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陪孩子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放下手机陪孩子范文

放下手机陪陪孩子[大全]

爸爸、妈妈,陪陪我……

开场:

(追光灯)妞妞:以前爸爸妈妈非常爱我,他们给我讲故事,唱摇篮曲,我最喜欢小红帽的故事了,可是现在……

爸爸:(足球世界杯音效)爸爸手舞足蹈夸张地表演看球赛。 妈妈:(披散头发边走边说微信音)cindy美眉,最近刮的什么潮流风呀?ella宝贝,你家的爆款衣服到货了没有啊?(这时来到爸爸身边把他的耳机拿掉。)

—哎老公,你看这件衣服漂亮嘛?—漂亮

—那这件呢?—更漂亮 —这两件哪个更漂亮?—哇,进球了,太漂亮了!

—切。—我老婆最漂亮了,穿什么都是漂亮的。—去去去,边去。

—哦耶。(继续看球赛)

小熊小熊你在这坐着,我去找妈妈去。(小孩儿跑步的声音)妈妈妈妈,讲故事吧,妞妞要睡觉了。

妈妈不耐烦地:妞妞已经是阳光雨露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不用妈妈讲故事了。

妞妞撒娇地:不嘛,我要听故事,妈妈讲故事嘛。(夺过妈妈的手机)

妈妈:哎呀,你这个孩子,没看见妈妈正忙。乖,自己先上床看看书,妈妈一会儿就看完微信了,乖啊。 妞妞小声地:哼,妈妈就知道玩手机,妈妈不喜欢妞妞了。我找爸爸去……爸爸……(传来世界杯欢呼声)

(爸爸专心地看着球赛,没有理会妞妞,妞妞把爸爸的耳机给拿掉了)妞妞趴到爸爸耳朵旁大声地喊:爸爸

爸爸:哎,妞妞,怎么还没睡觉? 妞妞不满意地:没人讲故事,妞妞睡不着。 爸爸:妞妞乖,今天不讲了,睡觉吧。 妞妞固执地:不嘛,我就要听故事。

爸爸:(敷衍)去去去,妞妞乖,妞妞最听话懂事了,让小熊陪你玩,爸爸一会就看完球赛了,么么(亲脸的音效)

妞妞语气低沉地:娃娃,娃娃,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妞妞了?妈妈不理我,爸爸也不陪我,没人爱妞妞了吗?(走到床边加追光灯 音乐起)

以前他们可是最最喜欢我了,每天都给我讲故事呢.....(传来嘤嘤的哭声)

妈妈伸懒腰打着哈欠:啊,时间过的真快,已经十点了,妞妞不知道睡了没有?哎老公,你怎么还在这里?妞妞呢?老公(拍了拍老公)

爸爸:妞妞?睡觉了吧?

妈妈:真的自己睡觉了?我去看看。

爸爸也打呵欠:哈……一个劲盯着手机看,眼睛都吃不消了。 妈妈:妞妞哭了! 爸爸:哭了?(赶紧跑过去) 妈妈:你看,眼角还有泪呢! 爸爸:都怨你,只顾玩手机。

妈妈:你还好意思说我,你不是也抱着手机不撒手? 爸爸:你是当妈妈的,等她睡着了你不会再玩?

妈妈反唇相讥:你当爸爸的,更应该给孩子做榜样。你看看你,陪过女儿没有,整天一下班就知道出去喝酒,回家就开始玩手机,还像不像当爸爸的?

爸爸:我喝酒不都是为了工作嘛,也是为了这个家,上班天天那么累,回家还不让放松放松?你是当妈的,就应该相夫教子,一切以孩子为主,照顾妞妞就是你的事!

妈妈反唇相讥:我就不工作嘛?我不累嘛?妞妞还是你的孩子呢! 妞妞哭: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你们都不喜欢妞妞了吗?呜呜呜……

妈妈疑惑地:妞妞,你怎么这么说呀?(同时慢慢回头) 爸爸:爸爸妈妈很爱你呀! (音乐起)

妞妞:以前妈妈总是给我讲故事,陪我画画,还给我晚安吻,爸爸也经常带我出去玩,陪我搭积木。可是现在呢?你们都在玩手机,都不陪我了,妞妞好孤单啊。。。。。(哭)

妈妈:乖宝宝,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妈妈以后不玩手机了,妈妈一直陪着你。 爸爸:对不起妞妞,爸爸也知道错了。爸爸以后继续陪着你,给你讲故事。

妈妈:孩子的童年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请放下手机,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多陪陪孩子吧。

爸爸:爸爸们下班早回家,多陪陪孩子关心她。 妞妞:亲爱的爸爸妈们,如果你们爱我,就多陪陪我吧!

