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8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辐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根据调查,我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安全教育不到位、复杂的社会影响及学生心理健康等因素成为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诱因,必须借鉴国外校园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采取具体对策,有效防范小学校园安全。

辐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会受到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但是潜在的安全问题还是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文章主要分析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指出要构建学校安全教育多维度体系,实现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保证学校安全演练活动常态化,确保学校安全教育经常化,提高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

关键词:学校安全管理;有效策略;人身安全;健康成长

学校的校纪校规中明确指出学生不能参与任何身心有害的活动,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安全。然而,学生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本文提出有关学生安全管理的有效的策略,旨在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一、构建学校安全教育多维度体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身处学校,但还是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不足。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构建了学校安全教育多维度体系,主要是结合网络、学校与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在了解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后,学校利用覆盖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网络平台的丰富资源,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了总体安全教育和专题安全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安全教育网络平台是一个充满丰富色彩与吸引力的世界,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因此,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中,做到安全教育常态化,做到每天离校前安全教育一分钟,每周末安全教育五分钟,节假日安全教育半小时,把安全教育与各科教育结合起来。所有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育内容,又要做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人,做到安全教育无死角、无缝隙覆盖。

学校还要发挥教育的纽带作用,把安全教育辐射到家庭中去,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管理,同时发挥家长的监护人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建立起学校、家庭、网络的安全教育多维度体系。

二、实现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

学校的安全教育要注重内容的系统化,要让学生对各方面的安全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还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对踩踏事故进行了解,提高防踩踏安全意识。

例如,部分学生上下学会由家长接送,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离学校较近的高段学生会自己回家。其在通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注意来往的车辆,不能逆行。学校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对学生的离校情况进行记录,然后在大概的时间范围内与其家长通话,保证学生安全到家。学校还要建立监督机制,解决学生饮食方面出现的安全问题。部分学生在饮食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疏忽,没有注意食品卫生及安全。这就需要学校强化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后,才能允许上岗。学校还要对食品采购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是否存在疫情等进行研究。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时,学校要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消防意识。一些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多,在上下课时间段人流量大,教师要轮流值班,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疏散,让其在通行的过程中井然有序,进而提高他们的防踩踏意识。在开展校内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防止学生在走廊里打闹,并对操场上相互追逐的情况进行制止。通过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学校的安全教育内容会更加系统化,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保证学校安全演练活动常态化

学校安全演练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具备安全意识的前提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根据演练的内容与经验避免遭受损害。部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虽然家长有时会对其进行安全常识教育,但是大多数起不到作用。因此,学校要开展预警演练,让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提高其防范意识。

例如,消防演练是重点内容,学校大多会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消火栓等,但是在真正发生火灾时,学生大多是随意逃跑,缺乏组织。因此,针对消防演练,教师要让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有组织地撤离现场,还要教会学生使用灭火器。踩踏事故的发生危害较大,学生在实际发生踩踏事故时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防踩踏演练,在上下课时段让学生有组织地去往目的地,不能随意推搡,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地震灾害的产生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也是难以预测的一种灾害,在突然发生地震时,如果学生不具备安全逃生能力,则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时,要让学生听到教师的口令之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空地上。在行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听从教师的指挥,特别是在地震现象严重时,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学校要让安全演练活动的开展成为常态,通过多次的实际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逃生能力。学校还要在各个活动场地安装摄像头,对学生的安全活动情况进行了解与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确保学校安全教育经常化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学生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率。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在每天及每周的节假日课堂渗透相关的教育内容。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要提高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并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重视程度。这种真实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安全保护措施,让其在生活过程中更加注意安全。

学校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要让教师相互之间进行讨论,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思想上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学校不能空喊安全教育,而要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紧抓教学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节假日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安全,特别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要跟着家长一起出门,并且紧跟家长的步伐,不要走丢了。班主任要通知每一个家长学生已经放假,让家长注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做好事故防范措施,以免产生突发事故。学校在组织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管理行为,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与学校安全管理相辅相成,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五、结语

总之,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不仅需要做好安全管理,还需要联合家庭对学生进行保护,让学生远离安全事故。在贯彻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开展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春芳.谈如何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赖英俊,张鹰厦,赛建国,余仰标.探索学校安全管理新思路 创建平安校园[J].卫生职业教育,2010(15).

[3]王建平.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01).

[4]朱洪生.推行首遇责任制度 减少校园安全隐患[J].学校管理,2010(04).

