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新理念的加强

2022-12-30

第一篇:财务管理新理念的加强

基于生命理念的新班级管理

邵长平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

有没有敬佩的教师、有没有知心的朋友、有没有心爱的书籍 有没有喜欢的学科、有没有擅长的活动

二、班级功能拓展

学习共同体、道德养成体、文化共享体、精神成长体

三、班主任的终极关怀

培养有憧憬的人、培养有教养的人、培养有情趣的人

四、班主任角色期待

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班主任角色期待、学业辅导

五、班级管理与教养培育

发展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实现“教”不再需要 “教”。现代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服务于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发展需要.

六、协商理念与制度设计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时时有事干

七、班级文化设计

班级礼仪、教育论坛、社团建设、文化采风

第二篇:税收筹划——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2004-7-25 21:19:54阅读7477次

□戴继森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价值管理系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税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 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因此,从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实现税收筹划 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 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 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决策者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1)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 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2)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3)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 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 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二)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 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 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税收筹划的目 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 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 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 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 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 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透导企业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 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作出错误甚至是致

命的营销决策。

(四)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 就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 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 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一方面,企业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 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 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 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五)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 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 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再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那就只 能进行偷税、欠税,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税收筹划。

二、现代企业实现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一)税收理念的改变为企业税收筹划排除了思想 障碍。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税收看作企业对国家应有的贡献,侧重从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角度研究税收,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别突出国家 在征纳关系中的权威性,忽视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在依法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企业只须在政府派驻的税收专管员直接辅导下申报纳税,甚至把税收筹划与偷逃 税混为一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理论界开始重视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企业财务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税收在现代企 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另外,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对偷逃税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明确的界定。可以说,目前研究企业税收筹划的思想障碍已经基本消除。

(二)税收制度的完善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综观世界各国,重视企业税收筹划的国家都有一个比较完善且相对稳定的税收制度,因为如果企业所面临的 税收环境变化不定,企业选择的纳税方案的优劣程度往往也会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动而变化,甚至会使一个最佳的纳税方案蜕化成为一个最差的纳税方案。1994年 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收制度朝着法制化、系统化、相对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为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外部环 境,这为企业财务管理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税收差别待遇为企业税收筹划开拓了空间。现代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 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选择能降低企业税负、获取最大税收利益的经济行为,这要求税收制度能够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选择空间。随着 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在已经颁布的税收实体法中不同程度上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收 差别待遇,即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种差别、税率差别和优惠政策差别,同时在税收程序法中也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作了肯定,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业已形 成。

(四)经济国际化为企业实现跨国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以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构 建具有现代水平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迫在眉捷。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带来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在不同国家发生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税收负 担,不仅要受企业所在国的税收政策影响,而且

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活动所在国的税收政策。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政治经济背景不同而不同,这就为企业进行 跨国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第三篇:企业物流成本的新理念以及系统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为此,企业必须着力从转变观念,提高成本意识,提高物流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完善物流成本制度创新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多角度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新理念,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转变观念,提高成本意识

所谓成本意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降低企业成本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企业中应消除那种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认识,将成本意识作为企业理念的一部分,贯穿到对企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当中,树立企业的成本降低意识,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转变传统的成本

观念,树立新观念。

在计划经济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并不重视,生产任务由上级下达,物资材料也随任务一起供应,生产企业只是按计划来完成任务,至于如何节约原材料,根本就没有人来考虑,因为它对个人没有任何影响。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完全脱离了计划的框架,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英国论文格式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成本也就息息相关。企业从物资材料的采购开始就对成本进行管理,在物资材料的保管和使用上也围绕成本制订各种制度,同时把成本与不同工序的员工工作联系在一起,制定奖惩制度办法,使成本管理的意识深入到企业每位员工的心中。成本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这种观念在员工的心中已得到彻底转变。

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越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就会愈大;相反,企业经营如果忽视社会效益,就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根据效益观念,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就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要害怕成本的增加就裹足不前。企业正确科学的投入,既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也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要辩证科学地认识企业效益与成本的关系。

二、提高物流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

从某种意义来说,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才应该是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日本,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其街道上,随处可见,写着“Just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在急弛。而在我国,对物流的认识,很多还保留在物资流通的观念上,偏重于流通物流,而没有认识到物流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流通领域,还包括生产领域。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及其重要性没有概念或概念模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重新树立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企业要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这不仅要体现在生产上,而且要体现在物流上即及时物流。其次,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两者的沟通和协调,并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是合理布局企业物流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服务。

