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则导向管理企业盈余论文

2022-04-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会计原则导向管理企业盈余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会计原则导向管理企业盈余论文 篇1:

对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的探讨

摘 要:经济增加值较好地体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本文指出了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优势,并对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

经济增加值(EVA)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腾斯特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EVA不仅是一个全面的绩效衡量指标,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框架、一种经理人的薪酬激励机制。EVA是基于价值创造的一种管理工具,它揭示了价值创造的途径,指出了创造财富的真正关键所在,它通过影响企业决策,改善组织内部每一个人的工作环境,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企业文化,帮助管理者为股东、客户和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是投资者税后营业净利润至少应该弥补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指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润概念,其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者能像股东一样行动,采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行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与企业的价值理念得到加强,经理人市场逐渐发展,EVA实施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因此,我国企业已经具有了应用EVA的广阔前景。

一、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会计利润的绩效评价方法的缺陷

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缺点是:无法判断为股东创造的真正价值,会导致管理者短期行为,存在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

1. 扭曲企业价值创造。净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权资本成本,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不能得到体现,会诱导管理者用扩张“无偿资本”的方法。所以,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不高,有使用权益资本进行融资的偏好。

2. 诱导企业短期行为。会计利润衡量的是当期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间联系并不紧密,会诱导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如当期一次性摊销的研发费用和市场开发费用,这些导致公司当期的净利润减少,管理者会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这些计划。

3. 激励企业盈余管理。会计准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作为确认期间费用,于是产生了许多待摊和应计项目,管理层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整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影响会计利润的大小。

(二)基于股票价格的绩效评价方法的缺陷

股价是直接反映在市场上的公司业绩,避免了会计利润易被管理层主观操纵的弊病。但是,股价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1. 股价受企业不可控因素的制约。用股价作为评价指标使管理者承担额外风险,容易使管理者产生不公平感,影响激励效果。不利于甄别管理者的优秀与否和是否真正激励管理者,而且,由于上述使用环境的要求,股价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适用性较差。

2. 股价指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股价指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中国企业目前上市的数量有限,还有很多企业还没有上市,因此在使用中限制较大。

二、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的提出

注重資本成本是EVA的显著特征, 它强调在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经营者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它在本质上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一致,即资本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资本成本,而不是会计利润。EVA有利于反映所有者财富的真实变化情况,也可促进企业树立完整的成本观念,纠正那种不计成本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盲目筹资、投资的现象。业绩考核中引入EVA指标,对于上市公司实现优化管理和追求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EVA指标的计算

经济增加值是经过调整的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投入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用公式可表述为: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所以,EVA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一是资本投入额,二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1. 资本投入。EVA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是EVA会计调整。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常常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现实。为了纠正其不足,EVA的实施者通过调整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标准财务数据来得到更可靠的EVA估计,使其更接近经济收益。需要调整项目有资本化费用、营业外支出、会计准备、商誉等。

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因为一般资本成本主要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需要分别计算二者相对应的成本数值,以及二者在总资本投入中的权重。用公式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率×(1-所得税率)+权益资本比例×权益资本资本成本率

(二)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优势

1. 注重股东财富的增加。从EVA计算模型中可以看出,股东的资本成本是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这正是考虑股东财富增加的体现。EVA综合全部资本成本,真实的反应了企业绩效。EVA不仅考虑了债务成本,还包括股权成本在内,有利于激励公司高管人员充分考虑资本成本,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上市公司注重维护投资者利益,为投资者带来直接的财富增长,而不是盲目地扩张和兼并。

2. 激励企业做出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利用EVA 评价指标,能够促进经营者提高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如提高流动比率,缩短应收账款信用期,减少企业营运资金等。

