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

2022-09-13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高校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经济上的帮助和补偿,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 由于在贫困生的判定标准存在瑕疵, 导致高校贫困生认定学生对象不够精准, 资助成效不明显。在精准资助视角下, 对高校大学贫困生进行精准判定, 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保障, 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业问题。精准资助要求在大学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实事求是, 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 人均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善。但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 仍然存在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学生很难完成学业, 中途辍学打工现象屡屡出现。从2010年开始, 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教育部门提倡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 但对于学校来说,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据调查发现,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入学前会开具组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但由于学校方面无法对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走访, 难免会出现一些作假行为, 从而会忽视一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情况, 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有所不同, 各大高校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衡量和认定。在精准扶贫视角下, 学校方面应该从不同方面解决学生的贫困问题, 比如应征入伍, 勤工俭学, 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在此基础上, 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是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资助体系的保障。

现阶段, 大部分高校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家庭一般困难学生, 另一种是家庭特别困难学生。通常来说, 家庭一般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是家庭整体收入较低, 并有一定金额的债务问题, 家庭一般困难的学生只能承担学生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 无法一次性全部缴纳。在对家庭一般困难学生的认定上, 大部分高校规定父母双方有任意一方失业或者下岗的, 该生为家庭一般困难学生;家庭在短期内遭受过重大变故导致财产损失的, 该生为家庭一般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在近期发生过重大自然灾害的, 导致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的, 该生为家庭特别困难学生。来自偏远地区, 当地水平十分落后的, 该生为家庭特别困难学生;

二、如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

(一) 耦合性育人机制分析

耦合性育人机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育人模式,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正在被各大高校所接受。所谓的耦合性也被称之为耦合度, 也就是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耦合性是指某个系统和模块之间的联合程度, 系统和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耦合性也就越高, 耦合性也就越强。系统和模块之间联系越稀少, 耦合性也就越差。也就是说模块和系统之间的耦合性强弱取决于模块之间的联合程度, 也就是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性。将耦合性育人机制应用到高校精准资助教育中去, 可以通过数据模块与教学模块的结合, 通过对模块参数的调查, 再进行参数控制, 信息输出, 由外部到内部的数据输出, 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这也就是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的构建方式。

耦合性育人模式又可以分为印记耦合性育人方式和控制耦合性育人方式。印记耦合性育人方式是指通过对高校教学参数的调查, 使各个模块可以共享这一个记录, 同时也是某个模块或者数据的子结构。印记性耦合性育人机制的构建不仅仅是简单的量变。控制耦合性育人机制是指通过一个模块或者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达、输出和分享。可以通过数据或者系统对另一个模块进行控制, 这也就是控制耦合性育人机制。

(二) 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构建方式

由于大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贫困生认证机制, 导致资助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高校精准扶贫政策很难展开。在精准扶贫视角下, 加强高校资助耦合性育人工作机制, 在大学生入学时应该填写详细的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 其中包括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人员组成状况, 家庭人员收入等多方面信息。为了保证学生填写信息的准确性, 学校方面应该安排相关人员对学生信息进行调查, 以便在贫困生认定时减少阻碍。通常来说, 家庭贫困学生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普通困难学生, 另一种是特别困难学生, 学校方面应该严格规定贫困生的认定标准, 以便更好地展开资助工作。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传递, 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 加强数据的共享性。

学校方面应该做出具体规定, 贫困生在入学前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并且由村委会盖章认定, 证明一般由学生家庭当地的政府部门或者是组委会进行开具。学生在入学后, 学校方面无法对一些家庭偏远地区的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学生开具证明的真假无从查证, 单单从学生单方面的说辞和证明上来认定, 难免会出现失误, 所以开具证明应该加盖村委会上级部门的印章。学校的资金有限, 并且大部分资金用于教学方面, 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资助教学, 需要严格制定贫困生的标准, 使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了加强精准扶贫资助体系, 学校方面应该积极配合相关教育部门制定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和认定方法, 将教育部门在贫困生认定方面的具体流程应用在实际中。从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情况来看, 高校资助资金有限, 为了有效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可以采取贷款的方式。随着高校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 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开始面向高校大学生。在实施助学贷款过程中, 高校与政府部门相结合,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奖学金和助学金方式进行资助教学。在2014年的教育大会上对助学贷款相关制度进行了调整, 对于家庭一般困难学生的助学金上调2000元, 对于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的助学金上调4000元。对全日制本科的助学贷款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由于全日制本科的学费较高, 每人每年的助学金申请额度由原来的六千元提高到八千元。全日制研究生的助学金申请额度提高到一万两千元。同时, 教育部门对于大学生应征入伍范围进行了调整, 使大部分学生符合入伍资格。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 对于应征入伍大学生申请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政策应该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 这也就变相的帮助了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在精准扶贫视角下, 各大高校负责人员应该在加强贫困生认定标准的基础上, 积极落实助学贷款政策, 鼓励学生应征入伍, 从不同的渠道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各大高校负责人员应该根据国家新的助学贷款制定标准, 努力做好大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工作。落实助学贷款的相关制度, 可以保证学生无后顾之忧,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从不同渠道完成学习, 还可以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使贫困生可以做到自力更生。高校大学生的课时并不是很多,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 还可以使学生减少对于学校助学金的依赖, 勤工俭学政策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教育事业在不断地进步, 高校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经济上的帮助,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2015年的高校教育研究大会上就精准资助做了详细分析, 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为了减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精准资助视角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资助教育, 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同时为了减少学校在财政方面的压力, 可以对资助政策进行创新, 比如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教学, 企业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 还可以完善大学生信贷体系, 鼓励学生进行助学贷款, 减少学生的入学压力。本文首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 然后对如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耦合性机制,精准资助

参考文献

[1] 董安康, 韩运华.王健林.张甜甜, 浅析如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 31 (08) :52.

[2] 张玲, 齐兰芬, 张妍, 杨春芳.精准资助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 (02) :17-20.

[3] 王一博.武立勋.浅析如何构建高校精准资助耦合性育人机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 2016 (03) :106-1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方法的讨论下一篇:天然气集输系统输差分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