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本)大一上

2015级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

说明:一本二本,原则上说都要达到本科的教学要求,一本的同学或二本成绩好的或有志于更深学习的,除掌握红字(黑白打印出来后色彩稍浅的)外还要掌握黑字部分。蓝字属更高的要求。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下列名词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文化

(二)掌握下列概念

氏族、家长制家庭公社

(三)、掌握下列问题

1、北京人研究的科学意义是什么

2、论证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出现的条件

3、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 4、我国原始社会是什么样解体的

5、人类社会的几种婚姻形态的演变

6、我国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及地域分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华夏文明的起源 难点:传说古史

二篇

奴隶社会

第二章

一、教学目的:

(一)要掌握的名词

盘庚

人祭和人殉

甲骨文

早期国家

(二)要掌握的问题

1

红山良渚文化

1、为什么夏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确立时期 2、概述商朝的阶级关系

3、商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

4、为什么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4;夏商周断代 难点:占卜与甲骨文

第三章

西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周公

姜尚

国人暴动

宣王中兴

(二)、掌握下列问题

1、 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 2、 西周 的宗法制度

3、如何理解西周的井田制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2; 难点:井田制

第四章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齐桓公

管仲

三家分晋

城濮之战

初税亩

“无为”

老子

工商食官

(二)掌握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2、弭兵运动发生的背景及详情如何? 3、简评孔子、老子

4、对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主要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3;

2

难点:问题4。

第五章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李悝变法

管仲

合纵与连横

长平之役

都江堰

围魏救赵

楚辞

(二)、掌握下列问题

1、试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及性质,并论其与其它各国变法比较的彻底性

2、试论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如何,有哪些主要学派,主要观点有哪些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个一章皆为重点,即问题

1、

2、4 难点:问题3。

第六章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焚书

巨鹿之战

使黔首自实田

楚汉之争

郡县制

(二)掌握下列问题:

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 2、秦始皇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和意义 3、试析楚汉之争刘项胜败的原因 4、简评秦始皇

5、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意义、陈胜为何失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2; 难点:问题4。

3

第七章

西汉

一、 教学目的:

(一)、名词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董仲舒

推恩令

察举制度

王田私属令 昆阳之战

(二)、问答:

1、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西汉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

3、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4、简评汉武 帝。

5、汉武帝反击匈奴奴隶主贵族侵扰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6、简述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 7、王莽改制的社会背景怎样?

8、董仲舒新儒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八章

东汉

一、教学目的:

(一)、名词

班超

党锢事件

王充

班固

蔡伦

征辟制

(二)、问答:

1、分析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2、东汉封建专制皇权机构的加强表现在哪里 3、简述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政的原因 4、简评东汉的党锢事件 5、黄巾起义的特点如何

第九章

三国

西晋 教学目的:

(一)、名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唯才是举

刘备

孙权

士族与庶族 之乱

九品中正制

占田制

课田制

户调式

(二)、问答

4

八王

1、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形成的原因及割据势力混战的后果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3、曹操屯田制的内容、性质、及原因如何

4、曹操统一北方而不能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简评曹操。

5、简评诸葛亮

6、何为门阀士族?门阀士族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门阀对西晋社会有何重 大影响?

7、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

第十章

东晋十六国

一、名词:

王导、祖逖、桓温、苻坚、王猛、北府兵、淝水之战、“土断”

二、问答:

1、东晋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历史作用怎样?

2、王导的“镇之以静”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政权形成的历史原因?

4、试析淝水之战胜负的原因?

5、孙恩、卢循起义的历史作用如何?

6、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

第十一章

南北朝

一、名词:六朝时期

宗主督护制

魏孝文帝、宇文邕

侯景之乱

法显

《神灭论》

二、问答:

1、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如何?

2、南朝时期南方门阀势力衰落的原因及表现怎样?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4、隋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是什么?

5、玄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阶级实质怎样?