3. 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依据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会计原则,企业要计提各种损失准备、折旧,而经济增加值则是将这些未实现的损益加回,等真正实现时才能确认。此外,减值准备的计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管理层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4. 注重长期业绩的提升。在计算EVA 指标时,将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研发费用的摊销进行了转回和资本化。管理层通常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营收益,减少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通过会计调整,使经济增加值结果既能反映企业当期业绩,也能反映企业长期价值创造情况,从而避免企业以牺牲长期利益来夸大短期效果。

5. EVA与价值创造活动高度相关。EVA比任何传统的指标都更能体现投资者的利益和企业的运作状况,能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EVA是从股东角度定义的利润,EVA的持续增长就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为此,企业必须有效地使用留存的收益,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资本运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率、缩短应收账款使用期、关闭一些效率低下的部门、把部分业务外盘出去等方法。

三、EVA在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核心地位

企业必须树立EVA经营理念。要将决策融入到提升EVA的进程中,将资本占用水平与资本成本作为制定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将各部门的业绩都与EVA 挂钩。在这一理念下,企业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可以形成从会计成本到机会成本的观念,并会逐渐形成积极参与、积极发现无效资产和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化文化环境。

(二)EVA与平衡记分卡的整合

在采用EVA进行业绩评价时,EVA系统对非财务信息重视不够,不能提供像产品、员工、客户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可以将EVA指标与平衡计分卡相融合创立一种新型的“EVA综合计分卡”。通过对EVA指标的分解,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从而将其他关键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EVA被置于综合计分卡的顶端,处于平衡计分中因果链的最终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优势都是为实现EVA增长的总目标服务。

(三)完善资本市场等外部环境

EVA是以有效的市场假设为前提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我们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的权益资本成本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因此,必须建立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商业运作环境。我国只有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EVA 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在我国发挥功效。

作者:范秋代

会计原则导向管理企业盈余论文 篇2:

会计原则导向管理企业盈余论文 篇3:

无形资产减值准则之国际比较

摘要: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逐年提升,对其进行公允、合理的会计处理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我国无形资产减值处理的相关准则与FASB、IASB制定的相关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讨论了FASB、IASB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处理的规范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应盲目跟从和照搬,而应立足国情,完善和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准则体系。

关键词:无形资产减值  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逐渐成为很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与其重要性相适应,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因此对无形资产的准确计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性,企业利用其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很大,其中无形资产减值就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

一、中美无形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

(一)美国无形资产减值准则的新变化。2012年7月27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则做出修订,针对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允许企业根据年内发生的事项以及所处的环境,对其公允价值是否高于账面价值做出定性评估,判断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高低关系,并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定量的减值测试。如果企业采取定性判断,则不再要求企业对该类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除非定性评估的结果认为该无形资产很可能发生减值。

(二)FASB新准则与我国现行无形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CAS 8)的规定,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该进行减值测试。与FASB新准则相比,主要有如下几点差异:

1.测试方法比较。根据FASB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先对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定性评估,判断其公允价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若企业评估后认为该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则可不必进行减值测试。而根据我国的CAS 8,不论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都应当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2.计量基础的比较。FASB要求企业评估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并将其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而CAS 8中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是根据以下两者的较高者来确定的:一是公允价值减去弃置费用后的净额,二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二、我国与IASB无形资产减值规范的比较

(一)IASB无形资产减值处理的主要规范。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允许企业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并对具体转回情况做出了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当且仅当用于确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在上次确认减值时发生了变化,才应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商誉外的资产的减值损失”。

(二)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处理的比较。与IASB规定不同,我国CAS 8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对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可逆性问题,理论界一直有两种观点:一是可逆派,即认为资产减值准备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在未来转回的理论学派。他们认为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本意就是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若计提的减值不能转回,该资产的价值不能被真实公允地反映,则违背了进行减值处理的初衷。二是不可逆派,即认为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年度则不能转回的理论学派。他们认为既然基于稳健性原则计提了减值准备,就不能草率转回。若减值准备允许转回,会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巨大的操作空间,尤其是对无形资产的处理。

