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

2022-05-0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利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和AD-AS模型深入分析了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要谈“涨”色变。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 篇1:

论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摘 要:一般来说,温和的通货膨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的通货膨胀是需要调节的。通过观察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动,造成通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文章对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关系

1 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

詹姆斯·斯图亚特曾指出,待实现的商品总价格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他认为,无论如何,一国的流通无法吸收所有货币,而只能吸取其中的一部分。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一些新观点,发展了斯图亚特的观点,他认为每年流通于国内的消费品的总价值决定了一国每年所需的货币量。银行学派又进一步补充了货币内生性理论,认为社会交易的商品总价格决定了需要的通货数量,银行通过发行银行券满足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所以说若是交易增加,物价上涨,那么通货的数量就会增多。货币金属观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即货币具有内生性。1930年的时候,凯恩斯在《货币论》中指出了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货币创造能力,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使原始存款数倍增加,这也是货币内生性的体现。

现代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实行的货币政策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货币政策一度受到怀疑,因此产生了现代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1959年,《拉德克利夫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货币的内生性概念,但提出了货币是“流动性”的一部分,而商业银行加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同时提供了流动性,货币供给并不是固定的。1960年,格利和肖首先定义了内生货币,认为银行系统和其他金融机构都能够创造金融资产,即进行信用创造,非货币的证券与货币存在某种替代关系,进而使得货币具有了内生性。托宾进一步考察了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着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社会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和选择等使得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学派,还有其他学派对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了研究。总结这些学派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描述是:流通中的货币供给总量并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而是取决于中央银行之外的各种经济活动,商业银行能够创造货币,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这些都相应地增加了货币的总供给量。由于市场上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不能完全有效。货币供给受到经济总量、货币口径、流通速度以及货币创造机制的影响。

2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是这样一种状态: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个连续较长的时间内呈现出普遍上升的现象。通货膨胀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即从某一时间段到下一时间段商品的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有三种不同的程度,其中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急剧通货膨胀时物价不断上涨,购买力下降,人们的实际工资降低,这时人们急于把钱花出去,工作的热情降低,经济状况出现混乱。而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不再从事生产,经济更加混乱,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如货币量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等。从货币层面讲,通货膨胀受到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增长及产量增长的影响,假定收入水平处于某一点上不变,那么货币的大量增加及货币流通加快会导致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的流通速度影响着市场交易中的货币供给量,所以说货币量的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

3 我国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是由于经济主体在进行存款、贷款业务是要自主考虑多方因素,偏好、选择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且很难把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商业银行等的货币创造能力都会影响货币的供给量,货币供给具体是由经济体系内若干变量决定的,如信贷规模、存贷款利率等。

②由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或者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滞后,有时货币政策甚至完全无效。但是笔者认为虽然不能以货币供应量为直接的调控变量,但是仍然可以考虑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间接的影响达到最终的货币政策目标。

③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交易扩大的必然需要更多货币,在我国市场经济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下,货币供给只能通过“倒逼”机制实现。即由于国企贷款需求扩大、金融界资金流通速度较慢或是为了稳定汇率等,中央银行向市场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供给存在滞后性问题,滞后期大约为2年。从2003~2012年10年间,我国一共经历了3次价格涨落,通胀最严重时期分别出现于2004年、2008年、2011年。再看2003~2012年间的M0、M1、M2的增长率,可以看到通胀时期出现的前一两年M0增长率或M1增长率或M2的增长率出现过较高的增长。像表中第一次出现通货膨胀前的2003年的增长率为14.3%,M1增长率为18.7%,M2增长率为19.6%;第二次通货膨胀前,2007年的增长率为21.1%;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前的两年,M1增长率为32.4%,M2增长率为27.7%。

还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量也有影响。通货膨胀出现后,过一段时间(表中显示1~3年)M0增长率或M1增长率或的增长率也会出现一个较高的增长。2004年通货膨胀三年后,2007年M1增长率为21.1%;2008年通货膨胀出现后一年,M1的增长率32.4%,M2的增长率为27.7%;2011年通货膨胀以后,2012年M2的增长率为13.8%。

由表观察可得,货币供给大幅增加不会马上就造成较高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的效果往往要到一两年后才会出现。同样,货币供给量大幅减少的效果也不会立刻就显现出来。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带动通货膨胀的变动,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带动通货膨胀升高;反之亦然。同样,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存在一个反作用,即通货膨胀会带动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货膨胀降低会带动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参考文献:

[1] 陈昭.经济发展中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经验与实证[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旺霞.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理论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刊,2010,(9).

