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账务检查论文

2022-05-0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内部审计账务检查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区属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疾病诊疗、医学研究、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重大职能,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专项资金是公立医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区属公立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大内部审计检查力度,保证专项资金的效用能充分发挥出来。

内部审计账务检查论文 篇1: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能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增强,资产数量与资金额度大幅度提高,相关财务管理和账务处理工作难度加大,上级督导与国家监察手段越来越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也能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合法合规。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缺点、改进措施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提高相关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一、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外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方主要为上级单位、审计机关、相关事务所,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方主要为单位内部审计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内容与企业审计不同,企业审计主要针对账务处理、票据管理、税务筹划、资产管理等内容进行审查,得出风险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除对单位财务工作审计外,还会对单位的机构设置、业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审核,从而分析出相关单位的执行能力和整体素质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预防财务风险,保护工作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两次。在外部审计进行之前,首先由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单位财务状况、手续流程、资料保存等情况进行审核,站在外部审计人员的立场上对单位内部工作提出审计意见,及时纠正有财务风险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前预防工作不规范带来的风险,这对于单位整体和工作人员个人都是一种保护。另外,审计人员还可以提供财务咨询工作。随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细化,行政服务性增强,出现很多新生工作。比如,在政府食堂采购方面,国家规定部分食品要通过832扶贫平台购置。从线下购置到线上购置,相关供应商的选取标准要遵循不同的标准。在扶贫平台上选取供应商,无法像线下采购一样要求货比三家,另外还需考虑供应商配货速度、距离远近、发票开具时间等问题。对于线上采购的工作流程,需要提前咨询审计人员,遵循审计人员建议,做好相关工作。

(二)督促单位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方式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是由单位同事进行审核,但是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处罚权,这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是一种制约和警醒。有了这一层约束,财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会随时考虑审计要求。对于不符合审计要求的工作流程,提出财务改进建议,从而提前规避审计风险,从源头上保持财务规范性。比如,聘请专家培训工作,虽然有些文件对于聘请专家的费用标准有一定要求,但是相关要求并不全面。对于聘请专家费用,一般采取副高级职称每小时不高于税后500元,正高级职称每小时不高于税后1000元的标准。但是,很多时候聘请的培训讲师,由于专业限制,没有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体系,无法提供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对于这种特殊情况,财务人员应综合判断,考虑文件规定,考虑领导要求,考虑单位需求,考虑审计规范,对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没有文件标准,可以通过开会讨论、单独申请、以副高级标准折算相关培训费用等方式,弥补政策性不足。

(三) 促进单位健全管理制度,保护单位财产安全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只是对单位已发生情况进行督查,但是在进行督查之前,需要单位内部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审计工作才能有序进行。这在另一个角度对单位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要求,督促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对管理制度提高要求,提高了单位内部运行的健康性、合理性,从而对单位资产的管理、保存等提供了合理化保障,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在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时,通常要根据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审核,财务制度一般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务收支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合在一起,组成了符合单位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督促单位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流程。单位内控管理程度提高,最直观的效果是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提高,从而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四)规避不良经济合作,保护单位合法权益

内部审计工作除对单位自身情况进行监督外,还需对单位外部合作方的情况进行考虑,考虑双方的职责范围、合同条款、合作方式等情况是否规范,从而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由于工作要求,行政单位内部之间会进行合作。比如新建学校项目,会由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建设发展部门三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对于各部门权责划分要有明确的界定标准,才能顺利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各部门职责进行合理化估计,从而明确单位相关职责,保护单位权限。另外,对于单位与供应商之间,审计人员应及时检查相关合同的订立情况,尤其是对双方职责的规定条款、付款方式条款、质量保证条款进行审核,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不仅没有审计人员,单位财务人员也欠缺专业性。国家实力的提升在最近十年最为明显,随着国家能力的提升,对于专业性人员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虽然近几年专业的财务人员已经明显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相关单位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单位的审计人员就更加欠缺,很多的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财务工作与审计工作虽有相通之处,但是工作侧重点不同。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就像自省吾身,虽然能规避一些错误,但无法突破自身局限性,无法站在高位去分析问题,也就无法有效规避风险。另外,在有审计人员的情况下,大部分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不足。由于很多审计人员是非审计、财务专业出身,或者审计人员欠缺审计经验等原因,导致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工作意识淡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全部实现财务专业化,所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更加薄弱。首先在人员思想方面,单位工作人员首先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抵触心理,认为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提出问题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所以在审计工作中往往不愿配合。另外在工作内容方面,业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工作时,并未考虑过将要发生的审计风险。比如单位内部同事间关系熟络,出于信任财务人员面对业务人员支出业务时,可能会出现先付款后补票的情况。最后在单位管理机构层面,并未做完善的不相容岗位规划。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较少或者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很多单位并未规划不相容岗位分离方案。比如经费收支及账务处理都由同一人担任,业务操作岗位与审核岗位未区分,采购岗与管理岗未分离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这就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可依。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这些规定和准则主要从审计人员管理、审计内容、审计后续监管等方面,大致阐述了审计工作的操作流程。但是行政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单位审计的重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教育类单位审计,除审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还要结合国家对于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的政策进行审核。比如社会发展类单位,还要结合当地基建情况、地区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审核。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