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减值准备可逆性的观点,而我国则采用的是不可逆性观点。而在2006年新准则发布之前,我国在无形资产处理中所持的是可逆的态度。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处理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量公司利用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是该项准则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关于我国无形资产减值处理国际趋同的思考

(一)FASB新准则不适用于我国的原因。FASB的准则修改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企业执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减值处理时成本会大幅降低,因为企业可利用定性评估的结果来省略定量评估的环节,定量评估往往需要聘请外部专家,而定性评估则可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状况、行业状况进行判断,因此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处理。然而,该准则修改是否值得我国借鉴,则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各方面环境。

首先,FASB一直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推动者,这与美国活跃的市场密切相关,而我国经济较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无形资产市场信息系统,许多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评估。而且我国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相关处理也存在限制,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还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

其次,FASB新准则的处理极大依赖于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定性评价没有明确规范的操作流程,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与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密切相关。而在我国当前环境下,人员素质、能力方面还有所不足,职业判断能力欠缺。若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将可能存在大量的误判,最终会直接影响到报表中的财务数据。而要通过培训力度的加强、自主学习理念的倡导等方式来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三,仅仅通过定性评估来决定不需计提减值准备,这种做法的主观性极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难以得到保证,极易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受损。

综合考虑上述原因,虽然FASB新准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处理,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考虑后可以看出,FASB准则的上述做法并不适合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实施。

(二)我国暂不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处理的原因。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会带来一系列会计问题,最主要的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资产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是有不确定性的,因此资产减值的转回可被认为是对原本估计的修正,是如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必然要求。但这并不意味减值准备可逆性就是正确和适合的处理方式。毕竟,一种方法采纳与否,不应仅仅考虑其优劣,而应综合国情、与整个经济环境结合起来考虑。CAS 8中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提出就是基于我国特定历史背景的。

首先,旧准则中允许企业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这在当时成为了众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突破口”,从我国学者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如赵春光在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一些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一方面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Big Bath(企业通过多计当期费用、多提当期损失,以清洗资产负债表,为未来确认更多收益留存空间),为下期盈利打下基础。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环境,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我国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使企业失去了利用会计政策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以遏制企业利用该可逆性进行利润的操纵,从而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说明,在市场监管还不完善、造假猖獗问题还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选择减值准备不可逆观点是更加合适的。

其次,国际会计准则被认为是更倾向于以原则为导向制定的准则,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致力于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处理做出原则性规定,尊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强调经济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在我国当前环境下,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体系极易被误用、滥用或操纵。

因此,虽然无形资产减值的不可逆性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却是适合我国实际的,符合我国市场规律的,相比较而言能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我国并不适合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减值的处理。

(三)我国无形资产减值信息披露问题的国际借鉴与改进。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披露的关于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发生减值情况的说明、减值损失的数额、计量报告单元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如果减值损失的估计没有完成,披露事实和原因。相比之下,我国对无形资产减值披露的重视度不够。从更大的视角看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方法、内容没有统一标准,总体表现为披露混乱。更重要的是披露的内容不够充分,表内的信息过于综合难以分析,表外披露规范性不够,可比性较差。我国应注重对无形资产的披露,尤其是其减值的披露,以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不可否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然要在经济贸易不断融合的当今社会体现其全球性的视角。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的兴起,这些要素都推动着会计准则国际化前进的脚步。我国作为重要的新兴力量,也要积极融入这一趋势,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虽然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但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应该充分考虑当下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逐步做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而不能过于追求速度。尤其对无形资产准则等因自身特征导致难以用货币计量、或计量中依赖大量职业判断的准则,应立足国情,在国际趋同的大环境中不断吸收精华、改进缺陷,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准则体系。S

参考文献:

1.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11-17.

2.葛家澍,杜兴强.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Burgstahler,D. and I. Dichev,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 (1),99-126.

5.Edward J.Riedl,An Examination of Long- Lived Asset Impairment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3):823-852.

作者:卢亚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危险化学品营销新模式研究论文下一篇: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