[3] 张明君.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 刘旺霞.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理论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刊,2010,(9).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6] 李军.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作者:肖娜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 篇2:

深入分析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摘要:本文利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和AD-AS模型深入分析了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要谈“涨”色变。

关键词:经济增长;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一、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推理的前提是通过支出法核算的GDP=Cd+Id+Gd+(X-M)中,任意要素的上升,其他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首先是对短期的影响的推导。从短期来看,利用IS-LM模型易推导出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图1:

图1利用IS-LM模型推导

由图可知,当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货币供給M的增加,导致i上升,使I上升。由于AE=C+I+G和AE=Y,则Y增加,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货币供给增多导致的通货膨胀是能够促进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

其次是对长期的影响的推导,利用AD-AS模型演示。

在AD-AS模型中,通过IS曲线的右移会导致AD曲线的右移,如图2所示:

图2利用AD-AS模型推导

P的上涨,会使厂商的利润增加。企业看到利润的存在,如果有闲置资源,就会扩大经济规模,使Y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无闲置资源,则会流动性过剩,产生经济泡沫,阻碍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从短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对长期来说,在资源充足时,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资源不充足时,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二、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首先是货币供给增加的来源是国际货币价格、国际外汇储备的增长,以下从价格和外汇储备分析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价格传导机制:世界经济的增长导致全球商品需求的激增,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和由此导致的外贸顺差扩大(X-M)↑→AE↑,国际投资的增加I↑→IS右移→AD右移→P↑。而在老牌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和货币贬值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投机需求增加,使全球能源、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非理性的上涨以及国内物价水平的波动上升。

供给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为了平行头寸,中央银行需要加大外汇收购力度从而释放大量的人民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导致人民币供给的成倍增加。

投放大量的人民币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货币供给的增加一部分形成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短期资本,流入股市等高风险高收益率的产业领域,形成大量的虚拟性的消费和投资,加大经济的泡沫性,从而造成经济虚假繁荣的假象;而另一部分形成长期资本,这部分资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其主要流向仍然是高收益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化我国经济产业不均衡的矛盾,增加经济局部产业过热的风险。

这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往往是加大我国经济体系的不平衡,引起经济局部过热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2、其次,国内经济也因政府政策和内需的影响出现持续的物价上升的通货膨胀。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增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会推升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经济的发展,会使国民收入的增加,导致储蓄、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货币需求量增加。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消极因素会被放大,经济风险明显增大,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和通胀压力增大。

三、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短期看,首先,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其次,物价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加大投资,增加产量,提高技术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有效地提高社会行业内的生产效率。最后,通货膨胀引起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大规模长时间的通货膨胀会使经济秩序紊乱,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会祸国殃民,产生大量经济泡沫,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投资、生产和消费脱节。

从投资角度讲,通货膨胀首先增加了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其次会破坏正常的信贷关系,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不利于投资的发展。

从生产角度讲,在高通胀的市场中,社会总需求远大于社会总供给,致使物价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不注重产品质量,一味追求产品数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从消费角度讲,恶性通胀导致物价过度上涨,如果居民收入不同步上涨,居民消费欲望严重受阻,出现大量囤货现象。社会的供给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生活必需品会供不应求,其他商品则出现大量供过于求的恶性局面。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听信谣言,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作者单位:1. 郑州大学商学院;2.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彭国富,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2011年6月;

[2]翟倩,吴秋瑾,我国通货膨胀反弹因素的分析,价格月刊,2010(1)

作者:耿骥 张喆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 篇3: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摘要:根据传统主流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一种大致平行的关系,但是,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情况的差异和实证分析中计量模型和数据选择的不同,传统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拟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的实际数据。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实证结果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资产价格

作者:马方方 田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材体系管理论文下一篇:超期治安行政处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