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网络用户群体分析

2023-06-25

第一篇:90后网络用户群体分析

“90后”消费群体分析

前言

90后,一群充满活力的消费群体,是消费市场巨大的潜力股。90后的喜欢非主流,喜欢另类装扮,喜欢华丽花俏,喜欢夸张个性„.研究并解读90后人的消费行为特点,更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活跃。90后的不会盲目反叛,价值观更现实。他们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节的反叛,优雅的反叛,而不是政治、社会的反叛。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

一、90后消费特点

1、"90后"追求时尚,高科技已蔚然成风

当今的”90后"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的东西,他们的消费观念呈现出开放和前卫的趋势。他们热爱时尚并创造时尚。日剧,韩剧带动日韩妆容,日韩护肤品的风靡,台湾综艺节目带来了对SHILLS品牌、红酒面膜的关注。美容杂志,明星动向都能成为最新时尚潮流的发源地。“90后”们追求创意,新奇。圣诞节、情人节甚至“光棍节”是他们的大日子,“酷”、“炫”、“牛”是他们的口头语,包装平庸,没有个性的产品不会受他们的青睐,实用又特别的小玩意则会吸引他们的眼光。

他们对社会的消费时尚,感应是灵敏的,追逐时乐意的。如今,“90后”已有一部分人踏进了大学校园,大部分人还在读中学,因而他们也将时尚流行元素带进了校园。今天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件衣服,一种打扮,一款手机,一台电脑。明天就会在大学校园里找到它们的影子,而且很快就会流行于校园。可以说,今天的校园里,任何时候都不乏时尚流行。

2、"90后"消费开始趋向于理性

调查数据显示,46%的受访者表示购买产品时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功能与质量,27%的人考虑的是价格,而考虑品牌与价格的只有20%与5%.这说明90后一代消费趋向于理性. 许多人都对90后一代存在误解,认为90后一代是月光族,是烧钱一族,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他们近半数的人的零花钱是月月有余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小钟这样说:商家往往认为产品够炫,够酷就能吸引我们购买,但是产品功能与质量不好的话一切都是白搭.另外还了解到许多90后有收集优惠卷的习惯,KTV选择在中午的时候,看电影选择半价票,会很内行的与老板讨价还价......

总而言之,90后一代比人们想象中更精打细算,更善理财. 3.“90后”祟向品牌更多的是追求高品质

'90后"追求品牌更多的是追求品牌的高品质.在统计数据中有一组有趣的数据:受访者中使用名牌产品会产生满足感的不到达30%,然而某些产品习惯用某一品牌的人却占59%之多.这一组数据告诉我们,多数'90后"并 有人们想象中的寻常那样盲目追求名牌,追求品牌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品牌的高品质. '90后"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年代,有丰富的物质,有家长们无处不在的呵护,他们对生活有品质的追求,消费有品牌的追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众多的'90后"对许多名牌产品的特点十分清楚,谈论起它们的做法更是头头是道.他们都有浓厚的"品牌意识",然而他们却却很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购买名牌产品.他们"品牌意识"中的品牌并不是固定的某一名牌,而是等同于"高品质"。

4.“90后”消费乐于接受新事物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表示自已勇于接受新事物中的60%。由于时代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人也随着不断的发展而进步。所以,“90后”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新新人类,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而且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兴趣怏然,在消费过程具有渴求体验新产品的心理。

二、90后的信息来源

1、“90后”浸泡在信息海洋

“90后”这群新新人类会通过各种手段去了解他们所在乎的每一种产品。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90后”都浸泡在信息海洋。互联网的建立,电视的普及,通讯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使他们观察世界的视野更宽广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更高远了。据CNNIC今年七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90后”网民构成了我国互联网最大用户群体,人数达到7千多万。他们对互联网非常熟悉,网络不仅是他们娱乐,交流的工具,也是最便捷的消费平台。网络上信息如潮,他们掌握了大量信息,能紧紧抓住潮流的脉搏,把握前沿理念。

手机、论坛、贴吧、MSN、QQ、广告......“90后”无疑是浸泡在信息海洋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会熟练地说出很多产品的广告语,知道论坛上,哪个姐妹用哪款产品过敏,也了解最近哪款国货最流行。这使得他们对产品的了解的程度和积累的信息超过以往的任何用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产品专家”。

2、信息来源“90后”信任"圈子"与专业媒体

“90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模板。他们喜欢追求时尚与自我,但绝不会越轨,、消费,他们的圈子消费意思很强,朋友与亲人的圈子会左右他们的消费观,从而导致消费心理的趋同。

“90后”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进而作为自己消费的依据。影响圈子内的一部分人,进而形成圈子内的口碑传播。然而,通过圈子来了解信息,只是“90后”利用的其中一种手段,专业媒体带来的具有专业性的信息,也成为“90后”最看重的信息来源渠道。所以,传媒广告、朋友与亲人的圈子等已连接成了“90后”获取信息的链子。

3、“90后”更信任传统传媒

“90后”在消费过程中,易受到传媒的诱惑,媒体以其特有的,易于理解的独特方式 有力地引导着“90后”的消费。传媒左右着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90后”虽然依赖网络,但却不迷信网络。网络世界因其特有的模拟性,往往成为骗子的温床,而传统的媒体(电视与报刊)由于其受监管的力度更大所以位列信任媒体的前两位

三、90后的消费方式——网购的主流群体

据CNNIC发表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90后网民构成了我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比例高达33%。“90后”对互联网十分熟悉,甚至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是他们娱乐、交流、表达自我的工具,也是一个时尚的消费载体。

