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2022-07-18

第一篇: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保障除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制度外,还需要一个支撑这个制度顺利运行的完备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贯穿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始终,包括设计养老金缴付、支出、投资运营以及发放领取等环节的养老金服务;在养老保障制度下维护老年人各种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险、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以及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居家养老者及机构养老者日常生活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需要的照顾和护理服务;涉及到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心理服务;日常消费服务;包含文化学习、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以及老年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等内容的老年文化服务;以及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实现的价值服务等。总体的思路普遍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各种养老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一)各类层面、各种服务的定位不准概括起来,就是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等各类层面、各种服务方式功能相互补充。以社区为依托,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在当前已被民政部门确定为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于是,一提推进养老服务,就必然首推居家养老,言必称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服务上下大本、化大力,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类同于养老机构,导致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各自功能混淆不清,孰重孰轻各自定位不准。

(二)各级责任部门职责不明养老服务究竟该由谁来统管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一些为老服务的资源又都分散于民政、体育、卫生、文化教育及企业等各个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利用。如,居家养老服务概念的提出,在最初应该是为了应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形势,暂时缓和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提出的一时权宜之策。特别是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由于原先没有确定哪个部门应有这样的一个职责范围,造成了对这同一个事项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三) 目前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无论是老龄工作部门还是民政部门,推出了不少新举措。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些举措随意性大、标准高低不一,导致所能提供的服务层次无法提升。已经开展了几年的居家养老服务,至今大多地方也还是停留在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上,服务单一,且覆盖面窄。在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上,使人感觉政策执行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在政策的执行上缺乏力度,即使有了优惠政策也是空文一张,行之无效。

(四)养老服务业良莠不齐、监管评估机制不全就整个养老服务业而言,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其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大多只在扶持、推动上做文章,忽略了必要的规范和监管评估机制。措施从一开始就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加强管理、深化服务、优化服务的积极性。就养老服务提供者而言,提供合格优质的服务与得过且过、管理混乱、老人们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待遇并无本质区别,无形之中也减少了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不利于构建“公平对待、级别管理、奖罚分明、良性循环”立体式的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服务体系理论上的概念定位应该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产品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保障老年人

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和生命质量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并包含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政府或社会活动的过程。 体现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同样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特征。

(一)政府主导由于政府的公共性质,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从公共服务过程来看,无论从目标设定到组织设计再到公共服务的机理运作,还是最终输出公共产品到收集社会反馈再到修正输入,政府始终是其中的主导者,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比国家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起步晚,基础差,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又似乎是突如其来,应对准备不足,所以从思想认识、政策安排、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政府更应起到积极的主导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社会公众的合法性支持与资源性支持是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也要加人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当中来。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样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大力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要求,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入到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注重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外资发展养老事业,兴办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服务层次的养老服务经济实体,形成能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三)体制创新在优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首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要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尤其是对原有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发挥示范作用;对新办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要按照市场配臵资源、价值规律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既要保证养老服务业准公益性基础,同时能够兼顾实现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在优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特别应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深化、巩固和提高。体制创新更多的还应表现在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创新上。检验公共服务体系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果如何,需要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养老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同样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开放性。通过建立一系列养老服务评估机制,来评估并监督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综合以上三方面特征,在当前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总体思路应该是:抓紧制订各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养老服务业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第二篇: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珙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陶学周

工业园区建设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外商集聚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规划、建设、管理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加大规划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切实建好、办好、管好工业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我县工业增长极。

一、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促进工业经济非均衡推进

科学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形成产业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是工业园区的生存之道。我县要按照“一区两园三点”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实现园区速度、效益、结构协调发展。

(一)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发展能源产业

我县煤炭资源禀赋优越,储量12亿吨,年产原煤660万吨,是目前四川第二大产煤县。我们要依托华电珙县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努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火电基地。

(二)利用石灰石、陶土资源优势,发展建材产业

我县已探明石灰石储量4亿吨,陶土1800万吨,其储量和品质在川南地区都位居前列。我们要依托拉法基瑞安水泥、双三水泥异地技改、欧冠陶瓷项目,实现年产450万吨水泥、1100平方米陶瓷砖生产能力,倾力打造全省优势建材基地。

(三)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物流、矿山机械加工产业

珙县位于川滇黔结合部的关键位置,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我们要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发挥区位优势,按照“建专业市场、兴现代物流、强服务功能、活商贸流通”的思路,全力发展区域性烟草医药物流产业。要充分利用煤炭开采技术、

资金、区位优势,依托芙蓉嘉业公司等机械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实现覆盖全川的矿山机械加工产业。