6、了解各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5

第二篇:大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

非常小的复习范围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 马关条约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

2、《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3、《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 由中政会行之。北洋政府时期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废除了。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训政纲领》有“法律上确定之效力”,成为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根本法。

4《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9月,它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也迁移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也参加编辑,《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更增加了《新青年》的影响和号召力,发行量达1万

5、6千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后来,它成为中共党组织的机关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5《辛丑条约》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6东方会议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7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的思想展现了清朝统治者们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天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的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的统治制度。

8清末新政

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使得清朝统治陷于孤立

9七七事变

事变前夕,日军已经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北平,只有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仍在中国军队守卫之下。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其实该士兵很快就已经回队),仍然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武装搜查,当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便开枪开炮向宛平城进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次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也由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新时期。

辨析

简答

1、 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一、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高潮的产物,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拥有美国式总统制的大总统权力。陆军、外交、教育等部的总长和各部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而担任其他各部总长的旧官僚或立宪派大多没有到南京就职,均由次长负责,故有次长内阁之称。临时参议院43个参议员中,有33名是革命党人。

三、它所制订的政策措施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也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四、它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

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国民党正面抗战

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国民党作为执政党也是第一大党也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从而形成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在战略防御阶段,日军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血染沙场壮烈殉国。

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使国民党顽固派的抗日立场发生动摇,蒋介石派人到香港和日本代表谈判,还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但他们终究没有胆量公开投降日本,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而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仍然坚持在抗日战场,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等几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另外,虽然有远征军入缅配合盟军作战扬威异域,也有豫湘桂战役的可耻大溃败。

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队也积极参加战略反攻,收复了华南、东南、沦陷区大部分城市及台湾,接受了大部分侵华日军的投降。

总体上说来,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是功大于过的,这也是国共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毛泽东承认国民党优越地位的原因。国民党之所以失去大陆政权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仅腐败,而且拒绝承认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挑起内战并在战争中遭受失败的结果。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谕旨,宣布开始变法。 但变法一直遭到了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在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遇害。这场“百日维新”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政变扼杀了。 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912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它第一章第二条即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三章规定立法权归参议院,第五章规定增设国务总理、各部总长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实行责任内阁制;第六章规定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章第五至十五条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及所享有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评价见教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 近代中国土地沦丧的概括

中国民族自救思潮中代表人物及其标志性成果

3、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民族自救思潮是什么?

答:由于受到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19世纪后半期,中国部分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有识之士,开始将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实施,并主张进一步向外国学习,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先后兴起了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和戊戌思潮。

洋务思潮: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第一个民族自救思潮是洋务思潮。其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伦理,是必须继续坚持和维护的,同时也要借用西学中比我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洋务思潮的第二个内容是自强和求富。自强是为了自救,同时又必须寓强于富。

早期维新思潮:是通过总结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而来。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用”,还要引进西方的“体”,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则要打破洋务派的垄断,大力发展民间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戊戌思潮: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形下兴起的一个进步思潮。其哲学基础是进化论,其中心内容是变法,其操作之要点在制度创新和培养、使用新式人才。

苏维埃时期中共政权建设

苏维埃时期中共政权建设及其意义

见教材第五章第二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部分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 A.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

A. 中法《黄埔条约》

B. 中英《虎门条约》 C. 中美《望厦条约》

D. 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 第一次鸦片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认识( A )

A. 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过程

C.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D.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5. 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D)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6.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B )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7. 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B )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8.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9. 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C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10. 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的抗击洋枪队斗争

C. 台湾高山族人民的抗美斗争

D. 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斗争

11. 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 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 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2.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 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5.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 D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6. 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 A.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B. 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

C. 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

D. 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

17.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 19世纪60年代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

19.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 ) A. 冯桂芬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20.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B )

A.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B. 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

D. 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

21. 在甲午战争后,通过翻译《天演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根据的是( A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谭嗣同

22.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 )

A.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B.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D. 革命派与洋务派的论战

2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A )

A. 戊戌维新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革命

24. 孙中山在1894年领导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C )