三是构建企业物流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企业物流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四是增加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

最后,要加强对物流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了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构筑物流系统的程序通常包括:建立物流网点、建立作业系统、建立运输、配送系统三个基本过程。物流网点即指物流中心,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要设置物流中心,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对于顾客的订货,如果从工厂或工厂附近的仓库中送货就能满足顾客要求的话,则物流中心没有必要建立。若顾客对时间及订货量有要求,并要求不要从各个工厂分别送货而要一次送货的侍候,物流中心的设置就成为必要。同样,构筑作业系统必须考虑如何设计作业程序才能使之最合理、最有效率。最后是运输、配送系统的确立。在这个环节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使用什么样的运输手段、以什么样的路线来运输以及使用什么样的配送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就目前现实情况看,配送系统的效率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要求企业采用更加效率化的配送。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既要多频度、小单位的配送又要保证其效率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多频度、小

单位的配送使企业的人员和车辆很难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源浪费,费用增加。即使是规模大的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各个销售片区的客户及需求是不均衡的,除非各处的规模都足够大,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几个企业联合小量为大量实行共同配送,共同利用一切物流设施,这是经长期探索和发展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建立配送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英国论文格式物流系统要高效率的运作还必须有高效率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因为只有在信息的全面、快速共享的基础上,企业物流才能真正高效、高速运作。

物流系统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不断提高系统的效率,必须时常重新评价、改善系统,也就是说,计划立案、实施、实绩检查。从“系统能否很好地发挥功能”、“作业的效率和精确度能否更加提高”的视点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基准进行分析和改善。通过这些重新评价进一步建立更好的系统。另外,

市场动向的变化带来了顾客需求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物流系统,因此物流统必须适时地进行再构建。

四、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

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市场营销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

第二, 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第三, 功能独立型组织结构。企业将核心的物资配送和物料管理功能独立出来,形成与财务、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相平等的专业部门。此种模式下,物流的经营职能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物流经营比重的扩大和物流业务量的扩张。但是这种结构仍旧沿用传统的职能组织设计思想,职能管理和物流的现场作业还不能完全统一,因为许多物流的具体作业是分散在生产和营销活动中的。在这种物流组织结构中,存在一个物流不得不与生产、营销等企业行为的互相协调问题。

第四,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其一体化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每一个领域被组合构建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由于运作的责任领域得到很好的界定,作为一个运作单位,对制造的支持和对采购及物资配送的支持是同等对待的。每个单元都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其各自的运作领域所要求的关键服务;制造支持被定位为运作服务,确定了其有共同的服务方向,可在物资配送、采购、包装之间直接沟通;物流信息系统将成为独立于物流对于企业本身和物流本身至关重要的部分,凸显出信息对于物资流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重要性;督导和信息一样位于组织的最高层次上,督导关注的是物流系统的运作质量和物流服务的质量。一体化物流组织的绩效由于传统组织内的物流功能被归组为单一的命令和控制结构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显然,第四种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最佳方案。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一体化”的改造不可能立即实现。因为,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一体化”必然会受到技术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双重制约。从技术上看,一体化的进程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物流控制信息系统开发的制约;从组织管理体制上看,一体化通常会受到组织内部的权力抵制,物流重组意味着权力的分散。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结构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可以先采取第二或第三种组织结构,等企业发展到合适的阶段再进行一体化进程。当然,对于条件已比较成熟的企业,可以一步到位。

五、完善物流成本制度创新

拓宽物流成本的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企业物流成本不仅包括物流活动的各种耗费,还应该考虑资金占用的成本,主要是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实践中还应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是处于产品更新快、竞争激烈的行业的企业,如子、电器、汽车等。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

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可以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

以割舍的,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

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因为,仅仅为了方便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就立即完全放弃已比较成熟财务会计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甚至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引入一种属于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范畴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法。企业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

