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2022-07-23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产业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形势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形势调研报告 (一)发展机遇 1.发展优势凸显。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凸显了我省旅游产业的相对优势与巨大潜力。从资源产品导向向旅游市场导向转变,我省的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优势不断凸显;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进一步凸显我省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优势;区域旅游竞争从景区景点竞争向以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进一步凸显我省城市密集的优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进一步凸显我省多样化的资源和产品优势;随着休闲度假成为主要旅游方式,我省的山地度假和乡村度假资源优势彰显;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可以充分发挥我省产业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

2.发展需求旺盛。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4300 美元,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500 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 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3.发展条件优越。“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交通将呈现网络化、高速化、无缝对接的发展趋势。我省将依托交通网实现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的无障碍对接。京港澳、大广、二广、

连霍、宁洛、沪陕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贯穿我省全境,高速公路网络日趋完善,我省将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和城铁架构,将形成连接北京、西安、武汉、徐州、济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至、、、、、、、济源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的贯通,将形成覆盖 3000—4000 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 1.5—2 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另外,至首尔、台北、香港、新加坡、泰国的直航常态化和新郑国际机场的扩容将促进我省的国际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我省的游客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大西北、大西南的重要城市实现空中对接,将形成两小时旅游圈。

4.发展机遇难得。旅游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导产业,是扩大内需的主导产业。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办发〔2009〕41 号),确定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旅游产业的定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省把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来培育,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导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来打造。“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二)面临的挑战

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现象突出。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知名旅游品牌不多,龙头企业不强,部分景区、星级饭店经营机制不活,应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推向市场,应该改制的没有改制到位。

旅游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省旅游信息化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投入少、应用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信息服务基础薄弱,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旅游人才支撑力不强。全省旅游人才数量少,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中高级旅游人才极为缺乏,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资金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主要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配套,购物、娱乐、餐饮等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效益低,总体处于“门票经济”阶段。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较弱。集散功能不完善,缺少为散客服务的咨询、标识、食宿、购物、娱乐等完整的服务体系。

客源结构不合理。国内客源主要依赖省内与周边省份市场,境外游客比重偏低。游客以观光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综合经济效益差。客源波动性大,节假日热,平时偏冷。区域旅游整合不足。旅

游景区(点)布局分散,整合不足,缺少“航母”,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

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商贸、信息、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其关联性、带动性作用发挥不够。

(三)基本判断 当前,我省旅游产业正处于“从点线突破向板块推进转变,从观光主导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驾齐驱转变,从散点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转变,从旅游要素发展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运作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篇: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兴县富民

政府县长

旅游产业在世界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由温饱型、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正是看到了旅游产业这种蓬勃发展的广阔前

景,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具有良好旅游资源禀赋的地区纷纷把旅游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批又一批新兴的旅游景点景区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起来。

**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濒临黄河,向东与山西省隔河相望,307国道穿境而过,是陕西通往华北、华东的桥头堡和东大门。全县辖8个乡镇,总人口8.3万,国土面积418平方公里,是陕西人口较少、面积最小,最为贫困的县份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33亿元,财政总收入25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元。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始终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深入调研,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与开发煤炭资源并重的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并把旅游兴县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得到了全县上下广泛认同。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怎样发展旅游产业?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