[5]罗国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及策略[J].贵州教育,2012(05).

Study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School Safety Management

Zhai Guiguo

(Jiuqu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Gansu, Jiuquan 735000, China)

Key words: school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 strategy; personal safety; health growth

作者:翟贵国

辐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肇因和防范对策

【摘 要】根据调查,我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安全教育不到位、复杂的社会影响及学生心理健康等因素成为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诱因,必须借鉴国外校园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采取具体对策,有效防范小学校园安全。

【关键词】小学校园 安全管理 肇因 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益格局的分化和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校园安全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问题,校园安全事件尤其是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并呈现出多样化和恶性化趋势,充分暴露出学校、家庭、社区和各级政府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探究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安全事故发生的肇因及校园安全管理对策,课题组对海南省和湖南省部分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走访了海南部分小学校园,访谈了湖南省溆浦县部分小学的教师和领导。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其中家长问卷68份,教师问卷72份,学生问卷14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48份,其中家长问卷50份,教师问卷70份,学生问卷128份。

一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为了解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课题组选定了四项指标——校园安全力量、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周围环境以及校园建筑物。在校园安全力量方面,受访教师都认为学校安全力量薄弱、专职校园安全人数不多,安全保卫工作主要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兼任,缺乏专业保卫人员(见表1)。

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受访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本校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及执行的了解方面,情况不尽相同,只有48.6%的受访者对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有详细的了解。

在校园内部安全环境方面,74.6%的家长、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城镇学校的校园内部安全环境良好,而农村小学的校园内部安全环境则一般,存在隐患;校园周围周围环境却不容乐观,普遍认为校园周围环境复杂,附近的网吧、餐厅、商店较多,人流量大且成分复杂,很多社会成员和车辆随意停留在学校附近,对校园安全影响大,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

针对校园建筑,受访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学校存在陈旧失修的教学楼,校园围墙不坚固,学生宿舍存在安全隐患,缺乏标准化体育场地。

根据对上述指标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缺乏专业的校园安全力量,相关安全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宣传和执行;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缺位;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容易引发安全事件;学校部分建筑物年久失修,危及人身安全。

二 引发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调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人群高度集中,

海南省小学与幼儿教育研究基地课题、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HNSK(ZX)14-171)

人口密度高。而小学生又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年龄小,个体认知和防范能力弱,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引发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又有校园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及家长认知的原因,根据调查,绝大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认为是以下原因引发的小学校园安全事故。

1.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教育效果不理想,师生缺乏安全意识

尽管很多学校都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但根据我们调查,70%~80%家长对学校安全教育效果持谨慎态度,20%~30%家长认为有必要让子女参加专门机构举办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培训;学生参加安全事故防范活动较少;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认为学校不出大事就可以,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更有甚者,部分以安全教育为幌子,蒙蔽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结束后一切照旧,放任自流,存有侥幸心理,为校园安全事故留下了隐患。

2.复杂的社会因素

根据调查,受访的家长和教师都认为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容易引发校园安全事故。这些社会因素主要有:

第一,交通安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上学的主要方式是乘车,步行或家长护送上学(低年级学生除外)较少,在学生乘坐的车辆中,正规校车很少,私家车较多,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小学更缺少正规的校车,所以部分学生上学都乘坐私车,根据调查,32%的受访家长对学生接送车不了解,50%的受访家长认为学生接送车不安全,只有18%的受访家长认为学生接送车安全。崭新的私车较少,大部分私车已接近使用年限,更有少数报废的私家车,车辆性能不好,遇上恶劣天气加之路面状况不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导致学生人身受到伤害。

第二,校园外来暴力的侵害。所谓校园外来暴力,是非学校人员侵入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区域,故意针对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和破坏行为,特别是侵害师生生命、健康和身体的行为①。目前,这两类人最容易引发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第一类就是社会失意群体,这类人多为失业、无业或破产者,处在社会最底层,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都非常薄弱,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后者自身诉求得不到解决时,容易将“黑手”伸向防范能力最薄弱的小学生,小学校园成了他们发泄不满的场所,第二类则是社会帮派或团伙,社会帮派或团伙是指“一群人的聚集,具有可辨认的领导者及内部组织,认同或宣称对社区或邻里的某一地盘具有控制权,而且从事个别或集体暴力或偏差行为” ②,他们通常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甚至染指校园,利诱或威逼学生加入社会帮派,从而助长这些学生的偏差行为,直接引发严重的校园安全事故。