A. 同盟会

B. 华兴会

C. 兴中会

D. 光复会

25. 1903年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良药的是( B )

A. 邹容

B. 章炳麟

C. 陈天华

D. 严复

26.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

A. 中国同盟会

B. 中华革命党

C. 兴中会

D. 光复会

27.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C )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8.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领导中国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 A )

A. 黄花岗起义

B. 惠州起义

C. 萍浏醴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2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30. 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 辛亥革命

B. 戊戌维新运动

C. 太平天国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31. 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C )

A. 二次革命的失败

B. 护国运动的失败

C. 护法运动的失败

D. 保路风潮的失败 32.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 D ) A .香港

B. 澳门

C.山东

D.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

33. 自1863年到1908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人是( C )

A .瓦德西

B. 康格

C. 赫德

D.卜罗德

二、多项选择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AC )

A.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E. 古代的中国逐步变成近代化的中国

2. 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AC )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E. 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3.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产生的阶级是( CD )

A. 农民阶级

B. 地主阶级

C. 工人阶级 D. 资产阶级

E. 豪绅阶级

4. 1840年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C )

A.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 反对帝国主义 C.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

D. 反对封建主义 E.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5.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方式包括( ABC )

A.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B.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C. 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D.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E.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6.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近代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BC )

A.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B.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 扶植、收买代理人

D. 建立全面控制中国的殖民机构 E. 推行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7.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包括( ABCDE )

A. 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

B.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C.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D.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E.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8. 太平天国起义在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主要纲领是( AB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校颁庐抗议》

D.《明定国是》 E.《海国图志》

9.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包括( ABCD )

A. 兴办近代工业

B. 建立新式海陆军

C. 创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E. 倡导君主立宪

10.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激烈论战主要问题是( ACD )

A. 要不要变法

B. 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C.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D.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E. 要不要社会革命

11. 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戊戌维新运动是( BCD )

A.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 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C.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D. 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E. 一场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运动

12. 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 ABD )

A. 华兴会

B. 光复会

C. 兴中会 D. 岳王会

E. 同盟会

13. 20世纪初,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纷纷涌现,其中包括( ABDE ) A.《革命军》

B.《警世钟》

C.《变法通议》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E.《猛回头》

14. 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 ABC ) 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 要不要推翻帝制和实行民主共和

C. 要不要社会革命

D.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E. 要不要文学革命

15.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 ABC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运动

C. 护法运动

D. 保路风潮

E. 北伐战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

第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4、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二,不推翻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要想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失败是不可能的。

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第二,打击了封建主义。

第三,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合绞杀了革命。

主观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8、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第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四、论述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政治。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勾结。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极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的两大任务。

第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受到了严重阻碍。其侵略主要表现在:第一,军事侵略。第二,政治控制。第三,经济掠夺。第四,文化渗透。

4、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5、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一,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第二次鸦片战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加速了向半殖民地化的演变。 第三,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四,八国联军入侵及《新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完全形成。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是什么?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7、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 A. 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B.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

C. 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D. 反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民族资本 2.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C )

A. 民主和自由

B. 平等和博爱

C. 民主和科学

D. 理性和科学

3.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D ) A.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 D ) A. 护国运动

B. 护法运动

C. 五卅运动

D. 五四运动 5.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 D )

A.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B.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C.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 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是( D ) A. 毛泽东

B. 蔡和森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7.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是( C ) A. 社会主义思潮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B.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D. 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8. 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D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B. 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C. 土地革命的总路

D.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9.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D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

A. 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B.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 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D. 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11.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D ) A. 秋收起义

B. 广州起义

C. 百色起义

D. 南昌起义

12. 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 C ) 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3. 毛泽东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B ) A.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B.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 兵民是胜利之本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4. 1931年11月在江西省瑞金县成立的红色政权是( A ) 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 中华民主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 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D. 工农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5. 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 ) A. 遵义会议

