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案例分析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公管案例分析范文

公管案例

佳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分析

姓名:班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学号:

陕西省佳县是陕西省榆林市里最穷的一个县,该县城该县城位于黄河西岸,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辖20个乡镇,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

在佳县县城,每年的七八月份,县城的人就特别多,不仅有在校大学生和信录取的大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每年贷款的人数为两千多人,贷款金额达1555万元,贷款确实解决了不好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整体提高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素质,但同时也给贷款学生和家庭增加了许多不便。

贷款学生仅仅为准备贷款材料就得到县城来回跑几趟,这增加了学生贷款的成本,也浪费了一定的人力。对于家庭条件落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必须先到县城里填写好贷款申请书并打印出来,在带回自己父母户口所在地,加盖村委会的印章,然后携带着相应的文件复印件,一起交到佳县生源地贷款中心,由贷款中心人员审查提交文件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如若一切都符合条件,则审核完后,等待生源地贷款中心的通知,再来正式签订贷款合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文件,驳回所有文件,重新准备,过期不候。

贷款程序非常复杂,对于新录取的的大学生来说,起码得到县城跑四五趟,并且,新生在申请助学贷款时,父母必须陪同,一起协助办理,这也意味着父母也得跟着跑两三趟,父母在外打工的,要不让父母回来,要不放弃贷款;对于在校大学生,不论是在外省就读还是本省就读的学生,每年的七月份,就得回家一趟去贷款,这对于暑假在外兼职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不方便的,在本省就读的大学生,六月份还必须在学校填写“在校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在这张表上,要盖学校,村,镇,县的印章。对一个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主要存在两大困难。第一,农村地处偏僻,邮递往返一趟,差不多就得半个多月,而学校给的交表期限又短,有时就因为错过了时间,导致无法贷款;第二,农村现在一般都是老少妇孺,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就算邮寄回去,也没有合适的人为盖那么多章东奔西走。

我县大学生助学贷款不仅程序复杂,过程繁琐,助学贷款中心的位置也不恰当。

在2011年以前,我县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心在县政府旁边的三间平房里,一间负责审查贷款资料,另两间负责贷款合同的打印和签订,在贷款期间,平房门口六点就有人来排队,到开始办公时,门外早已人山人海,等着递交资料。自从2012年六月份后,贷款中心迁移到了一个小镇里的学校里,要走五里多的山路才能到达。新的办理贷款的地方是十分宽敞的,但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对于像我们这样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利,起身去县城就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坐车的地方,做一个小时的车程,到县城下车,在继续走半小时,最终到达目的地。如果一次能通过也就罢了,不通过的话,还的来回跑。

在我看来,生源地助学贷款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提供了上学求知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但是这种好的政策应该配用好的实施方法,不应该变成现在大学生害怕的事,更不应该给学生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切身从实际情况为学生考虑,不要只注重形式,只顾方便自身管理和办公。

问题1:如何简化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程序,才能使之运行更加方便?

2:如何解决贷款中心的交通运输?

案例分析:

1:生源地贷款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还贷率,但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如何简化贷款程序,是政府及其相关人员在确保还贷率不下降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的事。

对于新生的贷款程序,可以上新生自己携带相关证件到当地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心申请贷款,不必要求父母一起前来,签订贷款合同时,由学生代签即可。贷款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将

更具体的贷款流程公布在宣传栏上或者网络上,包括如何在网上注册打印贷款申请书,需要准备哪些原件,哪些复印件,复印件的具体格式如何,哪些材料上需要盖哪些章,提供一份样板,使贷款学生能够一次把资料准备齐全,通过审查。

对于在校生,在进行助学贷款续贷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程序繁琐问题,在网上申请贷款,网上审核贷款资格,网上反馈的方式进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想贷款的学生在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将贷款申请发给贷款中心,贷款中心审核后在发给学校,学生负责贷款事项的部门确认该生是否是本校学生后,在反馈给贷款中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不用为贷款回家一趟。

2:关于贷款中心的交通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政府部门可以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负责人协商,在贷款高峰期,将其中几班的汽车终点站设立在贷款中心附近,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在交通运输上面的问题,节约了双方的时间,当然,票价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然后将班车的时候发布在网上或者宣传栏上,方便学生查看。第二,贷款中心迁回原地,原来的贷款中心面积虽不及现在的,但只要通过合理的分工安排,还是可以有序进行贷款的。将四间房屋分别安排收集审核学生贷款资料、打印贷款合同、签订贷款合同、提交贷款合同的任务,如此一来,就可以杜绝贷款现场乱哄哄的现象,解决学生的交通问题。