二、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增强工业园区发展的后劲

要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必须要突破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资金、基础设施、土地等瓶颈,实现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突破资金瓶颈,扩大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完全靠政府投资不现实,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将工业园区的投入由财政投入为主转变为外部资金投入为主。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园区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积极引进外资建设工业园区,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载体。还要加大吸引内资力度,特别是吸引民营资本到园区发展,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降低准入条件,探索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国内外大财团大公司以及利用民间资金等多种方式合作开发园区的有效途径,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业园区的建设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

(二)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构筑坚实的竞争基石

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区位优势的主要途径,是培育竞争优势的基础条件。拥有良好的配套设施是工业园区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关键条件之一。为此,首先要加快道路、排污、供水、供电等园区内必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要加快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步伐,解决工业园区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再次要科学规划园区的物流配套和专业市场配套,解决工业园区内企业的运输、仓储等问题。

(三)突破土地瓶颈,确保园区企业用地需求

一是依法用好国家土地政策,允许依法批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非农用地,在符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以及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入

股、联营、租赁等形式投资兴办工业企业,用地单位可以采取支付租金或入股分红等方式进行补偿。二是协调好园区建设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落实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生活保障等问题。三是建立土地综合利用调节机制,工业园区用地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拍、挂,用地计划指标可优先保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四是工业园区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可统筹解决,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可由县政府委托国土部门集中收储,确保工业园区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吸引企业争先入驻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将企业引进园区,尽快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双赢”或“多赢”。为此,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

一是经批准进入工业园区的新建企业,在建设期间可实行“零费制”,即免缴地方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免缴的行政事业性费用。二是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留存部分优先用于企业发展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经批准进入工业园区的新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规模以上的工业项目,可按企业缴纳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给予适当奖励。

(二)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 凡进入工业园区的产业,要坚持集约化发展,把经济密度、投资密度作为园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招商引资中可以把投资密度作为衡量引进项目产业前景的一个重要参数,从而把园区建设初期引进项目的门槛和长远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避免先期入园企业占地多、产出低等现象的出现,提高单位面积用地工业产值,鼓励集约用地、节约用地。适合在工业园区建设的新建、改扩建项目,要积极引入工业园区,以形成园区的集聚效应。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一是通过政府组织推介,利用西博会等平台,通过定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商引资,将招商与选商相结合。二是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一协调,做好外地投资项目与本地招商项目的衔接,认真分析、论证、策划项目,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益好、可信程度高的招商项目。三是建立诚信评估担保体系,推进银企合作,搭建园区企业信贷融资交流对接平台,优化存量结构,整合多方资源,逐步建立扶持园区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之,只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后劲,为实现“科学发展、奋力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中共荆州区委

今年来,荆州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工业兴市”战略,按照“产业 兴园、园区兴工、工业兴区”的发展思路,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扩张,以 产业发展推动园区建设,突破性发展工业,初步形成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 拍马纸品工业园、城南纺织工业园、学堂洲建材工业园等四大园区和川店紫 荆、郢城岳山两个工业小区。园区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聚集规模企业近1 00家,石油机械、造纸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 呈集群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GDP23.5亿元,同比增15%; 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27%;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15 0%;外贸出口1660万美元,同比增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 元,同比增366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31%;工 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35.6%;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7.5亿元, 五大产业完成产值2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和9 1%。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效益提高的良好 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抓规划引导,明确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荆州区立足已经形成的园区基础和产业特色,按 照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的要求,聘请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对全区未来五年 的园区及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定位。在园区布局上,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 建成以九阳大道为轴线,北有拍马工业园,中有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南有城 南工业园和学堂洲工业园的古城西环工业带,规划建设总面积25平方公里。 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石油机械制造业基 地;将拍马工业园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烟用品生产基地;将城南工业园打造 成集高新产业与轻纺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将学堂洲工业园打造成为 “两湖”平原最大的新型建材基地。在产业发展上,突出抓好石油机械、造纸 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快速扩张。石油机械制造业,力争 年内实现产值25亿元,“十一五”末达到50亿元;造纸包装业,力争年内 实现产值14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轻工纺织业,力争年内产值 突破10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年内实现产 值12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建材和高新技 术两大新兴产业,力争“十一五”末,新型建材业产值突破30亿元,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全区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抓园区建设,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平台。为了解决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散、园区档次低 的问题,今年来,荆州区从破解园区建设难题入手,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了园 区建设。一是破解“投入难”的问题。在区级财力较弱的情况下,财政预算内 优先安排700多万元,争取开行贷款5000万元园区建设资金。利用省市 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将园区开发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捆绑 申报,向上争取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成立国资经营中心,运用市场手 段,经营园区土地资源,以土地换资金。探索实行“园区共建、设施共享、项 目共引、税收分成”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入园企业、镇办、开发区和交通、电

