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17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肢体语言教学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的理论特点提出了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应用的肢体语言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成果对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指导意义。

肢体语言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1: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学习节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文章着重论述了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数学;运用

作者简介:朱菊芬,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中心小学教师。(福建  南平  353000)

肢体语言就是身体语言,人的身体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形态,以此来传达各种信息和情感。研究表明,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声音占信息表达的38%,词语只占7%,表达者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则占55%,所以,在教学中用好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学这样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就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手势来传达信息,但注意不要过度夸张,只需达到教学效果即可。

一、运用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相对于语文、美术、音乐等内容来说趣味性稍弱,课堂气氛较沉闷。而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将肢体动作带入教学,带动学生进行肢体表达,以帮助学生聚精会神、认真听讲,进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以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内容为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引导该学生用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图形,肢体语言展示使图形形状更加直观形象,学生参与其中也会让学生感到有趣。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将掌心相对、双手指尖并在一起,随后让学生两个手臂向外分开,并在学生两个手肘间拉一根橡皮筋,图形摆好之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会回答“是三角形”。随后教师要指导讲台上的学生将胳膊逐渐合拢和分开,学生会看到三角形的角顶逐渐变大和变小,这时提问学生“三角形的三个边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回答“两个手臂的长短始终不变,橡皮筋的长短有变化”。于是,教师向学生解释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等腰相等。教师引导讲台上的学生将橡皮筋和双臂拉到一样的长度,提问学生“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回答“三边长度相等,三角角度相等”。这样用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带动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的不同,教师可以将六个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用手臂分别做出不同大小的锐角,第二组学生用手臂做出直角,第三组学生用手臂分别做出不同大小的钝角。教师继而引导班级学生总结这六个角的特点,有的学生会观察到角的大小不一样,角度是从小到大的。教师再进行锐角、直角、钝角的总结讲解,学生理解知识后,教师快速说出直角、钝角、锐角,让学生一起用手臂做出对应的角,教师逐渐加快语速,让学生加快反应速度。这种肢体动作的游戏会让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运用肢体语言帮助概念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依靠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是最为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取得进步。对于某个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以四年级上册“线”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射线的含义,教师可以让两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肢体演示。一位学生展开一只手臂,身体表示一端的点,指尖表示无限延伸,那么这就是射线。另一位学生将两只手臂都伸开,指尖表示无线延伸,那么这就是直线。这样清晰明了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直线和射线的含义。以五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平移”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站在讲台的左边,让该学生向右移动两步,然后问班级学生这是不是平移。有部分学生会回答这是平移,有部分学生会回答不是。这时教师可以解释:这就是平移,因为平移的概念是一个物体按照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位学生是沿着直线走了两步,但身体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变化,所以这是平移。随后,教师再让该学生站在讲台的左边,让其向右移动两步以后蹲下来,然后问班级学生这是不是平移,学生回答这就不是平移了,因为这位学生的身体大小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多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三、运用肢体语言加强知识记忆

学习数学要记一些数学公式,有的教师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死记硬背不仅容易忘,遇到具体问题时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做大量的练习题虽然可以让学生熟能生巧,但机械重复的练习对学生而言学习负担比较重。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在数学课堂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一年级下册“加与减”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用手指表示“加”与“减”,将手握成拳头,然后一个一个地展开手指,这就表示“加”,然后一个一个将手指合起来,这就表示“减”,这是数学中非常简单的知识,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六年级上册“圆”的知识内容为例,为帮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可以找两个学生站到讲台上,让一位学生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半圆的形状,表示这是“πr”,请另一位学生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半圆的形状,也表示这是“πr”,然后两个学生的手型合成一个圆,表示这是“2πr”,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记住圆的周长公式是C=2πr。之后教师再延伸讲解半圆周长的公式,教师可以让用右手做半圆的学生将五指并拢,将手掌和左手做半圆的学生的手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半圆,右手长度是圆的直径,所以半圆的周长就是圆的直径加上一半圆的长度,就是2r+πr。在教学实践中,肢体语言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二年级下册“测量”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伸出一个手掌,手指自然展开,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拇指代表毫米,然后让学生观察手指之间的距离,学生会发现食指和大拇指之间的间距最大,其余拇指之间的间距都差不多,教师接着问学生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之间的换算是多少,学生会发现1千米=1000米,其余都是十进制,长度单位间隔大小类似于手指之间的间隔大小,这样记忆起来比较形象。学生根据观察就能明白千米和分米之间有一个间隔,千米与厘米之间有两个间隔,千米到毫米之间有三个间隔。这样的肢体动作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形象的认知,学生可以在复习中进行联想记忆,这样很容易就回忆起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肢体语言充实课间活动

