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2-09-11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市化步伐不断深入,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设计与施工,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逐渐成为热门的就业领域。在此形势下, 国内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均开设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 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往往是沿用、套用公路、铁路相关的实践教学模式, 然而社会对于城市轨道人才的需求是日益专业化、科学化, 导致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本身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1]。因此, 要想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高职院校就需要针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 基于市场需求开展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专业定位优化调整

由于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正处在上升期, 还缺乏国家层面的行业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 各高职院校还处在摸索的进程中, 实际的培养目标定位尚不够明确。最初, 各高职院校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定位成培养“施工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但从各个城市轨道工程技术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 当前行业需要大量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从事维护、养护等相关的职能, 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2]。这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专业定位优化调整:一方面, 从传统的“施工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定位转变为“施工与养护并重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培养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施工与运营管理两个领域的细分人才, 如养护员、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以及施工员等。另一方面, 从传统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门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技术行业,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各个国有大型企业, 人才不但需要掌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技能, 同时也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 并且还需要兼具良好的创新能力, 只有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

二、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一) 建立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从校内层面来看, 实践教学可以尝试通过实训中心、系部共同负责管理。针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配置充足的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选择坐班制方式, 根据高职院校相关规定开展考勤工作。每个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具体的专业分类, 分别管理两个实训室, 同时负责整个实训室的安全、卫生、保养以及保管等[3]。其与任课教师共同担负课间实训教学任务, 共同协调实训教学的开展。

(二)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院校还应当进一步规范校外师资队伍, 建立健全“专业兼职教师”、“路桥专业群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 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对于企业、高职院校对应的产权, 各自归属各自。其次, 高职院校应当定期开展“专业指导委员会”, 针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修订, 同时根据修订之后的培养方案来进行兼职教师的遴选。最后, 定期安排应届毕业生到共建企业开展定岗实习工作, 该阶段的管理模式均采用员工管理模式, 学校则需要定期排除巡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岗表现, 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以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一) 实践教学内容优化调整

在开展专业调研的前提下, 综合参考城市轨道工程技术技能应用型岗位、养护型岗位的相关需求, 针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 不仅仅需要重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技能应用, 同时也需要注重养护管理, 并分别设置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二) 组织专业技能比赛

开展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的对应时间段, 基于个人、小组的途径组织相应的实验实训, 分别为各个小组设计针对性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项目, 通过“项目比赛”、“技能比赛”的途径来组织实践学习, 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三) 建立健全实训内容

充分围绕当前市场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养护管理能力为重点, 主动与企业技术人才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 全面优化实训中心建设, 同时建立健全实训内容, 使得实训内容更为贴合实际岗位, 建立培养目标与岗位任务充分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引入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方面, 开展“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为充分彰显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将“教学做”三位一体模式引入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则是实践教学的主体, 安排具体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项目, 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实训任务, 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 包括养护员、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以及施工员等, 并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让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去进行系统的实践体验。

另一方面, 引入城市轨道工程技术技能培养与轨道特色综合素质培养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城市轨道工程技术技能培养, 选择校内学习与校外技术技能实践交替开展的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校内学习——校外工程工地实践——校内学习——定岗实习——毕业的整个流程来进行, 当教学完理论知识以后, 组织学生到校外工程工地进行实践, 在反复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过程中, 促进学生轨道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对于轨道特色综合素质培养, 引入校内养成与校外熏陶充分结合的途径, 严格按照第一课堂与轨道文化节整合——轨道特色综合素质校外培养 (工地课堂、地铁志愿者活动) ——校内培养——顶岗实习——毕业的流程来开展教学。

五、构建多维度实践教学考核

(一) 针对课程基本技能考核

基于城市轨道工程技术实际情况, 设计现场实际操作、提交实验报告以及设计图纸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根据相应的比例, 纳入到学生期末考核中来。

(二) 针对专业技能实践考核

针对专业技能实践进行的考核主要包含日常训练考核、最终测试考核两个层面, 以此来进行更为系统、细致的专业技能评价。对于日常训练所进行的考核, 安排学生到地点开展技能实训, 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分阶段完成对应的实训任务, 并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最终测试的考核, 通过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开展, 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三) 针对毕业设计考核

对于毕业设计所进行的考核, 要学生严格根据定岗实习企业要求, 在企业中开展毕业设计, 需要根据毕业设计任务的相关内容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 同时撰写定稿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的考核还需要纳入定岗实习企业负责人的评价, 分别针对学生设计成果、应用能力、专业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 其必然需要跟随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动态的改革调整。对各高职院校来说, 应当深入调研城市轨道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同时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 全面掌握企业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 以此来针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 培养更为符合市场发展、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摘要: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历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城市轨道工程技术是国内交通类职业院校广泛开展的一个专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 城市轨道建设也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磁悬浮列车、地铁、轻轨的建设里程逐年增加, 加之城市轨道施工技术的更新创新, 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转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市场需求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

关键词:高职,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赵海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0 (02) :102-104+107.

[2] 徐新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为例[J].江苏教育, 2018 (36) :68-71.

[3] 齐晓华, 吕蒙.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就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18, 26 (11) :213-2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层次分析法在混凝土加固工程的应用下一篇: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