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撰写教育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撰写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内容摘要:《急就篇》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被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童蒙识字教材,全篇分为“姓氏名字”“器服百物”“文学法理”三部分,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儿童启蒙教育思想,细数下来具有文学知识、人文思想、诗意审美和规范书写的启蒙功能。

语文撰写教育论文 篇1:

高中语文精雅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树人意蕴

摘 要 高中语文精雅教育,以传统艺术为文化原点,以现实生活为实践起点,以交际言语为生命基点,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落点,采用属对寄意、赋诗言志和绘图生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等方式,将旧有的对联、诗歌、绘画、音乐等经典艺术形式自然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艺术沟通为主要路径的校园语文修习,在师生、生生及家校人际交往方面,构成一种同应试教育决然相抗的言语生命成长图式。其成图立意的实际修习、交往过程具有泽被少年心灵发育,惠及学子生涯准备,助推他们涵育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幸福能力”,塑造立身创业原初技能之树人意蕴。

关键词 高中语文;精雅教育;传统艺术;交际言语;生命发展

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崇尚科学、扬弃人文的历史过程,它收获了培育科学理性的百年成果,却不幸陷入应试演练及“视文化”阅读的技术泥淖,对语感体察、直觉顿悟、灵性感知等历经千载积淀而成的宝贵经验表现出过度漠视或惊人无知;冲破了封建伦理教化的历史桎梏,却不幸装进机械政治灌输和粗暴头脑洗濯的变式套子;重建了关怀平民、亲和世俗的话语体系,却不幸付出剥蚀崇高、消解风雅的昂贵代价,并在施教过程中最终背离生活实际。在一种得失互见、进退两难的跨世纪尴尬面前,我们不得已转而穆然拷问现代,深情回眸古典,向生活讨教,向传统求援。自1997年以来,在实施“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等课题的五轮系列研究中,推行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将旧有的对联、诗歌、绘画、音乐等经典艺术形式自然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艺术沟通为主要路径的校园语文修习。在师生、生生及家校人际交往方面,中经廿载,勤耕不辍,取得了良好的思想交流与“美的教育”效果。

一、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基本原理概述

1.就传统艺术对于现代语言、艺术,现实生活对于传统艺术的意义说

对联和旧体诗歌等是文学艺术经典品种,经不同时代生活流水淘洗淬砺所成,已形成规范、典雅的表现形式和叙事风格,成为语言、艺术更生发展的文化基因。当前生活是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生长的现实土壤,是它摄取现代社会文化营养的膏腴之地和创生语言、艺术新品的希望之圃。换言之,传统艺术以现代语言、艺术为前景,因而能植入新时代的生活、文化而获得再生;现代语言、艺术又以传统艺术为“母题”,能从传统艺术里化育脱胎而见风致。[1]

2.由语文教育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视角观

存在论的语言哲学、语文教育哲学认为:语言和存在具有同根性关系。语言学习是个人在自我反思中不断超越精神孤立,“在诗意的语言引领下进入存在的场域,获得历史与文化的居住权与话语权的精神敞开与澄明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在于把人从有限的肉体生命中救度出来,安置到由人类历史融贯所成、可供人栖息精神的美丽家园。而站在交往—实践的存在论的语言哲学和语文教育哲学立场来看,语言的交流功能更为原始,它“是语言的根与源,是沟通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为基础的手段”;质言之,语言是借助符号进行的交往过程。[2]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是有机教育。其生命原则将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主体和有情感的存在,其生活原则把五彩缤纷的生活看作教育的唯一主题。其机体存在论、过程本体论和整体效能论分别认为:人不是实体的存在,而是关系性存在;世界的本体是过程,教育是人们依靠爱心和利用人类优秀文化陪伴学生助其成长的过程;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用整个身心教与学,增加身体经验,承认直觉,鼓励整体性顿悟和基于系统思考的洞见,“培养感性、理性与灵性兼容,身心和谐、健康积极的完整人”。[3]

3.以语文课程特点论

社会交际工具中最重要者莫过语文,交际是语文课程的最本质属性。在“交际工具说”语境里,语文课程应包含口语、文字两大交际工具,同时,开放的语文课程还善于借助配合文字的图画等辅助性交际工具。该课程重视作为交际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课程实践的动态过程,突出交往之人文特性。[4]而作为现代语文学习主流的语言学习则是在实践交往活动基础上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属于生成性文化,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特征。[5]

4.从课程改革导向看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沿而下,均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注意在生活中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调动已有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努力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就是树立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强调“问题解决”,重點是“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根据如上所述,传统艺术、现实生活、交际言语和生命发展诸话题要素经有机整合而客观发生如下关联,构成一种言语生命新的蓬勃发展图式:返传统之雅,归生活之真,立语言之本,长生命之树,亦即继承传统文化的高贵血统,投胎现实生活的健硕母体,吮吸交际言语的甘甜乳汁,长出真正生命的康强身心。其中,传统艺术为文化原点,现实生活为实践起点,交际言语为生命基点,人的发展为目标落点。其成图立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泽被少年心灵成长,惠及学子生涯准备,以语言维护人的生命本质,提升人的精神气质,成全人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主要方式例说