(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建议整改措施滞后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欠缺,在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书之后,审计整改工作往往执行乏力。首先,从业务人员方面,相关人员对审计整改工作不够重视,認为整改内容是单位内部事项,对整改建议消极应对。另外,从单位领导层方面,未对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给予解决。比如人员岗位职能的划分、不相容岗位分离、工作流程的规范等问题,没有相关领导的支持,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最后,从工作内容方面,基层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规章制度杂乱,在面对审计整改建议时,往往疲于应对。基层人员在面对大量重复性工作时,只能通过简化程序来保证工作的完成进度,即使明知道应该按照完整的流程来规避风险,但无奈于人手欠缺,只能让风险存在。基层人员按照审计建议进行整改时,也会由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导致整改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审计能力

首先,要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审计工作内容主要是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高低和审计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如果能做到原始凭证留存完整,收支业务佐证资料齐全,数据资料准确无误,资产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管理有序进行,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就能审核到一套清晰明了的财务资料,不仅能提高审计效率,也规避了大型的审计风险。另外,要提高单位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单位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左右内部的编制欠缺情况,但可以通过加强岗位专业培训来弥补这个缺陷。单位应从单位文化氛围上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通过邀请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审计业务培训、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内部审计的审计能力。其次要丰富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工作会随着被审计对象的不同而调整审计内容,面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在本着基本的审计要求的基础上,要及时调整审计方向和重点,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相关经验和应变能力提出考验。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对象的情况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审计对象面对的国家政策和发展状况,与相关财务人员或业务人员积极交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知识积累,总结相关经验,提高审计效率。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审计风险意识

首先在内部人员思想认识方面,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审计风险意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积极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告知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的风险情况。使相关人员明白审计工作绝不是对其工作进行挑刺和设限,而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保护其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完整,工作需求合理,规避工作漏洞,降低业务风险。另外,在内部人员工作方式上,应建立严格的流程管控机制。无论是单位领导层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大型项目还是小额支出业务,无论是熟识的同事还是陌生的人员,在业务处理流程中,都应坚守正确的流程。不因事小而违规,不因熟悉而通融,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相关人员的规范意识必定会增强,面对审计工作时的重视程度也会提高。最后,在岗位设置方面,应在规避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设置岗位职能,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对于支出业务岗位,支出制度编制与制度审核岗位相分离,经费支付环节与审批环节相分离,经费执行环节与账务处理环节相分离;对于预算业务岗位,预算编制环节与预算审批环节相分离,预算执行环节与预算评价环节相分离;对于政府采购类业务,采购需求与采购审核岗位相分离,招投标手续执行与审批岗位相分离,验收环节与入库保管环节相分离;资产管理方面,购置资产计划编制与审批环节相分离,资产购置与资产验收环节相分离,资产验收与资产后续维护环节相分离。

(三)制定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要从岗位设置、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几个方面进行设定。岗位设置方面,审计组成员至少由三名成员组成,一名主要审计人员,一名辅助审计人员,一名复核审计人员。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这种规模的内部审计小组,也可以采用多个单位合用一个审计小组的办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写明审计小组的审计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单位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凭证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编制、经费支出、行政事业收入、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制度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对相关单位的要求和制约,设定审计内容。审计程序方面,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向相关部门递交审计通知书,写明审计范围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正式开始审计后,对相关财务账簿、财务报表、资产台账、预决算报表等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同时还需检查单位的现金情况、银行账户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另外还需检查单位重大决策的决策流程、大型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招标采购项目结束后的后续管理工作等是否合理合规。审计工作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书。

(四)积极配合审计建议进行整改

对于审计建议书中提到的整改要求,切不可消极应对。首先,相关业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对于审计建议书中提到的人为错误及时改正。比如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先付款再发货,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记成办公用品等。对于这些简单错误,应及时调整错误凭证,或补充记账凭证以弥补错误。另外,有些审计整改要求改变单位管理方式和岗位设置,对于这种情况单位管理层和业务人员要积极沟通,召开内部研讨会,寻找更合理的人员配备方案。