首先要求对包含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

其次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

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

总之,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否则不应分配给物流因素。

第四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实践

2005-2006第一学期德育论文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实践

许金友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如果开展班务工作?本学期本人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我考虑的是:“塑造班魂”,加强班风建设,给学生确定一个奋斗的目标。 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不可能有所成就;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先进思想支撑的国家,很难想象会走上繁荣富强。同样,没有共同追求的班集体,定是一个涣散的班集体。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新的班集体组建的第二天,我就在教室的醒目位置贴上了“共建温馨家园”的六个大字。区区的六个字,在班会课的催生下,使它形成了一种思想,附有了灵魂,把全班的同学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追求温馨的家园、和谐的家园、洁净的家园、积极向上的家园,维护家的声誉、为家争光,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动。小小的“家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班级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再辅以“团结、竞赛、严肃、活泼”的班风追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参加学校活动捷报频传:9月份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班集体;运动会上广播操、入场式双双获得一等奖,进退场获三等奖;科技创新活动中,入选作品位居榜首;手抄报期期榜上有名,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等奖;“校规校纪”知识竞赛获集体三等奖;演讲比赛中,王剑飞同学精彩的演讲,赢得了05级唯一的一等奖。班级纪律、课堂氛围,得到了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卫生状况,随时检查一个样,得到了导护老师的充分肯定。既使是女生班最头疼、最常见的“小心眼”问题,在我们班也似乎销声匿迹。

其次,以德育学分制为导向,完善班规班纪,规范学生的行为。

民主社会离不开法制的保障,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同样离不开完善的班规班纪。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证明:有时并不是学生主观上不想学好,只是他们并不完全清楚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因此,制定和实施班规班纪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因此,在开学初,本人就十分重视“德育学分制”的学习,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条操作性很强的“班规班纪”条款和具体的实施考核方法。坚持一大周一公布。实践证明学校领导关于“德育学分制”的决策是英明的,不但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且好事人人抢着做。

在德育学分具体的考核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犯错误的同学,让他们自己对照扣分标准,找出有关分值,从而强化他对校规校纪的记忆。

为防止差生破罐子破摔,本人千方百计地不使他们的学分与其他同学拉开的距离过大,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加分的平台。如:为教师打扫办公室、扛水,为小微机房搬运白纸,帮助团委洗戏装,协助班级抓违纪的学生等等。实践证明,当葡萄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愿意跳起来的。当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越过60分的界线时,一方面时时提醒他们要珍惜来自不易的分数,另一方面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力争操行等第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提醒和鼓励下,他们不自不觉地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班级中有组织的开展各种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实践证明它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勿用讳言,职中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已被初中三年的煎熬消磨殆尽,能坚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已是十分不易,再强求利用课余时间搞好学习几乎是一句空话。如果班级上不能有效地利用下午第

三、四课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学生会觉得职中生活十分无聊,无非是来混时间的,不利于学额的巩固和班集体的稳定;另一方面,闲则生非,你不组织,学生就会干出班主任不愿意见到的事件。介于此,我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自我介绍、旗下讲话筛选暨普通话朗读比赛、学习邓建军事迹演讲比赛、“振兴中华,勤奋读书”演讲比赛、“我为创建文明班级添风采”演讲比赛、手抄报设计评比、个人才艺展示、歌咏比赛、“击鼓传花”新年联谊活动等等。二是通过这些活动重新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职中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学习成绩差,由于长期受考试失败的打击,自信心早已丧失殆尽,普遍的自卑心理突出。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学生各自的闪光点,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使他们重拾自信,目前我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已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成为阳光女孩。三是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我班前后开展不下10次的演讲比赛,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胆识。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架设好师生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思想。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好,没有学生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永远是一句空话。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本人是这样理解的:放下师道尊严,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人格,少说教,多讨论与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真正用心去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为管理班级而管理班级。

一学期的实践证明,“以人为本”不但使班级管理提前走上正轨,而且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

总之,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学生逐渐走向成熟,我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实践和验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愉悦着我的心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其乐融融。

2006年1月2日

第五篇:创新教育理念 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做,因此很容易让人形成思维定势。但墨守成规的管理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坚持创新才有突破、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要以创新的理念为引领,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高标准,力争高效率,实现高质量。采取静态的制度管理和动态的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出“动”与“静”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创新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成为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1.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与管理,营造支持教学工作的氛围

教学不单是教研部门的事,而是各部门的工作均要服从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党政领导都要重视教学工作、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领导承包教研组,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2.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管理体系

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治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导处要加大平时教学工作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教学工作实施情况作为对教

