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2022-07-19

第一篇: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很多人认为,教师是个很好的职业,工作比较清闲,收入也颇稳定,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实际情况并非他们想象的如此,据研究资料显示,全国大约有16%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而农村教师所占比例又大于城市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它主要有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我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意义的肯定。

克服职业倦怠的办法。

第一,管理者方面。

1、教育主管方面,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近两个月来,连续发生的校园伤害暴力事件,引起了各地各校的高度重视,顿时,校园安全在全国范围内拉响了警钟。但我以为,目前,我区中小学师生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校园安全隐患。从全国大范围来看,每年大中小学因为心理问题导致老师或学生自残或伤害他人的事件也是屡见报端的。

其实,我区不乏业务骨干和教学能手,这与近年来,我区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业务能力的培训有很大关系,但据本人了解,恰恰是这些业务骨干和教学能手,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作为老师,大都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为了适应大环境的需要,教师一般都会主动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但我以为,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外,更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

2、学校方面,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老师,在学校工作时间较长,周而复始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长期下来,自然会觉得枯燥,心生厌倦情绪。所以,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多开展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老师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能放松情绪,缓解压力,也能融洽同事关系,增进和谐。

第二、自身方面。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修炼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积极乐观了,压力定会有所缓解,职业倦怠心理也会渐渐消除。

1、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即使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再艰苦,管理再严格,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环境时,就要积极的去适应,这也能帮助你减少一定的抱怨或不满情绪。

2、更新传统的育人观念,真正的关爱每个学生。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老师应该更新传统的育人观念,淡化学生的成绩,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分数更重要。带着这样的观念,你就会发现,每位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闪光之处,你也就不会为学生一次考试的失利而耿耿于怀,郁闷不快了。如果你能真正地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每个孩子,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包容每个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坚信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坏,他们都有成才的机会和可能,你也就不会为学生的违反纪律而大动肝火了。

3、热爱自己的职业,善于从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到别样的乐趣。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教师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当你带病坚持上课,收到学生的问候小纸条时,当各种节日来临,你收到学生的贺卡或短信时,当你的关心呵护,让你的问题学生渐有进步时……你能说你不快乐,没有幸福感吗?所以,作为老师,只要你热爱你的职业,你一定每天都能从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到这些超物质的乐趣。

4、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有生活的情趣的人,才会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珍惜生命。我们有许多老师虽然有职业倦怠心理,但又不得不做,因为我们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生存。乐观的人,一定会在工作之余,再做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或是养花、垂钓,或是读书、写作,再或是摄影、旅游等。因人而异,每个乐观的人都会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味到别样的情趣,精神的满足,自然而然地,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悲观的人,恰恰相反,既做不好自己的工作,也不会调剂自己的生活,整天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怨天尤人。

5、让宽容和感恩充满心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世上无完美之人,也无尽善尽美之事,宽容能让我们善于理解别人,也能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也不斤斤计较。宽容和感恩的心时刻充满心胸,我们定会倍感幸福,并且也会把这种幸福传递下去。?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总得心中有阳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说过,愿我们每位教师,在领导的关心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努力消除职业倦怠心理,做一个“阳光型”老师。

第二篇: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问明“怠”因 对症下药 ■ 小 慧

教书的倦怠,大致出现在两年或三年后,这时正好是一个新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这时,继续工作惟一的支撑点就是为了生活。

然而,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你觉得最烦的,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最大原因,排除它,我们就能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

笔者也曾倦怠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颇高,周围教师中差不多无人能比了?该得的奖都拿过、又被评为“准”名师?,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和希望。那时,感觉天天都在机械重复,完成日常事务后,就是聊天、看电视和玩,寻找消遣,直至有一天在媒体上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后,被他的成就深深触动,他的七个月教学胜过别人的三年教学成绩让我一下子惊醒。山外有山楼外楼,在孙维刚面前顿觉自己“渺小”,从此,我又有了追求:我要成为一名高效教学能手。

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一个小进步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想多了,自然有成绩,有了成绩自然就想写下来,写多了就成了一个写手。文章的多发又进一步地促进我向更高层次攀登。

一直以来,我为此努力,为此奋斗,不知疲倦,不敢懈怠,相信小成功的累积便是大成功。(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中)

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 李瑞婷

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们: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

