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2022-07-19

第一篇: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推动讲话精神落地生根

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推动讲话精神落地生根

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犹如一缕温暖的春风吹遍龙江大地,为我省我市的发展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必须认真按照省委、市委的有关决定和通知精神,全力做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推动讲话精神在道外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迅速掀起讲话精神学习热潮。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制订学习计划,对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做出周密的安排。区委中心组要率先垂范,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动基层党委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主动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对讲话精神进行深入解读、深化理解。成立区级宣讲团,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开展宣讲,使讲话精神达到家喻户晓。

二是全力做好讲话精神的宣传。主动与省市新闻媒体对接,运用媒体积极宣传我区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新动态、新进展,报道道外区落实讲话精神的新举措、新成效,并运用社区宣传栏、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等同步做好宣传。组织文艺小分队,将讲话精神纳入创作内容,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向社区居民和广大农民搞好宣传。

三是坚持守土有责,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道外区是全市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艺术的中心区。近年来,我们在挖掘传统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015年以来,我区联手企业、高校共同打造了版画原创基地、陶艺产业研发基地、老道外印记漆画原创基地和程文霞剪纸研发基地等文化产业发展平台。2016年将配合市政府做好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三、四期改造建设,积极谋划,将民俗文化产业进一步植入该街区,推动道外民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还得到省、市文联的支持,正在积极争取“中国曲艺之乡”这个文化品牌,2016年有望能够入选,由此进一步丰富道外传统文化内涵,打造道外特色文化品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给我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打好生态、旅游和产业建设的组合拳,依托“万顷松江湿地”品牌,加大对100多平方公里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将滨江湿地整体规划为“六岛三池两滩”,开发引进新的旅游项目,完善设施建设。我们还将利用冬季冰天雪地的资源,打造具有东北浓郁风情的冬季旅游开发项目,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使资源利用步入夏天有项目、冬天有品牌的良性循环快车道,变半年闲为全年火,让青山绿水、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推进道外区文化旅游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篇:突出“实”“融”“强”“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为扎实推动试点工作,开州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胆探索,从“实、融、强、新”上下功夫,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成风化俗”的目标任务,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州路径”,有效打开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举措与成效

(一)突出“实”,建立“3+n”运行机制。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带头抓”,资源实行“大整合”、阵地实行“全覆盖”,建成“1+40+123”的三级文明实践体系,三级书记带头当好“第一宣讲员”,打造“领导干部宣讲团”“理论专家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三大宣讲团,推动理论宣讲进基层。积极推广使用市委宣传部统一开发的“一云四屏两播”(“一云”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四屏”即电视屏、手机屏、电脑屏、户外大屏,“两播”即应急广播和校园广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

(二)突出“融”,打造“1+6”推进平台。“1”即建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即建设6大平台。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党员电教中心、道德讲堂、梦想课堂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

依托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

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依托科普基地、科普大篷车等,建立科普服务平台;

依托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在线惠民服务平台,建立健康服务平台;

依托公共文化物联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广播村村响、区融媒体中心等载体,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媒体平台。同时,打破“各自为政”的阵地壁垒,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设点布局广泛灵活,工作平台互融互促,充分发挥了各类平台载体综合使用的效应,切实做到了“一个中心、n点辐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各镇乡(街道)整合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服务中心等场所,根据各自经济状况、阵地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所40个。各村(社区)依托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健身活动广场等阵地资源,结合村史村情、村风民俗,打造主题鲜明、各具亮点的文明实践站123个,为群众在家门口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稳定场所和便捷服务。

(三)突出“强”,建立“3+12+n”志愿队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区委专职副书记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副总队长;

乡镇(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担任分队长,副书记、宣传委员担任副队长;

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小队长,村(居)委会主任担任副队长。同时配置政策理论宣讲、助学支教、扶贫帮困、法律服务、人才培育、生态环保、技能培训、卫生健康、文化服务、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科学普及12支常备队伍。各镇乡(街道)、村(社区)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和心系乡土、热心公益的新乡贤以及“五老”人员、身边好人等组建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如打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老兵志愿服务队”“农技服务志愿队”“乡贤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等6支品牌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爱心帮扶、农技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送到基层、送进社区、送进千家万户。