1.属对寄意

实践要点:(1)以意为先,尽量满足表达需要,切忌因文害意。(2)为使少年思维免遭形式束缚,属对只要求平起仄收或不论平仄。(3)适当加工语言,力求文质兼美。(4)提倡个性创作,但若采用人物对象姓名入联或借助谐音双关等表达技巧另赋新义纳其入联,应征求对象意见,明确其姓名可否准许使用,以免生侵权之嫌。

主要方式:(1)用对联概括课文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单纯概括课文思想内容的(由教者出示一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学生对出另外一联,下同)如:橐驼种树常喜顺天致性,官府治事尤须简政利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021届实验六班王小帅对下联)/循循善诱一师多有和蔼,款款侍坐四子少见轻狂(《论语·侍坐》;2021届实验六班刘珂对上联)/诵经十载只求科场三春折桂,读书竟日且盼归门一朝有光(归有光《项脊轩志》;2021届实验六班陈逸铭对上联)。

兼及课文主旨和表达技巧的,如:华茂辞采寄悲慨,繁密典故慰壮心(王勃《滕王阁序》;2012届实验七班蔡诗韵对下联)。

(2)师生联手为履新、离职的语文修习管理者赠联寄语、作评示勉。例如:几多热忱凝成满怀善意,万千秀字汇得数篇妙文(赠2008届实验七班语文课代表濮湉)/虽则一身高挑还请知识垫脚,即令满腹睿哲也养浩气撑腰(赠2008届实验八班写作活动组织员樊睿)/胸无尘杂如含玉,心有淡静胜养颜(赠2012届实验三班写作活动组织员颜如玉)。

(3)分科分班、毕业分手时互赠对联志别留念。例如:2008届实验八班杨喆同学苦心奋斗意取北大并终酬志。其志愿选择基于对自己学业状况、发展前景的乐观估价,同时也含有对当前技术主义大行其道、人文教育惨遭挤压的文化走势的感喟与隐忧。于是,语文活动组织员就此激励他不负夙志,再展宏图:国学何寥哉谁肩大命?哲人其萎乎堪叹杨朱!

(4)与语文修习积极分子、品学进步同学及其家长,与各科老师属对撰联激趣唱和。例如:梅乡无憾雪在风中笑,孔门有德礼从节上生(2012届实验七班文学爱好者梅涵、孔德洁性情投合,极喜言笑,因相邻而坐,不善节制,时常有扰课堂影响秩序。语文老师运用谐音、嵌词等辞格特撰上联,引导全班集体吟对下联给予诗意劝诫)。

(5)阶段性组织地域(行业)文化特色对联练习、生活趣味对联练习和主题(专业)对联比赛。

地域文化特色联例:美味当推皮糖李,佳肴可赞果仁张(2008届实验七班徐帆撰)/麻花盘起历史风浪,鼓楼敲出世纪颂歌(2008届实验八班常明月撰)/杨柳青年画画大千世界,狗不理包子包百味人生(2008届实验八班王荟琳撰)。

生活趣味联例:一柄洋刀霍去病,百味中药辛弃疾(2012届实验六班写作“文心奖”获得者集体对下联)/既未聪明绝顶何不理清头绪,果真烦恼至极自当剪断青丝;欢迎光临(含横批;蔡正学老师应约书赠2006届实验二班张艳同学,为其理发店开张志庆)。

主题联例:2008、2012年我们在两届实验班中组织“欢度新春,备战高考”主题对联创作比赛,同学们激情参赛,赛出若干佳联。如:上元观灯夜美灯明一路光明(大港油田主干道为“光明大道”),中秋赏月花好月圆阖家团圆(2008届实验八班张妤撰)/几处爆竹挑战高考,何时榜眼阅读春风(2008届实验七班王旭撰)。

专业特色联例:山水无弦传神曲,诗书有韵谢冰心(2012届实验七班蔡诗韵对下联)/何为无难不怀瑾,莫言有钱才钟书(2016届实验七班课堂修习“慧心奖”获得者集体对下联)。

(6)用心完成平时练习和高考复习中语言运用训练的涉联题目。例如:一高考训练题目要求用对联概述2005年成都举办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的盛况。2006届实验一班何丰作联:花市花香花美花满地,成都诚心诚意诚感人。实验二班曾阳作联:盛开的鲜花是上天施予成都的馈赠,欢乐的笑容是成都献给客人的厚礼。

2.赋诗言志、诵诗娱情

实践要点:(1)赋诗采用新旧诗体均可,但首先提倡新体;可有陌生化效果,但不能造成费解;注意加工语言,讲究形式,追求内蕴,避免散文式堆砌。(2)诵诗要义在于感染熏陶,过程在于涵咏体悟,妙处在于发声荡气、怡情骋怀。心态要放松,状态要自然。可率性吟读,随缘记忆,在自觉不自觉中习得语感,不要求深度理解内容。

主要方式:

(1)生生、师生之间赋诗作词抒怀联谊。

例如:诚善值连城,嚴谨抵众金;累日诚铸城/藏玉胜藏金(2006届实验一班董昕玥赠杨晶、臧宝鑫)

(2)组织主题诗歌、特色诗歌创作。

内容取向、特色要求:追怀童年时光;运用所学课文中的词语(意象)。

诗歌:《少拟童时诗》:扶摇万里非吾愿,不期帝乡期两欢。殊途一去南北间,梦里花落度流年。(2019届郝欣作)

内容取向、特色要求:摹写中学生生存现状;仿用所学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拟形而传神。