结 语

内部审计工作是投射单位财务状况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的督促,能促使相关业务人员在工作中时刻警惕风险,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每年会固定接受上级机关安排的外部审计。为做好应对外部审计的准备,提前规范好自身的财务工作,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单位人员业务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减少贪心、懒惰等私心造成的业务风险;制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法可依;积极进行审计建议整改工作,保障审计工作能行之有效地改善单位财务状况。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水平必定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促进整体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娜

内部审计账务检查论文 篇2:

基于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分析

[摘要]区属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疾病诊疗、医学研究、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重大职能,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专项资金是公立医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区属公立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大内部审计检查力度,保证专项资金的效用能充分发挥出来。文章简述了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的内容,并对审计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的措施。

[关键词]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内容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79

所谓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就是指由国家、上级部门分拨下来的,用于特定项目,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款项。按照使用的用途来看,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学科建设、科研的专项资金、公共卫生的专项资金等,具有政策性强、来源广、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实效性强等特点。

在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合理使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检查是保证专项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检查,可以有效制约各种不良行为发生,保证专项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促进专项资金的每一笔款项都能发挥其实效,提高其经济效益;还可以及时发现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进行纠正,优化专项资金的配置。因此,应该加强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检查,提高其使用效率,更好为医院发展服务。

1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的内容

1.1项目建设专项资金

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医院的基本硬件设施建设、医疗器械设备购置等,对其内部审计检查的内容涉及了从立项申报到资金使用完成的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条件是否充分、申报程序是否规范、预算编制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于新建或修缮等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是否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招投标等。

1.2重点学科建设、科研专项资金

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专项资金中,其内部审计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按照规定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的管理,是否严格核算相关经费、预算,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与学科建设、科研无关的费用款项,学科建设及科研结束后的专项资金结余情况等。

1.3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人群的健康等,其内部审计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以及相关的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收支账目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

2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2.1资金到位不及时

区属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一般都是由下往上层层申报,最后由上级部门来选定并分配资金。专项资金经过层层审批、转拨,到达医院账上所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到了每年的年底才能拿到专项资金,有的项目有可能到了年底都收不到资金款项。如果专项资金要用于采购项目相关的设备、器械等,还要经过政府集中采购的程序,其间又是层层审批,又要耗费上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无疑使得项目执行的进度延长,审批手续的冗繁严重影响了相关项目的开展及实效,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2.2专项资金未做到专项专用

专项资金明确要求要专款专用,但是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量存在着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挤兑项目经费并挪用为医院基建工程费用,挤兑专项资金并挪用为办公费用支出,还有医院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并不明确,随意使用等。例如,将专项资金用来支付公用车的保险费、维修费、职工补贴等。专项资金随意使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其预算编制不够具体化、细化,管理混乱,没有规范的制度化保障,没有做好监管工作,这直接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完成以及项目的质量。

2.3专项资金核算不合理

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必须进行专项的管理、单独核算,但是,当前专项资金的核算不够合理、规范,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单独核算,一些医院核算科目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没有设立相应的明细科目以及备查登记,这就使得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出现混乱,无法进行单独核算;二是账务虚报、挪用等错误做法导致核算结果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例如,有的医院将专项资金虚列入其他应付款项中,等过了核算期再转回来,有的将专项资金挪用到工资福利、日常办公支出补贴中去等。

3加强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的措施

3.1完善内控制度,健全专项资金效益评价机制

区属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工作必须重视内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应该明确工作的目标,突出重点,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认真编制专项资金的相关使用计划,使其科学、合理、有效,并且在实际的工作组要严格执行。同时,还要健全专项资金效益评价机制,要对专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并注重综合评估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专项资金可以用到实处,提高其使用的实效性和效率。

3.2加强专项资金信息披露

按照相关规定,公立医院应该定期汇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结束后递交专项资金决算和使用效益的书面报告,并接受相关部门拟定检查验收。因此,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加强专项资金的信息披露,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其有效配置。

在具体的工作中,医院可以制定专项资金信息披露规则和制度,要求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的相关部门定期汇报资金的使用预算、使用情况以及财务结算等情况,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要求相关部门在每个季度对专项资金的支出内容、规模、明细等情况进行公示,要强化区属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检查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保证专项资金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3.3改进设计方法和审计手段

區属医院的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工作要围绕工作的重点,突出特色,不断创新,改进设计的方法和审计的手段,使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检查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从而提高审计检查的效果以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可以在内部审计检查中结合信息科技手段,通过开发和运用审计软件来开展审计检查工作,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也可以开展抽样审计、交叉审计等多种方法配合执行,通过向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内部审计检查的水平和质量。

3.4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督

加强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审计检查,必须强化专项资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立项申报、招投标采购、可行性分析、资金的验收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并且要针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进行重点检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同时,也要对专项资金的全过程进行实施监控,全面掌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严格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从而保证专项资金可以顺利完成其使命。

4结论

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对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保证其能够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检查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方法和手段,加强管理和监督工作,提高内部审计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为区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更好发挥其功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慧.关于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2).