(四)突出“新”,抓好“6+”实践活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六做”6项任务,突出宣传宣讲、评比评议、帮扶帮助、乐民惠民、整治整顿等实践形式,形成“刘帅精神代代传理论宣讲”“典型示范”“移风易俗”“快乐星期六文化惠民”“明德帅乡”“红黄双十条协商议事”等特色品牌,充分挖掘这些活动品牌的创新点、闪光点和群众需求的结合点,使之更加贴合群众需求,彰显鲜明特色。同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有机融合,培育形成了“百名党员能人进百村”活动,“快乐星期六”文艺志愿者进村入院,“百镇千村万户”农村环保大宣讲,“孝亲、爱子、尊师、敬老”传统文化讲座等特色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在群众当中,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以“道德讲堂”和“明德广场”为阵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在情理交融中接受真理、在潜移默化中凝心聚力。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载体,通过开展“开州大舞台”“广场舞展演”等文化系列活动,把政策理论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春风化雨中传播了党的声音。充分发挥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优势,搭建“微课堂”,开展“微宣讲”,实施“微传播”,采取“线上+线下”“宣讲+文艺”等多种形式,通过领导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启示经验

(一)组织机构是基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首先必须要抓好总体设计,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成立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构架,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亲自谋划。其次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实践中心落实统筹协调、规划制定、经费保障和考核督查等职责;

实践所落实队伍组建、活动承接、人员培训、活动策划、督查考核等职责;

实践站落实群众需求采集、队伍组建、项目策划、群众参与、效果评价等职责,各级组织机构实现规范高效运行,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精准有效落地。

(二)队伍建设是根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明确提出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的工作运行机制,这为破解群众工作“没人做、不愿做、不会做”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跳出了“一说加强基层就加钱加人”固有逻辑。一要建立精干高效的工作队伍。实践中心、所、站按照“531”模式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做的问题。二要建立阵容强大的志愿者队伍,广泛组织党员干部、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做志愿者,动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为服务基层群众、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全新路径,创造广阔空间。

(三)活动项目是关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须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农村和城市工作重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策划群众愿意参加、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讲、传、评、帮、送等实践形式,让群众既可以听,又可以讲,还可以演,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文明实践力量沉下去的目标,真正形成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四)体制机制是保障。体制机制管长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是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多久”的根本性问题。在试点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健全统筹协调、队伍培训、群众参与、志愿嘉许、经费保障、活动评价、监督考核等七项工作机制,形成实践中心统一调度,各部门服从统筹、加强配合,基层所(站)搜集需求、安排计划、配送活动、派发指令、联络师资、组织实施的运行模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精准落地。

(五)破解难题是目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需要破解如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更贴近群众、如何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如何打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如何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等难题。实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在于如何精准有效破解难题,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做成最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第三篇:初一作文: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

看着窗边那一抹浓郁的绿色,一丝甜甜的喜悦萦绕在我的心间,昨日的这盆“落地生根”,今天似乎又长高了一点。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一,新的一周在这一天开始了。

我喜欢这全新的一天,这天有两节生物课。每堂生物课老师都会让我们认识一种新的生物,所以,每个周一对我来说都是美好的。

生物课开始了,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校园的温室里,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每一种小花,每一种小草。

随着老师的讲解,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一株茂盛的植物上,它有着饱满而又柔软的茎和叶,摸起来很像婴儿幼嫩的小手,十分可爱。

原来,这种植物叫作“落地生根”,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它的叶子边缘有一些细小的嫩芽,当这些嫩芽长大成熟后,就会掉落到泥土里,成为一株新的“落地生根”。 我们听得十分入迷,想立刻看到它是怎样生怎样长,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从“落地生根”的叶子上掰下了一些成熟的嫩芽,送给了我们,让我们自己去种,去体验收获的快乐。

放学后,我急忙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找出一个闲置的小花盆,从装土的塑料袋里取出一大碗土倒进花盆里,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将“落地生根”的种子小心地撒在上面,浇了些水,放到窗台上,焦急地等待它长大。

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昨晚被我瞒下的那几粒嫩芽那些小芽却丝毫未动,我只得垂头丧气地赶去了学校。

第三天,我再次跑去看那几粒希望能够能找出一丝它成长的迹象,然而,我所能看到的,仍旧是毫无变化的嫩芽。

第四天,第五天。。。。。。

这样反复了几天,我的兴致淡了下来,也无心再去关心那些小芽,任其自生自灭。 几天后,妈妈让我给家里的花草浇点水,正当我庆贺大功告成的时候,我意见瞥见了那盆落地生根,惊奇地发现泥土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绿叶,它使干硬的泥土生机勃勃,为单调的四周增添了不少情趣。我在惊讶之余还有一丝不解:它,是怎么生长起来的? 以后的几天,他长得飞快,点点的绿叶变得十分茂盛,也开始有自己的枝干了。 现在,它就在我的窗边,更加地茂盛了,它优雅着我的生活,不只是覆盖在泥土上的点点翠绿,而成为了一片小巴掌大小的浓荫,浓荫里,遮盖着一丝清爽。

然而,谁能想到,这一小片浓荫来自于几粒被折腾了许久的种子,来自于一处干硬的泥土。在缺少水分和养料的环境下,它所能依靠的就是那顽强的、不可抵挡的生命力。它成功了,它生长起来了,它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第四篇: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评《企业灵魂》一书

