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生社团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因而教育者必须引起重视。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依托学生社团,对工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引导,能够逐渐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取。

学生社团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

提升人文素养,拓展职业能力:大学生社团建设之本

摘要:高职学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展求知领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活跃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就业以及促进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团建设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建设职业能力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高职学院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改革,此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广泛,高校学生的业余时间丰富了,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高职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学校正常课程的前提下,学生如何利用其课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高职学院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成才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力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在适应时代的变化中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就是网络化、社会化、规模化、市场化[1],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必然对大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团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要求,要以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为主线、为根本,以保持社团长久的生命力。

一、以活跃校园文化为宗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何谓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大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正好可以弥补大学生尤其是工科类高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上的先天不足。在当前社团建设中要注重社团的文化建设,树立社团的文化理念,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社团的发展方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及时掌握社团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想,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团活动不应单纯地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应注重内在的、本质的精髓即社团文化建设,坚持高品位,凡是与主流文化、先进思想相背离的现象都要及时纠正。传承传统、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富有人文气息的社团文化将成为无形的手,把大学生社团发展推向前进。

二、以帮助学生就业为归宿,拓展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何谓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二是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职业能力又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参加社团,一方面可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另一方面,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意识很强,对培养成员的责任、服务、团队合作等意识和提高组织、沟通、实践等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而,大学生社团自身的发展也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它不仅要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的需求, 还应该进一步发挥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的功能。社团建设应着力培养锻炼那些在课堂教学中不易学到的能力和品格,如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各类职业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拓展就业渠道,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促进个人成才为主线,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高职学院学生社团逐渐成为大学生完善自我能力的新途径,学生在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之外,也需要一个平台来提升和展示自己。高职学院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也提供了许多机会。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的建设过程必须坚持促进个人成才与社会适应力养成相结合,把进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社团活动作为一种实践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很好的服务社会。学生社团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地学习政治理论、人文科技等知识。此外,通过具体的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尝试“成功与挫折”的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比如,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性质的讲座、辩论赛、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或者学习上的热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效的培养了高职生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坚持育人导向与社会适应力养成相结合,不仅要去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进行一系列的有利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活动,比如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志愿者行动、公益劳动等活动。在服务范围方面,不仅要深入企业、社区而且要深入农村,因为无论在哪个地方的实践都会极大的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有利于提高高职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6月.第25卷,第三期,第125页.

作者:朱正湖

学生社团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2:

浅谈大学生社团对提升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因而教育者必须引起重视。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依托学生社团,对工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引导,能够逐渐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取。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大学生社团;博雅书社

从20世纪90年代起,部分学者就曾呼吁复兴大学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引发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如考试作弊、逃课、旷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深层原因就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优良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人文素养,将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的结果就是精神上缺乏信仰,行动上缺少力量,做出很多有违当代青年大学生道德要求的事。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大学生人文素养主要指大学生通过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方面的总和,具体涉及人文知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方面。钱伟长认为,“我们培养的學生首先应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育人,其次才是成才。

二、以博雅书社为例,浅谈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学生社团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必须有效加以引导和利用。学生社团有助于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把大学生社团作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教育的平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博雅书社简介

博雅书社以“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为宗旨,集结喜欢看书、想读好书、热爱图书的广大读友互相帮助、交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创建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正确的读书方向为目标。博雅书社社约是“立报国之志,炼养正之心,修毓德之功,制精存之度,笃自生之行”。博雅书社不仅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2.博雅书社的主要活动

社团特色活动主要有“相约读一本书”“好书推荐”“话剧表演”,等等。如“好书推荐”栏目在学生中有不错的反响。书社成员把自己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全校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如《偷影子的人》《呼啸山庄》《猎人笔记》。

3.博雅书社活动的意义

书社活动提高了会员的文化素养,带动全校学生形成了爱学习、勤交流的良好读书风尚。博雅书社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文学、文化的兴趣,有效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依托大学生社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丰富的社团活动形式,为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视角。纵观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生活,我们发现大学生社团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媒介,其主要优势如下:

1.社团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丰富人文素养教育的学习内容

大学生社团种类多,活动内容广,这一特点有利于拓展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教育的内容。除了书社,写作、书法、国学、文艺等社团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社团成员的全面覆盖性,有利于人文素养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大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全校,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在这个群体中,人文素养呈现层次分布,有利于人文素养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伟.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1(26):272-273.

[2]肖兰英,孙琳.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1,33(1):100-103.

