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

2022-09-11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透过一节节课, 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环节, 我们看到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中, 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 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已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更少涉及。

另外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 主要突出的是学科领域内已经形成了的基础性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 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按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编制, 教材内容以客观真理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受到前辈科学家们从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中精心挑选和精心组织过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的教育与熏陶, 迅速获得知识。但学科的这一呈现方式也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贫乏化。

2 育人价值应体现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的育人目标应该凸显出学科的核心价值、体现基础性的内涵、反映社会需求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需要一步研究教学内容选择, 增加课程实施的弹性, 以应对学生间差异性的加剧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让课程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维度的目标中, 但要看到, 信息素养毕竟只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结果的一种静态描述, 其真正落实必须通过一个一个教学过程的体验和积累方可实现。

3 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发掘

综上所述, 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生存价值、发展价值和伦理价值, 究其核心是信息素养, 我们结合信息社会的特性、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信息素养的标准, 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发掘出这一学科的育人价值。

3.1 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

如今信息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同时在课标中, 也明确指出了针对各阶段学生应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涉及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应用与设计等方面, 以便学生理解、适应信息化社会。

3.2 对新型技术的探究能力

不难发现, 信息科学技术是各学科中发展最快的。相应的软件版本更新的速度也很迅速。以微软的操作系统为例, 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 以至于刚掌握的新知识, 有的不到一年, 有的甚至不到一个月就陈旧了。因此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进取, 自主地学习新的东西,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

3.3 信息的鉴别、收集及评估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各类纷繁复杂的的信息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其真伪难辨。因此, 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 在接受信息的时候, 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具有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进行鉴别和评估的能力。

3.4 开放环境下自我约束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 对大家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而给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人生价值有着很大的冲击。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 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而这种几乎毫无限制的“自由”却被一些人滥用, 从而导致网上出现了不少为法律所禁止或社会道德所不容的行为。因此,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 以下几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有负责任地发布与传播信息,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软件版权的基本知识, 不使用盗版软件, 注明信息来源。

3.5 信息的安全意识

如今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信息”打交道, 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着学习、工作中的各种事务。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 信息安全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使用防病毒软件、安全防护软件等技能。信息安全的意识 (网上交友、聊天、下载信息、收发邮件、网络购物等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 掌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措施。

结语

信息科技课程的育人价值基于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现了对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价值、发展价值以及规范价值。认识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背景是前提, 明确信息科技学科育人目标是基础, 总结信息科技学科的育人方式是重点, 要在指导学生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品质,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是提升网络环境下人才质量的必由之路。

摘要:信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 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时刻都在获取、传递或呈现大量的信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 课程的各个方面都有待完善。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以及课堂教学过程, 梳理当前在教学中, 在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和解决对策, 从而挖掘出信息技术课程在当下社会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庆勇.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1) .

[2] 杨林广.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J].教育信息化, 2004 (03) .

[3] 李华.图书馆与网络经济[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育人实践全过程下一篇:高校附属医院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