为什么网购会如此受“90后”的欢迎?其原因在于网购方便,实惠。“90后”们只要“宅”在家中,轻点鼠标,便可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又可对比各家网店的价钱,只要购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更会从千里之外送到在家手上。网购具备的这种轻松快捷的特性是“90后”热衷于网购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在每次购买在家需要的商品之前,“90后”们都会乐此不疲的收集各种各样的有用信息,他们会上贴吧,上论坛,不断的对对比各个商家的价格,服务,评价,然后经过筛选、pk最终决定购买目标,在这一购买过程中,“90后”不仅达到了购买的目的,更是实现了自我心理的满足。

四、影响“90”消费行为的因素

1.“90后”独有文化对其消费行为有深刻影响

“90后”因为生长在空前开放的时代,他们个性得以彰现,他们的?想法得以实现,他们是地球上的火星人,他们之中流行火星文;他们是嘻哈一族,他们热爱的嘻哈文化;他们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他们是拇指族;然而在这么多“90后”文化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些80后的网络红人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现在领军非主流的大多数为90后的学生。由于在审美,价值观上的求新求变,90后大学生的消费很大一部分花在了扮靓耍酷这一方面。女生购买的衣物和护肤品更是比在家多了许多。他们是伴着高科技成长的一代,大部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敢于尝试,对生活中非常规事物也是兴趣盎然。他们中有的人热衷于追求另类,力求在视觉上达到唯我的境界,甚至有时穿的服装怪异得让人瞠目结舌,P得照片也失去了真我。可是对此消费他们却乐不思彼。不断更新的奇异的发型与发色,购买怪异的装饰品,亦或购买材料DIY制作自己别出心裁的佩戴物,酷爱于恶搞的娱乐节目,一句话中夹杂几个网络流行词······强烈要求“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他们已将这些消费行为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90后想以非主流形式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虽然外表的张狂,但其实非常渴望通过被别人认可。90后的这些特征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还没有生产能力的90后,更显示他们的地位,只能通过消费。他们舍得花钱,敢于尝试新事物,善于利用消费行为将自己包装成非主流。有人说这种流行不会成为大众永恒的风尚标,只是年轻人在完善自我,追逐潮流过程中一段显得有些迷茫落寞的路段而已。可是非主流还是主流,是由追求跟进的人数所决定的,一旦大部分90后一代都喜欢上这种非主流的消费领域,或许这些领域在将来会成为真正的主流。

2.“90后”在消费过程中有从众心理与个性化的矛盾

“90后”一代生长在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度,然而强调民主,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又使得他们拼命的表现自我,追求差异。“90后”从众心理与个性化的矛盾也表现在消费领域。一方面希望购买到特别的产品,彰显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圈子”,他们希望自己使用的产品符合“圈子”的习惯,紧跟圈内的流行,不至于显得自己另类,被“圈子”疏远。

3.“90后”消费与家庭的关系

“90后”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0后”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零花钱在500--1000元的占了33%,而有96%的人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所以,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得他们养成可乱花钱的毛病。

4.对家庭购买行为有深刻的影响

一般家庭父母购买东西都会询问子女的意见,从而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考虑。所以,“90后”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其家庭成员。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家庭购买东西会听从自已的意见。“90后”追求新颖,时尚,刺激,他们的消费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们消费的从众心理和个性化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的这些消费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其家庭成员的购买行为和心理。

老年人的市场显现青春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道,孝敬长辈是最基本的道德。而一般老年人用的稍微上档次的保健品或其他用品,几乎都是孙子孙女买来孝敬他们老人家的。所以,老年人的市场也是由孙子孙女来决定的,只有抓住青春化,你才能抓住这个市场发展的关键

五、“90后“的消费趋向

1.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有调查表明(2009),中国的90后一代,有超过70%的人都有上网经历。有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的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这种生活特征致使90后中更多地是所谓“宅女”、“宅男”这一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90后喜欢在网上购物,喜欢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的服装、化妆品、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说80后、90后一代与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最大不同就是购买方式差异,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网上购买方式。这与90后的消费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等有着密切关系。

在当今营销情境下带有具有个性的消费者更多地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情感人”,其消费行为是一个消费者受内在动机、价值观等驱动而寻求个体心境体验的情感经验过程。因此认知90后一定要学会从消费者个体心理感受的角度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内在依据,研究重点是需要、动机、生活形态、自我概念、象征等消费者个性心理与消费购买行为的关系。

“90后”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他们更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他们倾心于互动式体验,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给予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将使他们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如i-phone、i-pad就是建立品牌体验店,为年轻消费者特别是90后一代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2、对商品有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

"90后"消费者还喜欢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对商品有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只要看一看今天电视银幕上,人们就不难理解90后一代他们喜欢什么。打开电视经常看到温文尔雅的周杰伦手捧奶茶,他的一番话,博得身边温柔漂亮美女的欢心,两人边喝奶茶边度过温馨浪漫的时刻,一副浓情蜜意的景象。这是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广告,在电视上热播。90后一代他们就喜欢这样的方式。

3.喜新厌旧是90后一代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

对于90后一代消费群来说,喜新厌旧是促使他们进行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么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时时不同的新鲜感觉与美好心情。

六、营销策略的思考

1、SWOT分析

优势(S)

一.根据《2005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出生于1990年的人口为2.64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淘金市场。

二.“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60后,据调查,他们的父母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份额,所以他们成为“90后”消费的坚强后盾。由于“90后”生活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同时,“90后”拥有较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按“90后“出生的时间来看,截止2010年,他们将迈入20岁,并且有一部分人将迈入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90后”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意识强烈,消费观念超强,支持消费的能力也很强。“90后”消费群体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商机,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孕育着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商家只有时刻关注“90后”这个巨大的潜力股,才能得天下。

三.由于现代网络技术沟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购买方式,如:网络购买,邮购等方式,购买方式的多样性,能为商家带来更多的消费机会。