课间休息时,学生要去洗手间,为下节课做准备,而操场又比较远,走廊又不安全,所以,学生的活动比较有限。在课间进行一些肢体语言的游戏,既可以引导学生放松身心,也可以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肢体数字游戏,带领学生一起做。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教授数字时,教师可以教表示1到10数字的手势,让学生打手势表示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比赛谁能够最快做出正确的手势。肢体运动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又能帮助学生在课间舒展身体。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能够锦上添花,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变得更加活泼。

责任编辑   胡甜甜

作者:朱菊芬

肢体语言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2: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的理论特点提出了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应用的肢体语言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成果对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LI Dekang

(Tongwei Jima School, Dingxi, Gansu 743311)

Key words body language;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1 背景分析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只注重说话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只能借助单一的板述来传授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课堂统治者”,这种阶级统治式的教学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率低下。①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对数学的理解水平和兴趣,必须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建立新的角色观念,从“课堂统治者”转变为“思想启迪者”,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灌输模式,快速转变为共同探讨、相互交流。

要完成上述角色转换,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并综合考虑当地教学教育条件,做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教学过程是一种依靠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由于言语的直接性和易于表达等特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注意言语的信息。但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思想,55%的信息都需要由肢体语言来传递。②教师的眼神和面部表情、肢体接触、身体姿态、手势动作等非语言现象传达的信号,都是教师课堂交流信息所必需的辅助工具。③

小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接受能力远大于其对文字语言的感知能力,因此肢体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肢体语言能够负载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调节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双向感情交流机制,有效提高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目前国内对肢体语言的运用主要强调体育、艺术等课程中,笔者认为,实际上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肢体语言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小学生数学课堂肢体语言运用的必要性探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受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一对多”的平等交流。为了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让其体会到亲自探究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授课教师的所有言行对学生来说一览无余,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接触和了解是全面的、深刻的。④⑤因此,授课教师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学生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从根本上说,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基本标准应该是:是否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否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只有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才能检验这些标准。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思维紧凑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刻板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压抑;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不到探求知识的方法;根本体验不到亲自探究成功的喜悦。⑥⑦

因此,为了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让其体会到亲自探究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运用能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能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个人内心情绪在其面部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达的最(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39页)直接的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授课中尤其如此。良好的面部表情能向学生传达热诚、肯定和鼓舞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进一步凝聚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不恰当或者错误的面部表情则向学生传达出否定、烦恼甚至是放弃的讯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增强,更甚者可能直接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部表情。当老师精神焕发、面露笑容地走进教室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精神振奋、敞开心扉、大胆交流。这种和谐的交流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授课教师面部表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温和、自然、亲切。

(2)手势。无论多媒体教学还是黑板版述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离不开手势。手势具有强调、示范的作用,而且能比言语更清楚地表达对正确行为的鼓励及对错误行为的制止。尤其在课堂教学后期,学生精神疲劳加剧、注意力分散,恰当的手势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重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3)眼神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三尺讲台上,教师的眼神直接直接作用于每一位学生:亲切的眼神反映他善良、愉悦、喜欢学生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注视来提高学生的警惕心理,有效帮助思想抛锚的学生回归课堂;也可以通过眼神扫视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讲课过程中适当的眼神扫视每一位同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身体接近。近体学在教学上探讨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座位的安排及教师在空间上的运用等对教学的影响。研究表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室活动的参与程度。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走动来改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5)教学姿势。教学姿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态。由于姿势不像脸部表情、眼神接触、声音等讯息那么容易控制或察觉,教学姿势的养成需要长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

优雅的教态直接反映着教师本人的知识品位和文化修养,也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和教学态度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良好的教态有利于其它肢体语言如眼神接触、手势、面部表情等的充分表达,因此能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教学语言,使教师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姿势的基本要求可以表述为:站姿端庄平稳、自然笔挺。

(6)得体的装束。装束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气质、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得体的教师装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着装要端庄、得体、整洁,须知这种个人魅力对小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不恰当的教师穿戴不仅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其负效应是巨大的。

4 结论与建议

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教学效果差。小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接受能力远大于其对文字语言的感知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课堂中能够应用的肢体语言有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手势、身体接触、教学姿势的变换及得体的衣着等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将肢体语言恰当的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家丽. 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1.

[2] 张才宏, 许贵蓉. 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J]. 双语学习, 2011 (10).

[3] 陈先波. 肢体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效应[J]. 考试周刊, 2012 (30): 75-76.

[4] 周维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08, 4(7): 146-147.

[5] 韩薇.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之应用[J]. 青春岁月, 2011, 16: 196.

[6] 杨世军. 教师肢体语言的课堂效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0, 25(5): 92-93.

[7] 邓美德. 论教师教学肢体语言的实然与应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1(7): 82-85.