诗歌:《三只肉鸡》:三只肉鸡逃离了主人的饲养场/他们决定去远足/刚一出门/一只便被附在墙角的蜘蛛吓死了/另两只匆匆地没命地往前奔/不多久/他们迷路了/又不多久/他们遇上了一只秃鹰/他们开始大笑/同时问秃鹰/兄弟/你头上的毛呢(2000届实验二班梁朝杰作;形象讽喻当代教育造成中学生远离生活、关门读书、畸形成长的可悲现实)

内容取向、特色要求:讴歌青春梦想;试用专业术语。

诗歌:《青春的理想和我》:你是我精神的前缀/指引我复归轻灵/你不是我情感的拖累/没有你/我的后腿便迈不过前腿/我是我肉体的元音/你是我心灵的重音/肉与灵共振和鸣/无比响亮/永远动听(2009届实验一班蔡诗田作)

(3)用心完成平时练习和高考复习中语用训练的涉诗题目。例如:

题目:参考下面的示例(从略),另选一物(器物、动物、植物等均可)进行描绘,写成一首蕴含一定哲理的咏物短诗。

答案:《水杯》:任凭别人盛水喝水/自己从来无口无心/纵然把水抱得再紧并能长命百岁/也永远不晓得水到底是什么滋味(2012届实验七班蔡诗韵作)

(4)大兴经典诗文诵读。抓住根本,回归传统,向应试技术演练爽快说“不”,摈弃科学主义的烦琐语言分析,大兴诗文诵读之风,尽享人文熏陶之趣。以课内诵读为龙头,引领课外(含家庭)诵读,诵读语文课本、语文读本和课外美文。与之相表里,教者主动压缩教读过程,务求做到少讲精讲,每周省出1节课专供学生自由阅读。推荐阅读书目,垦植绿色牧地,指引学生口诵心惟,阅读文学(文化)精品,重点诵读中国古典精品。打破时空阻隔,觅得“对话”机缘,走进名著、亲近名流、浸润书香、光大遗风。

3.绘圖撰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

实践要点:(1)从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艺术渊源与共、效用相近的共性特征出发整合资源,营建跨学科修习生态。(2)让作为主体元素的语言运用(文学创作)与绘画创作、音乐欣赏、戏剧表演(改编、创作)相融互生,形成多维一体训练流程,从中享受艺术兼容的妙处,领略放飞形象思维的快感和运用祖国语文的雅趣。(3)适当引入参与式学习形式,设计、实施语言(文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及任务群学习,夯实个体研习、小组训练、全班合作修习诸环节,获得躬身实践、做中长才的成功体验。

主要方式:

典型例证:为母校设计新校徽。

目标:在校徽创作中立体感悟语言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培育手脑联动创造美好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强化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和谐团队建设。

时间:一节课。

材料:投影一(《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创建与发展简史》,从略);纸张、彩笔等绘图材料与工具。

过程:

(1)搭配人员。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人数略等的若干小组(按艺术素养临时调整个别同学),分别确定活动主持者、绘图者、撰稿者和修习成果报告者。

(2)提出要求:参阅创作示例,使用适当的艺术手法设计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校徽图案并配以不超过300字的简要说明;才力宽绰且兴趣浓厚者还可在课后试写与之内容相应的校歌(主要指歌词,有音乐素养的同学可在课余试配曲子)或对联、诗歌。

(3)明确标准。校徽创作标准及校歌撰写要领:①形象鲜明,个性独特,立意高远,寄寓深刻,时代气息浓郁,有一定形式美感和视听觉传播效力,能聚焦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前景。②学校发展历史及学校所在油区的文化特色,创作校歌时可作为背景情况参考,但在校徽构成元素中不一定摄入。③设计校徽图案及作相应文字说明要避免与示例雷同,小组或个人应有独立发挥。④创作校歌基调要欢快向上,可带抒情意味;语言要明快清朗,讲究韵律。

(4)投影示例(投影材料二:由郭小红设计、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的甘肃白银一中校徽图案资料。从略)。

(5)展开操作。各小组分别设计校徽,撰写校徽文字说明。(各由其中2人执笔绘画、撰写)

(6)报告成果。各组报告者按序登台分类报告修习成果(各类典型例证见下)。

校徽:

(2019届实验三班第三修习小组曹晓文绘制)

校徽说明:此图整体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教学楼形象,由聚焦该校办学核心理念和反映校名核心概念的两个汉字集约构成,其中间为汉字“实”之繁体,两边是汉字“验”之繁体左右两个偏旁的分拆镶嵌。采用繁体并经放大处理的“實”字凸现唯实唯真的命意,“驗”字亦昭示据实察考、比较验证诸义;二字相合则表明学习本是“学而时习之”的务实求真过程,既要在书本中求学知理,更须在做中、在生活实践中习练、参验、创新知识,涵养心性,完善人格。二字取意亦与大港油田公司企业精神基本一致,已成为油田居民熟知习用的学校简称(2019届实验三班第三修习小组郝欣起草)。