当过老师的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的确,只有我们树立了关爱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才能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李家埠一中)

解决“有心无力” ■ 张秀梅

所谓“有心无力”,是指某些教师虽然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热情,事业心也比较强,但是,或因系民办转公办未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或因身处偏僻乡村很难接触新信息、新理念、新经验;或因学校和家庭比较困难,现代教学手段无条件应用,因而功底浅、知识少、能力差。虽然这部分教师主观上有“一腔热血”,但在具体教学上总是“捉襟见肘”,乃至与表扬无缘、奖励无份,成绩上不去。久而久之,棱角磨平,干劲消减,于是自甘平庸,沦为职业倦怠一族。对于这部分“有心无力”者,最好的办法是实施“助力工程”:或通过有关部门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或把这类教师分期分批送出去培训充电,打牢他们的知识基础;或多让他们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教研活动,培养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或有意识地在评先树优中给其一席之地予以激励,使他们通过不断的成功,积小胜为大胜,在自己文化知识、业务能力、理论功底都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重新树立信心,告别平庸,从而消除职业倦怠,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干劲,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取得思想教学双丰收。(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贾戈街道中心小学)

读好书 驱倦怠 ■ 刘志祥

做教师久了,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久了,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由于对本门学科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没有挑战性了,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就是倦怠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其实,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教同一课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倦怠,其实就是思想停滞的表现。一旦产生倦怠,必须及时警醒自己。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一本好书,不断充实自己。读好书,找出自己与名家的不足,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读书中寻找乐趣,寻找幸福,并依靠不断给予我营养的书驱走弥漫在我思想上的倦怠烟雾。(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县双溪初中)

警惕:教师职业倦怠 ■ 万安

一、多读书,勤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应该博览群书,这样可以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另外,工作之余教师还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二、参加体育活动,解除心理危机。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活动能使精力充沛,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覆盖”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有效地利用“休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道,由坚持告终。经常给自己以自信,你一定会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总之,教师面对职业倦怠,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为自己的心灵撒上和煦的阳光!(作者单位系浙江衢州航埠高级中学)

随遇而安,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与幸福 ■ 冯贻联

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

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应当学会优化并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学生的学业进步了,有自己的功劳,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我们都应当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这成果;师生间、同事间的关系拉近了、融洽了、密切了,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努力高兴,与学生、与同事共同庆贺这成功。有位哲学家警示世人,铲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我们种下轻松快乐的“庄稼”,还会怕厌倦悲观的“杂草”?(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太平中学) 学会理性妥协 ■ 侯法美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作者单位系山东寿光台头一中)

寻找成功感 ■ 余 俊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作者单位系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三小学)

人文关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 宋晓燕

一、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挫折教育。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羔羊喂养在相同的环境下,只是一只与狼相隔咫尺,这只羊在诚惶诚恐中不思进食,很快死去,而另一只则茁壮成长。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人的情绪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每逢考试结束,学校都会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对于考得差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以鼓励为主,批评辅之,惟恐刺伤他们受伤的心。而教师也是凡人,因此,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也应该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

二、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该校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学校都要宴请青年教师,主要领导亲自作陪。同时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作者单位系山东省牟平一中)

以变克倦 ■ 卓凤强

一、力克机械、重复。机械、重复,不单身体容易劳累,影响到心态,则身心俱疲。年年岁岁生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以变化的准备,迎接变化的学生,我们就多一份有备而来的主动、轻松,少一点被动的叹气、埋怨。

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活着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方向。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但就像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一样,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平时多读书看报,对比同龄人,有优越感时会忆及自己的汗水而继续扬鞭;有差距时会心生羡慕或妒忌而督促自己。这样,有目标有行动会时刻带给我们一份活力。

三、培养一点课外兴趣。胡适曾给毕业生开出的防身药“兴趣散”,指一个人应有本职外的兴趣,就可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义。事实上也是这样,下课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浇浇花,练练字,既放松了身心,又补充了课堂,何乐而不为?可以想像,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身心如何放松?爱因斯坦工余尚且拉小提琴,何况我们一般教师?(作者单位系广东省高州市平山一中)

不断制定小目标,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 宁 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若人生中没有奋斗目标,不管干什么事,时间久了就会不思进取,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目标太高了,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就象登山一样,一步不能从山底登上山顶,如果用沿途的景点来分解漫长的登山路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自信中逐渐接近山顶。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把远大的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奋斗目标。

