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论文

2022-05-0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为了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厌烦情绪,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成绩,文章作者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倡导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和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论文 篇1: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政策要求下,新时代的教师职责已不再只是简单的给学生讲授地理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文章立足于当前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缺失的表现,探究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提升国民教育转变,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的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以及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地理思维是指地理中人与地、事与象有逻辑性关联在人体大脑中进行归纳的反映,其具有广袤性、综合性、地域性三方面特征。

1 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欠缺体现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对地理知识理解较浅,只是层面上的学习,并未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导致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难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其地理思维能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地理认识不足

高中地理综合性与地域性结合性很强,且教学内容同时包括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因此想要学好地理,需要立足于整体利用地理思维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但高中时期的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导致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道运用哪部分知识解决问题。

1.2 思维深度与宽度不足

因地理知识综合性很强,想要充分理解,需要学生在看待与解决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与宽度进行分析。但此阶段的学生显然达不到这种程度,思考问题时大部分只专注于一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导致解决方法片面,缺乏合理性。

1.3 思维逻辑性不足

因欠缺思维逻辑,导致受传统思维定势限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思维条例不清晰,违反自然地理逻辑原则,导致得到的结论出现错误[1]。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能更好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思维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因图标和数据较多,所以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减弱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板书不便传达的理论知识采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學生能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中国的自然灾害》一章节中,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地质、水文、气象以及生物灾害。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查阅资料,将各种自然灾害以音频、图片与数据及文字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地质灾害主要包含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主要包含干旱、寒潮、风暴潮。便于学生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2 重视有效指引,促进学生深入思索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为了提高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时必须是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指引作用。在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添加以提问为导向的活动课,开拓学生视野。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现代旅游及其作用》一章节时,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旅游资源等,教师在教学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旅游开发条件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与地理因素的内部关系等,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发现各个地理因素之间的内部关联。然后,教师再联系本地的地域特征,策划和学生生活有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讲述本地开展旅游的状况,就如何促进发展本地旅游业等问题进行探讨[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与地理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本质上来讲,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获得地理知识的过程,然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再实行验证推广至一般的过程。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知识和现象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区域经济发展》中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的原因时,可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思考导致粮食低产有哪些因素,有哪些因素受地理原因影响,以及因该地区地理因素导致的粮食低产因素有哪些等等。学生通过前后联系的思考就能分析出一系列的地理因素。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地理思维是促进学生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联系其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探究地理知识,减少学生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探索,逐步具备地理思维,并且在使用地理知识的实践中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31).

[2]刘建平.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行为诊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叶彩英

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论文 篇2:

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为了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厌烦情绪,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成绩,文章作者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倡导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和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文章作者希望能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教学情境;地理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评价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地理需要记忆,但仅靠记忆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的。我们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地理,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能对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刺激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构成的。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产生地理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新课改的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因此,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非常重要的一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和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学习不是教师在“教教材”,而是大家在“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障碍,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程倡导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轻松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精心设计问题,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层发展

提問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层次分明的、难度适中的、有趣的。它们还应该提示学生如何思考,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和推理等思维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活动化,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处于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探究,能够开展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只有适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才能将之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使问题符合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结构。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中心论”的主要思想是:以学生为教育过程的中心,一切教育措施都应围绕学生展开,一切教育教学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学习资料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即学习是运用自己的经验探索未知世界、发现真理的过程。这里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杜威和卡尔·罗杰斯,他们均提倡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积极构建地理课堂, 把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放在第一位,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統的师生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研究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四、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即将抽象繁杂的地理知识借助图像和结构方式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更清晰,从多角度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明显提升。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包括这一章节有哪些主要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等,明确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借助思维导图,通过联想、推理等环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地理信息,不会漏记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思维习惯,发挥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在结业考试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維导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书由“厚”读“薄”,这样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中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任何创新都始于灵感或想象,成于抽象思维,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教他们运用思维导图,让他们把头脑中难理解的、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可感的画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五、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答案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不能是简单的对外在表现进行鼓励,而是要对内在品质进行鼓励,比如,“你很努力,给你点个赞!”要让学生多将好的结果归因为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

教师最好能够从这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第一,让学生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以及依据,让学生具备证据意识,让每个学生有依据地评价自己答案的对与错,形成批判性思维。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想到了一个答案就不再思考了,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寻找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可以说,地理学习的关键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在遇到地理问题时,学生只有从地理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叶义福

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之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往的地理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课改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地理教育质量一直不佳,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培养。面对这些情况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持续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本身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逻辑性较强,学习地理学科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帮助。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文会从课外实践、空间思维、疑问设计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并提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初中地理

地理学科中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拓展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地理视频和图片,持续丰富教学内容和情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亚洲和欧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视频,然后将大洲分布的具体情况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为学生讲解亚洲和欧洲的分布区域,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亚洲与欧洲地理因素上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带来的环境和人种的不同,让学生对亚洲和欧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外,在对亚洲和欧洲地理因素的分析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亚洲和欧洲虽然同处北半球,但是由于地理因素不同,如受经纬度、地形和海洋的影响,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区别,而气候的差别正是造成亚洲和欧洲人种不同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是有因果和逻辑的,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分析中提高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喜爱。

其次,教师可以将地图、地球仪和多媒体进行结合,以七年级下册"走进国家"的教学为例。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讲到"日本"时在多媒体播放与日本有关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亚洲的日本,给学生抛下问题,"为什么同在亚洲,同一纬度上的中国北部地区与日本的气候差别那大?"让学生结合受众地球仪观察两个地区的地貌之间的区别去思考,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设置疑问培养逻辑思维

教师可以借助小组之间合作的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巧妙地设计关于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展开思考。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高质高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呈现高效率的地理课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海陆变迁"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分好的小组提出问题:"结合课本找以找海陆变迁都有哪些原因?大家如何看待板块构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路,借助板块分布图向学会生介绍各大板块所在的位置,并从不同板块的轮廓出发,让学生证明板块之间可以是否可以拼接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知识,并利用"桑海沧田"这一词语,让其在组内讨论板块构造学说产生的基础是什么,是否与大陆漂移学说有关。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地球仪、地图和视频,可以对相关地理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例如:在讲到《地球的面貌》这一章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地球仪将地球的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地球的面貌有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图片让地图“活起来”,为学生讲解地理因素对地区的影响,使其更加直观的了解不同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不同问题。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例,深度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因素,增强其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媒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课外实践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地理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创新思考的念头,其次,为了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对相关地理知识开展探讨,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较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在"气温和降水"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看手机观察手机里天气的温度,然后在室外感受不同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教师可以在课下设置跟“气温”有关的问题,再利用此话题导入要讲的相应的知识点:“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气温是不是有所不同?”“一年四季中气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气温的变化会不会对降水产生影响呢?”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多媒体,去搜集一些展示不同季节的资料,更好的帮助学生拓展有关“气温”“等温线”的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去做,又容易让学生明白“等温线是相同气温的点连成的线”“是用来展示世界各地冷热程度”等相关知识,使其对气温的变化和地形、经纬度以及海陆位置,都能够有所了解。随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所记录、搜集的内容加以完善,进而补充学生搜集知识的不足问题,再以英国与东北为例,教师可以说:“在维度上英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差不多,但是英国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英国的冬天远没有中国东北寒冷,主要是因为它受海洋因素影响比较大。”,然后可以让学生参考教师举出的例子,举出不同的例子。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规程中,还是要从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以及空间思维的培养出发。此外,教师多利用地理教学工具和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比较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参考文献:

[1]任新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家长,2021(22):133-134.

[2]吴文锋.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66+73.

作者:曾佩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