阐述学校办学特色的对联:激情是火意志是铁炼就艰苦奋斗实验品质,道路如藤壮志如虹开创特色发展美好前程(2019届实验三班段至臻撰)。

(7)评议成果:按校徽设计标准、校歌创作要领及校徽文字说明写作要求,分类别民主评议各小组课堂修习成果;还可补充展示修习者个人的灵感突发型再生成果。

三、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树人意蕴探析

1.借生活与艺术的互动升华生命,缘个体与公共的对接融入社会

在生活中,人们以表情达意为导因,以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发生语言交往,造成言语行为,满足言语追求,成全言语理想,同时习得语感,学得语词,晓得语义,悟得语法,赢得语用,这是语文实践的生活法则和题中要义。从日常叙事语言先于艺术叙事语言(科学命题语言),而后者又优于或雅于前者这一语言事实出发,我们引导学生顺应人际交往的言语诉求,规避关系社会的叙事俗套,一头扎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双手掬起口语的素洁飞花,费心调匀艺术的各色颜料,得意抹出青春的美丽辞章,在以下三方面集中突显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的文化价值:一是以对联结缘,以诗歌交友,以绘画、音乐、戏剧助兴,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语文实践,拓宽生活外延,增广交往机缘,养护学习生态,丰富生命体验,使之成为学生心智初绽的精神花园和语言原创、艺术原创的生活基地。二是借对联、诗歌、绘画、音乐、戏剧形式叙述生活,开辟语言创造、艺术创造的松软沃土,把学生的经验世界转换为艺术世界,把经验世界的片片粗陋改造成艺术世界的点点精雅,从而彰显言语生命的成长涵义。就像韦伯盛赞的清教徒那样,“既在世俗”,又“不为世俗”,在世俗的言语存在过程中追求超越性的“天职”,实现人性的升华。[6]三是经由学生自主参与关系性活动的自组织过程,将他们源于生活的生命体验抽象加工为文化符号,将他们取自传统的艺术形式具象还原为生命真实,助推个体意识进入公共意识,加快其社会化进程。[7]

2.请前贤以传统与经典光照今日,让诗性携慧性和德性播洒幸福

少儿时代多思多梦,最多幻想。少年时代未必是打磨哲理诗的金样年华,却注定是采撷抒情诗的绝佳之期。一个少年头枕一场美梦,一场美梦圆成一颗诗心。说白了,少年的本性就是诗性,少年的天才就是诗才。正是出于这样的少年观点及天赋“诗识”,我们常从多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对联的创作和诗歌的创作、诵读。这些活动基本采用旧有文化形式,其意义以阶梯状逐级呈现,远超“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所框定的价值范围:一为指引学生养成吐字正音、造句守“法”(语法)、修辞立诚和叙事得理的习惯,切实领会祖国语文的特点,以便抄“捷径”“通文理”,修道业得真传;二为通过相对正规的联句对韵和诗文诵读激活语感,唤醒美感,点燃灵感,涵养整体感悟语言文字、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诗意创造语言文字的文化质感;三为传承道统,传递人文,追慕《兰亭集序》《藤王阁序》描绘的那等雅人逸趣,令其流风有渐、余韵不断;[8]四为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等语文生活主体间的文化交往和艺术关怀,启发学生悦纳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精粹,体验以美启智、以美毓德的愉悦,感受内化知识、完善人格的自得,塑造他们在诗性、慧性、德性的光辉照耀下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幸福能力”[9];五为追求对联、诗歌作者同受赠对象,课文等文本读者同作者的心灵对白和思想契合,竭力营造心灵飞扬放达的本色精神生态和浪漫人生情调,唤醒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潜在力量,教给学生运用这些力量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为成全自己和他人今生的幸福着好底色,蓄够底气,养足底蕴。

3.正面回应生存挑战,前瞻服务生涯需要

在改革开放中历经40多载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也已然经受尊卑嬗变的复杂社会心理转换,正振起文化自信与世界全面对接;同时,物资流通和资本交易走向自由,也促进了社会开放和公民发展。但是,国内外经济挑战加剧、健康风险增大、就业几率降低及自然灾害频发、局部战事迭起等,却在给人们无情施加生存压力。对此,饱受亲眷宠惯、形同温室弱苗的不少独生子女实然存在精神和技能两个层面的应对准备不足。而我们在课内组织以属对寄意、赋诗言志和绘图生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为代表的较多语文应用型、竞技型实践及任务群学习实践,也正是为了回应当代社会生活的上述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种种需要。这些实践启发学生把躬身实践当作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砥砺思想、涵养心性的根本途径,教会他们在实践中修习,在生活中历练,正视生存处境,学点谋生技艺,服务未来需要,培育个性品质,十分有利于催生其自主修习兴趣,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多动好动”能力。[10]当然,实施高中语文精雅教育实践,并不是基于学生直面未来社会、因应生存挑战的实用加功利化考量,去做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前的技艺培训,主要还是将它作为学生言语生命活力诗意释放的美丽形式与自在过程。换言之,是对少年学子着手于笔和纸张、着力于做和修养、着意于诗和远方(而非钱和职场)的生命关怀。在这种关怀里,心灵关怀是正题,生存关怀是副题,心灵关怀是正文,生存关怀是脚注,二者兼容,浑然一体。就像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所说的那样,“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心灵关怀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生命的尊严感、价值感和幸福体验,令其对于生存本领的追求“成为他们生命精神的积极外显行为,并且合乎道德意义,从而使我们的世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重点课题“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项目编号:BE1028)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秦朝晖,傅书华.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

[2]潘庆玉.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8,(1).

[3]温恒福.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2,(12).

[4]陈俊江.“语文说”与“交际说”:“工具”内涵新解读[J].中学语文教与学,2012,(4).

[5]裴娣娜.论学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6).