[2]程林.试论公立医院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集体经济,2015(33).

作者:倪钰蘅

内部审计账务检查论文 篇3:

内部审计与高校财务管理的价值关系研究

[摘 要] 随着高校的规模和体制变革,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了很多明显的不足,研究如何利用内部审计促进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论述了高校账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的价值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 内部审计;高校;财务管理;价值关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0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发展,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不但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投资效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在财务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就成为高校管理和使用资金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在财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

1.1 资金的利用率和效益不协调

当前,国家在高等学校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各高校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却很不平衡,这主要体现为:有的地区或学校在经费方面的投入明显不够,同时,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却又存在着教育和科研经费用不完的情况,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有些项目在投资、应用和管理等多方面都效益较低,致使政府对高校投资的效益和力度有所降低。

1.2 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

随着高校自主权的逐渐扩大,在资金的筹集、使用等方面的活动日趋增加,投资的风险也就相应在成为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实现发展规模和招生的需要,往往会贷款或举债,同时,学校向社会项目进行投资也时有发生,再加上校内在基础设施和科研、校办产业等方面的投资,而这些不同的投资在可靠性、合法性、是否能有稳定的效益等方面,往往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加大了学校在财务方面的风险,致使学校控制这些风险的能力和措施明显不足。

2 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价值的意义和定位

从理论上看,内部审计应该是一种相对独立和客观的活动,目的就是为它所审计的机构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活动的价值。作为高等院校来说,内部审计在功能上应该定位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协助和监督方面,重点促进学校在管理、内部控制、提高效益方面的基本监督和管理职能;审计工作者应该当好学校管理层的参谋和助手,努力使自己的职能从监督型审计转向管理型审计,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服务融于监督之中,促进学校和账务管理的自我完善,推进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具体地说,内部审计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下列重要意义和价值。

2.1 保证学校账务信息的可靠性

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通过查证账簿、经济活动资料和相关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学校的管理现状,保证信息能够准确、及时,从而为高校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基础。

2.2 保护学校的财务完整和安全

高校借助于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检查和分析高校的账务活动,防止在管理上出现漏洞,防范财务和资源的浪费,从而能减少学校资产的无谓损失,保证账务安全和完整。

2.3 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借助内部审计,在检查和分析过程中,可以消除学校在资产分配和管理中的弱点和盲点,挖掘出资金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潜力,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因素,推动学校提高管理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同步提高。

2.4 推动制度的完善,提高管理和教育水平

有效的内部审计,还能推动学校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和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强化内部控制的薄弱项目和环节,推动学校内部控制系统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 通过内部审计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价值的措施

为了推进高校的账务管理价值,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和财务部门充分协调,在服务和监督中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为此,在高校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中要注意几种关系或问题。

3.1 加强高校财务的专项审计,突出重点审计

高校的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结合本学校的情况,既要开展专项审计,又要抓好重点审计。在校内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审计和预算应该成为一项常规内容,由审计部门对经费预算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增加学校财务利用的透明度,便于各项管理有序高效实施。同时,还要做好预算的执行审计工作。

另外,对科研项目和基建、修缮的审计应该作为重点。因为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增加,越来越需要内部审计对这些项目进行充分和有效的评价、服务和监督,特别是那些占用国家资金圈套的项目,更是不能忽视,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和公示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与问题,力求科研经费能够科学、有效而又合理地得到利用。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高校扩建迎来了一个高峰,对于这些项目的审计也应该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对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把关和审核,确保学校的资金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节约,实现效益最大化。

3.2 加强高校投资的风险审计和管理工作

针对高校在投资方面面临的种种风险,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就是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学校首先要完善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通过详细的分析和审计,明确存在的风险来源和背景,对学校在贷款、投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如实提出审计结果和建议,力求能让学校规避投资风险,确保学校在经济和教育方面都能长期、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4 结 论

高校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防范、规避和化解高校的资金使用和管理风险,大大提高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和价值,这对于高校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明亮. 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J].财务与金融,2011(1):69-71.

[2]吴国耀.内部管理控制环境与经营效率[J].中国内部审计,2006(7):30-3l.

[3]胡景桂,涂红星.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审计,2010(24):44-45.

[4]续建勇.内控制度评审与风险控制实践心得[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73-74.

[5]肖建义.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7-28.

作者:丁志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工企业工艺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