首先,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其中第一大宝贵资源当属**石城。石城的特点,或者说宝贵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历史非常悠久。**石城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当时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县时为县治所在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是构造特别独特,全城皆由青石包砌而成。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石城尽管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战火摧残。但城垣及城内布局仍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其蕴藏的珍贵价值正如专家所言:“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古代城防建筑中,以青石包砌的情况并不多见,**石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延时之久(五代至清)和现状之完整都是全国鲜见的”。也正基于此,**石城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作为过去的县治所在地,石城虽然不大,但却“五脏俱全”,加之又始终兼有边防要塞的功能,因而在石城人们不仅可以考察古代边防要塞的军事文化以及封建官衙文化,还可以领略陕北的建筑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四是自然面貌雄伟而奇险。石城东临黄河,西北以石壑为堑,南有一条石径与现在的县城曲屈相连,地形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铜**”之称。登上城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沟壑纵横、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人至此,无不为之感到一种强烈地震撼。黄河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二大宝贵资源。虽然黄河沿岸的县和市非常多,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能够发展旅游产业的却并不多。我县丁家湾乡拐上村沿黄河有一处地方叫做大同碛,对面即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山西碛口古镇。黄河在此处上下200多米范围内变为仅100多米宽,而且这200多米还有落差,因而造成了河水在此处汹涌澎湃、涛声震天,其气势不亚于壶口瀑布,同时又具有壶口瀑布所不具有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此漂流,这对于那些喜欢刺激、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横沟温泉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三大宝贵资源。横沟温泉目前日流量3000多立方米,水温39℃,是目前西至我市定边县、东至山西太原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温泉,而这一范围内潜在着大量具备高端消费能力的游客。除了这三大宝贵资源外,**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最后离开的地方,还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以及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贾四贵和陕北民歌大师张天恩的故乡等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可资依托的宝贵资源。总之,**的旅游资源禀赋是很优越的,在不大的面积上集中了文物、人文、自然、红色革命等多种旅游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在时空上立于黄土高原和黄河这个大背景之下,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两黄文化”将为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其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因为我们迎来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机遇。可进入性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在个性休闲化度假旅游日益取代传统的团队旅游而成为旅游主导形态的今天,是否靠近高速公路对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国家规划建设的青银高速(青岛至银川)已全线贯通,太中银铁路(太原至银川和中卫)也将于2009年建成通车,交通问题不但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而且还将成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一大优势。更为关键和重要的是,青银高速贯通以后,将使得

我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以**为中心,向东一天可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两个半小时可至太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向西四个小时可至拥有美丽沙湖的银川;向南三个小时可至革命圣地延安,四个小时可至壶口瀑布,六个小时可到世界文化古都西安;向北一个半小时可至西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佳县白云山,两个小时可至塞外历史文化名城榆林,三个小时可

至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也就是说,**基本上处于众多已经开发成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半天旅游圈的中心部位,将是未来多条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这为我们依托这些热点景区和景点,借势发挥、借力打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加快开发进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再次,是因为旅游产业本身的特点更加适合**的县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虽然人口不多,但人口密度居全市第一,加之过去经济一直比较落后,导致就业渠道相对较窄、人们的就业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县委、县政府在就业问题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而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由于这些行业就业和创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从而又能进一步促进就业、刺激创业,因而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由于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加之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导致**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一直比较封闭保守,并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旅游产业具有经济文化一体性的特点,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扩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三是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而旅游产业是一项绿色产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压力较小,可以有效地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四,是因为服务全市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需要。特色文化大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要奋斗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特色文化大市?如何来建设特色文化大市?要回答这些问题殊非易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和开发,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其形式和内容,使之真正成为永不衰竭的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特色文化大市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一手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展示,一手抓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就后者而言,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依托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和传承、传播文化的范例,比如镇北台、红石硖、白云山等,但这些相对于我市广阔的国土面积、丰厚的文化遗存来讲,仍显得有些单薄,也与我们所要建设的特色文化大市目标相距甚远,非常有必要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把一些文化遗存集中度高的地区纳入到全市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而**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前所述,全市像**这样集如此众多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于一身的县份并不多。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选择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特别是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需要。

二、怎样发展旅游产业?