[6]论教学文化(笔谈)——徐继存.教学文化:一种体验教学总体问题的方式[J].教育研究,2008,(4).

[7]陳尚达.生命关怀视阈中的语文教学设计论[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8]蔡正学.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8,(6).

[9]教育与幸福——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8,(1).

[10]蔡正学.语文教育:跨世纪的文化信仰危机与其拯救路数[J].当代教育论坛,2017,(6).

作者:蔡正学 蔡诗韵

语文撰写教育论文 篇2:

从《急就篇》看儿童启蒙教育

内容摘要:《急就篇》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被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童蒙识字教材,全篇分为“姓氏名字”“器服百物”“文学法理”三部分,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儿童启蒙教育思想,细数下来具有文学知识、人文思想、诗意审美和规范书写的启蒙功能。这也给我们语文启蒙教育以丰富的启示,语文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进行立德树人的语文德育教育、将音乐融入语文古诗词教学同时也要注重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关键词:急就篇 蒙学 启蒙教育 语文启蒙

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能够至今完整保存下来的识字写字教材,只有西汉历史家史游亲自编撰的《急就篇》该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学的一本文字书,有助于学童识字、提高知识、开拓视野,在古代常被人们用作文学启蒙教育的综合性课程教材。《急就篇》全文分为“姓氏名字”“器服百物”“文学法理”三部分,儿童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当时历史条件下比较全面的生活及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可见,《急就篇》在当时的文学启蒙教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其工具性、人文性与丰富的特点,使得古时候的儿童在进行文本学习与背书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知识素养的提升,还可以提高审美、品位人文,因此其对儿童进行的文学启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学知识启蒙功能

(一)生字较密,集中识字

据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统计,《急就篇》共34章1244字,其中只有335个重复字,在编排过程中将生字的密度非常高。从识字教学的角度看,《急就篇》不是单纯地以字形、字类编排,而是遵循了一定的启发学童的编撰宗旨、切合实际需要的取字观、分别部局且不相互混杂在一起的分类编排思想以及便于记诵的蒙童接受观,这使得《急就篇》开始向有意义的识字层面发展,符合蒙学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便于集中识字。

(二)知识面广,注重实用

颜师古在《急就篇注叙》里曾说这书“包括品类,错综古今”。《急就篇》里面有百余个姓,400多种器皿,100多种动植物,60多种人体器官,70多种疾病和药品,还有官名、法律知识、地理等等,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真不愧是儿童启蒙界的百科全书。而且史游自己在文章开头就说此书是“奇觚”、“努力务之必有喜”,《急就篇》确实知识面广,注重实用,史游对知识技能的教学非常重视,想要传递给儿童的有关物质世界的知识是相当广泛、全面以及注重实用的。

开篇用短短的39个字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急就篇》这部书的性质和学好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接着第一部分采用三言介绍“姓氏名字”,如“痛无忌、向夷吾、闳并?”等;而后转入第二部分用七言介绍“器服百物”,包括生活日用服饰、瓜果植物、飞禽走兽、农副产品、疾病药物医学教育等,如“肠胃腹肝肺心主,脾肾五藏膍齐乳”等;第三部分仍然使用七言介绍“文学法理”,包括文学作品、国家官职的设置、法令执行及为官之道等,如“官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等;最后用四言来歌颂汉朝的盛况,展现浓浓的家国情怀,如“汉地广大,无不容盛”。

二.人文思想启蒙功能

虽然《急就篇》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学习写字,获得一些器物的知识,但是也没有忘记进行思想教育,学童们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就能开启心智,得到人文思想的各方面启蒙。

(一)追求美好的思想启蒙

在《急就篇》的全文各个位置,无不表达着古人对美好生命、美好品德以及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具有追求美好的人文思想启蒙功能。

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在篇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卫益寿”,益寿有延年的意思;“周千秋”,千秋亦欲长生不老;“邓万岁”,万岁有如同千秋的意思;“许终古”,终古意为继往开来不废绝;“殷满息”,满息是说后代子孙多,生生不息;“续增纪”,增纪,即增寿,是说年高。这一系列字的认识都展示出古人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孩童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既能认识字,也能体会到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意蕴,养成一种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怀。

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在篇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史步昌”,步昌是说出类拔萃,气势磅礴,欣欣向荣;“朱交便”,交便就是善于与人沟通,让每个人都方便舒适;“柳尧舜”,尧舜意为依照尧舜的法则行事并以此自警;“柘温舒”,温舒是说他温裕而安舒。这一部分字的认识都展示出古人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孩童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也能受到美好品德的熏陶,感受到正直、美好、善良、坚强的等优秀品德的力量,养成一种优良品德的思想情怀。

對美好未来的向往在篇中具体体现在如下,“翟回庆”,回庆是说福喜方来;“任逢时”,逢时意为遇太平盛世;“由广国”,广国是说能为本汉王朝扩张领土;“芬薰脂粉膏泽筩,沐浴揃搣寡合同,襐饰刻画无等双,系臂琅玕虎魄龙”,本章介绍精工制作的化妆用品和佩饰,这是旧时妇女的生活写照,也是汉代王公贵生活的写照,带有豪奢夸饰的意味,儿童在学习完之后能够萌发一种通过学习、做官、生活、工作和为国奋斗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态度。