贷款是为方便学生、帮助贫困家庭的,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篇:校园安全案例分析公管11级社保班

校园安全案例分析

报告书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1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姓名:崔小彩付金金

校园安全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安全事故频发,这引起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响应我校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特就近期发生在郑州一高校的凶杀案件做具体分析。

一、案情回顾

2012年9月25日凌晨, 在郑东新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宿舍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致3死一伤。经警方初步调查,行凶者为内蒙古的一位男大学生,此大学生与该女生宿舍一女生为网友,该男大学生因与其发生矛盾纠纷而报复该女生,不料却使宿舍其他几位无辜女孩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影响极其恶劣。后经郑州警方努力将该男生抓捕归案,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二、案情分析

该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为何做出如此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

我们可以看到,该犯罪内蒙古大学生通过网络与郑州一高校女生结识,后因两人发生纠纷而产生报复心理。一方面,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不少大中小学生深受其害。比如,该案件中,由于该女生在虚拟世界里交友不慎,给自己乃至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虽

然该女生有幸逃过此劫,但却给室友及其家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诸如此类,大学生因网络而不慎步入歧途的事例不胜枚举。本案例中高校大学生由于网络运用不当而引起的校园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安全教育紧迫且重要!另一方面,该男青年因矛盾纠纷而产生报复心理,并且行为如此恶劣,可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报复,只是这次与网友的矛盾纠纷更加刺激了他早已严重扭曲的心理,致使惨案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家庭以及学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不到位。所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必须时刻抓牢,不能有丝毫松懈!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在本案例中,一位外校男生能在凌晨五点钟左右潜入女生宿舍行凶作案,且影响极其恶劣。使我们不得不质问校园的安全保卫哪里去了?如果学校有严格的防范措施,对进出校园的可疑人员做相关记录和及时报告,或许就能避免此次凶杀案件的发生至少不会造成三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我们认为,该大学生的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矛盾纠纷,个人心理扭曲,以及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失职所引起的,其背后必定有更加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比如,来自社会的就业等压力,网络安全机制的缺失,校园生活环境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到位等都是酝酿本案发生的土壤。

三、反思

从本案列中,我们得到了严重的教训,给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个问题给我们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增强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出了新课题。

青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始终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预防青年违法犯罪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分析该男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不难看出,该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帮助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大学生素养和情绪控制力普遍都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一时冲动,做出极端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对于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个方面共同努力,争取尽早发现,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降低发案率、犯罪率。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此次高校凶杀案件的绝不是偶然的。开放的社会体制、社会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互联网信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拓展,实现在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多元化。在这种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中,人们在信念和行动上受到了强烈冲击,出现了信仰危机和思想上的不稳定性、无中心和多元化的表征。这种多元文

化冲击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为处在知识和文化前沿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部分学生中表现为:信仰危机、政治冷漠、情绪困惑和心态浮燥等,因此,学校必须做好引导,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不仅为师生员工提供高效安全服务,而且担负着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任务。从郑州高校凶杀事件的典型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安全保卫部门,在学生中开展预防青年犯罪的工作中,决不能忽视关心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于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尤其是有暴力倾向的学生,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争取早发现,避免极端行为。

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青少年犯罪多为单亲或破碎家庭,所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自幼在父母正确的引导下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最后,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要通过各种举措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懂法、知法、守法,增强青少年安全意识,同时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给青少年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并引导他们文明上网,正确用网,以免误入歧途。

第三篇:公管答案

《公共政策学》作业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2、(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

4、(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5、认知均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

6、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 三个方面。

7、有限理性模型的实质是(决策追求满意解)。

8、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和(时间)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9、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

10、影响挫折程度的因素涉及(抱负水平的高低)、(意志坚强与否)以及(动机是否重要)三个方面。

11、费斯廷格提出了(认识不协调)理论。

12、政策合法性包括(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

①渐进主义模型

②理性主义模型

③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④ )

①功能取向

②过程取向

③结构取向

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② )

①外在创始模型

②动员模型

③内在创始模型 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④ )

①合议制

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

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③ ) ①拟定政策方案 ②评估政策方案 ③确定政策目标

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 ①自然灾害 ②经济灾难 ③生态变迁 ④经济对抗

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 )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 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 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② ) 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1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②

)