B. 古田会议

C. 洛川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16.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A ) A. 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B. 政治问题和路线问题 C. 战略问题和战术问题

D. 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

17. 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 B ) A. 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

B.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德的形成

D.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8.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是在( B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C.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D. 华北事变爆发后

19. 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 B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战役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20.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大捷的是( B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忻口会战

D. 武汉会战

21.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 A ) A.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C. 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D. 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2.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B ) A. 战略防御阶段

B. 战略相持阶段

C. 战略反攻阶段

D. 战略决战阶段

23.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B ) A. 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B. 和平、民主、团结

C.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 独立、自由、和平

24. 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重要文件是( D ) A.《兴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25. 1947年,台湾省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举行了( B ) A. 一二一运动

B. 二二八起义

C. 五二O运动

D. 黑旗军起义

26.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实施的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 C ) A. 战略防御的序幕

B. 战略相持的序幕 C. 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战略决战的序幕

27.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B ) A. 和平、民主、团结

B.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 将革命进行到底

D. 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28. 1948年1月在香港宣告正式成立的民主党派是( B ) A.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B.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C. 中国民主促进会

D. 中国民主建国会 29. 1948年1月,公开确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民主党派是( A ) A. 中国民主同盟

B. 中国农工民主党

C. 中国民主促进会

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0. 标志着中国民主同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会议是( C ) A. 民盟一届一中全会

B. 民盟一届二中全会 C.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D. 民盟一届四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ABC )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民族资本主义

E. 资本主义

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的阻碍包括( ABDE ) A. 外国资本的压迫

B. 官僚资本的排挤 C. 人民大众的反对

D. 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E. 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3.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 ACD ) 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B. 农民阶级的方案

C.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D.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E. 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

4.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是( ABCE ) A.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 真正的群众运动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

E.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是( ABC ) A.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B.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C.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

D. 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 E. 中国产业工人中的骨干分子

6.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过程中创办的刊物有( ABCD ) A.《劳动界》

B.《劳动音》

C.《工人月刊》

D.《济南劳动月刊》

E.《赤心评论》

7.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DE ) A. 政治问题

B. 作风问题

C. 思想问题 D. 军事问题

E. 组织问题

8. 毛泽东在论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BCD ) A. 统一战线

B. 武装斗争

C. 土地革命

D. 农村根据地建设

E. 党的建设

9.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将经过( ACE ) A. 战略防御阶段

B. 战略退却阶段

C. 战略相持阶段

D. 战略决战阶段 E. 战略反攻阶段

10. 针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BCD ) A. 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B.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C.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D.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E.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1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策略总方针是( ABD ) A. 发展进步势力

B. 争取中间势力

C. 消灭顽固势力

D. 孤立顽固势力

E. 反对中间势力

12.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BC ) A. 和平

B. 民主

C. 团结

D. 独立

E. 自由

13. 1947年6月底,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 ACE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

C. 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

D. 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E.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

14. 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ABD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济南战役 D. 淮海战役

E. 渡江战役

15.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主要的法宝是( BCD ) A. 土地革命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D. 党的建设

E. 独立自主

三、简答题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提出反帝反军阀的政治口号。 第二,群众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第三,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简述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第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第三,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简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第一,中日之战是决死的战争。

第二,敌强我弱,决定战争是持久战。

第三,敌小国,战争的退步性,国际上的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战争的进步性,国际上的多助,胜利是中国的。

第四,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5、简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的主战场,粉碎了日军的北进计划,迟滞了南进计划,减轻了英美的压力。

第二,为盟军提供了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仅在战略上而且在战役上配合了盟军的作战。

第三,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6、简述“两个务必”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务必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现实意义。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启迪意义。

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第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四、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第一,好的思想基础。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第二,好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试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强大,主观上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历史意义:中共领导了人民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从失败中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斗争阶段准备了条件。

3、试述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的“左”倾错误及其主要原因。

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第一,理论准备不足。经验缺乏,对中国的历史、革命、社会特点,革命的特点规律不了解。第二,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

