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发展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融合创新发展范文

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鲁泰控股集团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在供给侧改革引领的新一轮转型升级下,山东各地都在奏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如何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处在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在探索、在发展、在破题。

鲁泰控股集团,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制定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体产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树立互联网思维,实施轻资产运营,培育形成了“煤炭、盐化工、电商物流、托管服务”四大板块竞相发展、相互支撑、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集团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坚持科技兴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6年4月8日与济宁利特纳米有限公司签订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项目合作协议。2016年11月5日,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在山东鲁泰控股集团建成启用。

该中心聘请两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建了研发团队。依托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济南大学、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在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氯乙烯合成非汞催化剂制备及氯乙烯生产新工艺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研发中心所研发的新型PVC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满足电磁屏蔽EP-2级材料要求,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集成电路包装和电磁波屏蔽等领域,并与海尔集团、中国铁路通讯信号集团达成了工业化生产的合作意向;今年3月15日,PVC防静电管材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为2017年第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后将形成自主设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

坚持互联网思维,发展电商物流业

集团总经理李合军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立足企业实际,创新运用‘互联网+’模式。”近年来,鲁泰控股集团充分利用“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宏观利好政策,应用物联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两个平台”,即电子商务平台和工业品公共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鲁泰物矿网于2015年底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店铺展示等功能。截至2016年12月底,共入驻会员9743家,完成在线交易1879笔。2016年5月11日与海尔集团乐赚互联网金融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接入乐赚互联网金融公司“快捷通”支付平台和“海融易”金融平台,在实现鲁泰物矿网在线交易闭环的同时,构建鲁泰物矿网的“企融通”服务平台,共同开发鲁西南互联网金融市场,开展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集团理财增值等服务,去年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2180万元。2017年,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发展会员2万家,在线交易额突破15亿元,互联网金融业务突破1亿元。目前,鲁泰物矿网已接入“快捷通”支付平台,实现了平台在线业务链条闭合,预计年在线交易量40亿元以上。

工业品公共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重点整合各种物流服务资源,发展供应链物流服务,实现“互联网+物流”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轻资产运营 开展托管服务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陕蒙地区开展托管服务,分流富余人员,将企业“人员多、负担重”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创新盈利模式,提升企业创效能力。自2013年11月以来,先后托管了神木县百吉煤矿、鱼台双合煤矿、府谷煤化集团亿隆煤矿、陕西省府谷县海则庙煤矿,陕北战略重心基地已初具规模。同时,积极开拓宁夏托管市场,与宁夏通达新能源集团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托管罗花崖煤矿、小泉煤矿,争取今年下半年并购建设月儿湾煤矿。

2013年以来,托管煤矿累计生产煤炭600余万吨,共分流人员800余人,节约人工成本近亿元,已累计实现利润4600多万元。对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市领导指出“鲁泰控股集团成功拓展外包服务,实现了由输出煤炭产品到输出技术、管理与服务的转变,这是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

坚持改革改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

为落实《国务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市国资委和信达公司达成了推进鲁泰控股集团市场化债转股和股改上市的共识。目前,集团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完成了尽职调查,提出了市场化债转股和股改上市的初步方案。

扬帆举棹正劲时,乘势开拓谱新篇。李合军表示,鲁泰控股集团将不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大显身手,大展作为。

第二篇: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高亚芳 刘爱丽

旅游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内涵贯穿到行、游、住、吃、购、娱等各旅游要素和环节,实现旅游要素外在吸引力和文化内涵统一,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更具吸引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化、优化文化、丰富和创新文化的途径,是文化传承、教化功能与休闲、娱乐功能的价值体现,同时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创意源泉、市场空间、资金支持和交流平台,推动了文化产业实现高科技化、尖端创意和精品化。