力、通信等部门共同建园的积极性。通过“多轮驱动”,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难 题。在去年投入4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了5000万元。二是破 解“用地难”的问题。在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情况下,随着四机厂、 江汉建机、湖北四钻等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大批相关企业配套跟进,原四机工 业园的土地供应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荆州区投资2000多万 元对企业周边的四新渔场、园艺场两家企业实行改制;对“园中村”的居民实 行补偿搬迁,建还迁房115套、9200平方米;对其它零散建筑实行产权 互换;对村集体企业废弃地实行集中购买,通过多法并举,新增工业用地20 00多亩,已形成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的基本雏形。三是破解“建设慢”的 问题。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6个工作专班,仅一年多时 间,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就建成了九阳大道、太晖路等7条道路,初步形成了 “一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完成了11万伏的电网改造,绿化、下水、管网配 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年内可全面实现“五通一平”。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 了园区对项目和产业的承载能力。

三、抓项目引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项目是产业之基。荆州区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增强产业发展后 劲的主动力,通过抓招商、引项目来兴特色、强产业。一是依托产业优势抓引 进。石油机械和造纸包装是荆州区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石油机械产业是全 省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了壮大优势产业,我们采取“延伸链条引项 目、填补空白找老板”的办法,先后引进了华泰石油、众力机械等一批产业关 联企业。投资4000万元的紫江喷铝、投资4600万元的众力机械、投资 2000万元的强盛石油、投资1000万元的宏源包装项目年内均可投产。 首期投资1.8亿元的上海宝臣石油套管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上海姚记 扑克纸、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林浆项目也正在积极争取落户。二是依托 资源优势抓引进。学堂洲非耕地和沙石料资源丰富是荆州区的一大优势,利用 这一优势,先后引进了华升商混、中富管桩等8家投资过5000万元的新型 建材项目,其中有6家在建,4家年内有望投产。已投产的商品混凝土搅拌中 心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大学城”科研人才密集是荆州区的独特优势, 依托这一优势,引进培育了玉龙科技、华方软件、垃圾发电等近10个高新技 术项目。新型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新秀”。三是依托 客商团队抓引进。客商是我们重要的人际资源。通过上虞市原副市长陈樱牛和 荆州舜隆房地产公司老总金庆荣牵线搭桥,荆州区已形成了一支浙江上虞客商 团队。在这支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独立举办了(上海)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 项目23个,协议引资达10.2亿元,目前已有4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期,这一团队引来的3位上虞老板将投资6亿元,在学堂洲征地1000亩 创建浙商上虞工业园。通过坚持不懈抓招商,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引进项目7 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8个,到位资金3.6 亿元;入园项目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年内园区可新增投产项目1 5个。

四、抓骨干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骨干企业是产业扩张的强力支撑。今年来,荆州区通过大力实施“32 3”工程(即培育3家产值过10亿元、20家产值过亿元、30家产值过5 000万元的企业),一手抓核心企业带动,一手抓中小企业配套,促进了产 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一是壮大核心企业,增强产业优势。重点扶持四

机、四机赛瓦、拍马集团、骏马纸业、荣海纺织等行业核心企业,扩大企业规 模,提升产品档次,创新管理机制,促使其加速成长为产业“航母”,带动关 联企业聚集发展。四机厂是荆州区石油机械行业的“火车头”,也是全省百家 重点企业建设项目。近几年,四机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企业发展前景十 分广阔。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和扶持四机厂向园区扩规,扩大产能,膨胀规 模。通过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多次出面协调,帮助四机厂解决了西厂区扩规 所需的300亩用地;出资120万元对西环路进行整治,并将其更名为四机 大道,改善了四机厂物流货运环境。预计年内四机厂产值可达到18亿元,在 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四机厂”。环保治污是造纸 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年来,荆州区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了拍马 工业园治污工程,建起6座造纸污水生化、物化处理厂,实现了东西两线污水 的达标限量排放和循环利用,促进了拍马、骏马两家造纸核心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目前,全区核心企业对行业的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预计年内产值过 亿元的企业将突破10家,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家。二是发展 中小企业,扩充产业总量。一方面,鼓励和促进龙头企业加速裂变,催生一批 专业化配套企业。湖北四钻是一家从四机厂分离出来的独立法人企业,主要为 四机厂配套生产各类石油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在四机厂的带动下,企业产值和 利税成倍增长,一跃成为全省先进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依托核心企业带动, 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聚集中小企业规模发展。目前,全区石油 机械制造业聚集企业23家,造纸包装业聚集企业26家,纺织印染业聚集企 业36家,农产品加工业聚集企业20家,新型建材业聚集企业15家。三是 推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引导石油机械、造纸、纺织行业加大技改 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 技术装备水平,使企业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上半年,全区完成技改投入 3.9亿元,实施过1000万元的技改项目12个。石油机械制造行业,四 机厂投资1.6亿元对压裂泵、高压管汇件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进 行扩规批量生产;造纸包装行业,骏马纸业投入3000万元启动了纸品生产 线技改项目,项目投产后,集群纸品年生产能力可达到30万吨以上,销售收 入过20亿元;纺织行业,织机总数已突破5000台,其中剑杆织机380 0台,纺纱能力达22万锭。传统产业通过技改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 力。

