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管理培训需求分析

2022-09-1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被誉为“地球之肾”[1]。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 而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保护湿地, 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生态状况,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配合《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于2008年2月至4月期间对全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培训需求问卷调查, 内容涵盖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科研监测、执法巡护、宣传教育等方面[3]。

1 培训需求分析的过程与内容

本次湿地保护区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从前期的设计问卷到后期的分析处理可分为5个相互联系的过程[4~5], 即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与处理调查问卷和编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湿地保护管理的培训需求调查表的内容包括5部分, 即填表人简况、填表人通讯地址、个人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和对湿地保护区开展培训工作的建议。其中个人培训需求又分成8个部分, 即自然保护区管理与规划、湿地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估、湿地恢复与重建、3S技术、执法与巡护、其他内容和目前个人最急需培训的3项内容。

本次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先后向194处湿地保护区发放了调查问卷。截止到2008年4月1日, 共收到来自64个湿地保护区的365份调查问卷;在反馈问卷的保护区中,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31个, 反馈率为79.5%;省级湿地保护区23个, 反馈率为44.2%;县 (市) 级保护区10个, 反馈率只有9.7%。这是因为国家级保护区人员、机构健全, 而且对参加湿地保护区人员培训的积极性较高, 所以反馈率高;而很多的省级保护区有专职人员但没有专门的机构, 且人员一般较少, 大多由当地的林业、环保等主管部门代管, 故反馈率较低;而县 (市) 级保护区基本上是有名无实, 既没有专门的机构, 又没有专职人员, 所以反馈率很低。

2 保护区基本状况和样本人群特征分析

(1) 保护区人员受教育程度和技术职称普遍较低, 受过高等及其以上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28.4%。具有高级和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21.6%。这是制约保护区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同时也体现了开展湿地保护区人员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 在保护区人员性别构成中, 男性占绝大多数, 为77.7%。在保护区人员年龄构成中, 40岁以下的占据了大多数, 为74.5%。在保护区人员工作岗位构成中, 执法巡护人员最多, 占42.4%, 其次为科研监测人员和其他人员, 分别占19.6%和17.4%。

(3) 在反馈培训需求调查表的样本人群中男性占绝大多数, 达80.1%;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8.1%;在样本人群的工作岗位构成中, 科研监测人员占样本总人数的32.2%, 执法巡护人员占26.6%, 保护区主要领导占19.3%。样本人群中科研监测人员和保护区主要领导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他们在保护区人员中的比例。

(4) 样本人群中, 受过高等及其以上教育的占总人数的63.8%, 具有高级和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36.9%, 而在保护区人员构成中这两类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4%和21.6%。样本人群的文化程度和技术职称都远远超过保护区人员的平均水平。

3 保护区和样本人群培训需求结果分析

(1) 各级保护区的培训需求。

各级保护区的培训需求与保护区的现状、管理要求和工作需求以及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国家级和省级湿地保护区侧重于知识和信息的培训, 县 (市) 级湿地保护区则主要侧重于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

国家级和省级湿地保护区由于建立保护区的时间较长, 机构和人员比较健全, 因此其培训需求主要侧重于知识和信息的培训, 而且多数培训需求是一致的, 如保护区管理计划、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等。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国家级保护区由于已经在保护区总体规划、湿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开展过工作, 因此, 目前并不需要这些培训, 而省级保护区目前正面临着开展这些工作的需要, 因此, 急需这方面的培训。随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实施, 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对湿地恢复和重建的技术方法的培训需求则显得极为迫切。

县 (市) 级保护区则主要侧重需求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 如湿地水鸟的野外识别、湿地野生动物调查方法、湿地植被的调查技术与方法、野生植物的识别等4项内容就排在其需求的前5位, 另外还包括与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的培训。

(2) 湿地保护区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都是与其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相一致的, 保护区主要领导侧重于理论与宏观管理方面, 其余各类人员侧重于与其职责相关的具体的技术和方法。

保护区主要领导的培训需求侧重于理论和宏观方面, 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与规划方面的内容较多;科研监测人员则侧重于具体的技术和方法, 如湿地及保护区管理技术、湿地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3S技术、英语和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执法巡护人员的需求侧重于湿地保护区的执法巡护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公众宣教人员则以宣传教育方法与技术、宣教中心的使用与安排、社区宣传材料的制作、英语和办公软件的应用等为主;其他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英语学习、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等方面。

4 培训形式

目前, 主要培训形式有以下4种形式:短期培训、学位学习、研讨会和参观学习。短期培训以多专题的课程学习方式, 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短期培训是主要的培训形式。

通过对反馈调查表的统计分析, 在最希望的培训方式中, 有59.8%的人选择了短期培训, 有40.9%的选择了参观学习, 另外有21.9%和7.3%的人分别选择了学位学习和研讨会;在最可能的培训方式中, 有74.8%的人选择了短期培训, 有38.2%的人选择了参观学习, 另外有7.0%和3.7%的人分别选择了学位学习和研讨会。

5 结论与建议

(1) 各级湿地保护区, 特别是国家级保护区对开展湿地保护区培训工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相当重视, 均寄予了厚望。

(2) 在培训方式上, 对保护区主要领导以安排参观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宜。科研监测人员、执法巡护人员和公众宣教人员则以短期专业培训为主, 辅以野外实习或参观学习。

(3) 每一期短期培训的时间最好为10~15天, 为提高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 人数以10~15人最佳。

(4) 为简化组织管理工作, 提高培训效率, 实行以培训对象分类为基础的按需组合, 即在培训活动的安排上, 应主要体现不同培训对象类型的培训需求。

(5) 目前阶段, 培训以保护区主要领导和科研监测人员为主, 随着培训条件的不断成熟, 培训人员范围可以逐步扩大到执法巡护人员、公众宣教人员和保护区其他人员。

(6) 为提高培训效率, 培训机构可指定一名培训协调员或培训经理, 负责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监测。

(7) 对培训活动实施监测和评估, 以确保培训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摘要:为了解基层保护区的湿地保护管理的培训需求, 对194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发放了湿地保护管理的培训需求调查表。在对已收到的反馈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提取等工作的基础上, 分别对不同级别的保护区 (国家级、省级和县级) 以及各类人员 (保护区主要领导、科研监测人员、执法巡护人员、公众宣教人员和其他人员) 的培训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 最后将各级保护区和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按培训对象进行组合, 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 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 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基层保护人员对湿地保护管理的需求。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培训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 外交部, 国家发改委, 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林业出版社, 2000.

[2] 雷昆, 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J].湿地科学, 2005, 3 (2) :81~86.

[3] 王献溥, 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 周俊.现代培训需求要素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08, 10:84~86.

[5] 徐志远, 李效辉, 张爱荣.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2:85~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PPP模式建设融资和开发性金融支持措施下一篇:《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