作者:李德康

肢体语言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3: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小学教学,肢体语言

我们平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只注重说话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其实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说一句话,词语只表达了百分之七的内容,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所以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课堂上肢体语言大致有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肢体接触等,合理地运用它们,具有不凡的教学意义。眼神和面部表情是重要而又便捷的传递信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肢体语言。

富于变化的眼神和生动的面部表情,有许多奇妙的功效。比如面含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会解除课堂的压抑,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学习;面容舒展,用期待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的眼睛,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重视和鼓励,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神色凝重,用严肃的眼神注视课堂上行为失序的学生,给他们适时的提醒或警告,可能会及时中止不良行为,消除影响课堂的不利因素,同时可以消除公开点名的尴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避免中断教学进程,避免了对其它同学的影响,不致中断正常的教学秩序。总之,教师眉宇的暗暗舒蹙,头部的轻轻点摇,嘴唇的微微张翕,都能给学生传递许多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地把心中的真挚和诚恳、信任和鼓励、赞美和肯定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注意用它们调控课堂,将一些不利学习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引导课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那么,课堂中可以运用哪些具体的形体语言呢?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上课时的目光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在看着自己,在和自己说话。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溜号,肯定比老师眼睛看着天花板或后墙,自我陶醉要好得多。如果说上面那种眼神让学生如沐春风,另一种眼神就让学生如坐针毡。那就是当个别同学上课调皮时,如果老师专门来制止,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思路不乱,嘴上照讲,采用眼神这种形体语言来解决。以严厉的目光紧盯着对方不放,示意他再捣乱我要发火了,于无声处听惊雷。试想,哪个学生还敢顶风作案。不同的眼神传达出不同的语言。提问时,可向学生投以期望和信赖的目光,对答对的同学报以赞许的目光,对答错的同学一定不能流露出嘲笑和鄙视,而应是鼓励甚至是宽容。

如果说眼神是传达形体语言的最便捷方式,那么另一种方法的效果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适当的时候老师要走下讲台,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拉近了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老师是亲切的、是平易近人的,这样双方是更易配合默契。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正疲倦欲打瞌睡,老师的行进式教学无疑是在给学生无声的警示(别睡觉!老师来了) 。而且当有同学窃窃私语时,老师可不动声色地转过去,在他们身边站一站或轻敲一下桌子,此时无声胜有声。由此看来这种行进不仅可以发现和不动声色地处理一些问题,还能让老师放低声音,保护嗓子。

还有种很有效的肢体语言是面部表情。它可以传达更丰富的语言内容,作为教师!如果善于调节并用丰富的表情说话,这样既能让学生接受到丰富的语言信息又能让老师的工作变得更有效和有趣。我曾带过两个平行班的数学教学,我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奇怪的是,我自己的班总考不过另一个班,而且我也觉得在自己班上有点压抑。另一个班的学生每次见到我老远就打招呼,而我们班学生见我就躲。直到后来才知道原因,因为我是班主任。上课时总是把自己角色弄错,看见任何一点不足之处,如教室不干净、黑板没擦、迟到等都会很不高兴或批评!。不满自然会表现在脸上,而且有时潜意识里觉得我是班主任,应该严肃点,故而不苟言笑,所以发挥受拘束。学生也觉得我总是一成不变地板着一张无表情的脸,有问题他们也不敢轻易问,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这种局面。最后一个是老师的仪表风范,如在讲台上优雅地踱着方步的姿态、带着自信的陶醉、潇洒地挥手,配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让学生觉得上课就是在拨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琴弦,师生在同奏一曲交响乐,非常的优美。

手势动作是肢体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辅助口语意义的表达。有经验的教师善用多样化的手势,口中侃侃而谈,两手随着语义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动作,辅助传递信息。这既强化了语义的表达,又给人留下了生动的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其二,调控课堂。如当学生有精彩表现时,教师展开双手作鼓掌状,诱导学生共同赞许,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当学生七嘴八舌地混杂着回答问题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个别回答,便可举起右手前臂,向学生示意,学生便会自觉地停止自由发言,转而有序地举手答问;当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停止讨论,保持课堂安静时,可双手前伸,作下按动作,学生便会心领神会地安静下来。尤其当师生间相处较久、彼此熟悉,手势语的作用更明显:如有的伸出食指,竖立于口唇中部,学生便立刻明白要保持安静;有的紧握拳头在肩膀前用力晃两下,学生便明白是在加油鼓劲。诸如此类的默契配合,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且用形象刺激学生视觉,给学生生动的印象,比口头语言传递的信息更有效。有人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流利的口语+“身”情并茂的肢体语言=口语表达的新境界,这话不无道理。确实,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肢体语言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彩屏,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诠释自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北溪乡北溪中心高小)

作者:牛艳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艺术素养美术教育论文

热门文章

肢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