小的奋斗目标仅仅是我们在实现大的目标过程中小小的一步,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其中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就成了我们实现下一个新目标的动力。所以,我们就必须把人生奋斗的最终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虽然大目标看起来遥遥无期,但小目标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此,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要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目标去奋斗,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同时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工作着的幸福,从而工作中的倦怠症也会离我们而去。(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寿光市牛头初中)

走进学生中间 ■ 王维梓

那天课间,我在教室中呆坐着,想想生活当中众多的不如意,评职、考核、进修„„越想自己越觉得当老师没劲,肯定我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觉地泪水也流了下来。

一只轻盈的小手滑过我的面颊,“老师,您怎么哭了?”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边的泪。“我们玩得多快活啊!老师,您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吧!您不是常说‘运动使人快乐’吗?来吧,来吧!”没办法,我也参加了进去。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围着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不知何时,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感到一身轻松。

上课了,目送着学生们进入教室,我的心情竟变得非常愉快„„

走进学生中间,感受学生的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与学生贴心交流,教师的心会变得非常年轻,教师也能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职业倦怠也会随风而逝,因为,对教师来说,学生永远是教师快乐的源泉。(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央子中学)

第三篇: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摘要:本文以高职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工商系教师的调查问卷数据,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倦怠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1 职业倦怠的含义

职业倦怠,被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定义为: 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职业倦怠会对教师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类教师工作情况的实地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研究本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试图探讨其解决对策。

2 调查数据分析及结论

调查对象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调查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调查表》共发出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为56.7%。主要结论如下:本次调查的高职教师中,58.8%的教师肯定自己存在职业倦怠现象;23.6%的教师对自己是否产生职业倦怠持不确定态度,只有17.6%的高职教师认为自己不存在职业倦怠;其中在58.8%的倦怠教师群体中,有2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结果表明,职业倦怠在教师当中已相当普遍。

3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将引起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高职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大 高职学生质量一般较低,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自觉性还是自我管理上都比较差。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只是老师,同时还可能有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家长的角色;老师除了要备好课、上好课之余,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学生工作。对教师来说这些比教学本身更容易感到疲惫。其次高职院校专业多、课程门类多,教师在一个学期上两门或以上的课程非常普遍。而且基本课时量普遍较高,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一周基本课时量是12学时,而实际上部分教师周课时数远高于此,甚至多于20课时,再加之备课、批改作业、科研、论文等,工作量非常大。

3.2 高职教师待遇低 在调查问卷中“您个人认为,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原因有哪些?”95%的教师选择了“薪酬不合期望待遇不公正”。您认为学校应如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90%以上的人选择了“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及完善的激励机制”。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对目前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加上医疗、住房等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待遇问题一直是教师的心病。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流失比较严重,据统计,每年高职离职率超过10%以上,而这个比例在民办高职院校则更高。究其原因,超过六成以上教师离职是因为待遇低。

3.3 高职教师缺少科研 科研在高职院校没有被充分重视。科研是不计入工作量的,教师评价或绩效考核时,科研成果也不列入考核范围。学校缺少科研方面的专门培训、缺少科研方面的奖励和支持。学校对科研方面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高职的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信息十分有限,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申报课题?在哪里能找到课题?要为申报课题做哪些准备?加之无人引导,所以,导致高职教师在科研方面非常欠缺。

4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笔者总结了应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措施。

4.1 学校应建立人性化的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结合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教师工作的差异,建立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能客观反映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例如,可以借鉴某些高校的做法:将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都统计入工作量,承担的课题、发表的论文、教材和专著都具体量化;国家级、省部级、横向课题、校内课题各有不同的分值。这样一来,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科研质量都会大大的提升。

4.2 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是否有效,取决于被激励者的需求,学校或社会应充分了解高职教师的需求,找到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首先,学校或社会应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办法,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的分配制度,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减轻教师生活负担。这也是绝大多数高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次,关注教师的进修和发展空间,建立人性化的教师进修和培养制度,提升高职教师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教师应从自我出发,快速找到自我激励的方法。