劣势(W)

一.由于“90后”大多数消费经济来源主要又家庭供给,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行业发展不平衡性,导致家庭经济背景不尽相同,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90后”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这人商家很难根据“90后”的消费水平而作出正确的营销策略;

二.消费结构多元化,差异性大,缺乏系统性,商机很难根据某一消费特点而作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威胁(T)

一.目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加,同一样会出现众多个商家去经营,并出现打价格战、产品的产品可能个性化经营等手段去与其他产品区分开,使得自己的产品更有优势,但随着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市场,要达到这个目的显得有些吃力

二.因为90后群体是当今的新新人类,追求的事物可能会根据心情不同、年龄、天气等而不断的变更,所以商家要随时留意这一群体的发展趋势,不断的研发新产品、新事物一满足他们丰富的需求。所以其对应得产品变更速度快,商家不易捉住重点。

机遇(O)

一.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90后对IT产业的消费热情越来越高。而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企业应跟紧时代的步伐,针对新需求、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便更好的抢占90后市场先机。

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于改进,互联网的出现于应用,能尽早把握网咯技术的商家,将会抢占先机,这对商家以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商家而言

(1)确定特殊目标群体的策略。宅男、宅女、非主流一代-E推广与营销的黄金时代。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有至少上过一次网的经历,超过一半多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致使新E时代出现了“宅男”、“宅女”这类特殊的群体。“宅”一族则给了网络商家与网络媒体发挥的巨大空间。

(2)创造圈子:“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进而作为自己消费的依据。影响圈子内的一部分人,进而形成圈子内的口碑传播,或者企业去建立一个圈子,打造圈子的知名度,都是高效的营销手段。

(3)创意广告。“90后”不反对广告,一个好的广告总能带给“90后”愉悦的感受,甚至一句出色的广告词会成为“90后”们的流行语。他们对广告的创意和格调是有要求的,如果认为创意和格调跟产品是很贴近的他们,表达了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去买它

(4)植入营销。在消费者心中植入“某种观念”的种子,专门为某产品制定植入广告。这一策略非常适合快速消费品、饰品、流行服饰等行业。例如:钻石小鸟的营销策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植入广告,使消费者更加容易的接受该产品,对该产品的形象树立了一个概念。

(5)联合营销。由于90后群体更重视精神享受,而且他们的精神享受大多来自网络,所以商家就要根据自己商品的特点,巧妙的运用网络营销,与时下网站开展联合营销,而联合营销将会成为一种新手段的营销策略,协助商家征服消费者的工具。

例如:微软初出茅庐时就将“WINDOWS”与久负盛名PC厂商IBM公司的电脑结合,实行联合营销;同一个事件又发生在一九四零年,当过近卫内阁大臣的日本财阀小林一三在一家百货公司任总经理时,曾让其秘书到全市调查哪家饭馆的咖喱饭味道最好。然后他把最好的那一家饭馆的老板请来,提出在百货公司开辟一处地方卖咖喱饭,价格比市场上低四成,这四成由百货公司负责给老板补上。全市味道最好的咖喱饭,又比别处便宜四成,结果引来了大量顾客。顾客吃完饭就要逛商场,逛商场就要买东西,一年下来商场营业额比上一年增加了5倍,饭馆营业额增加了几十倍。由此可见联合营销只要运用得当,不但对双方都有利,有时还可获得单独营销无法达到的效果。

(6)手机营销。手机已经成为90后获取信息的必需品了,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90后都拥有一台或一台以上属于自己的手机了,所以手机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商家宣传产品的主流媒体。那么商家就可以把广告放在手机上,让他们把广告播放器带在身上,采用线上、线下一起宣传,使效果更加明显。

(7)互动式体验营销。“90后”更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互动式营销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扩大市场的需求量。可以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可。例如:i-phone、i-pad就是建立品牌体验的。

(8)个性化的限量营销。物以稀为贵,得到一样稀缺的产品可以满足“90后”群体的虚荣心,所以这一年代的人群都在追随此消费特点。例如:耐克的限量营销,促使大部分消费者争先购买,使销售量得到提高。英国滑板品牌希拉斯的玛利亚,实行的限人策略,使产品的销售变得易如反掌。

第二篇:亚文化视角下的“90后"群体

“90后非主流”的出现是随着“90后”自身文化特质的不断展现,以及他们与“80后”的文化话语权的论争而逐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的。它遭到“80后”甚至是更老几代人的批判,被定义为娇纵、)中动、不懂事,甚至是胆大妄为的形象,但是“90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探寻却乏人问津。“90后”是伴随着中国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诞生的,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一个共时段上的历史事件的契合。进入青春期的“90后”和中国的消费社会转型之间具有韦伯意义上的“选择性亲和”。我从消费社会的视角展开论述。

一、消费社会中自我身份的确立

消费社会中,消费不仅成了最主要的活动,而且成了最主要的价值观,人们即使不能充分得到它,也心向往之,并服膺这一价值观。消费社会的产生,马克思早已有所预见,其《手稿》中对“异化”的论述为未来消费社会学家们打开了理论的天窗。我们把消费社会中的众多集体表象定义为对生产工作异化的规避,那么消费的作用就逐渐得到彰显了,成了保留自己原始个性的手段。个人为了摆脱工作的异化性而投入到消费的循环怪圈中,消费成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文化表征。那么消费社会与“90后”有什么关系呢?鲍德里亚在定义消费时提到,“消费是一种对社会意义的欲望”,是“身份证明”。很明显,在这里消费已然成为身份的承载体。在传统消费社会学家眼里,消费是区分社会阶层的主要表现,消费已不是消费产品的实用性而是消费其社会象征意义。但是“90后”的消费行为很明显与传统消费社会学理论不相符。“90后”的消费行为指向的是“非主流”,一种脱离社会的自我定义,不追求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这是值得消费社会学家重新审视的一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90后”借助消费行为在定义自我群体,他们消费的PSP游戏机、百搭的时尚衣服、奇异的首饰、高像素的摄像机、百变的发型、化妆品等,都成为他们自我社会文化定义的载体。“90后”并不寻求主流文化的内部认同而是只寻求自我亚文化的内部认同,这也是身处消费社会中的“90后”一代很明显的文化表征,这一文化表征区别于主流文化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但是“90后”却以此为荣,甚至提出了“将脑残进行到底”的口号,成为他们与主流文化抗争所依凭的文化元素。

