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论文

2022-05-0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博物馆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物馆设计互相借鉴程度加剧,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同化的设计。由此一来,博物馆设计便容易丢失地域性特色,而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竭力避免的。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然后分析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应该注意的问题。

博物馆设计论文 篇1:

基于场景化体验的未来博物馆设计对策

摘 要:博物馆设计对博物馆展览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用户对博物馆展览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科学有效地进行博物馆设计,提高博物馆展览的效果,满足用户的需求。博物馆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博物馆设计的水平。博物馆设计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内涵,文章主要从博物馆设计现状、未来趋势及基于场景化体验的未来博物馆设计对策进行阐述,探究博物馆设计的措施,希望为研究博物馆设计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场景化体验;博物馆设计;对策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在传递知识及文化的过程中仍旧采用以往的文物陈列方式,而这种方式缺乏互动性,难以给参观者带来良好的参观体验。对于参观者而言,其更希望在参观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场景体验,如何满足参观者的这一需求,已经成为博物馆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博物馆的设计现状及未来趋势,并提出一种基于场景化体验的未来博物馆设计对策,以期能够提高我国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

1 博物馆设计现状及未来趋势

1.1 设计现状

我国国务院在2015年正式出台了一部关于博物馆行业的法规文件,即《博物馆条例》,该条例对博物馆在研究、教育及欣赏等方面的职能进行了明确,从而使博物馆在社会功能中发挥其公益性和艺术性。自该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博物馆的接待游客人数也逐年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末我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5136家,博物馆藏品数量则达到5096.32万件,游客人数更是已经达到了10.08亿人,这也说明我国民众正越来越关注文化层面的需求。

1.2 未来趋势

虽然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参观者人数不断增多,但大多数博物馆无论是在设施设备,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难以彰显其自身特色,所采用的展示手法及内容也过于陈旧,对展示文物的讲解也不够详细,最重要的是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很难获得场景体验,全程缺乏互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也使博物馆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真正被应用到博物馆中,从而使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般感受文物,并对文物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知,其参与感将得到大幅增强,而这也必将使博物馆的历史代入感大大增强。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场所,承担对社会的教育责任,尤其对青少年自然科学等知识的普及,承担一定的教育功能。博物馆设计体现博物馆发展的内涵,未来的博物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能给用户一种美的享受,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认识博物馆,并理解博物馆设计的内涵,有利于现代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2 基于场景化体验的未来博物馆设计对策

2.1 场景化体验

在博物馆中,参观者可利用信息技术来感受历史场景的恢宏壮阔,并在场景的故事情景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便是场景化体验。在场景化体验中,参观者需要借助于VR眼镜来感受场景,使参观者能够以当事人的角度来体验场景中的故事情节。在场景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将信息与知识融入其中,并通过新媒体来彰显场景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从而使参观者能够置身在场景之中来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参观者则可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对场景进行真实感受,并能够主动参与到场景的故事情节中去,进而使其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历史代入感,并深刻感受到文物展品在审美、文化等方面所蕴含的价值。例如美国在2017年推出了一种可进行虚拟现实体验的新闻博物馆,当参观者进入博物馆时,需要由工作人员为其佩戴VR眼镜及耳机,这样参观者仿佛真实地站在柏林街道上,而不远处的卫兵则站在高塔上不时用探照灯进行扫荡,随着场景中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场景内所具有的紧张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浓郁。如果游客靠近柏林墙,还可通过手柄对柏林墙中的砖块进行操作,从而使游客能够真实感受到1989年11月9日时,众人将柏林墙推倒时的情景。这种场景化的体验可为参观者带来逼真的感官体验,使参观者从心理上获得沉浸感。除此之外,在场景化体验中,还可设置多名参观者,这些参观者可在同一场景中共同联线来感受场景中的故事情节。由于博物馆是一个公共社区空间,而多名参观者在这一公共社区空间中可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既可使参观者在共同参与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场景体验,同时也能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使其能够在场景化体验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场景中的历史故事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2.2 未来博物馆设计

未来博物馆的设计方向要体现出场景化体验,这也是博物馆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趋势。在对未来博物馆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其价值有一个深入的思考,而在思考其价值过程中,是需要从体验重构、用户重构及定义重构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在未来博物馆中,需要对具有学习需求又以参观为爱好的参观者进行重新定义,其可以定义成能够在娱乐中学习、喜欢更加新奇体验的文化爱好者。对文物藏品的静态观赏方式,也将进一步转变成具有多感官的沉浸式场景体验。从定义上来看,未来博物馆将改变以往的文化知识输出方式,转变成参观者对知识进行自我获取的方式,这样可使博物馆的社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未来博物馆将不再以了解历史及文物为停留点,而是将发展成一个能够在沉浸体验中实现文化信息传递的社区,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展馆的意向传达有一个强烈的认同感,博物馆参观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富有趣味的体验方式。

