬亲和悦亲等问题,养亲就是赡养父母,敬亲就是尊敬父母,悦亲就是愉悦父母心情。根据调查统计,就生日为例,70%学生记得父母生日,21%学生记得其中一人生日,13%学生不记得父母生日。就父母关系,调查显示,9%与父母争吵过,49%选择与父母沟通,31%学生选择回避,8%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在调查中,多数学生想念父母,愿意为父母分忧;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善待父母,不重视父母建议和观点,感觉父母无能等。关于老师、朋友、强者、弱者、宽容、谦让和信用等问题。根据调查统计,2%学生很尊重教师,13%不会尊重教师,56%学生觉得应该尊重教师;就朋友有求与自己时,6%学生愿意全力帮助,69%学生愿意量力而行,2%学生不想帮助,7%学生要考虑一下。调查显示,现代高职院学生日益淡化儒家文化中尊师、友爱、善良、宽容,合作意识与协作意识,功利心不断强化。关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等问题。调查显示,公益活动超过5次(20%)、超过3次(40%)、没有(14%)。舍己救人观点,高度赞同人(11%),赞同人(61%),无反应人(12%),不同意人(14%)。对于汶川等自然灾害事件,悲伤人(18%),难过人(45%),不舒服人(17%),平静人(18%)。

根据以上三类问题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国家情怀淡薄,没有儒家文化中家国情怀,缺少儒家文化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想信念。这种现象是高校教育者必须重视起来。

三、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儒家优秀文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新时代,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至少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具有陶冶与育人功能。因此,让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重要陶冶与育人因子,对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益。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识别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儒家优秀文化中精华精神与理念融进校园文化之中,发挥其陶冶与育人价值。二是根据校园文化主要是校园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在教育者的组织下,将儒家文化中优秀精神理念和因子嵌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例如将儒家文化融入到校园建筑、班级主题班会、公寓文化、教室文化、宣传栏等之中,使儒家优秀文化融进校园文化之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慢慢渗透进大学生心里,促进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

(二)设置儒家文化选修课

儒家文化典籍原著都是文言文,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高校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功底一般比较差,难以读懂传统儒家文化典籍,因此,设置儒家文化选修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儒家文化经典。为此,要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教师有关儒家文化的培训,不仅加强教师教师自身儒家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而且让教师意识到和认识到儒家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有选择性,儒家文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大学每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开展相应的内容,以便让学生学习起来负担不重。其三是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讲授法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有些儒家文化确实有些难度,需要老师的详细解读,只要学生能掌握一点,就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设儒家文化大讲堂

文化大讲堂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开设儒家文化大讲堂,能激励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传承孝道文化。大讲堂的内容主要以礼仪文明、道德修养、人生励志等为主。聘请校内外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定期开讲,通过专家学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用形象生动的方法表现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四)开展儒家文化文艺娱乐活动

文艺娱乐活动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文艺娱乐活动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的职责。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文艺娱乐活动,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首先,学院每学年会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文艺娱乐活动,例如汉服社团系列表演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表演经典传统曲目,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促进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大力推广。其实,每个高职院校都可以结合自身学校实际,以儒家文化要义为根本,借助文艺娱乐节目,开展相关儒家文化娱乐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一位具有良好品行的人。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弘扬儒家优秀文化的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古典诗词大赛,古曲演奏,学习儒家大师征文等形式。让大学生感受到儒家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日久天长,他们的行为自然地就遵循儒家优秀文化的要求,成为一个品行好的优秀大学生。

(五)善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

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在网络世界里,儒家文化在深藏其中,并日益深厚。在高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图书馆藏书极其丰富,在中国,任何一家高校图書馆,关于儒家文化书籍是非常多的,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都非常多。发挥网络资源,学校有意识地组织相关大学生,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在电脑和手机网络上,投放和搜寻关于儒家文化的书籍和视频,播出关于儒家活动的新闻,还可以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儒家的书目供大学生参考。发挥图书资源的优势,高校每年订书时,可以有侧重性地增加关于儒家文化的书籍;在阅览室专门开设儒家文化读书角;图书馆的标语可以采用古人名言等。

(六)开展儒家经典诵读活动

自孔孟创立儒家以来,在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一系列儒家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儒家精神与要义。在校园开展儒家经典诵读,是推进儒家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与方法。综合各个高校开展的儒家经典诵读活动,主要采用的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带领大学生阅读儒家经典,主要是阅读儒家主流著作《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论语》、《孝经》、《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孟子》和《左传》等,之所以要老师指导,是因为儒家经典著作一般比较难懂,对于儒家经典难懂的地方,适当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了解儒家优秀文化的过程中,阅读儒家经典人物传记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儒家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为天下兴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是大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榜样。

作者:毛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信电缆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实训教学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