(二)勤俭节约的思想启蒙

“饼饵麦饭甘豆羹”,麦饭和豆羹都是农村农民的家常菜;“老菁蘘荷冬日藏”,秋种蔓菁,至冬老而长成,又收获蘘荷,一起收集储藏,以备冬天食用;“梨柿柰桃待露霜”,梨子、柿子、柰、桃这四种果实都需要霜和露水才能成熟,夏天就等露,冬天就等霜;“园菜果蓏助米粮”种植在园圃中的蔬菜和水果是穷人为了避免饥饿而当饭吃的,所以说是助米粮。作者通过描写瓜果食材粮食的来之不易,开花结果的过程漫长,来揭示应当勤俭节约的思想情感,让孩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的道理。

(三)热爱劳动的思想启蒙

劳动的思想是中国人民上下五千年一直以来坚守的行为和思想,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在蒙学教材中注入热爱劳动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童的劳动积极性以及为国为家劳作的思想,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贳贷卖买贩肆便……取受付予相因缘”本章讲述了丝麻葛布的生产与交换过程,讲解了商人应该如何在市场上做买卖,突出了商业伦理、市场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展示出热爱商业劳动的人文思想启蒙功能。

“稻黍秫稷粟麻秔,……园菜果蓏助米粮”本章讲述了古人对百谷的种植、栽培、优化、采集、保鲜、贮藏、精加工等等的步骤,主食副食花样多,菜园果蔬样样齐,呈现出一派丰足的农家乐景象,从而展示出热爱农业劳动的人文思想启蒙功能。

“袍襦表里曲领帬……完坚耐事踰比伦”,此句详细的讲衣着——长袍短衣,便服官服,袍襦袴裈,护膝围裙,针缕补缀;履舄鞜裒,靸鞮袜巾,裳韦不借,完坚耐用。接着,讲了衣、裳、袴、裈、鞋、袜的加工制作,孩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受到劳动与制造的魅力,从而展示出热爱手工业劳动的人文思想启蒙功能。

此三章的文字印证了汉代庄园劳动的巨大生产力,商业劳动、农业劳动、手工业劳动,一家农户通过代代相传就能自我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把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都做出来,是真正的劳动创造,对此类文字的学习,可以能很直接体现出劳动启蒙的人文思想。

(四)求学上进的思想启蒙

中国读书人自古就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做官和当大官上,努力奋斗的结果就是个人事迹的发扬,做一个好官、清官、有才干的官,然后反馈社会、服务社会。在蒙学教材中对这群国家未来的栋梁进行求学上进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智能通达”“砥砺身”的好处,其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善良的,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求学上进的思想启蒙。

“列侯封邑有土臣,积学所致非鬼神”,这句是说被封为列侯的,获得所封之邑的土地,因此而成为有土之臣,而能享受这样的王侯之荣禄,那都是个人勤学所得,并非有什么鬼神之力,也不是命运安排的,直接点明了在为官之路的过程中求学上进的重要作用;“治礼掌故砥厉身,智能通达多见闻”,就算开始担任太常属官,尚未高贵显赫,宜谨慎整饬自身的言行,钻研学问,砥砺德行,才能获得智谋和才能,才能明白通晓;“名显絶殊异等伦,抽擢推举白黑分,迹行上究为贵人”,凭借自己的砥砺努力,才能因此取得如此的成果,受到德才兼备的提拔,终会成为贵臣。求学上进的思想启蒙也要把握度,《急就篇》在这部分描述中有点偏重于讲“利禄观”,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正確引导处于蒙学阶段的孩童形成正确的仕途观。

(五)遵纪守法的思想启蒙

“忧念缓急悍勇独,迺肯省察讽谏读”,这句话是说无赖的人平时如果不检点自己恣意行凶,必定窘迫困厄,发生危急之事后才反躬自省,学习讽谏之语,考虑改过,还不如一开始就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秩序,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坐生患害不足怜”,这句是说平白无故违法犯罪危害社会,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在案情真相大白、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当惩就要严惩,铁案不容推翻;“不肯谨慎自令然”,自己不谨慎,导致违法犯罪,又能怪谁呢;“依混污染贪者辱”,靠近猪圈、厕所的人则容易被污染,贪污受贿者必然招致惩罚受辱。第二十七至三十这几部分,通过描写依法办案的原则、组织机构、责任方、审理的手段、过程、效果,一来是展示办案过程的缜密慎重,二来也是告诫正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孩童要慎独,不要触犯刑律,不要贪污,要遵纪守法,作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六)爱国爱家的思想启蒙

最后一章反映了汉代武帝以后恢宏的政治经济文化局面。“汉地广大,无不容盛……圣贤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极老复丁”,汉王朝幅员辽阔,兼容并包,国强民安,风调雨顺,万物繁茂,粮食丰盛,无病虫害,汉王朝里道德才智高的人都积极进取上朝做了官,人人快乐无比,长者还能免除税收。第三十一章展示了汉王朝的太平盛世景象,内容上带有总结性,学童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全方位地感受到家国的繁荣昌盛,向学童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爱家思想教育,展示出丰富家国主义人文思想。

三.诗意审美启蒙功能

(一)整齐押韵

《急就篇》在形式上具有简短整齐、押韵对仗的特点。《急就篇》全文根据“分别部居不杂厕”的原则,分类编成,逢双句押韵,气韵贯通,朗朗上口,便于学童诵读。《急就篇》采用的七言句居多,三言次之,间以四言,整齐而不呆板。在用韵方面,《急就篇》用三言、四言隔句押韵,稍长一点的七言每句押韵,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虽有少数句子当今读来已不押韵,这是由于古今读音有异,绝大部分句子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具有精炼、押韵、节奏鲜明和句式整齐的诗意审美特点。