作者:岳成娥 王玉慧 林蔚 于岩 黄振华

学生社团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3: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来看,教师的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而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文章分别从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人文素养教育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较短,人文素养教育建设反而显得落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学科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挑战与机遇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绝不能再仅仅培养某一方面的专才,还要培养承担社会职能的全面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的人才,培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的人才,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应从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一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和主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高校师德建设不单纯是个人的品质问题,它关系到一代大学生思想人格的塑造,也关系到中国文化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未来。但是,历经时代的变迁,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高等教育逐步地世俗化,这种趋势使得大学教师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知识分子,固守人文精神境界,追求心灵之寄托,而日益疏于自身的修为,在人文素养方面出现了缺失。

1.转变观念,坚持职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并重。应该转变传统的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能单纯地以就业率作为评估高职院校的标准,专业技能也并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而应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鼓励性政策,鼓励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也可以设立人文素养教育先进奖,获奖教师在考评、职称评定中予以优先考虑等。除此之外,各高职院校还可统一设置人文素养类课程,根据情况,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此转变高职教师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突出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特点,使高职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并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有力促进者。

2.以专业课为依托,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多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其实,完全可以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同时将人文素养知识渗透进去,专业教师应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利用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融合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重视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专业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还要对人文社会学科有着深切的感知和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专业领域,使人文知识与专业知道相互渗透、融合,让学生在获得实用知识的同时,无形中也使得教师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3.加大人文素养教育学习与培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学科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一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和主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才能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一方面应将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相关内容纳入他们继续教育的范畴,从制度上给予规范和保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和考核,并与教师考评与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培训、研讨会等,定期对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4.教师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他的人文素养,教师对学生有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老师怀有敬畏和崇拜之心,生活中有意无意会模仿老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本人自发、主动地去培养,需要将人文知识内化为潜在意识,外化为外在行为。第一,重视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学会学习,善于读书,研修人文经典,掌握必要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人文知识,提高文化底蕴,并在不断开展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潜心钻研,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二,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和知情意的共生共长为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上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管理下才能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才能培养适合时代发展、合乎社会要求的学生。

1.重建教育理念,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过分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在职业院校中体现为通过职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一项技能,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一直忽视教育的隐性功能。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来看,教育的本质更多的应是其隐性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教育来实现其全面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该纠正长期以来的只培养某一方面专长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知人文素养,既具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全面发展的人。明确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从而要确立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开展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实质性步骤。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也是改革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探索和重要思索。重建教育理念,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这是改变教育现状的第一步,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才能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2.构建和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应该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出发,构建和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既要保障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开课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同时还要兼顾特色院校和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及现实可操作性。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宜从显性和隐性课程这两个方面入手,其中显性课程主要包括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社会科学与人文知识讲座这四大块课程,而隐性课程是那些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涉及校园文化建设和一些课余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不是只设置就可以,还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学科的比重、实施经典阅读、开展网络课程等方式来深化人文素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指校园物质文化(生产设备、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雕塑等)、行为文化(校风、教风、班风)、制度文化(教学、科研等管理制度)、精神文化(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共同价值观、办学风格等)。课余活动主要是有特色的校园社团活动、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职业院校应该同时构建和完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针对人文课程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体制。只有从制度上给予促进和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文素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应该对人文类课程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各所高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考评体制基本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而且多以开卷或老师划定范围形式,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所不同,它既不是选择题,也不是问答题,这种考评体制显然难以真正地评估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建立科学的人文素养教育考评机制既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又可以自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也就是说,对学生人文课程的评价,不仅只停留在考核其掌握或接受人文课程的程度,还应把学生的实际行为等纳入进考评体制中。这一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为出发点和归宿;(2)考评应将平时表现占到一个重要位置,改变单纯的期末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课,单纯地看书,到课程结束的时候,知识还只是书本上的那点知识,所以应该将平时表现纳入考评机制,比如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欣赏某部作品后的感受,对某一现象或历史事件的评论等;(3)考核评价应该是多方位的,不应将其量化、细化、固定化、程序化和模式化,比如可以以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公益活动、文体活动、艺术表演、知识竞赛等的表现作为标准,考评也可以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4)考核和评价更应体现人文关怀,不应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压力和负担,比如上课方式既可以必修,也可以是选修或辅修,考试方式既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实践活动,最终的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分数。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应该是厚重丰满的,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传统道德观念都应从教师身上得到彰显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博大和美好也应从教师身上得以展示与演绎。社会和高职院校应该为人文素养的传递提供制度保障,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弘扬人文精神,以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平.高职生应努力提高人文素养[A]//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1.

[2]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30).

[3]王珍.职业教育要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9,(02).

[4]单铭磊,袁宇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评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

[5]沈汉达.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职教论坛,2008,(17).

[6]王一丁.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7]范格劫.论现代大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文精神的构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8]黄丽.大学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9]曲宏明.学术研究应当具备的精神——献给教师节的思考[J],辽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

[10]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GH 10329)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伟敏(1970-),男,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党总支书记;李慧静(1984-),女,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学工办辅导员。

作者:李慧静 张伟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论文下一篇:三个代表与领导干部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