五、抓服务创新,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环境是第一品牌。荆州区始终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在坚持过去一些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 服务形式。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园区工业项目规划 和建设手续市级审批权限的下放。荆州区以此为契机,对入园项目实行超前介 入、手续代办、跟踪协调,加速了项目入园。积极调整城南经济开发区管理体 制,剥离其社会职能,更好地发挥了开发区“招、建、管”的主体作用。扎实 开展“产业发展年”和“治三风、建功业”活动,搭建了机关干部服务企业、 服务发展的有效载体。建立园区投诉举报中心和经济环境监督网络,形成了投 诉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政府出资组建园区治安巡逻队,全天候开展治安巡逻, 改善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依托区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间广泛交 流与合作,强化了产业内部联系。财政列支5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向武汉中信银行争取贷款8000万元,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区域软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本文系中共荆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典型发言材料)

第四篇:加快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

加快推

进城镇

特色化

设„(

马和

平)

2006年12月16日来源:长治日报

随着省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我省进一步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同时也确定了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为了确保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到实处,长治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三三”战略,努力建设“三个”长治,全面构建我市和谐社会。城镇特色化作为“三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市今后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市委、市政府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意义重大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再次指出,要“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这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实践的逻辑归宿,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所赋予的方向性规定。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从国情出发的内生型发展方式、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初级阶段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为30%左右,未来20年全国城市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围绕城镇化建设,省委书记张宝顺在

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增强

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太行山革命老

区开发步伐。”在与各地代表座谈时进一

步指出,“目前,我省的城镇化建设还很

落后,比不上广东、浙江,也赶不上周边

的河南、内蒙古。‘十一五’期间,山西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特色城镇

化,让山西的城市和乡村大变面貌。在‘新

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下,带

动山西发展。”特色城镇化已经成为我省

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成为全省今后城市

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长治市作为我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应该切实发挥好自身的区位优

势,率先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统筹城

乡发展的新突破。市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

力争用五年时间,把长治建成以东山西水、

南秀北美为特色,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

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

绿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三晋第一

靓丽名城和中部生态名城。扩容主城区,

加快新区建设,基本形成现代区域都市框

架,切实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特别是要素

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使城市化水平达到47%以上,社会就

业人口中非农就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半小时通达为半径,

将潞城、壶关、长子、屯留、长治县划入

紧密联系圈,倾力打造“1+5”上党城市

集群。要统筹推进城镇协调发展,以中心

城市为核心,建设一批组团式卫星县城和

具有产业支撑的小集镇,形成中心城市、

县城、中小集镇相结合的上党城市群落,

使之成为我市特色城镇化的主体。

二、推进特色城镇化必须遵循四个原

一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逐步推进的

原则。城镇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综合考虑

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道路河流、公共设

施、绿化生态的布局,严格按照规划方案

要求,进行城镇化建设和整治。既要坚持

保护利用,加快老顶山森林公园和城南生态园的建设,尽快形成我市“东山西水、南秀北美”城市景观格局。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中心城市集中供热、公共交通、煤气管网、市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区道路及地下管网建设,切实完善新区整体功能。加快县城及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四是构筑“1+5”城市集群快速交通网络。加快中心城市环城高速公路东段与南段建设,形成“1+5”城市集群的交通主骨架。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壶关、长治、长子、屯留、潞城等五个县(市)的交通联系,按城市道路标准,对长邯公路(长治———潞城段)、长陵公路(长治———韩店段)、长壶公路(长壶一级路)、长屯公路(长太连接线)、长长公路(长治———长子)进行改扩建,以实现20分钟通达目标。五是搞好我市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组织编制全市及各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各级城市总体规划、各级城镇的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清晰界定各级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各城镇的空间布局,以保证区域内各城镇的协调发展。