(二)文辞优美

全篇除了姓氏名字外,大多像诗一样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书中形象栩栩如生。“锦绣缦[糸毛]离云爵,乘风县钟华洞乐,豹首落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这四句话把古代丝织品上的刺出吉祥动植物图案描绘得活灵活现,一句便是一幅精美的图画,栩栩如生。有的锦绣缦 上刺绣的是长离、孔雀在彩云中翱翔,有的是乐师在海鸟乘风形状的支架旁敲击钟、磬演奏动听的音乐,有的是豹首锦上的文彩连著兔子和双鹤,还有的是春天的草地上雄鸡高高翘起尾巴,诗意画面感十足,简短的文字却能展示出如此自然生动的画面,以及展示编者追求自然美、生态美的诗意意识,具有浓浓的诗意审美启蒙功能。

四.规范书写启蒙功能

《急就篇》作为一本蒙学教材,书写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是其宗旨之一,教材的编写自然要规范标准,史游撰写本篇时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通行的标准字体,《急就篇》所用字体为草书,即章草,章草是草书的鼻祖,也是草书的萌芽阶段。章草的特点是厚重、淡然、古朴等,既保留着隶书的风格,但也加快了隶书的书写速度,字与字之间不相黏连,对规范字体的写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急就篇》除了能帮助儿童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识字,同时对儿童初学书法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五.《急就篇》对语文启蒙教学的启示

根据一些古代文献记载,蒙学教育专门针对八到十五岁年龄段之间的“幼童”,相当于我们今天从小学到初中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为更进一步的成人教育做准备,是成人教育的基础。它主要是基于启蒙,使儿童在早期的教育阶段,具有一种语文特色的感觉,奠定了语言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生活的简单基本知识,了解了人生的一些基本原则。从现在来看,蒙学教育阶段的这一教学目标与当今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也大致相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我们应该怎么将《急就篇》的四大启蒙功能运用到中国现代语文启蒙教学中呢?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曾说:“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生识字,读书,作文,有两个重点: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基于这两个关键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关于语文启蒙教育的启示:

(一)语文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与《急就篇》中注重实用、知识面广的文学知识启蒙功能有相通之处,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用语文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急就篇》对我们的启示是让语文教学内容活起来,把学生的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来确定教与学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充分体验和加深理解。同时语文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将生活教学内容融入语文课堂,使学生既要置身于课堂,也要仿佛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二)立德树人的语文德育教育

课标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急就篇》的人文思想启蒙功能也是起到这样一种德育教育的思想功能,语文课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不断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将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的核心战略性举措,这就启示我们要不断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的可用于德育教育的素材,系统剖析教材蕴含的人文思想情感。教师要合理渗透和设计,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为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因此很有必要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三)音乐融入语文古诗词教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握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来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这与《急就篇》中诗意审美启蒙功能互相照应,语文诗歌也具有精炼、押韵、节奏鲜明和句式整齐的诗意审美特点。中国古典诗词历来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意志和思想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本身就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其他乐理知识来理解内容、产生感情共鸣。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歌曲来融入教学环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读点诗词的的节奏,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思想主题。

(四)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中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写字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结合书法教育,构建开放、有活力、动态的语文课堂,充分开发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它可以帮助小学生打下良好的汉字书写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以识字、写字为基本要求,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审美要求,落实好书法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可以是古典诗词、诗词、好的文章和句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相应的图片,可以将著名艺术家展示的作品图片印刷发行给学生学习与临摹。学生要掌握最基本的写字规范,一笔一画地写字,并从铅笔到签字笔、钢笔,再到毛笔,对待每一个字都要用心、细心、耐心去写。

参考文献

[1]管振邦.颜注急就篇译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黄仁贤.中国教育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赵松涛.《急就篇》再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

[5]沈元.急就篇研究[J].历史研究.1962,(03).

[6]丁毅华,陈国忠.《急就篇》的史料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119-122.

[7]朱子辉.蒙学传统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6,36(06).148-155.

[8]王凌皓.中国传统蒙学的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5).8-11.

[9]钱荣贵.史游《急就篇》的编撰思想及其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3),112-120.

[10]陈璐.《急就篇》研究综述[J].世纪桥.2015,(10).95-96.

[11]林鹏,李思航.从《急就章》看书法的传承[J].参花(上).2017,(10).132-13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谢其颀

语文撰写教育论文 篇3: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窥见与探视

【摘要】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通过“以现实为基,融入社会生活之美;以评鉴为先,漫入影视艺术之美;以体验为本,深入日常生活之美;以创造为魂,进入习作拓展之美”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认知美、体会美、领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全面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审美教育  窥见探视  社会生活之美  影视艺术之美  日常生活之美  习作拓展之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043。

2018年8月30日,“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为知名语文高级教师熊芳芳新书《语文审美教育12讲》题词:“语文课堂才、思、情、趣和谐统一,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之中,怡情养性,储善求真,享受成长的快乐,镌刻下终生难忘的芬芳记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一席话,道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真谛。诚然,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与审美教育相伴始终,渗透到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美、影视艺术之美、日常生活之美……尤为至关重要的是,最终我们要引导学生由审美走向创造。