甘肃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同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入境旅游者对甘肃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资源的兴趣的比例分别为60%、42%、34%,国内旅游者对这三项资源的兴趣的比例分别是62%、35%、38%,文化已成为甘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截至2011年底,甘肃省162家A级景区中,文化型旅游景区107家,占总数的66%。在甘肃省对外推广的重点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中,文化型产品是绝对主力。目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甘肃已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甘肃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引导产业融合的价值取向,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适时制定出台诸如合作机制建设、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品牌项目开发、管理体制改革、专门人才造就、投融资改革等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政策,有效发挥政策的驱动和激励作用,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对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进行系统筹谋、总体规划,实现发展理念、定位、目标的全新突破。强化规划先行理念,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尽快组织完成《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力求突出规划的创意性、文化性、高端性和品牌性,有效发挥其指导、控制、提升作用,凸显规划顶层设计的引领意义。

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利共赢

通过多种旅游载体,把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散的文化集聚化,让高雅的文化雅俗共赏、精英的文化大众分享,让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旅游化”,成为大众的公益品和消费品,在“旅游化”过程中实现文化产业化;充实旅游产品规划、目的地建设、吸引物开发、服务接待等重点旅游领域的文化内容,让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档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使旅游产业“文化化”,有效促进两大产业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度的融合发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

三、拓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域

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为上游规划和设计,确立甘肃特有的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生态文化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重点领域,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同时,在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市场促销、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特色餐饮推荐、主题酒店、旅游商品开发及从业人员培训、定点文艺演出单位设立,重大旅游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旅游与文化部门应保持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围绕适应和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注意从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多层次赋予更多的甘肃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突出和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品位,提高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吸引力、生命力和发展力。

四、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引领战略

采取各市州申报,省文化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方式,编制《甘肃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建立陇原文化旅游品牌工程数据库,对列入名录和数据库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行业政策、项目审批、信息服务、投融资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给予一批以资本、文化创意、产权交易、产业集聚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支持其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优秀旅游市县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县(区)、镇、村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和陇原文化旅游品牌工程,发挥品牌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向纵深化融合发展。

五、加大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科技含量,让技术手段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良好介质,将文化资源创造为满足游客体验化、参与性多元化需求的品牌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产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和科技进步,创造出更多的旅游文化精品。(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第三篇:媒介融合时代电视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内容提要】传媒格局的调整与重组,一方面为电视产业提供了壮大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它也带来调整重组过程中电视产业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场大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当前电视业面临的一大问题。笔者在对当前电视产业微宏观环境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自己看法。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视产业 创新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媒格局进行着新一轮的调整与重组:新的媒介形态产生;传统媒体之间以及新旧媒体之间出现“竞合”的态势;传媒产业在组织结构、营销策略、业务形态、发行渠道、市场规制、产业链等方面谋求重新布局,新的传媒格局正在生成。

传媒格局的调整与重组,一方面为电视产业提供了壮大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它也带来调整重组过程中电视产业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的现状

媒介融合带来了电视产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对电视产业环境进行审视,我们发现当前电视产业在微宏观环境方面具有如下优劣势。

(一)优势

1.政策扶持。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推出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200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2009年,“强调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交替、文化产业跨区跨行并且做大做强、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建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①。2010年,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②。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③的发展目标。在此期间及之后,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文件,政策惠及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已有的文化产业领域。电视产业也随之获得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获得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

2.电视市场巨大,节目生产能力极强,网络覆盖率高。据2011年的统计,全国电视覆盖率达97.82%,全社会电视机拥有量高达4亿台,以城市为主的有线电视用户也达到1.64亿户,数字电视用户从无到有,达到4527.86万户。另一方面,电视节目制作数量比10年前(2001年)大幅增长86.7%,2011年全国各机构共制作节目时长264.19万小时,播出节目时长1495.34万小时;电视剧制作由10年不到1万集增涨到2011年的14942集,年制作量成为世界第一。④

3.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电视节目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尤其在“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明确了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⑤后,传媒产业迅速成为新的朝阳产业,受到各方资本市场的青睐。国家政策对资本准入门槛的降低,将盘活传媒资本市场,为传媒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4.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电视新媒体涌现,电视节目播放呈现“零时空” 特性,节目播出平台趋于多元化。节目制作水准大大提高,视听效果更加震撼,节目生产周期缩短,精细化的节目生产与差异化的定制节目成为可能。