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工作。

3.创新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

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章可循、有矩可守。学校要破旧立新,进一步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从而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

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静态管理方面,就是用 “不说话”的制度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课表:在安排课表时,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各种课程及课节量,要求老师不准占课、不准送课,一些易被挤占的科目(如信息、体育、音美等),还要求班干部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登记,定期汇总,对挤占的课节要求补上。这样大大改变了过去只重主科不重副科的偏斜认识;二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对教师执行的各项内容都重新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备课(改变书写备课簿的传统模式,实行“活页备课”即批注+卡片式备课),上课(践行新课改精神,构建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最新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作业批改(拓新作业形式、如教师作业本、学生错题集、自选作业本,倡导新的批改评价方法)、辅导(延伸辅导内容、改革特殊学生辅导方式)等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三是制定下达“不说话”的质量目标。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制定各年级各科质量目标及奖惩制度,对各级各科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都做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毕业班专门制定《毕业班管理办法》、《毕业班质量奖励办法》,落实了教学质量分析

会制度,每学期召开月考、期中、期末三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从年级、班级、备课组三个层面全面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解决教师赶无目标、随意性大、没有紧迫感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教学层次管理制度,学校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校长统筹安排,提出教学管理的宏观思路、支部书记监督教师教学行为、主管校长安排布置、教导主任指导督办检查、各教研组长主抓组内教师常规工作的落实。以上这四项“不说话”的静态管理制度,既体现了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化、规范化、精细化,保证了科学性、严肃性,因此学校教学工作一直平稳有序运行

在动态管理方面,学校主要从“听、评、谈、访”四个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听:就是听课、学校领导对每位教师坚持每学期一次抽查性的推门听课,主要对象是随机抽查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每月一次观摩性听课,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指导和锤炼引领课堂教学方向的名师、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学期一次评优式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评:就是评课,实行“三点式”评课:发现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对每位教师的课实行听完就评(所有听课领导都参与评课),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谈,就是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学生代表会,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发言、无记名留言等形式了解教师上课、辅导、批改、考核等教学常规执行情况以及课堂组织、班级管理、转差抓优等方面的工作状况,并将结果或在教师会上通报,

或找教师交流改进意见,一些与课堂常规要求不符的现象都得到了及时纠正。访,就是访家长。每学期,学校都要通过召开家长会或教学开放日的形式,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看法和态度,并填好家长回音壁反馈单,这一活动增进了家校沟通,也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进一步优化。

4.创新教学常规评价体系,及时有效评价常规工作

在管理中提出 “将常规做好、把过程抓实、让细节完美”的口号,并通过创新常规工作的评价体系,倾斜政策和奖惩规定,对成效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分别在评优、职称评定、入党等环节上优先考虑和照顾。例如为了能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采取了随堂听课,调讲问答、优质课评比“三项合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师能够重在平时,效在课上。为了全面掌握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杜绝学校检查、教师临时突击的现象,改变以往提前通知,由班级把一至两科作业报送到教导处,教导处再进行常规检查这一做法,对作业检查方式大胆创新,尝试。由校长亲自带队,组成检查小组,深入班级,现场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

检查中,学校班子成员全部参与,进行严格分工,每人检查一类作业,每班随意抽样检查。检查类别除了常规作业外,还有专人负责检查班级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以此来准确地掌握教师作业布置情况、批改作业的数量、质量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结束后,检查小组又坐在一起汇总,总结检查情况,指出优缺点,对教师批改作业进行了量化打分,并对常规以外作业的批改进行加分。检查结果在全

体教师会上做公示,增加检查的透明度。这样的作业检查改革,不仅掌握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从侧面反馈出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同时,客观、公正的量化考核,大大鼓舞教师的工作干劲,真正体现了奖勤罚懒的原则,使教师更加敬业,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求实,求真,求效。这样,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核,对教师来说已是形同虚设,为改变此现状,学校加大工作力度,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实行月考核评价,每月末都要对固定检查和随机检查的教学常规方面表现的优缺点进行打分、量化、点评,并对每次的常规检查张榜公布,对在常规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教师,质量拔尖的班级,进步的班级、学科竞赛优胜的班级,都要进行表彰奖励,在老师中引起较大的震动。形成了注重教学常规工作、注重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引导教师扬长避短,学习借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工作检查情况汇报下一篇:常务副总经理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