六是有效整合区域资源。以区域整体利益为目标,按照“1+5”城市集群的架构,统一配置区域内资源,通过加强城市集群内建设项目的准入管理,防止周边无序发展带来对中心城市的负面影响。重点加强上党盆地、漳泽湖湿地的“两地”保护工作,确保我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安全。“十一五”期间,特色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市城镇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上党大地必将迸发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辉煌气势,从而全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加快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

××市作为交通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示范县,在去年就自筹资金8339万元,完成了44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针对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市按照“突出重点、形成框架、分步实施、提升档次”的思路,以实施城区道路延伸、骨干道路改造、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实现柏油公路网络化为目标,合理确定了今年农村公路改建计划。目前,今年已新修道路206公里,占全年计划的80%。在具体工作中,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广开筹资渠道,落实配套资金

为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并在国债资金及省市两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办法,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为此,××市政府决定今年财政列支45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另外各乡镇采取财政承担一点,向银行贷一点,村集体负担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同时对于部分断头路、连村路采取谁受益、谁负责的办法进行建设。截至目前,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决策。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交通、公路、财政、公安、经委、土地、林业、广播、电力、电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市的公路建设工作。有关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一名副职干部专门靠上工作,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三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十天一调度,半月一检查,帮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责任

在加强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的同时,全面建立和落实廉政责任制,规范建设行为。项目法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都签定廉政责任书,在工程招投标、监理、原材料采购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并对农村公路改造资金实行专户专存、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切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落实四项制度 强化工程管理

(一)全面规范招投标制度。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市根据去年“村村通油路”工作经验,对所有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规定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单位方可进入建设市场,既看资质又重业绩;杜绝暗箱操作,严禁弄虚作假,严厉查处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通过招标,择优确定了施工单位,为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建立市乡两级项目业主负责制度。

××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实行双业主制,××市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工程监理为市级业主,负责国债资金、省补资金的管理;相关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乡级业主,负责乡镇配套资金筹措和落实。签订合同时,两级业主的法人代表共同作为甲方,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三)严格落制度。为把监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拿出112万元聘请潍坊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12名专业监理人员,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市交通局质监站也充实了多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这些工程监理人员在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及施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坚决实行合同管理,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所有施工单位都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同时按照质量责任终身制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义务,并且所有“责任状”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存档,一旦工程出了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市交通局质监站及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工作在一线,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始终处于政府监督之下。并规定工程竣工后进行交叉验收,并由审计部门审核认定后,方可拨付资金。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资金暂不拨付,要求施工单位限期返工。其次,聘请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市交通局还组织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参加了交通厅和潍坊市交通局举办的质检人员培训班,并要求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强化了施工企业自检工作。

六、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内业资料

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施工程序,××市严格了内业资料的上报程序:根据业主和工程监理的要求,各项目设立专职资料员二名,分别负责测量、实验资料的内业工作。测量、实验人员将原始数据交给内业人员整理,经工地总工对资料审查无误后与原始数据一并上报给监理,监理审查签字后,作为合格材料加以保存。若所报资料反映出实体工程不能满足标准及规范要求,则由监理人员监督施工单位整修或返工,直至满足要求。复测后的数据需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农村公路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所有资料均按规定做到了归档管理。

七、坚持建管并重 保证完好畅通

在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市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树立了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并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围绕“养”字做文章,

保证了公路的安全、舒适、畅通。在具体工作中,××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养护队伍。为了落实养护人员,确保养护队伍的稳定性,××市从农村党员、老干部和部队退伍军人中选拔了一批身体素质好、吃苦耐劳的人员为养护人员。并通过定期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公路养护知识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养护质量。二是制定考核评比标准,强化养护管理。××市出台了《××市县乡道路养护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并由市乡道路管理处实施监督检查和评比。通过月抽查、季考核、年终总评的办法,对各乡镇养护路段的路面、构造物、沿线设施、绿化等项目全面考核打分,评比结果按月公布,并与管理人员工资挂钩,奖优罚劣,有力促进了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三是多措并举,建立多元化的公路养护投资体制。××市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对全市农村公路统筹规划,分级管护。县乡公路实行“民办公助”,由市乡(镇)共同管理和养护;乡村公路实行“民需民办”,由乡(镇)、村组织管理和养护。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养护的经费问题,保障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进口酒类相关法规下一篇:健康教育督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