(二)劣势

1.体制规制的约束。我国现有的电视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管办一体、政企不分的情况,政府既行使管理权,又直接参与经营,市场自主调节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政府?Φ缡雍砩喙δ艿闹厥右皇蹦岩耘ぷ?,经济功能重视不够,产业意识缺乏。电视产业按行政级别分级建制,多头管理,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导致各利益群体无序竞争,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电视台实行严格的国有,不允许民营电视机构开设电视台,传播渠道在资源配置上也存在严重的浪费。管理体制上的障碍使电视产业跨地区、跨媒介和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比较困难,电视产业还未完全导入市场,资本进入受限。

2.新媒体兴起,消费市场分流严重。随着网络市场的发展壮大,电视市场受到冲击。数字技术与网络的结合,带来新媒体的崛起,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零时空特性使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分流受众群,尤其年轻受众流失严重。传统的电视产业格局面临技术、市场、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转型。

3.电视传统产业链单一。传统电视产业主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以广告收入为根本利润增长点,以家庭为主要收看模式,产业链形式单一。从产业主体来看,缺乏大型的电视产业集团;从营利模式来看,传统的广告营利仍占主流,其它增值业务有待开发,后产业链业务格局没有形成;从经营理念来看,“内容至上”仍居高位,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电视产业链需要进行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整合,提高运作效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版权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节目版权得不到保护,直接影响电视产品生产、图书音像市场及衍生产品市场的开发。

二、电视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一)推动规制创新,强化产业意识,整合顶层管理机构,制定电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电视产业创新有待国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政府主管部门应强化产业意识,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增强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 减少对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通过高效、完善、规范的管理办法,把握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达到产业发展目的。在当前,就需要促进媒介管理主体的整合,通过统一的媒介管理机构,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杜绝多头管理。2013年,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是国家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对媒介管理主体进行整合的重大举措。电视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有基于全局性的战略考虑。从电视产业来看,相关部门应会以整个国家电视产业为主体,对电视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设计,并对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进行全方位管理。

(二)完善电视产业链,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横向产业链并构与纵向产业链整合,尤其重视后产业链开发,实现资源的叠加效应

媒介融合对电视产业链的重构与整合提出了要求。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电视产业集团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链条,寻找能够维持长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传统电视产业主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以广告收入为根本利润增长点,以家庭为主要收看模式,在“碎片化”时代难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这就需要重新完善并整合产业链,一方面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横向产业链并构,另一方面整合纵向产业链,从而打造电视产业的全产业链格局。从横向产业链并构来看,就是要推进电视产业与出版业、电影、音乐、游戏、旅游、艺术、网络、新媒体等相关产业的协作以及各区域间电视节目制作、运营、播出等机构的协作,完善不同主体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将竞争格局引向“共赢”为主的格局,实现价值增值。其中尤其要注意“台网”融合发展。从纵向产业链整合来看,电视产业集团应重新审视新媒介环境下电视产业链的上下游,研究制定增长型战略,实现一体化增长。 这就要求以内容产品制作为核心,寻求制作、运营、平台、渠道、播出等环节的协同效应,在广告、付费电视、多平台联营、衍生品经营等利润生成部分谋求新的价值增长点。在内容生产层面,充分认识节目的周期性规律,在保证实时播出节目的同时不断策划推出新节目。在内容制作上,认识到细分市场的重要性,借助现代化的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受众信息,细分受众,为受众提供定制节目和服务,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长期的营利关系。在利润增长上,寻求与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针对不同传播平台,差异化生产同一节目,提高同一内容生产在不同平台播出的叠加效应,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提高利润率。同时重视后产业链开发,开发以品牌电视节目为核心的图书、音像、服饰、玩具、旅游、主题公园等业务,实现产品的附加值,产生资源叠加的放大效果。