在消费社会中追求刺激和新奇是“90后”一代最推崇的,而当今社会,刺激和新奇成为时尚的代言,“90后”也正是时尚的弄潮儿。我用齐美尔的时尚社会学视角去分析“90后”追逐时尚的动机。齐美尔提出了人类的两重性,即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追求,导致了追求时尚的倾向。所谓对普遍性的追求也就是模仿和从众心理,对特殊性的追求则是希望个性的彰显。“90后”一代就在这种追求普遍性(是在本文化圈子中的普遍性)的同时追求特殊性(相较于主流文化)的动机中追逐着时尚的气息。齐美尔在论述女性追求时尚时提道:“当女性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满足在别的领域无法实现时,时尚好像是阀门,为女性找到了实现这种满足的出口。”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女性替换成“90后”一代,那么他们追求时尚的动机也就更明显了。首先是社会出口太少,留给“90后”这一没有话语权的一代出口更少,他们找不到要表达自己个性的出口。而时尚这一很难受主流话语权控制的“地段”就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地盘”。这同嬉皮士文化中嬉皮士的奇装异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化渊源

点出了“90后”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我希望能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找到与“90后”相似的文化特质。我在此将唯美主义文艺运动、哥特文化、嬉皮士运动与“90后”现象做一个文化比较,以期把握“90后”文化特质的历史渊源。在此我只提文化表象而不提文化的哲学本质,就是因为我认为“90后”的文化表象中借用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但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首先是唯美主义运动。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它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逐渐波及整个欧洲,代表人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王尔德,还有戈蒂耶、罗塞蒂等。尤其是在日本当代漫画创作中引入了唯美主义的许多元素创立了“耽美派”之后,我们从中更容易发现“90后”的影子。世俗价值观在审美中的缺失是这几种文化中的共同体现,追求现实中没有的那种幻境美,摒弃任何说教因素,追求脱离现实的技巧美都是其中的文化因子。“90后”继承了这些前辈们追求中性美和感官上的愉悦的审美情操,并将之不断发扬光大。借助日本耽美文化,“90后”沉醉于这种脱离现实的愉悦之中。不关心世俗价值观也正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挑战,“90后”的文化偶像——李宇春、东方神起等也成了他们向主流文化圈起义的旗帜。

唯美主义运动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是在美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审美革命。余虹认为:“唯美主义”是一种“致命的美”、“难以抵抗的美”。他告诉我们:生活模仿艺术,要按照美的理念活着。因此,最终他选择了自杀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人的一生就是对自己的精心雕刻,而不是一无所知、浑浑噩噩,他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长,越长越有味,按照他认为美的方式去长„„他要对自己精雕细刻,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这是余虹留给世人的遗言,同样也是王尔德、福柯们留给世人的遗言。

其次是哥特文化。“哥特文化”在文化上的表征就是以黑暗、阴郁、野蛮、死亡为题材的文学、艺术现象,文学上、电影上的吸血鬼,建筑上的哥特大教堂,音乐上的哥特金属,都是哥特文化的体现。如果再要具体形容,就是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让我们再来看“90后”的许多文化元素: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他暗色,如海军蓝、深红。银饰,苍白的皮肤,这是服饰上。在行为上则有:自虐、自杀倾向,欣赏病态的美,以自虐、自杀为题材的唯美艺术照等等。当然至于这一部分,“80后”的一部分人也沉迷于其中,这与“90后”的文化表现有了一个重叠。很明显,这些文化元素在哥特文化中都能找得到相对应之处,尤其是那种对死亡的依恋,以及将死亡表现化都深深印刻在“90后”的行为方式上,死亡在此时已不能带来恐惧,而带来的是一种贪婪的美。“90后”没有信仰,他把信仰交给了自己,这好像是康德所谓的宗教信仰的转型,其实不然,“90后”将个体交给了自己的灵魂,在自我与灵魂的张度中体验生命,寻找生命与死亡的交叉点。

但很可惜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也并不是“90后”非主流的主流。当然深谙于此的“80后”或许能在此层面上与“90后”展开对话,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在这两代人中找到的唯一一个共同点。

嬉皮士文化中的某些文化元素能在“90后”身上找得到,但是嬉皮±们当时都是知识精英,所谓知识精英也就是他们的理性能力已经成熟,他们所提出的政治诉求和社会诉求都是成熟的,有批判能力,有思考能力。但是“90后”一代不只是在身体上没有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更是可以称其为幼稚,他们只是在寻找已逝的文化中能表达他们心声的文化因子,这些仅限于文化表象,他们也只能仅限于此,毕竟理性思考能力没有成熟。也就是没有达到康德所谓的“成熟的人”,无法思考文化表象背后的哲学终极依据。

“90后”的文化仅仅是停留在对西方某些文化现象和成人世界中“被遮蔽的黑暗世界”的表象模仿,甚至是一种病态模仿,是~种没有自主性的任意行为而已,没有自主性也就没有自由意志的体现,没有自由意志他们就不可能生活在自我真实中。这很明显不像嬉皮士文化中嬉皮士那种纯自由意志的行为。