4.3 从专业建设方面入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调查数据显示:工龄5年之内的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工龄5-10年的教师,而建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职业倦怠。青年教师最好在加入工作岗位后,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使自己每走一步都有很明确的指导方向。下面就以笔者所在的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谈谈专业建设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帮助。工商管理系的特色专业建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找准专业定位;其次建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最后以实践实训体系的建设作为支撑。①准确的高职专业定位。专业定位是否准确,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就业导向定位和专业服务区域定位两方面。就业导向定位,即学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群,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服务区域定位,高职院校属于区域性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类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从以上两点出发,该校工商专业的定位是: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中基层管理人才。②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是在明确的专业定位下,结合工作岗位对素质及技能的要求确定的。因此又分为岗位基本素质和能力两大模块,岗位基本素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岗位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岗位技术或技能,包括企业文案、计算机应用等基础技能课和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现场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③完善的实践实训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践环节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系的实践实训主要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式。

校内实训主要以校内ERP软件模拟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形式,通过对虚拟公司的运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作流程和规则,结合校内实训,每年国家级、省市级的“沙盘技能大赛”,该系多次取得第一名,校内实训在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校外实习乃至就业做好了准备。

校外实训则由专业学年社会实践、寒暑假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项目组成,目前,该系正在积极开发大型校外实训示范基地,即选择一些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一次性可接纳较多的学生实习,相当于在企业建立一个实验班。这样,学生有更安全的实习场所,学校能更准确接收用人讯息,企业能选拔出适合企业的人才,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共赢。

目前该系的特色专业建设已经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立项,而且专业建设也必定是个长期工程一直进行下去。如果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建设方向相结合,在职业生涯初期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这一大的方向下,还有比较多的分项目、相关课题、职业大赛等,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快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研究课题。这对职业倦怠的预防和解决有很大帮助。

5 小结

综上,职业倦怠已经在我国高职教师中普遍存在,我们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危害,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的对策,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陈军.新升格高专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9.6:57-58.

[3]殷佳琳.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3-1.

[4]陈衍.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关系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23):87-89.

[5]李芳丽.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J].职教论坛,2010(11):38-39.

[6]王振洪.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研究-基于全国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73-78.

作者简介:柳颖(1978-),女,硕士,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职教育;田建红(1976-),女,本科,讲师、高级经济师,QMS外审员,研究方向:质量管理、环境经济;黄艳丹(1985-),女,本科,教学秘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第四篇: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当老师无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二,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让

七、八年级老师顺利上九年级,让高

一、高二年级的老师带高三班,在学校三个年级中逐渐循环。对于非中考或者高考科目的老师,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来荣誉的工作。

第三,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

第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山村中小学学校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外出学习老师归来上汇报课,请其它学校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示范课,本校内开展“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

第六,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学校在抓升学的同时,应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淡化“分数”考核教师,而应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

2.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要有意识地远离职业倦怠。

(1)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要珍爱生命,珍惜工作,尊重同事,赢得敬重。

(2)给自己制定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

(3)树立职业自豪感,“爱”使人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

(4)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是人为造成的,寻找对策。如“问题学生”的出现,家长的不解等,这就正视现实,不回避、不自怨。多一份耐心、爱心就会解决。有的是社会原因,如“购房”“赡养老人”等,这是每个人生都会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有韧性和毅力,不将生活压力带进职业压力中。

3、从社会层面上看,提高教师待遇是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应提高山区初中教师的待遇,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

【摘要】

教师职业倦怠正逐渐从个人问题延伸为群体与制度问题,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因素,在于对教师个体需要,尤其是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的忽视。为了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为了激发教师的职业动机,既要关注教师的个体需要,也要利用工作本身来满足教师的职业追求。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对策;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 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时,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无疑它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黑洞,像一只蛀虫一样在慢慢地蚕食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教师的内在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最后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采取有效途径堵塞这种教育中的黑洞,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背后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 动机具有激发、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产生于需要,并和人的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平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当动机消失,为之所推动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躯体、智力、社会、心理等方面。总之,职业倦怠具有以下特质:(1)倾向于极端;(2)反应出负向、消极的心境和态度;(3)广泛涉及整个人的各个方面。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情境,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他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学生,并处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物,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过度要求,教师本身常常处于压力的状态下。这种现象可能耗损教师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因而导致教师心身的倦怠。