(三)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运作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是电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外电视产业扩大的重要手段就是资本运营,即“允许媒介兼并有高增长价值的企业而实现增值,允许电视业上市融资,允许电视企业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允许其他企业资本投入电视产业经营。”⑥“国外电视跨国巨头的超速扩张,无不是与资本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有密切的关系。对于缺乏资金投入和资本管理的电视业,这是最佳的出路。”⑦中国传媒业在市场化进程中,也在逐步放开资本的准入政策,传媒业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我国电视业现已打破原先的财政拨款方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运营能力,在融资渠道上,通过吸引金融资本、吸引业外资本、成立上市公司以及创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取资本支持。在投资方向上,实行多元化产业经营,合理分配投资,获取资本收益。但当前电视产业在资本运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大步发展,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放开政策规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学习先进的国际媒体产业集团的经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电视产业要在网络与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获得长足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必须在政策规制的改革下进行。要建立现代新型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战略规划,以优质与高效率的内容生产打造核心竞争力,以现代营销理念进行市场开发,注重产业链的横向与纵向整合,实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经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将电视产业做大做强。

注释:

①《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http:///bank/

GB/202474/232800/16202814.html.

⑥⑦文硕、张小争、李晓萍编著.《电视营销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7)第1版.

作者简介:李茂华,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广播影视文艺学专业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文艺与文化

编辑:长 青

第四篇:调研报告之二-融合管理创新发展

融合社会管理 创新民防发展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融合式发展重要思想的民防实践和思考

虹口区民防工程管理所戚元夫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近年民防管理所结合工作实际,融合民防和社会力量,融合“大众”与“小众”利益,融合监管和服务职能,力图就民防社会创新发展进行摸索,有所突破。

一、融合凝聚民防和社会力量,创新管理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当前民防工作已从“地下”走上地面,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边缘”走进“中心”,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由于民防工作职能演变,从单纯防空战备推进为防空防灾一体;由于民防工程权属多元,使民防工程特别是非公用工程规模迅速发展;由于民防管理外延拓展,将普通地下室也纳入地下空间范畴,形成“大民防”的管理。

面对民防管理中要求日益提高,涉及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和要求,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公众参与,已成为民防管理发展的不二选择。

我所管辖公用民防工程207只计102171㎡,非公用民防工程635只计537076㎡,保留报废民防工程794只计106925㎡,非民防人员密集场所23只计37278㎡,现有民防管理人员14人。

鉴于公用、非公用、普通地下室不同属性所承担相应主体、监管或指导责任各异,鉴于我所实际管理力量尚显不足,同时鉴于提高民防管理与被管理的良性互动需求,我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组建非公用民防工程志愿者队伍和民防志愿者防汛抢险队,规模逾百人,分布于我区非公用民防工程和民防防汛第一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所现有民防管理员不是10几人,而是200余人。

民防志愿者属无偿参与民防管理的一种公益行为,因不同于世博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而独树一帜。他们将担负对各自单位民防工程的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损坏改变民防结构和设备设施、违反防火防汛规定、使用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并执行车辆储物开箱开封检查,落实工程维修和应急抢险,实行安全检查台帐登记等工作。对民防志愿者这一新生事物持平等尊重、热忱扶助和科学培训是其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管理所对志愿者开展多项培训,内容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行为规范等,并择时举行防火防汛等实地演习。管理有台帐,年中有座谈,年未有总结,把这项工作搞得动静相宜,张弛有度,风生水起,令每个志愿者都成为防灾减灾的宣传员、民防管理的监督员。一年多的实践说明,它是民防管理融合社会管理的有益尝试和有效举措,有利于克服民防管理自身的“短板”和弱项,有利于构建社会认同、公众参与和形成合力的民防社会管理格局。

二、融合协调“大众”与“小众”利益,解决历史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

当前民防使用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不少可追溯到利益关系。由于民防工程属地下空间资源,平时使用价格低廉,性价比较高;由于市场经济流动性增加,使民防小旅馆应运而生,令经营者趋之若鹜;由于使用者寻求利益最大化而减少安全投入,使安全使用险象环生,隐患屡改屡现;由于居民对小区安宁生活质量的期盼日益提高,对使用民防工程不满甚至排斥;更有某些单位将其作为安置无业人员、临时工栖身的权宜之计,形成难题积案,不一而足。