所以,“90后”文化现象的产生是有一定文化渊源的,并不是无端冒出来的另类文化,远远没有大家所认为的独创性,其中这也是最值得批判的,当然也是大家所应该认识到的“90后”文化的本来面貌。

三、文化诉求的单纯

“60后”、“70后”是这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精英,他们所依凭的价值观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他们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洗礼,也经过了9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泛滥的特殊时期。所以概括起来,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都是他们曾经推崇过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话语权威持有者。

“80后”一代被称做“奋斗”的一代,也是在与自己的父辈“60后”相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栋梁的一代,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摇滚精神、嬉皮士精神曾经是“80后”一代所推崇的,但是随着这一代逐渐踏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原有的批判精神已接受了主导价值观的洗礼,在政治和文化上逐渐与主流思想合一。但是在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他们依然是持有话语权者。

那么“90后”在与自己父辈作斗争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这一点与“80后”很不同)与自己最相近的一代人发生了对立。在此我先下~结论:“90后”在政治和精英文化层面并没有诉求(甚至是漠不关心),他们诉求的是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他们不是对政治话语的反叛和抗争,也不是对精英文化话语的抗争,而仅仅局限于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上,这一点与“80后”针锋相对。这是非常特异的,因为“80后”也是在与自己父辈的抗争中走过来的,当时“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呼依然记忆犹新,也是改革开放之后独生子女问题频发的一代。但是这一点在“90后”那里表现并不明显,而明显的是他们抛开了自己的父辈,单单把“80后”视为抗争对象。

在流行文化话语权争夺战中,几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浮出水面:李宇春、东方神起。李宇春和东方神起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完全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而是具有一种病态的中性美,被“80后”斥之为“人妖气质”。但是就是这些不符合传统审美观的偶像成为“90后”向“80后”争夺流行文化话语权的旗帜,同时也成为“80后”捍卫自己流行文化话语权的矛头指向。

一个是被网络上称之为“621事件”,另一个就是最近的“东方神犬”事件。这两个事件的共同点:首先都是“80后”以“圣战”名义向“90后”发起的网络攻势。其次是规模之大令人咋舌。例如李宇春事件中,李宇春吧被爆吧的速度接近每秒钟30帖。据不完全统计,李宇春吧当晚被刷屏1900多页,被爆近10万帖!百度贴吧史上最大规模的爆吧就此诞生!而后的东方神犬事件,东方神起吧则有过之无不及。最后,在其中,“80后”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正名,在用语和措辞方面都向传统和正式的话语倾斜,而摆脱了原有的网络用语的随意性。当然,这其中最被“80后”诟病的是“90后”的毫无民族感和历史传统观的缺失。现在摘录“80后”的一段公告:

在事情结果没有出来以前,了解圣战起因和意义的群体都不应该停止自己的努力,有的事情,一旦妥协了,就等于认输。我们通过“1 1·28”事件想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所以,就算被封ID、被封IP我们也要坚持。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要停止,也应该由每个群体的组织者沟通以后,选个适当的时机大家一起停止爆吧。让所有人知道,我们的行为不是无意义、无目的的,我们是有组织的,有纪律的,团结的,自发的一个联盟。

从这段公告中可以看出用语措辞方面的正式性而不同于以往“80后”混迹于网络世界的随意性,其目的很显然要证明他们行动的合理性,同时更要证明其行动的神圣性。用返归传统的语言叙述方式来论证行动的合理性,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众多革命和社会运动的主要手段。在此“80后”亦选择了这种手段,这也说明了“80后”同样是深受历史传统影响的。在这场论争中,“90后”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没有合理的解释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但是他们还是不断展开反击,这种反击并不是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是要表达自己独特的立场、独特的文化观。

结语

约翰·多恩在《紧急关头的祈祷中》提道:“如果现在已经是世界末日了,那我们又将会怎样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延伸出一种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也正是后现代社会中所依存的,一种面向未来的时间观。这里的面向未来并不是“进化论”意义上的,而是风险社会中的时间观,未来的不确定性逼迫你不断调整自己的时间观,末日审判的情节促使着人们走上了享乐主义的路子,我们不可能从过去的时间段中找到对应于未来的真实,那种沉醉在温柔乡的过去的“乡愁”不能帮我们解决未来时间段上的疑惑。

而如果时间脱离空间会怎样呢,是不是会出现一种“想象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向前与向后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并不存在这个脱离空间的而抽空的时间,只有往前延伸的未知的时间。

“90后”就是存在于这种位置之中,他们的时间观是向前延伸的,没有向后看的勇气同样也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属于未来,不管未来是世界末日还是共产主义乌托邦。而“80后”却不断往后看,从回忆中寻找自己活着的依据,确定自己是在真实地活着,从童年的照片中、童年的影片中检索这份记忆,也是在检索自己的真实性。不断确认自己的真实也让“80后”群体逐渐摆脱了生活的荒诞感。但是“90后”呢,他们还没上路呢!

