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出行需求多样化的职住平衡分析

2022-11-08

1 前言

职住平衡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跨区域间的出行交换, 只追求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数量相当的规划职住平衡, 已很难实现其规划的基本目的。需全面分析规划区域居住人口的交通出行需求, 包括与就业岗位之间对应的通勤刚性出行需求, 以及与就业岗位衍生交通吸引相关联的弹性出行需求等, 寻求出行需求与规划就业岗位间的类型平衡与数量平衡。

2 出行需求多样化的规划分析

对交通出行而言, 居民出行需求可分为刚性需求及弹性需求两部分。

式中, —居民出行需求 (次/日) ;

N1—刚性出行需求 (次/日) ;

N2—弹性出行需求 (次/日) 。

刚性需求指具有相对固定出行时间、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的出行需求, 主要指通勤、公务出行, 影响其决定性因素为居住及工作地点, 在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背景下, 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减弱。因此, 刚性出行需求主要决定于个体的社会阶层及经济条件。弹性需求相对刚性需求而言, 主要指通勤及公务以外的出行需求。其主要构成包括购物出行、餐娱出行、医疗出行、探访出行等。其中, 可将购物出行、餐娱出行、医疗出行归纳为基本弹性出行需求。

3 职住平衡的规划失效风险分析

3.1 职住平衡的规划内涵

职住平衡的测量指标主要有:平衡度、自足性。平衡度测量一般采用就业-居住比率, 即在给定的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家庭数量之比;自足性测量一般采用独立指数, 即在给定的区域内居住并工作的人数与到外部去工作的人数的比值。规划上可规划区域内的就业人口及岗位数, 而无法对就业人口的就业去向进行规划。因此, 无法通过自足性指标进行职住平衡控制, 规划阶段实现职住平衡的主要指标为平衡度, 即就业-居住比率。

3.2 职住平衡的规划失效风险

(一) 基于刚性出行需求分析的职住平衡规划失效

基于刚性出行需求的职住平衡规划失效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规划的就业岗位数与就业人口总量不平衡;另一方面, 总量平衡, 但规划的各类型岗位数量与规划对应的就业人口不匹配。

为评估基于刚性出行需求的职住平衡规划失效风险, 可对区域规划职住平衡度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在考虑各类就业岗位数量权重后, 区域规划职住平衡度计算应如下:

(二) 基于弹性出行需求的平衡失效

基于弹性出行需求的职住平衡规划失效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区域内居民弹性出行的目的地大比例分布在区域外;另一方面, 区域内各类岗位衍生的交通需求吸引大量区域外人口。

为评估基于弹性出行需求的职住平衡规划失效风险, 可对区域规划职住平衡度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特别对于基本弹性出行需求, 可通过区域规划职住平衡度计算, 进行规划职住平衡失效风险评估。

式中, —规划购物类、餐娱类、医疗类行业就业岗位数;

—规划购物类、餐娱类、医疗类行业单位岗位产生的交通吸引量 (次/日) ;

—居民购物、餐娱、医疗出行需求 (次/日) ;

同样可对各类型行业进行平衡度的加权计算, 权重可根据各行业的岗位数或产生的交通量取值。

4 结论

为降低职住平衡规划失效的风险, 应分别从满足刚性出行需求、弹性出行需求的角度, 特别是考虑到弹性出行需求多样化的特征, 采取规划措施提高各类出行的内部出行比例。一方面, 通过实现区域内就业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平衡, 包括岗位的数量及类型的平衡, 为居民就近工作提供可能性及便利, 避免大比例跨区域的刚性出行;另一方面, 通过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用地规模及构成, 以平衡居民的各类型弹性出行需求与规划就业岗位衍生的交通吸引量, 使弹性出行需求尽可能在区域内满足, 避免大比例跨区域的弹性出行, 降低规划职住平衡失效风险。

摘要:在出行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背景下, 追求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数量相当的规划职住平衡, 已很难实现其减少跨区域出行的目的。本次研究将基于出行需求多样化, 分析不同出行需求下的职住平衡度及其测算方法, 并提出为避免规划失效而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职住平衡,交通出行,需求多样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施工工艺与成本控制下一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