第三,校园内部暴力侵害。校园内部暴力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生的施暴,如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施暴,60%的受访学生都曾经遇到过高年级或大个子学生的欺负,学生团伙之间的打架斗殴,这些暴力行为如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校园安全事故;教师对学生的施暴,尽管国家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在许多地方,教师体罚甚至对学生施暴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四,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小学生的启蒙学校,家长则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20%的家长经常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50%的家长偶尔对子女进行过安全教育,20%的家长经常给子女进行安全教育。

第五,不卫生食品的侵害。国家为增进学生体质,在中小学实行营养餐制度,国家对每个学生进行财政补贴,但由于利益的驱动,营养餐成为部分中小学敛财的“聚宝盆”,给学生提供变质、不卫生甚至是有毒食品,直接损害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并引发校园安全事故。

3.小学生个体因素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难以抵御外界诱惑,也不会处理危机;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情感和行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差,容易模仿他人行为。

小学生在各种困难和问题面前,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经常会出现悲观沮丧、意志消沉、心情压抑等现象,又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倾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当这种情绪得不到正常释放时就会采取过激甚至是违法的犯罪行为;小学生思想单纯,对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和友情观缺乏正确的认识,性格上没有定型,愿意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引发校园安全事故。

三 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利益分化期,各种矛盾的汇合导致校园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校园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更新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理念,探索校园安全管理新模式,采取切实措施,构建完善的小学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更新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理念

第一,小学教育要摈弃“以教育质量为本”的理念,重新树立和强调“以学生安全为本”的办学理念。过去,我们始终强调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但如果连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话,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学校也是无法发展的。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对人的关注更甚于对单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因此,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要明确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责任,科学界定责任主体。必须转变将小学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单一地划归到学校工作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陈旧理念,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时期,复杂的校园安全工作不可能由学校工作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单独承担,它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责任,由全社会共同承担。

第三,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校园安全事故防范理念。由于校园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对在校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极大危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未雨绸缪,提前预防,在教育长远规划中应该融入校园安全管理元素,将校园安全管理作为常态化的管理过程,绝不能搞事后治理。

2.创新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模式

由于人事、编制、财政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只有高校具备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而小学缺乏专业的安全保卫人员,安全保卫工作更多地是由门卫承担。从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爆发的复杂社会化因素和安全管理责任主体社会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校园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社会化模式。

第一,借鉴国外校园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英国建立了一整套法制化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强调多元参与的全过程管理,依法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重视事前预防,制定了详细的安全事故回应措施和透明化的沟通措施。美国巴尔的摩市则把校园安全管理做成综合性项目,要求学校、家庭和社区必须参与该项目,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的校园安全防范机制。我国可以借鉴上述经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法规的执行,建立问责机制,强化部门责任,密切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的合作,构建完善的小学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第二,探索新型的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模式。根据调查,众多受访者都认为,保卫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传统模式,也是主要模式。然而,受制于人员编制、经费和装备等因素,这种模式的效率非常低,不能应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探索新型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和市场主体重效率的某些做法,采用校区物业管理这种全新的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市场竞争,教育行政部门选择资质齐全、实力雄厚的物业管理企业,与其签订契约,将维护校园安全的责任委托给物业管理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负责监督、指导物业管理企业履行其校园安全管理职责。

3.防范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具体对策

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防范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创建和谐校园,除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外,必须针对诱发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肇因,采取具体的对策。

第一,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牢记“以学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在语文课、体育课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元素,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第二,构建校园外来暴力的国家干预体系和社区防治体系。校园外来暴力已成为引发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且对师生人身、财产及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恶劣。防范校园外来暴力,要求政府和社会的强力介入,政府必须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如制定《校园安全法》《校园暴力防范与处理办法》;建立校园外来暴力的受害者补偿机制;完善校园外来暴力的教育行政法律救济制度;整合协调各部门,形成防治校园外来暴力的合力。社区应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推广落实校园警务;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精神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对媒介有关校园暴力新闻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引导。

第三,消除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教育学生不坐黑车和危险车,公安交警部门应规范校车管理,坚决取缔黑车和危险车,在学校周边道路设立交通标志,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详细检查,杜绝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的交通因素;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和饮食的检