①系统议程 ②政府议程 ③公众议程 ④社会议程

11、“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④)。

①伍德罗.威尔逊

②哈罗德.拉斯维尔 ③戴维.伊斯顿

④托马斯.戴伊

1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 ①控制

②命令 ③交易 ④博弈

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④

) ①政策制定

②政策宣传

③政策延续

④政策评估

14、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①

) ①政府 ②功能 ③组织 ④权力

15、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③ )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16、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④ )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政策持续 ④政策调整

1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③ )

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18、下面哪一种不是政策终结的方式(④)。 ①废止 ②合并 ③替代 ④拆分

19、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③ )。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20、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④

)。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政策持续 ④政策调整

2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 ①渐进主义模型 ②理性主义模型 ③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23、政策分析中有关社会问题的比喻是(①)首先提出的。 ①霍格伍德和彼德斯 ②彼德斯

③查德.富勒

④詹姆斯.安德森

24、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是(②)。

①系统原则

②客观原则

③效益原则

④时效原则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对错误的命题进行改正)

1、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和界定的过程。(错)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2、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对)

3、社会变迁指的是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错) 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4、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错)

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既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5、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错)

孔多塞标准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

6、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对)

7、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对)

8、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错) 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9、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10、政策学家科林德里奇在1982年提出并解释了批判性理论的思维框架。(错)

11、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1)强制性 (2)更替性 (3)随意性 。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错)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13、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它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错)

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

14、政策终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错)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15、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随意性。(错)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16、政策决定和制约环境,起主导作用;环境反过来改善和塑造政策,具有反作用。

17、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对)

18、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简单的工作。(错) 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

19、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要比在发展中国家大的多。

20、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对)

21、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为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错)

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还表现为它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22、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23、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

24、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对)

四、问答题(按知识点回答,并应有适当的解释说明)

1、解释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及其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答: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经验迁移与经验联想有所不同。它是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或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解决另一类问题上去。经验迁移超出了重复性界限,挖掘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实质的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讲,带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简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

答: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的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议程的项目具有新旧之分。政府议程的旧项目往往能够从决策者那里获取处理的优先权。

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够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议程往往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所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运行方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3、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答:(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3)决策目标单

一、明确和绝对;(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4、请简述政策执行的特征?

答:(1)对象的适用性。谓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执行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是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也是保持执行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要素。政策执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执行程序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4) 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执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方面,政策方案无论制定得怎样好,它都不可能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活动的推进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政策执行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5)执行的协调性。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6)执行的时限性。政策执行的时限性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政策执行的时限性还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影响执行时限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利益冲突导致的某种妥协。

5、为什么说在中国公共政策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并不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答:(1)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一些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方面,我国的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并非平行关系,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另一方面,我国司法机关接受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进行审判和检察工作。(2)我国司法机关参与立法过程的情况来看,现行法律未对法律草案的起草人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通常由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所属机构或部门起草。司法机关当然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与自身工作和自身组织有关的法律议案,而当立法过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司法机关在基础阶段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3)我国司法机关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作出的相关判决和裁定,是把一般性法律运用于具体和个别的情况,并不能作为以后适用法律的基础,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并不具有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一般性特征。(4)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我国,司法机关虽然也具有法律解释权,但这种权力极为有限,仅限于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相关问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解释更多地是由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作出。因此,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并不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特。

6、什么是叫做社会问题,如何理解?

答:(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3)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大多数人的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7、政策监控的含义?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监控的内涵: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政策监控主体的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环节,它是由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 (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性。

8、简述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及其区别? 答:所谓事实因素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决策的价值前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价值判断不仅在决策的开始阶段存在,而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持续。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第二,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9、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答:(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10、简要说明政策执行的功能?

答:(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五、案例题

1、案例一

7月1日是重庆市邢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费。而与交管部门的估计相反,重庆市内一天比一天堵。原来因回避过高的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 过桥的因为不再为出租车交 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但这并没有掩盖大多数车主的不满和即将购车者的失望,因为主城八区路桥年票过高----以轿车为例, 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而这一价格是由7天前的价格听证会拍了板的。

今年6月中旬,重庆媒体刊发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交给重庆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路桥年票制的两套方案。随即遭到了市民的“轰炸”,认为不合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说法是,以轿车为例,2200元或2000元的价格与在重庆一座桥买一年月票的总价格2160元相当。车票管主城区7桥1 隧道和13条收费公路(实际上都比较偏远),买年票很合算。