4、试述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第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第四,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团结一致,第五,依靠人民,艰苦奋斗。

现实意义。(略)

5、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6、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7、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革命走上胜利的道路,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指出了正确的斗争方向。

第二,共产党人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人民的利益流血牺牲,得到人民的拥护。 第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民实践中确认的客观真理。

8、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胜利的原因:第一,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的建设。

第四篇:大一上半期古代文学复习点

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6、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7、《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8、《韩非子》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9、先秦说理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10、《橘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11、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12、《史记》首创以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的写法,这种体例叫作纪传体。

1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4、马弟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15、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16、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17、王褒的《洞箫赋》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箫声咽”的原型。

18、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9、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二、名词解释

1、风雅颂:(风)音乐曲调,国风指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大雅小雅。大雅作者主要为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音乐较舒缓。

2、赋比兴:(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即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因本物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触物兴词,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物。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咏。

3、楚辞: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句式以杂言为主,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复,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为香草美人。

4、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三、简答题

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开辟出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主要形式 答:○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影响深远

3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学习典范 ○4《诗经》对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

2、《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3、谈谈《离骚》的艺术成就。

1开创浪漫主义诗歌 答:○2比兴手法的开拓 ○3形式和语言的创新:骚体 ○

4、简述汉代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答:人世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乐生恶死的愿望

四、论述题

1、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 答:○2引领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独创 ○3开创新诗体—楚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

2、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1以“旁见测出法”描绘人物的主要经历和重要特征 答:○2善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善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体现 ○4善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5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

3、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答: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1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贾谊为代表作家。大赋开始形成,发展历程:○出现枚乘的《七发》。辞赋创作中心在藩国不在中央王庭。

2大赋创作最为兴盛,○汉赋四大家出于此时期,骚赋与小赋并未消失。 3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勃兴,直启魏晋抒情赋创作。 ○

4、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特别善于抒情,善于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如《迢迢牵牛星》答:○,通篇写景,而情在其中。

2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情含蓄,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行行重行行》);“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夜光》);“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冉冉孤生竹》)等,都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3风格平易,○语言浅近、精练、自然。诗中没有刻意雕琢得华丽词句,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五、诗歌鉴赏题

第五篇: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

一.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木、石、骨、蚌);土地公有制;壁画、彩陶画。 2.奴隶社会:

(1)商、西周时期: ①经济:

农业:石器锄耕、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沤制绿肥、治虫等技术。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期,这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实质是国王代表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官府垄断,青铜制造;官营手工业为主:产生于西周时期。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资金、原料由官府供给,规模经营,产品不入市场,职业世袭,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工商食官”政策 ②政治:

夏朝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即王位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度。 周朝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三者的关系: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③文化:甲骨文、金文。

(2)春秋战国: ①经济:

农业,A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B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土地向私有制。C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产生时间:春秋。瓦解: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简单概括为: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地位: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以后时,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出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冶炼业,冶炼生铁和块炼钢。丝织业,有大量的锦、绢、罗、纱丝织品。

商业兴起,商品市场、大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队的主体。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营工商业兴起,与市场联系紧密,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早期的“机工、机户式”的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纷争,战乱不断,秦商鞅变法。 ③文化:

A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B文学:《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多反映社会现实。《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浪漫主义杰作。采用楚国方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句式灵活。

C数学: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D天文: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申,《石氏星表》,120多个恒星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E司南(指南针) F帛画《人物龙凤画》

二.封建社会时期 1.秦汉时期: (1)经济:

农业,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汉代《汜胜之书》、赵过推广耦犁、代田法、区田法,水利有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汉初“与民休息”。

手工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冶炼,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汉代:“丝国”之称,丝绸之路商业,统一货币(秦朝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货币。)、度量衡,驰道。 (2)政治:中央,“皇权至上”为核心,三公九卿、刑法严酷、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地方,郡县制。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汉武帝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推恩王侯。 (3)文化: A统一文字,“小篆”为统一的文字,后来“隶书”作为新字体流行。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李斯《泰山刻石》;汉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石门颂》;实用性文字。 B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C印宗秦汉,秦汉时代是篆刻艺术的一个标志性时期。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明中叶以后,文彭等的创作为代表,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夫妇宴饮图》。