作者:覃晓辉 杨为清

辐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探索

摘要:构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从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出发,调研国内外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从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等方面,系统性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操性,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种类多、数量大,安全管理要求很高,管理难度很大[1]。高校实验室要开展许多探索性科学实验,稍有疏忽或不慎,轻者可能毁坏仪器设备,重者会造成人員伤亡。因此,实验室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并将长期存在。

虽然许多高校年年召开实验室安全会议,制订了不同种类的“安全条例”、“安全工作手册”,但是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学校对安全工作认识尚停留在感性层面,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实际上起到的是“消防队”作用。李志红等对实验室100起事故的分析发现,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中80%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2]。各类实验室事故的出现,是实验室人员操作不规范、安全教育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刻不容缓。

开展安全教育是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水平,防范和遏止事故的 “人祸”因素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3]。构建规范化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提高全校师生安全责任意识,增强技术安全操作能力,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现状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4],美国、欧洲部分高校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管理体系,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同时,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建设,自编教材中均涵盖了安全警示标志、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材料的安全使用、实验室安全守则(包括警示性符号、穿着规定、一般注意事项、急救、动植物安全、实验结束规定)等内容。国外高校实验室除了系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还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经过长期规范性的工作,国外高校学生和教师安全意识都较强,学生同时也监督实验指导教师是否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是否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加强了安全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近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危化品、特种设备、辐射防护等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内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同时编写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教材与图书,比如是《实验室安全技术》、《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等。此外,许多高校组织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行编写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实验室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要阐述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危害以及正确的规避防护知识与方法,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的基础读物,以满足各自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需要。

三、 安全教育与培训存在问题

本文对近20年来发生的11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还是呈多发的态势。2009年7月上旬,某高校在给实验室气体管道换气过程中,错误将本应接入307实验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通向211实验室的输气管,导致1名博士研究生中毒死亡。2015年12月下旬,某校一名博士后进行催化加氢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氢气钢瓶因泄漏导致爆炸,事故导致1人死亡。以上案例仅仅是部分被报道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其中还有大量实验室安全事故因未发生较大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没有被公布出来。

分析每一起事故的原因,无非是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因果性、潜在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分析发现: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与师生安全教育缺失或者不足存在密切关联,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没有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安全教育仍停留在以常识性、科普性为主的培训层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技术安全教育内容,缺乏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讲授,也缺少典型案例分析,因此实验室安全教育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够强。安全教育全覆盖难度高,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格,没有做到持证上岗。高校学生流动性大,专业类别多,学科交叉越来越多,院系在执行准入制时难度大,未能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全覆盖”。

四、对策与建议

生产安全管理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等因素状态的管理,通过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目的。加强对人的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最主要的途径是开展全面、系统、有效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因此,我们建议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安全教育:

1.建立完备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严格持证上岗。国外许多高校的门禁系统与安全考试系统紧密衔接,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师生才能刷卡进行实验大楼,确保了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

2.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目前大多数的安全培训是以讲座的方式开展的,讲座可以短时间内传达安全教育知识,但形式单一,培训效果差。除了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与讲座,我校通过张贴实验室安全提示,如“禁止向水槽中倾倒化学品”、“离开实验室请脱去手套”等具体的指向性提示语,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提醒师生时刻注意安全操作。通过在各实验大楼和人员集中的教学楼、图书馆悬挂安全宣传横幅,张贴各类宣传画,不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安全标语、安全漫画和安全微视频征集活动,增加安全宣传的趣味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3.实施系统性安全培训。由于以往实验室安全培训主要是开展消防知识的普及,远远不能应付日益复杂的实验室环境。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实验室安全分散在实验室处、保卫处、学生处和校医院的现状,应设置统筹校园安全机构,将消防安全、化学品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实验室涉及的安全统一纳入培训体系,开展系统性的安全培训。

4.增加实操性的培训与演练。重视实验室应急培训,针对不同学院存在的不同危险源的情况,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比如化工学院侧重开展化学品应急培训,生命学院侧重生物安全的防范和应急等。

5.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各高校已经开始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设立为必修课,但是我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相关部门应组织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并推动实验室安全教育成为必修课。

参考文献:

[1] 董继业,马参国,傅贵,杜昌昵.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258-261.

[2] 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4):210-213+216.

[3] 李佳慧.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4] ]张志强,冯建跃,阮俊.台湾地区高校实验室安全暨环保考察的思考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4):226-230+236.

作者简介:

谢亚萍(1991-),女,江苏苏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谢亚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论文下一篇:水利基本建设财务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