在未来博物馆中,其建筑外形以俯视角度来看,是以太阳为灵感的,而太陽可以看作是能量之源,其能够将能量输送给万物,这也使太阳成为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一大基本元素。要想使未来博物馆的建筑外形看起来富有科技感,就需要以水平对称的不规则多边形来设计其建筑外形,这样在博物馆的整体结构上,其中部是镂空的,而其下方中央位置则布置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喷泉,喷泉周围则有楼梯环绕,这样参观者在通过不同展馆时可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从内部构造来说,为了使不同游客的观看需求得到满足,各个楼层的真实展厅和虚拟展厅应数量一致,并且展馆周围还要设置可用来休息、休闲的桌椅,这样能够给参观者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

在未来博物馆中,其服务体系是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博物馆的服务体系应包括七个组成部分,分别是AI人工智能语音讲解、社区交互、门票DIY定制、3D建模展品打印、场景化史事体验、线上预订资源调控及移动端信息提供。VR眼镜是该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不仅可自行定制路线,还可实时查看不同展区的所在位置及文物分布,并且能够在AI人工智能讲解下对文物的轶闻典故有所了解,可将自己喜爱的文物展品利用3D打印来进行收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往的博物馆在文物呈现及交互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在未来博物馆设计中,要以参观者的关键需求为依据,通过设计思维的有效运用来创造设计机会,通过与新兴的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使未来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获得强烈的场景化体验,进而真正满足不同参观者的文化追求。

参考文献

[1]刘硕.基于交互设计理念下的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9(1).

[2]靖德森,王梅.浅谈化妆品旗舰店交互设计——以迷奇为例[J].艺术品鉴,2017(9).

[3]郑德泉.老年空间与儿童空间的交互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

[4]姚璐,王尉.交互设计理念在景观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9(5).

[5]蔡玉静.场域理论下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交互设计通识性研究[J].工业设计,2016(2).

[6]韩彬彬,黄浦恩,朱超.从符号学谈地域性博物馆空间交互设计[J].品牌研究,2018(4).

[7]黄春霞.谈交互设计在室内软装饰中的体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5).

[8]李佳璘.新媒体交互设计在现代展陈空间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4).

作者:姜奕楠

博物馆设计论文 篇2:

试论博物馆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物馆设计互相借鉴程度加剧,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同化的设计。由此一来,博物馆设计便容易丢失地域性特色,而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竭力避免的。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然后分析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

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文化、文物和风俗,不应该失去其地域特点,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应该保持独有的特色。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博物馆的物料材质、色彩布局以及装饰元素。

一、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概述

所谓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表示在博物馆设计中要运用到地域性元素,地域性往往代表着某个地方区域内的特点。地域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地理位置的不同、外来文化的形成、政治和行政关系、民族地域。许多建筑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当时交通不够便利,且通信受到时间、距离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元素和特点。随着外来人口的进入,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出现融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丰富的地域条件为博物馆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域之间的融合将在设计之中有更多的探索。

二、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的主要内容

(一)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之物料材质的地域性

博物馆通常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更多,不仅要考虑博物馆局部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博物馆整体的设计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内容。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材质来体现不同的地域特点。我国不同的地域建筑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如北京的故宫、四合院等传統建筑,哈尔滨偏重于俄罗斯风格的建筑,陕西的窑洞建筑等,都是通过不同的材质表达出不同的风格,在博物馆的设计之中也可以进行借鉴。通常,我国之前的建筑倾向于使用砖瓦等材料,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博物馆的设计逐渐选择玻璃等具备时代性的材质,使博物馆设计更有现代感。不同的材质不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不同国家之间的区别,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博物馆设计之中,材质成为了地域性表达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之色彩布局的地域性

对于博物馆及建筑的设计而言,色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风格,营造出不同的感觉。色彩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室内的设计中,反映着地域的文化特色。博物馆通常有许多的展品,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展品不同,展品也体现着地域性。在博物馆室内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与展品构成相互关系,从而突出展品。同时,博物馆有着较强的功能性,也是较为正式的场合,在色彩的选择上不能太过于花哨,通常是选择较为贴近的色彩,通过细节的色彩变化来优化设计。例如,对苏杭的印象通常是雾色的,在苏州的博物馆设计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白色和灰色,有着苏州的地域性特点。除了色彩之外,博物馆设计的布局也有着地域特点,如故宫博物馆中,皇室的房间基本保留原有的布局,表现出深厚的古朴韵味。而西方如欧洲皇室博物馆也保留着原有的布局,相对于东方故宫的传统,西方的皇室装饰布局也更为现代化。