D天文,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比欧洲早1700多年。 E中医学,《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五禽戏。中药学,《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 F造纸术。 E数学,《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G汉赋。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经济:农业,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轮作和推广绿肥。手工业,冶炼业,灌钢法。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 (2)政治:天下纷争。

(3)文化:佛教传入、道教兴盛、儒教衰落。中国书法开始自觉阶段、书法艺术的定型时期。行书虚玄灵动,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女史箴图》。刘微首创割圆术。祖冲之圆周率,早1000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我国现在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隋唐时期 (1)经济:

农业,曲辕犁、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筒车、大运河;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隋唐时制瓷业成熟,白瓷进入成熟阶段,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丝织业,唐出现缂丝技艺。

商业,商业都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农村集市(草市)、柜坊、飞钱,外贸(广州,设市舶使)。唐代以前的城市商业格局(政治中心),交易场所的限制,市坊分开的限制,交易时间的限制。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2)政治:中央,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3)文化:唐诗;绘画,敦煌壁画;代表画家:展子虔《游春图》、“吴带当风”的吴道子《天王送子图》、阎立本《步辇图》;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高峰;人物画占主要地位。书法,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楷书:笔画完备,结构严整;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书法艺术的高峰。火药;雕版印刷,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唐代僧一行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世界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制成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三教合一。

4.宋元时期 (1)经济:

农业,精耕细作进入全面成熟时期,稻麦两熟;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手工业,冶炼业,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冶铁。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松江成为元明时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制瓷业,宋代瓷窑遍布全国,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青花瓷和釉里红,开始生产彩瓷。

商业,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时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时期;宋代城市的商业格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商品种类众多、出现专业性、时令性集市;边贸发达:榷场;外贸发达:元大都、杭州、泉州。

(2)政治:宋,中央,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做地方官,通判,转运使。元,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行中书省。

(3)文化: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个多世纪。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得到广泛应用,火器种类增多。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农桑辑要》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书;《农书》。宋书法,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的瘦金体;宫廷画;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更加注重意境;马远《山径春行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冕《墨梅》。民间风情画出现,《清明上河图》;绘画艺术全面发展。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元曲(散曲与杂剧,关汉卿、马致远)。宋代南戏。程朱理学的兴起,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王阳明:“致良知”。)

5.明清时期 (1)经济:

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一条鞭法;地丁银。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丝织业,鼎盛,官营和民营,丝织中心苏州和杭州,丝织技术高超“妆花锻”和“金宝地”;江苏松江在明代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棉布日益流行。陶瓷业,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商业,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A商业市镇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C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劳动力成为商品, E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大商帮。明清时期,形成以银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流通体制。明清时期的城市(经济功能为主)松江——棉纺织业;景德镇——陶瓷业;佛山——冶铁业;汉口——商品转运码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清:发展缓慢;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国力的强盛。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政治:中央,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中央机构一分为三,集权于皇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地方,明废行省,设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3)文化:阳明心学(“致良知”;“宇宙便是吾心”)。李贽,反对权威;男女平等;赞颂改革。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政治主张“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小说,“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京剧,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汉剧进京,相互融合;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同光十三艳”;京剧的表演内容、表演艺术,影响至全国、全世界。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祝枝山、文徵明;印,明中叶以后,文彭等的创作为代表,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民间绘画兴盛。朱耷《松鹰图》、徐渭《黄甲图》、郑板桥《墨竹图》。士大夫文人写意画成就最为突出;晚明:朱载堉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 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李时珍;明长城;郑和宝船,那时已使用牵星术导航,代表着当时利用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明北京城。

(注:关于中古重要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对照第一轮复习教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下一篇:在工会选举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