第三篇: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汤筱晓 田雨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当前90后大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90后群体学习心态进行解读,并以此为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理论基础、课堂设计以及反馈评价等方面构建富有吸引力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90后;群体特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模式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社会多元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渐成长的一代,这一代大学生接触的人物、事件和资讯的数量以及获得信息的速度都是前几代学生所无法比拟的,每时每刻所出现的新鲜事物对于这些学生而言都是习以为常。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营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 90后大学生群体学习心态解读

学习心态,是指学习的心理状态,是人在某一时刻的学习心理活动水平,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支配着学生学习活动与行为的心理倾向。学习心态是心理学研究方法引入学习理论研究后,在学习理论研究中属于运用的一个特殊概念(李亚杰、徐晓军,2012)。本文基于对该群体学习状态的问卷调研,分析该群体对当前大学课堂的学习反映以及行为的心理倾向。调查对象主要为浙江部分独立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感知,本次调查共发放1042份问卷,回收1042份,其中有效问卷1028份。

1.1 过分依赖于网络等外部条件,缺乏独立思考

90后所处时代的生活特点无疑是网络生活,他们从小忙于各种学习,早早被关进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陶冶情操”,加之独生代的家庭特征,从小缺乏与同龄交流的环境,然而网络成为他们寻找快乐的突破口,在网络世界中可以随意寻找主题,分享交流。他们被公认为是互联网新生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习惯于寻求网络的帮助,百度、GOOL已经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在对1042个学生开展调查的过程中,表明100%的学生都至少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课堂中随身携带手机,而近30%的学生认为上课会不自觉的使用手机。尤其是当面临需要思考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独立思考问题,而是如何借助于百度等搜索引擎寻找问题的答案。长期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不断弱化,对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技术依赖性逐渐增强。

正如问卷中所涉及的关于学生最感兴趣的上课环节的调查中,进一步体现出90后群体对于思考的逃避。在未正式得出调查数据之前,绝大多数教师会认为学生应该对课堂讨论、实践操作以及案例分析这些环节会更感兴趣,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教师讲解成为多数学生最喜欢的上课环节,视频演示多于案例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内容。并明确提出不喜欢教师上课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这样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了90后群体更愿意接受那些不用动脑思考的教学环节。

1.2 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90后群体注重兴趣对学习的引导,根据本次问卷调查表明,在对自己学习的态度评价中62%的学生认为喜欢凭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而仅仅只有12%的学生觉得对于任何课程都是主动积极地学习。对于90后群体而言,他们觉得大学生活是用来享受的,尤其是经过艰苦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大学后学习已经没有像高考这样的外界压迫力,他们不希望为了单纯应付课程的考试而被动去学习。因此,对于课堂表现力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表现力一般,只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表现是主动积极参与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高校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1.3 学习兴趣成为影响课堂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作为一个主要内容进行了解,从中显示,77%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其课堂表现力的主要因素,由此说明,当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其在该课堂的表现。而6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上课风格也是影响课堂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显示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吸引力的上课风格来强化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以此也可以弥补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而导致的课堂表现力不足。

1.4 学习态度较为矛盾,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明确表示兴趣是引导自身能否主动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多个项目调查中也进一步表明了这样的结果。然而,在了解学生课外学习主动性的调查结果却显示,68%的学生认为因为课程作业才会去进行课外学习,47%的学生则认为是由于对课程感兴趣会主动去开展课外学习。从90后群体的性格特征分析来看,他们更注重享受自主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不愿意被迫去接受学习,但是调查结果也说明90后群体比较在意任课教师对其的评价,在学习方面也不是完全受兴趣所支配,也会受外在因素影响和制约而接受被动学习的状况。由此也说明,教师需要从布置适当的作业、开展有效监督等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管理。

2 基于90后群体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合作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介绍了各种教学模式,标志着教学模式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和采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变量可以将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相同的教学活动单元根据不同的时序组合也可构成意义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趋势,既非单一的“教的模式”,也非单一的“学的模式”而是二者辩证统一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建构创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对学的时间、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学的进程应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安排。本研究主要从教学目标、理论基础、课堂设计、反馈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

3 《市场营销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教学目标深刻化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是落实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不断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明确以引导案例的形式导出本章节学习的目标,如在《营销导论》教学中,以“真功夫”、“王老吉”、“雅克V9”等众多品牌为例,介绍其简单发展历程,首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品牌能够成功?旨在说明同样的产品内容,却由于后期不同的运作产生了完全截然不同的效果,从中让学生理解营销是什么?营销对社会的实际价值是什么?从而学生在正式进入此门课程学习之前,不仅对该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也树立了营销在学生心目中的新形象。

通过这种形式所引出的教学目标比单纯的文字性展示的内容能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思考过程也是提前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这种模式也是典型的“先学后教”模式,教学效果更显著。

3.2 理论讲解趣味化

绝大多数单纯的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流于填鸭和照本宣科的形成,容易造成学生分神,对理论的认识、思考和理解也不深刻。同时,面对当前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90后除了通过书本途径以外,可以在课堂上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大量资讯。他们不再是唯师是从,对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和观点随时会进行网络搜索,他们不再追逐唯一的结果,更看重教师上课的过程。目前学生评判课堂是否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课堂内容是否有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围绕着理论知识点,设计出趣味性的讲解过程。

在《市场营销学》介绍“影射侵权”的概念中,需要借助于大量现实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单纯的文字讲解将索然无味,然而例子的结合不仅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让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以彪马商标为例,图文并茂的展示出影射侵权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前两幅图中呈现的商标就是一种典型的影射侵权,以与彪马商标(图1中第3幅)相似文字、图形作为自己产品的名称和包装装潢,以图混淆视听,愚弄消费者。

3.3 课堂设计多样化

《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来自于西方企业营销活动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带有浓厚的西方经验色彩。随着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我国特有的企业经营环境,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并不能为企业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学习者以所学的理论、原则、方法、模式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从而求得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这些规律和理论在应用时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和灵活性。从而本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经验交流,形成了灵活多样的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1)本土化案例教学法

国内不少营销学的教材基本都沿用了国外的营销教材翻译版的理论。因此,在理论的阐述上,表述不够地道;在所举的案例上,本土化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营销学课程时,不能单纯地照搬书上的案例。同时,国际上一些知名案例对于目前的学生而言已经人尽皆知,缺乏一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而且对学生的感性化认识不强。为了让学生掌握营销学的理论,在上课时举本土化的特别是身边的小案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理解。