在教学领域,国外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国际研究,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给教师倦怠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表明,教师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一般都同意教师经历着倦怠的三种心理反应。首先,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表现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第二,人格丧失。人格丧失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第三,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不再做出努力了。教师一旦经历这三方面的过程,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了失败感,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教师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体验倦怠的教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下降、常旷工、工作不求进取、耗费大量时间寻求新工作。

在健康方面,倦怠的教师也有许多表现,如身体不适、失眠等。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便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一般地认为,教师在开始时,工作都是热情与奉献的,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及个人性格的脆弱性,加上社会压力与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产生的挫折感,促使教师对工作成就的可能性进行重新评价。教育人的这种工作具有结果上的不可确定性及效果上的不显著性。工作投入越少,实际回报越低,结果引起人们试图权衡工作投入与可能回报之间的关系。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更加混乱,学生对教师关注的减少,家长的要求增多,领导的关心不够,同事的支持不多,等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引起愤怒,变得不具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工作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工资就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了。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因素 1.称誉与现实的反差

教师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今天,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没有科技不行,没有教师 的劳动更不行。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我国 也不例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教师节”的确立、《纲要》和《教师 法》的颁布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教师也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人之楷模”等。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地区,由于一些人,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干部, 还存在轻视知识分子(尤其轻视小学教师)的种种偏见,对教师的物质文化生活漠不关心,对教师生活中存在 的住房难、婚恋难、办事难、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不给予解决;有的人等级、权力观念严重,鄙夷教师职业,轻 视教师的劳动,甚至发展到殴打、谩骂教师。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活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以维护他们尊严。但是一 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该职业的态度与他们所渴望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时,就会产 生一种“屈尊感”和“失落感”,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处理不当就会对教育工作失 去兴趣和动机。

2.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背离

对任何社会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劳动报酬。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决定了教 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据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职工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面对这种不合理的“脑体倒挂”现实,教师们就会产生“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加之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 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这样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 动报酬的严重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3.职业工作强度大

据1993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拥有中小学教师887.14万人,中小学生17979.38万人,师生比为1:20.6,明显低于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加之我国教育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短缺, 致使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大。

教师的超负荷运转使他们没有任何的喘息机会,又由于追求升学率的缘故,他们不得不整天为提高学生考 试分数而犯愁。这一点在毕业班任课的教师中特别严重。况且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 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因此教师工作时更容易比别人发生职业倦怠。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体健康状 况普遍欠佳,与职业倦怠也有关系。 4.职业工作的低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繁杂纷乱的教育内容,瞬间即变的教育环境,他们必须充分地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才能胜任教育这一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工作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教师的创造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

教与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能动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有较高的创造性。而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如,封闭的教育系统,使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再如,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压力导致了教师身心的疲惫状态。

5.现代教育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 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从1993年 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看,我国教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截至1993年底,我国还有15.3%的小学教师、40.5%的中学教师、48.9%的高中教师学历未过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国家教委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 有相应的学历,即高中为大学本科、初中为大专、小学为中专)且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 式落后。

以低素质的教师去应付现代化教育,其结果不难想象。虽然他们在责任心和道义感的驱使下,尽职尽责, 但由于个人素质较低,在工作中还是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难以负载的压力 ,以致于产生许多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工作信心。

6.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与工作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但和教师的德才学识有关系,而且还和学生素 质、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诸因素有关系。如果教师在工作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由于其 它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导致挫折感的产生。

一个人的心理上是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则 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抱负水平的适合与否,与工作准备的程度密切相关。准备充足,抱负水平实现 的可能性则愈大,抱负水平便适合;准备不足,抱负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则愈小,抱负水平便不适合(过高)。 总之,由抱负水平过高和工作准备不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挫折感的产生,同挫折带来的行为心理变化可导 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7.角色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已、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二)工作环境

1.教学情境。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问题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工作的评价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以各种“率”作检验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建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是人际关系网的一个结。比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如果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就会使教师心力交瘁,导致倦怠的产生。

2.组织气氛。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常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孤立、官僚、无效能。有的研究发现,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回馈乃是助人工作者的重要压力来源。 (三)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A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 力求把握环境、时间观念强、急躁等。B型与此相反。研究发现:A型与B型的人在应激反应的多项变量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焦虑、疲劳、心理症状、健康指标、角色过度负荷和物质冲突上,A型性格都比较明显,这些表现与倦怠的征兆有很高的相似性。