一、以现实为基,融入社会生活之美

美育教育着眼于全面培养人的审美视野、人格胸襟和艺术情趣,发展人的審美直觉、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社会化审美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领域。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善于通过巧妙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打破学校、社会、学生之间的壁垒阻隔实现无缝对接,引领学生融入生活、感受社会、领悟人生,培育学生科学人文素养,锤炼学生崇高价值涵养。譬如,当下较为火爆的“美食网红”(美食主播、吃播博主)泡泡龙、恩克、半吨先生、胖猴仔、陈大胖等,均堪称“大胃王”。他们长期毫无节制的暴饮暴食行为,毫不顾忌自身健康大把捞金的做法。与此截然不同的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喊出响亮公益口号“让爱回家,温暖咱爸咱妈”的陕北二后生、“日行一善,大伙帮我点点赞”的小京哥,他们开着爱心餐车走村串乡,免费为广大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烹饪美食,以特有的慈善义举为大家送上满满的爱与祝福,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教师把两类群体个人表现与社会表现纳入课堂教学素材,拓宽课堂教学维度,深化课堂教学经度,打通学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距离接触,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比辨识,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倡导敬老爱老的慈善理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开辟学生更为广阔厚重的认知领域与思索空间。

二、以评鉴为先,漫入影视艺术之美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影视艺术审美,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欣赏进入语文课堂教学领域并非标新立异,甚至不是他山之石。优秀的影视作品能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带给学生强烈而丰富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力、感受力、体悟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首要是遴选优秀影视作品。确保甄选出的影视作品具有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审美价值,适时适度精准切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助力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促进情感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启发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人类、认知世界、认知生命,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基。如《可可西里》《肖申克的救赎》《放牛班的春天》等。其次是开展影视作品评论。所谓的影视评论就是电影或电视剧的观看者,在观看完电影电视剧节目以后的所感所想以文字语言、语录等形式表现出来,发表的一种评论、看法、见解等。如《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战狼》《红海行动》《建军大业》《八佰》《金刚川》等主题鲜明、思想厚重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评论等方式,养成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如学生对吴京主演的电影《战狼》所作出的影视评论:《战狼》是一部充满主旋律的佳片,更是一曲震撼灵魂的人性赞歌。影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性、敢担当的当代军人群像,表现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热血狼性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点燃了无数国人的爱国热情。“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口号,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归属感和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也向外界传递了中国越来越自信的信号。

三、以体验为本,深入日常生活之美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从情感的熏陶走向灵魂的洗礼,这才是语文教育者要努力抵达的彼岸与远方[2]。俗话说:“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大自然、生活,都是绝好的教材。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现实中时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与显现,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发现、去玩味、去体会、去领悟、去思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开放语文学习的精神空间,让学生触摸鲜活的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文,感受语文的生命脉动,指导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生活日常中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诸如,教师布置作业给学生——“去寻找形形色色店铺的名称之美”。有位学生看到一家名为“罗老大美容院”店铺时,学生认为,店名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是店铺的主人可能在家中排行老大,因而以此为名,这样的店名不仅给人以亲切之感,而且便于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次是店名霸气外露,展现商家争做行业领袖和翘楚的雄心壮志。在教师布置的交通劝导文明用语撰写,有学生这样写道:“近光、远光,都是交通之光、文明之光,两者之间的交替,是现代道德和时代素质的轮回。”针对社会中的诸多不文明现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撰写宣传标语的形式进行劝导,有学生写道:“你冲我冲,用厕文明你好我好。”“毕恭必净,净上境美。”“斑马线,一座城市普通的标识;礼让斑马线,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正是教师这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设计,适时激发启迪学生学会发现本真生活的美,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就会成为可能、转化为现实,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活之美。

四、以创造为魂,进入习作拓展之美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说:“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如果没有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小说,美国的精神文化就缺了一个大角;英国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师生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徜徉之余,更为重要的教学使命在于,尽最大可能实现作家经典文本与学生习作创造的过渡与衔接,文学的魅力正在于意义和思想可以通过不同读者的个性解读而不断生成,促使文本实现新的生命增长极,延续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讲:“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习者感悟文章题外之意,开掘文本深层内涵,还原学生生命体悟,丰赡读者人文情怀,使读者获取自我精神的充实感,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在教授《论雷峰塔的倒掉》后,安排学生进行诗歌创造,鼓励学生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用审美的心态去关照自身的小世界和身外的大世界。有学生现场创造诗歌——《距离》:“从断桥到雷峰塔,是白素贞的一生;从雷峰塔到断桥,是法海的一生。他们都绕着西湖,寻找自己的前身与来世,在画各自的圆。”这样一种新颖别致的方式、简明扼要的语言、哲学思辨的表达,实现了文本内容的新阐发新解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师就是要通过文本解读和习作练习,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而达到“情投意合”,让思维火花烛照学生心灵世界。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不是培养某种教育的适应者和因袭者,而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化思维的独立人格,达到知能并重、情理相融,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成为“美”的化身。

周国平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在场。”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中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理念,使教育真正成为文明薪火传承的灯塔,正如一句话所言: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走着走着春天就来啦!

参考文献:

[1]姜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25):145-163.

[2]王旭明.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N].光明日报,2014-05-13.

作者:姚昌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党建论文下一篇:保证保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