例如,在竞争战略讲解侧翼进攻策略时,列举了国内知名品牌“血尔”如何与“红桃K”开展市场争夺,从“血尔”以占领城市年轻白领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来看,避开了与“红桃K”对农村市场的争夺,就是典型的侧翼进攻方式。

2)情境演示法

学生理论掌握得再好,也必须让他们进行实际操练。但有时迫于教学时间与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进行很多的社会实践。这时,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与理论的巩固。情景模拟教学正是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特定的情景,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质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是从案例教学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在《价格策略》的讲解中,我们就设置了一个可模拟化的实验,将学生分成两种角色,一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为生产企业,另一部分以个体为单位作为消费者。给这些企业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生产相同的产品、限定销售的数量、同样的生产成本等等,要求这些企业制定出自认为合理的价格,然后以封闭式投标的方式将价格分别报给这些消费者,最终以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为评判主要标准。在价格设计过程中,企业除了考虑基本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竞争者、消费者等多种因素,并且对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服务内容,从而标识不同的价格。情境模拟实验结束后,常听到同学还在不停讨论关于价格制定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让同学们理解的内容是如何以成本计算产品价格、什么是差别化定价、密封投标定价的程序等,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3)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教学是一种基于个体学习感受,,对知识、情感、能力并重的过程教学和成长教学。通过体验教学,学生在获得对自己及这个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同时,能内化知识与方法,自主获取和创造知识,保持平衡的积极情感与心态。

本研究中主要是提供让学生当“老师”的机会,不仅可以让学生重视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不易。如在讲解STP分析中,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企业的例子,以小组为单位,用STP的理论知识对该企业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整个分析过程和结果。值得说明的是针对当前90后群体对网络尤其是搜索引擎的依赖性强,因此,在例子的选取上尽可能是贴近生活,同时无法在网络中可以查询到的企业实例。本课程选取杭州某家有机菜种植和配送公司为例,该公司的营销策划方案也是本课题组成员的横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向研究课题,从而避免学生在网络中搜集现成资料而缺少自己的思考。在整个内容完成之后,不仅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同时也对学生在讲台上的展示给予指点。整个实验完成后,学生感觉到对于STP的理解更深入和实际了。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一致的,能突出技能或能力训练的好项目。针对市场营销学中营销调研以及广告等内容,我们都采用此种方法。由于90后群体也非常乐意在多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同时也时不时抱怨课堂学习的知识无用论,因此我们将校外企业的具体项目引进课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真正完成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以及广告方案等。

例如在《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预测》的章节讲解中,我们与校外的调研公司合作,让他们给我们学生布置合适的选题,并介绍具体详细的相关背景资料,从而根据市场调研的具体流程开展相应的调研工作,每学期都给予每组相同的选题,允许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教师、企业人员给予指导,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并由教师进行点评,最终对那些被企业真正采用的数据资料,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学生对调研的流程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并且将校外项目引进课堂的做法,让学生的作品更有实际价值。 5)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应该是贯穿于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独立了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是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课程教学初期,我们就要求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次上课以小组为单位集聚在一起,随时对问题及观点开展讨论,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无论是案例教学中,还是项目教学中,都离不开讨论式教学的手段,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观点交流和碰撞,才能真正做出好的成果。

如在讲市场三要素的概念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市场是由“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共同构成的,设置了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如“为什么随着改革开发的步伐,中国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在学生讨论中,有些认为是人口增长,有些认为是购买力增强,当然也有同学认为是购买欲望的提升,在越发激烈的讨论过程中,教学的目的才越有效果,让同学们在讨论中都对三要素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6)企业参观实践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在课堂中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现实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上费尽口舌不如到企业短短几分钟的实践参观和学习。

本课程借助于学校靠近下沙工业区的地理优势,在学期即将结束之前分批组织学生到哇哈哈、中萃食品等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之前,教师要设计好具体的路线以及学习的流程,并与企业相关接待人员提前进行沟通,提供需要了解的信息清单,从而使企业的参观能够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

7)软件实验教学法

本课程在最后的一次课程教学中都会采用综合模拟实训软件平台,将一学期所学的内容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演练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公司,所有同学都是销售相同的产品,为公司设立独特的品牌形象,确立产品的定位以及目标人群,并为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通过多种渠道销售产品。每位同学都有3000万的启动资金,需要为产品不断进行研发设计以提高产品档次,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广告宣传,以提升产品知名度,在产品档次以及知名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有资格进入某些渠道进行销售,从而拓宽市场销售量。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营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多数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都面临企业资金链断链,导致企业无法经营的地步。同时,也经常能够感受到学生对此实验的恋恋不舍,很多学生表示有时间还希望继续来做,相信自己会将亏损的成本都可以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盈利回来,并不断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

3.4 反馈评价

无论是课堂呈现、课堂模拟还是作业练习,讲评是对学习行为和效果的反馈和评价,是教学流程中十分关键、不可缺省的一个环节。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传授知识,讲评往往集合了我们所要传授知识的精华,它是对学生学习付出的评价,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因此讲评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教师评判学生知识获取程度的最好方式之一。

由于市场营销类知识的特点,它倾向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知识,同时,基于90后群体自身的心理特性,从小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更乐意接受赞美而不是批评,因此在进行课堂呈现、课堂模拟、课后作业后的讲评,宜细不宜粗,宜具体不宜抽象,优缺点并重,优点要大张旗鼓提倡,缺点应提建设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业杰,徐晓君.应试教育背景下90后大学生学习心态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3).

[2]范伟.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3]李会均,张智.关于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

[4]韩栋.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

[5]李业杰,徐晓君.应试教育背景下90后大学生学习心态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2).