市民不理解:如此合算的事, 为何要用“不买年票不予年审” 来“邀请”? 他们寄希望于6月24 日的年票价格听证会。 重庆市物价局称,本次价格听证会的代表共有39名,他们是从主城八区社会各界中选出来的,有广泛的代表性。

6月24日,年票价格听证会如期在重庆市物价局举行。代表发言时,焦点集中在年票价格高低和是否“一刀切”,即主城八区车辆必须全都买年票这两个问题上。

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霞拿出了市消委会对路桥车票制的吊车结果: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年票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元-1300元。

在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共有21位代表发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套方案;其余的代表在表达了支持后均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

听证会后次日即6月25日晚8时, 一份重要的官方文稿传到各新闻单位:重庆市路桥收费标准已获准通过。文稿后附有年票具体标准和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的年票价格,正是此前提交听证的一号方案中的“建议价格”。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早在6月17日就已获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该办法早于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有哪些?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所起得的作用怎样?

答: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其中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属于官方参与者,而其它的属于非官方参与者。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 1. 立法机关

在美国,国家立法机关常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它们甚至可以置议会大多数成员的反对于不顾,强行通过有关法案。在英国,英国议会所批准和通过的法律往往是那些首先由政党提出,其后由文官起草,然后由政府(首相和内阁)提交法案。而在苏联,立法机关——最高苏维埃受布尔什维克制约,通常只是起象征性作用。在拉美一些国家里,立法机关受到行政机关的严密控制,几乎难以在独立决策的意义上行使其立法权。 2. 行政决策机关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决策权都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

3. 行政执行机关

行政执行部门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方面性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使其他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其表,无的放矢,其最拿手的办法就是行动拖拉和无所作为。 4. 法院

所谓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如发现与宪法相冲突的情况,有权决定这些活动无效。法院还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歧义的法规的含义。

非官方的参与者他们也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但不管他们在各种政策场合多么重要或出于何种主导地位,他们自身通常并不具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了的政策决定。

2、上述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1) 政策方案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2) 政策方案公示的时间过短 (3) 听证会参与者的选拔不够透明 听证会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结论不够透明

3、此案例说明了目前中国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方面的什么问题?

公众参与决策实际上是形同虚设,不能充分体现民主的精神。具体表现在:

(1) 不重视民意调查,或民意调查的结果不被重视 (2) 信息不够公开,新闻媒体的介入不够。

(3) 听证会的程序没有合法化。 六 、论述题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分权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不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成为影响有效政策执行的一种障碍性因素。试通过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剖析,分析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答:

1、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要表现: a.“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b.“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c.“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性执行 d.“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 a.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b.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缺乏科学性;政策多变;政出多门等。 c.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d.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变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有助于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是中央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益;如果地方政府夸大政策的灵活性,以地方利益为标准,制定“土政策”,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与既定政策相悖的情况。这样的“对策”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危害极大。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开始抬头。

使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来自国家机器内部的更具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利日益增大的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挑战。

(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A.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 b.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c.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d.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2、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答:主要障碍: (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 (3). 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 (5)法律方面的障碍 (6)社会舆论的压力 (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 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3、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试论述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如何推进我国的政策评估事业。 答:

4、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答:答:主要障碍: (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 (3). 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 (5)法律方面的障碍 (6)社会舆论的压力 (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 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第四篇:公管专业简介

(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宽厚人文知识和公共关系学专业倾向,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公共关系实践应用能力及公共关系管理素质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传播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关策划学,公共关系实务,危机管理,商务礼仪,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管理文秘。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文化、教育、卫生、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益团体中从事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大型活动策划、危机应对、媒介管理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第五篇:公管电动车

公共管理论文

——电动自行车管理

孟繁琪

134310摘要:当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凶猛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争议不断,本文分析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原因,就加强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

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是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电动车因其轻便快捷、价格不高、绿色环保等先天优势,得到了群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广泛青睐,同时,针对电动车的交通安全性存在争议,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通过阐述分析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及管理现状,提出强化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期望电动车造福社会的同时,减少消防事故的发生。