2015 年 6 月

26日

第二篇: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读《科学启蒙》

----带领孩子走进全新科学世界

(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 杭州 310013)

前不久,青少年教育学家“知心姐姐”卢勤,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中国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不理我,就抱着手机看,我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我们不得不说,手机的普及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我们不得不对其带来的问题加以审视。因为手机可以随时拿起,孩子却不能随意放下;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您陪伴,而不是孩子陪着您看手机。

“5+2=0”代表着什么呢?这里所说的“5”是指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星期六与星期日这两天的家庭教育。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两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虽然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偏激,但不得不说,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与社会一起努力的成果。实际上,有很多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可当我们持有这样一种观念时,我们已经无形中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自我教育,我们与其抱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还不如想着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当孩子放学回家或假期在家时,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培养他们自我阅读的习惯,因为当孩子学会阅读时,他也就学会了成长。

今年2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通知,并明确指出,从2017年9月起,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课。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我们应学习与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更应重视低年级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就小学科学课标的落地情况与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现状而言,我们如何做好小学一二年级与三年级科学内容的衔接,如何结合小学的实际现状开发一套体系完整且符合“新课标、新观念、新学法”的科学教材,如何做好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并为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终身发展的理念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介绍一套科学味十足的《科学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启蒙》是目前美国小学科学的一套主流教材,是完全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丛书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撰,由麦克米兰公司出版,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的一套美国小学科学教材。丛书根据科学内容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三大学科知识,共18本。其中,每个学科知识分为6本,而书目中的

1、

2、

3、

4、

5、6对应小学的6个年级。丛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内容全面而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极佳;注重科学能力训练,操作性、实用性强;时刻关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强调学科综合化,紧密结合当前的STEAM教育理念。

从知识内容讲,丛书内容学科知识全面、体系完整,内容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内容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以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来再现学科的知识、充分遵从学生的认知识规律。从科学能力的训练来讲,丛书内容技能目标明确、实验方案操作性强。从科学价值观的熏陶来讲,丛书内容关注学科知识的意义和对人类的重要性。从学科的综合化来讲,丛书内容的每一课之后有“艺术链接”“文学链接”“写作链接”和“数学链接”等,这样的教材设计思路与当前的STEAM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

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教材,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学习科学,也变得趣味盎然。同时,我们的儿童就能像科学家那样阅读与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与发现。此外,这套丛书不仅可以作为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的拓展与延伸,而且这套教材已被北京、杭州、西安、昆明等地的国际学校作为主流教材而使用。这套教材不仅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受到一线科学教师和诸多家长的肯定与青睐。针对书中的内容,现以两个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案例1:

如果有一只水鸟站在水边,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和分析,推理这张照片是天热时还是天冷时拍摄?如何测量水鸟的身长?动物为什么要迁徙?预测气候变暖会发生什么现象?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儿童会经历连续的思考,会纠结于问题的答案,会通过观察、比较、阅读、推理、使用工具、收集信息、调查、交流与写作等方法来进行分类归纳,进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与沟通力等。

案例2:

就以上面的火车模型比喻电流为例,它不仅很好地区分了“电能”与“电流”的概念,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在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没有对电流做更多的要求,而初中《科学》对电流的知识也不够详细。与此同时,我们的儿童对类似的概念都存在错误概念,一旦拥有错误概念,那小学科学老师在教学中也很难纠正过来。为此,不论从知识衔接性上讲,或重要的科学概念来讲,我们的孩子都有必要拥有一套体系完整和内容全面的科学读物。

总之,选择好的科学读物,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世界在21世纪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该如何甄别信息,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创造价值,这一切都需要科学思维方式的引导。

第三篇: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2017-05-31来源:人民日报

“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六一”前夕,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发起这样一个项目:每天回家,记录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长。这份记录让很多家长汗颜,与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手机挤占去了那么多。

前不久,青少年教育学家“知心姐姐”卢勤,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中国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不理我,就抱着手机看,我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从“时间争夺战”到“母亲争夺战”,或许是时候放下手机,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了。

的确,手机可以随时拿起,孩子却不能随意放下。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应为每周21.2小时。但这样的陪伴,并非简单的“在一起”,更非自顾自玩手机。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旁边,你却在看手机。如果心不在、情不在、注意力不在,真不知说是你陪着孩子成长,还是孩子陪着你看手机。