[6]寿文华,丁裕.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5).

[7][美]乔伊斯,韦尔.教育模式[M].荆建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第四篇:网络营销如何搞定90后

70后、80后之间的PK还没有尘埃落定,90后已经悄然登场,成为未来的消费生力军。

当“奔三”的80后们还在“老虎队”的歌声中怀旧和感慨人生的时候,90后们开始挑大梁。那些商家们也开始见风使舵地在“讨好”90后上,下足工夫。可以相信,未来十年将会是90后的黄金十年,而他们“非主流”的定位,也决定了商家们会花更多的心思、时间、精力来研究这群消费者,并制作出适合他们的产品、传播方式、推广手段等。如何向90后营销,是现在消费品企业必须学会的重要课题。

90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90后心中的“好”与“不好”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对商品的感性认识要远远超过理性认识。认为好就“赞”,认为孬就“喷”,是90后感性思维的直接表现。要想获得90后的好感,不用让他们“感动”,而要给他们“激动”,在品牌3.0时代,出其不意才能制胜未来。

法则一,用互动体验激发90后。

百闻不如一见,对于90后们来说,别人说好,那绝对不是好,只有自己亲自感受与体验了之后喊出来的好,才是真的好。因此,互动式体验营销更能激发90后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那些国际大牌们,似乎个个都是互动体验营销的高手。必胜客就曾经推出秋季24款新品,用户群定位也开始倾向于消费能力日渐增长的90后的身上,玩了一次以人物个性为元素的新营销。活动把参与人群按照不同的性格进行分类,比如“执著男”、“萝莉女”,然后将不同特色的必胜客食品与之进行匹配,向不同性格的食客推出不同特色的食品。正所谓“人如其食,食如其人”,吸引追求时尚,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此举对于进一步提高必胜客在90后消费群体中的品牌渗透度和知名度,打造其“西式休闲餐饮专家”的形象,大有裨益。

法则二,用网络圈子“网”住90后。

有调查表明,中国的90后一代,有超过70%的人都有上网经历。有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的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这种生活特征致使90后中更多地是所谓“宅

女”、“宅男”这一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所以,如果对网络还一知半解的企业主们,就得赶紧去补课了。网络的普及,同时更体现在时不时冒出来的网络新鲜名词上。比如我们曾经熟知的“贾君鹏”,也或者那些90后们才看懂的火星语。

法则三,边游戏,边营销。

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购物吹嘘式的广告的,绝对不会是90后干的事情。那个时候,他们可能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呼朋唤友张罗打游戏。于是,我们就会在游戏当中看到了无数企业的植入广告的身影:金贝贝的一句“我要吃麦当劳”,是《大富翁》专门为麦当劳定制的植入广告,而兰博基尼、宝马、奔驰、法拉利狂飙的《极品飞车》也为这些顶级跑车在90后的心中植下了“速度与激情”的种子。其实,90后并不反感广告,只是对那种“教条式”与“生硬化”的广告极为反感。因此,植入营销一定要做得巧妙,让产品特征幽默或者刺激地展现在玩家面前,让广告与游戏融合成一体,如此推广就一定能成功。

法则四,让故事更动听。

毫无疑问,不管是70后,还是80后,也或者90后,他们都爱听故事。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好奇心。只不过不同的是,当我们把这些故事第一次在70后80后面前讲完,再给90后激情演绎的时候,他们可不会就这样买账。个性独立的他们可不愿意“拾人牙慧”。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酷酷的周杰伦手捧奶茶,他的一番话,博得身边温柔漂亮美女的欢心,两人边喝奶茶边度过温馨浪漫的时刻,一副浓情蜜意的景象。再如,OPPO“做你喜欢的”广告,更是将90后的“不想工作”的特征表露无遗:广告里女主角向老板递上辞职信,然后开始环游世界,随后背景音乐响起,简单的片段,却串出一个很丰满的故事。90后一代就喜欢这样的方式。

第五篇:社交网络用户与品牌在线营销互动分析

在美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趋于稳定,研究显示,美国79%的网民比从前每天使用网络时间更长,接触的互联网品牌也更多。基于这点软思技术对社交网络用户与品牌在线营销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分析,这次主要是对两者之间行为活动的一种互动性分析。

网民对于网络使用量的增长,对于市场营销人员来说是个好消息。大约45%的社交网络使用者都表示,在过去三个月中,他们都曾在社交媒体上与某品牌的在线营销有过互动。但是只有7%的用户表示他们曾经在Twitter上关注过某个品牌,而在社交网络上对某品牌产品进行过评价的用户,也只有7%。

本次研究由Forrester Resarch进行,参与者包括58068名美国网民和5635名加拿大网民,参与者年龄在18到88岁之间,研究与今年4月和5月进行。这项研究能够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社交媒体对消费者的影响发面的帮助。

例如,10-23岁社交网络使用者中,56%都曾经收藏或关注过某个品牌和企业,这一数字在2011年仅为41%。另一方面,68岁以上的社交网络使用者在Facebook上关注的企业平均为3个。所有用户在Facebook上关注的企业平均为9个。

而有些行业和企业则认为,社交媒体对于推动消费者和品牌之间起到的互动,其作用大小,还有待商榷。例如IBM发现,在黑色星期五当天,Twitter产生的销售为零。而Twiiter则反驳称这是因为IBM使用的营销手法存在缺陷。

其他方面,Forrester的研究结果则有些老生常谈:平板电脑的消费者接受程度较2011年实现了翻番;消费者越年轻,越容易接受在线社交媒体等。这份研究指出:“71%的美国网民至少会每个月登陆一次社交媒体,使得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此调查由软思技术 http:// 网编小组提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村干部个人述职报告xx下一篇:大学生的自我鉴定xx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