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教师应当对阅读教学起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改进教学方式等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习惯、锻炼语文思维、提升文学审美,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拓宽视野,锻炼语文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期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更加重视对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而阅读教学作为丰富学生个人积累、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学习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开拓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将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思路借鉴,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文: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語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三大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语言表达技巧,更开拓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加强了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语文学科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以大力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规划语文课堂,提升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与综合素质。

一、适时制造冲突,激发核心素养生成

平淡如水的课堂是无法让学生积极思考、集中注意力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挖掘本节课文中的矛盾点与冲突点,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矛盾点进行分析与思考[1]。核心素养培育的立足点是明确的语境、情感冲突、认知冲突,小学生人生阅历较为淡薄,更需要教师利用这些冲突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学习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冲突制造与引导,在课前以提问的形式公布冲突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从而让思考更加具有目的性与有效性,教师在公布答案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的情感爆发点并进行激发,使其提升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秋天》这一课时,课文的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教师应以每一段的特点作为冲突点,让学生进行思考与突破,从而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课堂语境,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习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这也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课文包含着大量的常用词汇与表达方式,值得学生进行学习与运用,但是单纯地阅读与分析是不够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语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建立准确得体的语言系统[2]。教师首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讲解课文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语言运用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沟通。另外,语境的创设是利用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的教学手段,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将其落实在每节课之中,做好衔接工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我是什么》这一课时,课文中的“我”也就是水,主体的变化让课文表述更加新颖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主语改变,以水作为主语进行叙述,创设科学相关的课堂语境,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阅读习惯,打好核心素养基础

语文的学习单单依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积累打好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推荐读物时,应该以课内学习内容为出发点,选择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课文节选的母文本,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形成作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提升阅读的专注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3]。在课上,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细心观察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态度,适当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充实词库,加强文化感知能力,并在班级中创建更加自由的阅读环境,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课时,该课为两则寓言,其寓意深刻并且十分有趣,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书籍,使其对寓言故事产生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之下提升阅读量,打好核心素养的培育基础。

四、鼓励文本建构,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阅读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中来,因此让学生参与文本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续写或者改编课文,利用想象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中形象与内涵的理解,加强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在个性化发言中,学生能够深化个人情感,开拓思维,最终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适时制造冲突、创设课堂语境、培养阅读习惯以及鼓励文本建构的方式,合理渗透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的能力。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综合发展,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佳敏.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J].科普童话,2019(44):10.

[2]李辉武.基于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29):138.

[3]庄建琼.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9(09):36.

作者:吴欣怡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2: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教师应当对阅读教学起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改进教学方式等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习惯、锻炼语文思维、提升文学审美,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拓宽视野,锻炼语文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期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高速发育期,在此阶段,阅读教学需要结合身心发展规律,通过阅读素材的精心选择、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展开、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优选阅讀素材,构建语言框架

语言框架的搭建、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阅读是文学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创作能力,而因为小学阶段是身心高速发展发育的特殊时期,所以本阶段的阅读教学不能单单只注重量的积累,更需要与年龄阶段相匹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做到充分了解对应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阅读偏好,结合以上两者,优选出有针对性的文本,实施阅读教学[1]。

例如:小学三年级属于中低年级,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的内容多半关于“学校”,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在本单元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校相关的文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等关于学校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构建起语文框架,形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二、实施多元教学,提升语文审美

文字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他们无法通过文字捕捉到足够的信息。因此,教师需要实施多元化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将相对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展现,利用颜色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文字产生具体的认知,提升课堂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专注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文字之美,进而形成语文审美能力[2]。

例如: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本课对于景色描写的语言应用是十分优美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风景描写的理解,教师可以搜集落叶、秋景的图片及视频,在讲解课文:“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播放树叶飘落的视频;在讲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展示铺满落叶的道路的图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字之美的感悟,进而提升语文审美。

三、引导自主阅读,锻炼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看重的。语文是一门需要大量积累的学科,无法仅仅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培养出语文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自主探索阅读文本,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创作能力,锻炼出语文思维[3]。

例如:自主阅读的目的是培养阅读习惯,锻炼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文本作为阅读素材。小学阶段是好奇心强、喜欢新奇有趣事物的阶段,基于此年龄特点,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豆》一课就非常适合自主阅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主阅读并非漫无目的的读,需要锻炼语文能力,形成文学积累,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可以讲出本篇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转述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探讨文中“小女孩”病好的原因,找到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仿写训练可以增加学生文学积累,锻炼语言应用能力。

四、深入挖掘教材,培养阅读习惯

在日常使用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仔细斟酌、精挑细选的,非常适合小学生当前年龄阶段发展发育特点。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略教材中的内容,应当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进行仔细分析、深度挖掘,从题材、表现手法、语言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同时充分挖掘课文创作背景,将相关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课文及作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阅读习惯。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本篇文章阐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烧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这是我国园林文明的一大损失,也是我国的屈辱史,教师在本堂课教学中,可以搜寻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历史背景介绍,同时搜集圆明园修复虚拟图片和圆明园目前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同时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引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历史时期的好奇,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结束语: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发育状况有充分的了解,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当清楚的认识到阅读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更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审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聂邦珍,房庆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教师,2020(S2):101.

[2]吕平.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探究[J].中国教师,2020(S2):98.

[3]兰国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20(S2):129.

作者:陈兴丽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探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也开始在不断的阅读中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但如何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语文学科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1前言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要求小学阶段下学生应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感受能力。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市场对于人才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更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药时刻铭记这一理念,在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创新。结合实际,完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小学阶段下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小学阶段下学生应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感受能力,在阅读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能更好的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能将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同时能更好的总结、理解,对于大部分的中小学学生来说,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绝对不是只做到了解故事内容,了解相关人物形象这么简单,真正的阅读是通过一篇文章,能针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对这种情感表述的方式进行一步的解读,同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过作者的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思想,在阅读中,学生更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能更好的少学生接受、理解,同时真正学会运用[1]。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教学过程注重读写思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学生阅读,老师提问检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通过提问检验出学生的阅读质量,但同时这样的一个方式也会导致学生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比如在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高了,但学生在自己写作中仍然不能将自己所看、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导致在写作上,学生的文章质量较差,甚至很难看到对于一件事学生自己的看法[2]。所以在淤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读写思方面的培养,在阅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后,教师询问学生阅读的感受,其中具体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原因、过程以及结果等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力和总结能力。同时教师应针对阅读文章内的情感进行相关的引导,引导学生理解,然后学生自己将体会的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教师有感情的给学生诵读一遍,找到文章最突出的情感或者优美句式,让学生进行仿句練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小学阶段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方式[3]。比如在进行小说阅读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取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了解作者情感的程度,这个过程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揣摩,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也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屏,不仅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添课堂的趣味性[4]。

3.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阅读是来自课本的内容以及课堂老师补充的内容,在平常很少会接触到相关的阅读内容,这样的一个方式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体系搭建不够完善,课内的阅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学习中学会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加之以课外阅读的配合,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的方法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能更好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全面的取接触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方式,形成更加系统阅读体系,在阅读中更加具有思考性[5]。同时能更好的锻炼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但在进行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对阅读文本的筛选。

4总结

对于小学阶段下的学生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学习,能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为之后的语文学习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秀云.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 孩子天地, 2019, 001(035):112-113.

[2] 黄立.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1(029):226.

[3] 杨永莲.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深阅读习惯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001(35).21

[4] 兰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1(006):227.

[5] 左雪蓉.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1(005):76.

作者:韩泰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作文尝试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怎样做好校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