算起来,中国家长对孩子的付出不可谓不大,从补习班到学区房,从中考到高考(精品课),丝毫不敢松懈。然而,付出并不意味着陪伴。陪伴,是触碰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的脚步,是郑重的心态、尊重的姿态,是情感的交流、情绪的分担„„这样的陪伴,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变成了有价值的时间,而不是在消磨时间、打发时间。更重要的是,忙着看手机,你可能错过了孩子的开怀、忽略了孩子的难过,缺席了孩子在点滴中的成长。当目送孩子离开背影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些都是如此珍贵。

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波士顿医疗中心的行为儿科专家提醒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陪孩子的行为,很可能让孩子对正常的交流等失去耐心。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正是因为,有效陪伴能减少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从而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更勇敢也更从容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毋庸置疑,手机的普及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改造甚至重塑了生活与社会。然而,当手机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也不能不对其带来的问题加以更认真的审视。或许,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焦虑,尼采曾对“短暂之物”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后来,“热闹”的电视取代了“冷静”的报纸;今天,“孤独”的网络又取代了“群聚”的电视。然而,恰如人工智能终究迈不过产生情感这一步,技术的更新迭代可以改变我们的相处方式,情感的交互却从来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

在一组照片中,摄影师把各种场景中的手机都去掉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立即变得有些荒诞。聚会中的家庭、相互依偎的情侣、一张桌边的同事„„每个人都把目光投注到眼前的一小片空茫,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再设想一下,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都去掉,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多大的空闲?“六一”之际,让我们放下手机,听孩子说说话,一起闻一闻花香、看一看蓝天,给身边的人最好的陪伴。

第四篇:为了孩子请放下您手中的手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语言发育障碍的幼儿被送入医院门诊治疗,而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长期做低头族,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前不久,离岗续职的八旬华西儿科教授再次向大众呼吁:放下手机,关注孩子!

是的,家长有家长的生活。家里的阳光生活、自己的琐屑点滴、孩子的快乐瞬间……都是值得分享给朋友的信息。朋友的周遭俗事也不得不关注。但是,很多家长都不会有效把控玩手机与

陪孩子的分寸。往往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玩手机上。实际上,你迟分享半个小时你的精彩生活,你的朋友也不会责怪你什么。你迟回复了十分钟朋友的信息,他(她)也绝不会和你断交。

每每看到报道家长玩手机而不管孩子,我就特别痛心。孩子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成才不惜花费重金和时间给他们,然而他们却忽视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亲情沟通环节,全身心沉迷于手机当中,殊不知这样做是对孩子的极端不负责。危害如下:其一,疏于与孩子交流,导致孩子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语言发言障碍。其二,父母只顾低头玩耍手机,忽视对孩子的监视和照顾,暗藏了安全隐患。例如去年深圳市某小区一位母亲中午带着女儿午休,当她躺在床上玩手机时,女儿跑到卫生间玩水,结果不小心掉进水桶溺亡……其三,父母沉迷于手机,孩子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呵护,让孩子变得猜忌和冷漠,不利于孩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培养。其四,父母“玩机丧志”,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让孩子也沉溺于看电视、玩电脑之中,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的魅力不言而喻。然而因沉迷于手机而忽视身边人的家长比比皆是。我们真的希望这些家长放下手机陪陪孩子。

第五篇:放下手机,孩子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

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似乎正在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请不要忘记,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的陪伴。不要因为手机,让自己变得麻木。在沉浸于各种手机APP应用时,请偶尔抽出一点点时间留给孩子。不要让手机成为了亲情最大的阻碍。

这是网上最近流行的一段话,用词幽默贴切,但也说明,如今我们的生活里,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这么简单,更是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看新闻、观电影、玩游戏、刷微博、聊微信、逛淘宝,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它。

曾经有人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张照片。妈妈、爸爸、孩子围坐在一起,但妈妈在埋头用手机看电视,爸爸兴奋的打着手机游戏,3岁半的儿子也在自顾自地玩着“切水果”。原本是一家三口共享欢乐时光的周末,一家三口却都在埋头玩着手机。父母似乎忘了自己的身份,孩子忘了自己在这个年纪多么渴望父母的陪伴。而此刻,陪伴他们的却是手机。

陪伴不是陪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而是我们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一起看书、看电影,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玩耍、聊天,一起解决问题。没有互动的陪伴只是站着看,甚至连看都不看,不过是一个盯着手机的木偶。只有陪伴,不在乎时间长短,而在乎质量,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陪伴孩子不单是为了他,也是为自己老了后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请放下手机,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他需要的是你的拥抱,他想要听你讲故事,想要你陪着他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服装行业策划书范文下一篇:非洲国家有哪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