(三)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之装饰元素的地域性

博物馆设计如果只通过色彩来变化,有时候可能会过于单调,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装饰元素,或者图案和花纹等,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地域性。在进行博物馆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当地特色的装饰图案来表达博物馆的地域性。例如,北京传统的博物馆通常有着皇室特色,较为正式,有着皇室的图案纹理,而西方的博物馆则有着浓浓的西式味道,有着西方的特色装饰。不同地域的装饰图案有所不同,在设计的时候不应该单纯地模仿,而是要考虑到装饰图案与博物馆展品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创新的设计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地域性通常有着较长的历史底蕴,但不意味着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运用是一味地“考古”传统元素,同时也要注重设计的创新,彰显出博物馆设计的时代特点。

三、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博物馆设计之中应该避免过分趋同化

在博物馆设计中,最能够发挥的部分要属于展示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之中,首先应该符合展示空间的功能,其次应该符合博物馆所承载的情感表达。博物馆之中收载着具备时间沉淀的展品,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参观博物馆可以通过展品来找寻之前的记忆,在博物馆设计中,也可以来调动参观者的心灵感受,使参观者看到的不仅局限于展品本身,同时也能够体味到当地的文化韵味,仿佛置身于过去与此刻的临界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物馆设计互相借鉴程度加剧,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同化的设计。由此一来,博物馆设计便容易丢失地域性特色,而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竭力避免的。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文化、文物和风俗,不应该失去其地域特点,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应该保持独有的特色。

(二)在博物馆设计之中应该注重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保持当地的地域性特色,不代表固步自封,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关注学习其他地域和国家的文化。我国博物馆设计也有越来越多对于西方风格的模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东西文化存在差异,将西方设计不加修改地复制到东方未必是合适的,有可能会导致博物馆设计空有其表而毫无内涵。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外在的设计,更要注重设计与博物馆地域文化、精神内涵的结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我们愈发应该保护传统的时间沉淀下的文化,如果博物馆设计越来越趋同化,将逐渐丧失地域性特点,甚至被遗忘在历史的舞台,若干年以后都将是我国文化的损失。

(三)在博物馆设计之中应该取材于当地风景名胜及地标建筑

世界各国都有历经时代风云变幻的风景名胜,这些风景之中都有着较强的地域性特色,如北京的故宫、天坛、雍和宫、恭王府等名胜建筑,仿佛印刻着帝王时代的影子。而我南方的园林建筑则与北方不同,相比北方建筑的大气恢弘多了几分雅致。在博物馆设计之中,应该对当地的标志风景名胜或者建筑进行取材,以保留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例如,北京城楼门前的石狮子、四合院门上的石狮子等,都具备着较为深刻的地域性,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取材,选择一部分或者整体图案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之中。

(四)在博物馆设计之中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关注科技动向

科技的发展是高速的,在博物馆设计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应该加入现代化的科技设施,而且现代化的设施又不应该冲击地域性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展品展示,现代化设施只是辅助作用,不应该本末倒置。例如,可以通过现代化设施等方式来调动参观者对展品的兴趣,在趣味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四、结语

博物馆设计地域性表达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应该避免过分趋同化,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符合展示空间的功能作用,其次应该符合博物馆所承载的情感表达。保持当地的地域性特色,不代表固步自封,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关注学习其他地域和国家的文化,并且与时俱进,借助现代化的高科技设施,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展示展品,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骏.当代历史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以长三角地区为例[M].北京建筑大学,2014(2):15-17.

[2]李继来.地域性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M]. 长春工业大学,2010(3):9-11.

[3]姚红媛.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J].2016(5):17-19.

作者简介:刘阳(1991-),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研究生,学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作者:刘阳

博物馆设计论文 篇3:

精神,与历史同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设计

历史现实

大沽口炮台历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签订等19世纪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次事件,它是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屈辱与苦难的见证者。

第一次面对残破的炮台,我们震惊于现代人漠视历史的情绪。海河改道,炮台丧失了雄峙江岸的气势,周围的环境因为大量采挖泥土而变得千疮百孔,陈列室门可罗雀——沧桑百年的炮台以及它所经历的那段历史正在被现代人渐渐遗忘。

当我们驻立凛冽的寒风中,默默地,面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炮台,面对零落的。锈迹斑驳的铁炮,面对祖辈血染沙场的照片。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冥冥中,我们似乎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唤:历史,怎能忘记,就在那一刻,我们找到了博物馆设计的意象。

