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2-10-2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 是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的秘诀。但对于多数中专生来讲, 学习数学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有的因为基础差听不懂, 便失去了学习兴趣, 有的干脆就讨厌数学, 觉得学数学是件苦差事。针对这种情况, 怎样激发和培养中专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1 加强感情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需要融洽的感情基础。一般来讲, 每个班都有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 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理解, 信任、关怀和鼓励。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让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某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由此看出,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 对待学生, 我的看法是:首先, 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好数学, 在人格上尊重他们, 对他们每一个人, 尤其是差生, 均寄以期望, 让他们从老师的期望、信任和关怀中得到勇气, 诱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平等相处, 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之, 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 都会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增长厌学情绪。所以, 只有教师对学生爱得深, 师生感情深厚, 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2 加强语言艺术, 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刻也离不开语言。简练明达, 情趣横生的语言,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兴趣盎然;枯燥晦涩, 平板乏味的语言, 使气氛沉闷窒息, 学生昏昏欲睡。所以, 教师要不断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数学教师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直线概念时, 我是这样描述的:“直线可以想象成黑板边线无限延长时, 穿过高山大川, 突破大气层, 经过星球, 直到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经过这样一番描述, 学生便兴趣盎然, 对直线概念的理解显得形象, 逼真了。

优美的语言, 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 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进取信心, 如在教“二次根式化简”时, 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常犯的错误=a, 教学要求学生解题时, 用绝对值保护来过渡, 即=|a|, 并告诉学生“要化简;先让a从屋子 (根号) 里走到院子 (绝对值||) 里, 至于如何走出院子, 这还要看a的体质 (正、负或零) , 体质健壮 (a≥0) 的直接出去, 体质虚弱 (a<0) 的必须戴上一条围巾 (负号-) 以防感冒。学生便哄堂大笑, 并在笑声中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3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诱发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以使学生形成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 从而使之饶有趣味地去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x4+x2+1”的因式分解时, 我并不直接给学生介绍解法, 而是先让他们分解一下“x6-1”。班上基本出现了下面的两种情况:

这样, 学生就疑惑了, 为什么两种解法, 答案却不一样了?怎样才能把答案变一样呢!这就很自然地诱发了学生求同异的兴趣。然后, 我才向学生说明, 答案之所以不一样, 就是因为“x4+x2+1”还可以分解, 启发学生比较两种答案, 得出“x4+x2+1”具体分解方法。

4 运用适合教法, 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授, 演示, 学生就是听、记、练, 这样学生没有起到主体作用。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久而久之, 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学习兴趣一天比一天下降。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 基础知识情况, 提出一些紧扣教材, 引人入胜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潮天, 面红耳赤。最后教师积极鼓励他们发表意见, 表达自己的想法、结论。这样既能做到很难的问题在讨论中自然明白了, 又能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然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提高了。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感情投入, 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创设问题情竟, 运用适合教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学习,培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筑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广州铁路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为例下一篇: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设计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