中国企业需要建立符合具有自身生命力且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更需要基于自身文化环境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模式,中国管理咨询需要更适合中国企业植根发展的企业文化理论支持以及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咨询实践技术。西方管理思潮不断涌向中国,冲击中国企业眼球的是眼花缭乱的各种管理概念走马观花地轮番上阵,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忙不迭地为中国企业推介国外所谓先进管理套路的人们,你们真正考虑过中国企业薄弱的基础了吗?你们是为了借着西式概念炒作自己的名声、卖好自己的书、还是真正为了本土企业的利益?中国企业管理是时候必须要搭建自身特色的足以抵御风险的管理体系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本土企业有着脱离不了的传统历史的沉淀,在本土企业借着西方管理技术的壳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其企业运行的基本管理哲学中,无不充盈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辩模式。 中国企业管理有着天然的后发优势,也就是在强大的政策导向中快速成长,并且面临对西方所有管理思想的尽情应用。大部分企业都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生产竞争、营销竞争以及品牌竞争的阶段,并且已经开始在战略和文化上感到迷茫,甚至在战略规划已经明朗,未来的路已经明确的情况下,仍然为如何凝聚人心而困惑不已。中国企业无须重走西方旧路就可以捕捉到文化竞争的硝烟。尽管大部分企业可能尚未交班或者正处于第二代领导人的阶段,尽管大部分企业在急剧发展之中尚未完全消化什么是管理,我们仍然坚持中国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放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进行重视,否则企业文化管理框架无法搭建,只靠战略的执行以及人力资源的激励,难以支撑未来的国内外竞争。 致力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证研究与哲学思辨相结合,企图发展出来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应然的使命。中国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作为本土管理模式的开路先锋,必然要承担着研究、发展适合本土企业文化的理论及实践任务。 《企业灵魂》是经盛管理咨询文库的企业文化实操丛书的第一本,它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书里将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理论以及相关知识都做了介绍,力求理论体系化,操作实践化,是当前介绍企业文化理论最完善的书籍之一,同时将经盛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部分理论与实践案例都在书中做了介绍,务求读者能够自助掌握企业文化的实操流程。 根据目前的企业文化业界,负责任的学者研究仍然侧重于挖掘以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或者忙于不断深入构建企业文化理论的框架;而CI策划人早已随着CI热的沉寂而得不到中国企业的首肯;部分开拓市场者则在尚未具备企业文化理论理解的情况下,试图从人力资源测评的基础上发展企业文化测量,难以有全面及后继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州经盛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最早最权威的企业文化管理咨询专家之一,在丰富的管理咨询实践中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引领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模式的研究前沿,更通过文化与战略、文化与人力资源的出色协同使企业文化由虚入实,落地生根。 经盛管理咨询强调战略与文化是高端,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有足够的底蕴为中国本土企业贡献心力,才能从根本上抓出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一直在努力丰富企业管理咨询全方位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探求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创立,并制定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规范,指导中国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操,以使更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更多的管理者能够运用企业文化管理工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目前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实施流程而言,仅仅是就流程而流程,在导入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公司中,企业文化实操者仍然感到迷茫。《企业灵魂》的根本立论就在于:企业文化战略实施要深入开展,其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提升,因此,在该书的论述之中,叶生博士并不仅仅提出独创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型、工具、流程、文案,同时也注重于阐释支撑四大模块背后的管理思维,只有思维的提升才能决定企业文化的升华。《企业灵魂》是极为适合于那些正准备开展企业文化跃升的系统工作的企业管理者们,能够掌握初步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

中铁电气化局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国家队”。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创新,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坚持政治引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政治领导型、决策引领型、协调服务型“三型党委”建设,努力把党组织统揽全局、把关定向、决策引领、协调保障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

二、坚持筑路育人,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能力。实践中,我们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践行道德规范,构建了具有电气化局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了“报效祖国、拼搏奉献”的崇高追求和光荣传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铁电气化人四海为家、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锻造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打造了“促创干、争一流”的电气化精神,培育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形成了“诚实守信、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和企业宗旨,对内构筑了员工共同精神家园,对外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锤炼了“一呼即起、一战即胜”的企业作风,创造了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上的数十项第一。彰显了“冲锋在前、勇担大任”的脊梁本色,坚持把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神圣使命,在抢险救灾、促进就业、扶危助困、维护稳定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把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中,我们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根本利益。在权益保障上,建立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认真解决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队伍建设上,努力打造职业素养好、道德品行好、诚实信用好、合作共事好,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四好四过硬”员工队伍。在人文关怀上,不断加强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下班组、到宿舍、入人心。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企业发展之魂,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文化支撑和永续动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设美丽中国问题下一篇:介绍三句半的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