意象

它是历史知识的讲述者。人们将通过一条清晰的流线,去了解一百多年前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它又是一个精神场所,它感召你我的精神与历史同行。通过空间和环境的塑造,将人们的精神带离喧嚣的城市,从灵魂深处唤醒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它如同经历残酷的战争,爆炸后留下的痕迹;

它从大地中生长出来,永恒,如同炮台一样,成为苍茫大地的一部分;

它融入场地,还原炮台的历史形象;

它营造将你我的精神带回历史中去的空间氛围。

正是建筑的这种精神功能成为我们设计的灵魂。

历史知识的讲述者

整个建筑由前厅。报告厅,中厅,临时展厅、四个常设展厅、阵亡者祭奠堂以及库房和办公区等部分组成。我们从进入场地开始,面对茫茫芦苇和横亘天地间的建筑,进入博物馆,穿过门厅,报告厅和中厅,然后。以时间线索为序依次经过“历史上的大沽口”、”两次鸦片战争”、“李鸿章主持大沽防务”。“辛丑条约签订。”辉煌的大沽口”等系列展厅。参观过程中,在祭奠堂里,我们默默地祭奠战死者的亡灵。最后,再次融入茫茫原野,面对孤独的炮台,让穿越历史的思绪重回现实中来。

感召你我的精神与历史同行

博物馆的精神性是设计的核心。我们通过多种手法,致力于营造一种氛围,强调建筑和环境对人心灵的影响。

其一,借用“蒙太奇”手法。将场地中见证历史片段的场景纳入建筑中来

博物馆有限的展品对人的影响,远不能与炮台等历史遗迹相比。我们尝试着选择场地上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将它们和建筑用地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了控制整个场地的视线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室外场地上的标志性场所与建筑内部空间建立联系,每一个展厅就像相机的取景框,将炮台等重要景观摄到室内来,成为展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丰富了展览内容,又针对不同展厅的要求,引入不同的室外场景,塑造恰当的展示氛围。

其二,展示内容与空间性格相统一

展示内容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历史线索,不同时期在大沽口发生的故事,其性质和内涵都有差异,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展厅设计出不同性格的建筑空间,引入不同的室外景观,营造出不同精神性质的展览氛围;

一号厅,“历史上的大沽口”:1840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优美的小渔村——展览空间平和,宁静。浅色调,可以看见茫茫芦苇。

二号厅,”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空间扭曲,色调暗红,富于张力,能够遥望远处的遗迹。

三号厅,“李鸿章主持大沽防务”:旧制度下,技术强国的愿望终于破灭——空间由宽到窄。由高变低,喻意当时的自强之路越走越窄,向外的视线被芦苇所遮蔽,色调灰暗。

四号厅,“辛丑条约的签订”:炮台被毁灭——空间局促,以黑色调为主,只能看见残破的炮台一角。

五号厅,”辉煌的大沽口”:今天的大沽口快速发展,充满希望——空间开朗、阔达,炮台就像中国画一样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展示内容与空间性格相统一,使我们通过建筑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其三,身临其境的展示氛围。

根据专家对人视觉现象的研究,当人看事物的视角大于60℃时,有很强的身临其境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中有意识地将多媒体演示和一些展示图片放大到整幅墙面,既作为展示内容,又是展示的背景,在这样的空间中,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模糊了现实和历史的界限,我们的精神融入历史中去。

利用光来突出空间的精神性质也是设计中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阵亡将士的祭奠堂里,凝视那天顶撒落的一抹灵光;当我们在展厅中,面对那静静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炮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存的,已不仅仅是那光和炮台的影像,那一刻,我们的精神与历史同在。

其四,融入环境的建筑形象。

建筑以一层为主,就像从大地中生长出来。与饱经风雨依然屹立的炮台相比,体量谦逊,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水平展开的建筑不但没有影响炮台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对比还烘托出炮台的气势。

一百多年前,炮台坐落在炮墙上,博物馆水平的建筑体量,还原了炮台的历史形象。当我们置身茫茫天地之间,冥冥中,我们似乎在与历史中的炮台对话。

材料的选择依据对场地上现有材料的分析,细碎的卵石,锈迹斑驳的铁板使建筑与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时间将会在材料上留下痕迹,通过建筑我们似乎读到了历史的信息。

终于,通过我们的设计,强调了建筑的精神性,

在这里,我们进入场地,穿越建筑,

精神,被感召,与历史同行。

设计人:崔恺 文兵 白晶

作者:文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一所所长建筑师

收稿日期:2006年2月

作者:文 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机畜牧业论文下一篇:工业药剂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