2.对社会能力的知觉也是影响倦怠的因素。助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如教师、咨询人员等,他们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一般行业的工作不同。助人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特别需要与人互动的人际关系能力,即所谓社会能力。专业人员倦怠的发生,取决于下列两个原因:①是否能觉察到当事人(clients)的问题因个人的处置而获得显著的改善。②助人目标是否达到。如果专业人员能知觉到当事人,因自己的处置有所改善,则会增加他的胜任感,进而提高其助人的动机。如果预期目标不能达到,专业人员将其全部原因归咎于工作本身,那么就容易产生倦怠,因而降低助人的欲望。由上述理论可知,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在于教师能否知觉到学生的问题因其努力获得改善,以及教师协助学生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无法达到目标便容易产生倦怠。例如一个老师在新学年接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开始时立志要把这个班带好,但经过长时间努力以后,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那么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

(四)社会因素

教师工作倦怠是个人行为,但造成的原因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1.社会的巨变,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使情绪发生变化,加上现实中生活条件的不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矛盾,使教师心理波动较大。

2.群体关系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教师职业心理。某些教师在群体中与人的关系不够融洽,人际关系紧张,使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无归宿感,因此有的教师不能愉快地从事工作。

3.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也是人,在遇到困苦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缓解教师的不愉快,减轻工作倦怠感。对教师的帮助应有多种支持形式,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三、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是愿望勤劳肯干的。关键是是否给了他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否 满足了他合理的需要。我认为要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应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 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 ,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 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 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 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需要是一个人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一种主要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的行动积极性的原动力。 因此恰当地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是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1)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

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比较重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然而不能因此而忽视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 。满足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要满足教师合理的物 质需要,首先要解决教师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的问题,使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价值相适应。切实 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期发放。从而消除教师“不患寡而患不公”等愤懑心理,促使教师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2)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的需要

那些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因素,而起不到激励人积极性的作用;只有那些较高 层次的精神需要(如: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等)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激 励因素。因此,学校领导者要想激励教师的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必须建立教师劳动成就测量与评价制度, 使教师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就,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端正教育思想,变单一升学教育为学生素质教育 ,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的放矢,满足教师施展才华和创造才能的需要;注重教师的 培训和提高,给教师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教师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随着教师需要的不断满足,教 师的积极性也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3.切实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

学校领导首先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其次,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各种事物,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豁达大度、顽强乐观的精神面对各种社会现实。第三,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第四,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会使紧张的生活得到调整,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4.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障碍往往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阻拦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沮丧、失意的挫折心理状态。无论是个体的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都将影响个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失调。

要想排除教师的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绪,学校领导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挫折是在目标行为受阻时产生的。为防止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 (2)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教师健康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成的,而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是由学校人际关系构成的。因此,要想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 教师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如:对教师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正直无私,不拉帮结派以营私舞弊等。同时学校领导者还要对教师付出同志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如: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业务能 力,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时常为教工之间的业务交往与情感交流铺路搭桥等。

教育科学要加强教师心理研究,因为职业倦怠还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我们不能将心理问题随意混同于思 想问题和社会问题。

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还需要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

首先,教师个人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 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一些优秀教师遇到多种困难,但他们一到学生中间,烦恼、忧虑很 快消散。要让教师明白职业倦怠不但损害了事业,也损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师要想做到“乐而为之 ”,必须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这种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来源于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即要认识 到教师这个职业,从其对社会推动作用这一角度来讲,是一种高尚的事业。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 ,是一个教师避免心理障碍、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础。

其次,教师个人要加强个性修养,努力增强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如: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等。教师还应注意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情绪,作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等。

5.完善教育领域内部的竞争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当然,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它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而是培养人才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

在教育领域内部,要确立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必须有科学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等配套措施。当这些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有效地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周彬,.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6, (02) [2] 武晓艳.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谈教师职业倦怠及组织应对[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01) [3] 武晓艳. 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职业倦怠与组织应对[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5, (03) [4] 黄莉. 教师如何应对职业倦怠[J]. 人民教育 , 2005, (17) [5] 向祖强. 论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克服[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07) [6] 张俊友.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3, (18) [7] 张悦红. 论教师职业倦怠[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课程建设方案下一篇:精神文明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