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体验亲历阅读——以《长相思》为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体验力的培养

2022-09-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让学生直面文本, 走进文本五彩缤纷的世界, 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 带着自我的色彩, 与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亲切平等对话, 亲历阅读实践活动, 让形象走进自己的心里, 才能有所体验而对文本内容感同身受。如此看来, 学生体验力的强弱关系着语文阅读效益的提高与否, 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否。

那么, 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验力呢?

1 唤起体验意识, 使学生想体验

学生参与体验的条件是教师能提供背景, 创设相应的情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与心理环境, 促进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境共鸣, 激发学生的体验欲望, 让学生的体验有一个起飞的跑道, 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1.1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想体验

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的情境出发,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维,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体验的积极性。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体验热情。

曾经听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 感触颇深。

师:同学们, 在王安石的眼中, 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 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 在纳兰性德的眼中, 乡愁又是什么呢?

王老师用凝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概括了王安石《泊船瓜洲》和张籍《秋思》中的乡愁, 温故而知新, 十分自然地引发学生对纳兰性德《长相思》乡愁的探寻。

1.2 营造和谐氛围, 使学生想体验

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纵观王老师执教的《长相思》, 王老师在课堂上似闲庭信步, 浑厚而有磁力的男中音给人一种优雅一种从容一种儒将气度。“来, 孩子。”“孩子, 你说。”“真好, 同学们。”“来, 我们一起读。”体现出的是一种师生间的融洽、和谐, 而学生就在这和谐的氛围中体验着、享受着浓浓的诗情。

2 提供体验时空, 使学生有机会体验

接受美学认为, 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有意义的空白点, 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 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造的权利, 引发思考, 激起联想。这有意义的空白点就是文本为我们提供的绝好的体验空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应努力挖掘这些体验空间, 让学生有机会体验。

在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文本后, 王老师提了两个问题, 了解学生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多少。

师:作者的“身”, 身体的“身”, 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 (没让这个学生坐下) , 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继续说?身在哪?来, 请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师:路上, 请请站着。继续说。你说。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山海关, 你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身在何方?来, 你说。

生: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山海关那畔, 那么“山一程”身在哪?还可能在哪?孩子你说。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师:那是怎样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师:好, 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身可能在船上。是的, 那么“夜升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 请站着。孩子们, 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他经过了大河小川, 他经过了山海关外, 经过了军营的帐篷, 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

王老师紧紧抓住一个“身”字, 让学生深切体验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情, 感悟到了作者“身”、“心”分离的痛苦。

3 提高体验能力, 使学生会体验

只有学生的体验能力提高了, 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文本的内涵。要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3.1 指导学生朗诵吟咏, 培养体验能力

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和获得审美享受的重要形式。我们不能直接对语言文字符号本身进行体验, 但我们可以通过动情地朗读来激活作品形象、情感和意蕴。在朗读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内核, 同文本在鲜活的生命律动中展开交往, 争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 达到身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境界。

3.2 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培养体验能力

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 充满着奇异的色彩, 就像童话一般。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想象飞向蓝天, 潜入大海, 越过崇山峻岭, 跃过历史的长河……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感官和悟性就在这不断的有指导的想象中变得敏锐、完善起来。

3.3 促进学生瞬间的顿悟, 培养体验能力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当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只有经过老师的启发、导悟、促悟, 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呈现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3.4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培养体验能力

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 积累越多, 了解就越深切。”也就是说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所以, 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 留心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 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对加强体验, 促进感悟是非常有帮助的。

摘要:学生体验力的强弱关系着语文阅读效益的提高与否, 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否。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和谐氛围, 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 使学生想体验;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体验空间, 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诵吟咏, 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促进学生瞬间的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使学生会体验。

关键词:阅读教学,体验意识,体验空间,体验能力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4] 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 2002 (3) .

[5] 黄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7) .

[6] 施茂枝.体验感悟, 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在几丁质酶研究中的应用下一篇:人文素质不是“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