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11-20

1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1 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

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 教师情绪的失控, 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 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 能真诚地接纳学生, 理解与尊重学生, 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1.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 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 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 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 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它课堂教学, 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3 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 复杂多变的环境, 给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 放好教具, 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 把垫子放成梅花型, 让每两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花瓣”, 让学生一到场地, 就感到心情舒畅愉快有趣, 渴望快点上课。

2 精选教学内容,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照顾他们体育兴趣, 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 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 到2000年底, 全国在校的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生) 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4%左右, 而且从近几年的资料来看, 发病率还是呈上升趋势,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 体育教师对这些学生有意识地采用体育活动进行调节和治疗上是势在必行, 而且还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 目前在校学生心理失衡大致表现为几点:焦虑、抑郁、神经衰落、恐惧等。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症状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不同方法。如表现出抑郁的这部分学生, 体育教师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足球、篮球、排球为主。女生安排些健美操集体舞等。运动强度要大小交叉, 速度快慢交替, 幅度大小相结合, 内容动作变化多, 有意识安排其他人合作去完成任务, 让其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提高练习兴趣, 树立自信, 调节好情绪。

体育教学要创造何种氛围, 发展什么情感, 培养哪方面的心理素质, 都要考虑现代社会的需要, 乐观自信, 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勇于竞争的意识当属必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适者生存已是不变的法则。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除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加注意外, 教师更要强化意识的培养。特别对于那些表现欲不强、不善于竞争的学生, 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

3 采用灵活教法, 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3.1 创造条件, 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及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 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 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 发展个性。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 勇于实践, 并充分争取机会, 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 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 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 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 提高交往能力, 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3.2 在快乐游戏中,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 通过游戏, 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 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 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 因为在游戏中, 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就会互相督促,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 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 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 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 使情感得到升华, 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比如, 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 我们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 不得倒下, 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 跑回队伍时, 一定要从右边归队, 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 这时, 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 抛弃了那种不愉快的情绪。

4 课后小结,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 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 自己评价。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 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 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其次,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 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 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 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 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

另外,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 各个阶段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 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

摘要: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 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因此, 如何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 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在此, 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体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常龙.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科学文汇, 2007, 33 (2) :32~34.

[2] 许唐成, 李俊卿.对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2004, 8 (1) :41~50.

[3] 黄汉升, 吴燕丹.论素质教育, 健康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2005, 9 (1) :40~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下一篇: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