面对民防使用中利益主体多元,矛盾关系错综复杂的局面,坚持融合协调,杜绝蛮干,既维护根本利益,又统筹各方诉求,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一大课题。

原区集管局职工印广生居住出租嘉兴路304弄3号民防工程长达17年的违法行为最终得以纠正,足以使我们从中汲取有益的思索。一是印氏擅自居住、搭建、出租民防工程,违反《上海市民防条例》,然其经济拮据,无力靠一已之力解决问题;二是印广生原单位安置其居住该工程,在当时条件下似属无奈之举,但现在有意出钱出力了断此事;三是民防所在小区居民对工程内人员混杂,缺乏安全,多有怨言,确在情理之中。

鉴于上述基本分析,在区防办指导下由管理所牵头,联合区消防支队、嘉兴街道、嘉兴派出所、印氏上级单位及所在地居委会,以确保安全为核心,结合法制宣传,强行拆违,经济补偿等方法,各方协力,多管齐下,使印氏迁出该工程。此举使民防安

全隐患被根除,印氏单位如释重负,社区居民更拍手称好,使这社会沉疴一朝治愈。当事人印氏深情地在其感谢信中表示“以我这么平(贫)穷潦倒,对生活勇气多(都)没有,说句心里话,在我心理(里)的这次改变和遇见你们是分不开的……对你们人防办的感激,用语言也无法表白……”,很难想象如此动情的语言出自曾持刀扬言暴力抗法的人员之口。

三、融合完善监管和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当前民防工作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现期,工程使用中存在问题不少。由于关停民防人员密集等高危工程所引发的矛盾,调处难度大;由于调整民防使用业态带来的矛盾,涉及范围广;由于规范民防管理产生的矛盾,管理成本高。

面对民防管理中矛盾丛生的客观现状,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尊重、贴近、依靠群众,善于平等对话,务实解决困难,寓管理于服务中,已成为破解民防使用难题和纷争的关键。

在区防办部署下我所在2010年赶在世博开幕前一举使8个公用民防小旅馆安然停业,打了一场成功的攻坚战,艰难的民防“动迁”仅用数月时间而圆满解决,且无反复无后遗症,靠的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我们反躬自问,在难题前有些同志或重管理轻服务,滥用行政强制手段;或畏首畏尾,担心管则激化矛盾、不管则姑息隐患,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两者拿捏不准。8个民防小旅馆难题的解决,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波及我们的管理思路,

推动我们的服务工作。服务就要转变态度,服务就要深入基层,而不能简单地把安全隐患从地下转到地上,把管理矛盾从民防推向社会。2011年我所经排摸,梳理出申请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相符、甚至变相住人的10户使用者。我所遂逐户进行严肃耐心谈话,告知违规行为和隐患后果,感同身受地耐心倾听用户诉求和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调整业态,牵线搭桥帮助介绍仓储业务,并出资对改为仓库的工程进行维修整治。迄今10户对象中,5户已顺利整改完毕,为确保该工作按计划完成打下基础。

如果说微观的服务常表现在日常监管中,则宏观的服务更体现在人们的长远利益上。近年我所对若干民防工程进行功能和结构改造,其中嘉陵中学和凉城指挥所改造工程即是民防由经营性向公益性转化的较典型项目,它为我区解决学校教师乃至社会停车难、消除在校学生人车合流隐患和落实街道指挥所的科学布点、并为社区提供公众活动场所提供启示,体现民防“战时防空、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战略宗旨。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民防只有主动融入社会管理才能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用好公权力,建树民防公信力。

学习参考资料

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2、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

讲话.3、人民日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至四论.

第五篇: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局限,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时机,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使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从掌握到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融合 信息技术 发展 核心素养

【正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3个方面,18个基本要点。学生素养的获得既可以让他很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又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从技术和文化等多角度一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我觉得,在常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用简明

- 12345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写广播稿范文下一篇:如何家庭理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