一、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电动车产业自诞生以来连续保持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40%,2013年销售量超过3650万辆,产值超过1千亿人民币,全国保有量超过两亿台,目前年产百万辆以上的企业有100多家,电动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电动车行业市场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车安全管理的无力和虚弱,主要表现有:一是技术规范十分落后,现行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实施于1999年,对电动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不够详细,消防安全性能要求更少,不能够有效指导电动车设计开发;二是作为非机动车辆,电动自行车登记、实名管理难度大,在生产、销售及使用等环节均缺少有效地消防安全监管;三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经营电动车企业为迎合大众消费群体关注价格的心理,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导致电动车市场鱼龙混杂;四是电动车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不足,缺少安全充电及停放场地,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电动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电动车使用随意性大,滋生消防安全隐患。电动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每年因此造成的亡人火灾不断,且有逐渐增长地态势,典型的火灾案例有:2011年4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南小街,因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造成18人死亡、24人受伤;2012年5月10日,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办事处双凤社区万德村商铺内的电动车充电器输出线路短路引发火灾,造成6人死亡;2013年11月4日,郑州经开区老南岗村一五层民宅一楼出租屋因电动车火灾,致8死10伤;2014年7月31日,郑州市后河卢村因电动车导致火灾,亡4人,伤十余人;2015年1月14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解放塘社区一住宅楼室外电动车停车棚内电动车起火,造成向楼道逃生的8名人员死亡。规范和加强电动车管理,增强群众电动车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电动车火灾及亡人事故发生,已十分紧迫。

二、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分析

(一)电动车火灾危险性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电动车火灾危害,2014年8月,河南省消防总队和郑州市消防支队联合,在某城中村一栋六层空楼房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一辆电动车在一楼门厅起火后,很快散发出黑烟,并伴有爆炸声,4分钟,这些烟雾就弥漫了整栋建筑,起火7分钟后,一楼的温度达到300多℃;四辆电动车先后起火燃烧时,烟气3分钟即充满整个建筑楼梯间,火场温度5分钟即可达到982℃,距离起火部位最远的建筑顶层可达到108℃,温度较低的中间楼层最低温度也达到近100℃。电动车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动车的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剧毒的一氧化碳等气体,充斥在楼房内;二是高温烟雾进入人的气管后,会导致严重灼伤,甚至窒息;三是电动车燃烧产生的黑烟多,致使楼房内光线不足,给人员疏散带来很大困难。楼梯间内的电动车火灾危害尤其大,因为整个楼梯间形同烟囱,烟雾蔓延迅速,充满有毒、高温烟雾的生命通道将变成死亡之路。

(二)电动车火灾多发质量原因分析

首先是电动车电气设备质量问题,据公安部消防局通报,从全国各地调查统计的电动车火灾看,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占90%以上,充电时发生火灾的占80%以上,亡人火灾几乎全都发生在充电过程之中。电动车自身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过负荷、电池故障等是引发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由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只是原则上要求厂家,车辆配套电器系统要确保“骑行时”的安全、可靠,但对于“非骑行”时段的充电环节没有实质性约束,惯于低价竞争的电动车厂家,则会在线材的粗细、保护电路的齐备、安全系数的设计等环节上降低生产成本,导致电气设备容易出现故障。

其次是电动车可燃材料较多,围档、座垫、灯具等大量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小、成本低廉、外观优美舒适等特点,但也存在燃烧性能好,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等弊端。

(三)电动车火灾多发社会原因分析

首先是电动车管理规范制度不健全。由于对电动车速度、功率、重量等参数的限定存在争议,界定电动车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都将带来管理的难题,因此围绕《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修订工作进展迟缓,十余年未曾修订,配套管理的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也相对较少;二是电动车公共停放、充电场所缺乏,电动车停放随意性大,堵塞疏散通道、在楼梯间内为电动车充电、私拉乱接电线为电动车充电的现象十分常见,有些居民小区内甚至出现了十几层楼高的窗外扯出电线,相互交织,密如蜘蛛网;三是群众对电动车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一般民众购买电动车只关注价格、外观、续航时间等,忽视电动车消防安全,甚至不知道电动车可能引发火灾,同时对电动车电气设备安全使用知识欠缺,长时间为电动车充电,或漏天、私拉乱接电线为电动车充电等行为习以为常;四是有关执法部门及物业、社会单位等管理单位对电动车的管理缺乏依据及责任约束,面对电动车动态而普遍的消防隐患,畏于治理难、见效小等原因,存在不愿管或管不了的情况。

三、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一)完善电动车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建立和完善电动车管理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是整治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及各类问题的根本之举,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使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合法化、规范化,例如河南省、海口市等地消防条例对电动车安全停放和充电等消防安全作了要求,并对违规行为作了处罚规定;另一方面要在《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修订工作中,明确电动车材料、电线路、电动机及充电器等电气线路的消防安全标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观地雷战有感范文下一篇:孤单心事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