(一)发展的原则及思路。(1)、坚持“大手笔策划、高起点规划”。有没有一个好的策划和规划,直接决定着一个景区或一个景点的开发和建设的品位乃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旅游资源特别是文物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唯一性,一旦开发失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2)、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于我们的人力、精力、特别是财力和经验有限,不可能全面开花,所以必须要循序渐进,先行启动那些投入小、难度小、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再逐步启动那些投入和难度相对较大的项目。(3)、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很强,要求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旅游产业的专业性也很强,而且往往投入巨大,政府既没有财力、更缺乏能力大包大揽,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搞好策划规划、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具体的项目开发必须交由那些有实力的、专门从事旅游产业的企业去搞。(4)、坚持“高档次建设、精品化开发”。旅游产业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精品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游客往往人满为患,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反之则举步维艰,陷入恶性循环。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开发和建设的始终,而决不能因一时之困难随意降低标准。(5)、坚持走互利共赢、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路子。加强与我市的米脂县、佳县以及山西的柳林县、临县等相邻县份的合作,打造红色旅游、黄河风情游、古城(镇)游等精品旅游线路。(6)、坚持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路子。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

(二)发展目标。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搞建设”的总体要求,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县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三)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成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公、检、法以及文化、财政、经发、交通、水利、林业、环保、供电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为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充实力量。给文化局加挂旅游局的牌子,同时增加编制,充实人员,明确职责,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3)加大投入。从2008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用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市投资以及从金融机构融资。(4)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以达到在统一全县干部群众思想的同时,赢得中、省、市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经过努力,截至目前,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初步成效,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在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后,拥有上市公司西藏旅游股份和雅鲁藏布江旅游航线的北京国风文化旅游集团已与我县就**石城、黄河漂流、横沟温泉三个旅游项目的开发签订了开发协议,规划设计、征地等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届时,**将真正成为榆林特色文化大市的重要支柱之一和黄河沿线上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第三篇:泾川县旅游产业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中共泾川县委泾川县人民政府

(2009年6月)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总人口34.89万人。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国道312线及在建的银武高速公路、西平铁路横贯全境,是西兰银三大中心城市交汇处和陇东重要交通枢纽。旅游资源富集,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西王母文化遗存引起海内外民俗界的高度关注。古泾州城北大云寺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铜匣、石函及14枚佛祖骨舍利为国宝级文物,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沟生态风景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泾川完颜民俗村是全国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泾川温泉常年恒温38.2℃,是含活性微量元素氟离子重碳酸钠型医用泉水,素有“东有临潼贵妃池,西有泾川王母泉”之美称。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先后建成了大云寺博物馆舍利塔及塔前建筑、王母宫前区广场及游客中心、回中广场及汭河橡胶坝,实施了田家沟景区二期开发,初步形了以王母宫、大云寺景区为轴心,以南石窟寺、田家沟、温泉休闲度假区为依托的旅游景点体系。目前, 全县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三星级旅游饭店1处、涉外旅游定点接待单位2处。200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5.58万人(次), 1

旅游综合收入达3117.108万元,占全县CDP的1.3%。

泾川旅游产业开发还存在许多差距和问题。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滞后。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在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宣传促销上投入有限,景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欠账较多;按照规划,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17.1亿元,而全县每年财政收入仅为4300多万元,难以支撑旅游产业开发需要;近年来实施的重大旅游开发项目中,政府投入比例占90%以上,社会化投融资较少,大旅游的开发格局还没有形成。二是旅游景区搭接不够紧密。县内主要景点在相互对接、整体包装、对外宣传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品牌优势,旅游要素没有有效整合,旅游产业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步伐较慢,缺乏整体吸引力;县内景区与省市外景区之间互动联系较少,搭接不够紧密,县外散客较多,旅游团队较少,没有较好地融入西兰银旅游精品线路和西部省区旅游大市场。三是旅游整体包装滞后。个别旅游景点特色不够明显、旅游娱乐项目较少,旅游纪念品开发投入不足,旅游产品包装层次不高,旅游接持能力有限,旅游服务水平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发展思路:以建设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文化做支撑,配套夯基础,宣传树品牌,整体上水平,努力打造“王母故里、佛教圣地、生态乐园、温泉仙境”旅游品牌,深度挖掘西王母、佛教、生态等地域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景区,搭接精品线路,做大做强旅游板块,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四星级旅游饭店2处,接待游客9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2.2亿元以上,占全县GDP 3%以上。到2020年,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处、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接待游客规模达到1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占全县GDP 3.5%以上。

工作重点:

一是狠抓规划编制。精心编制全县旅游文化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精做细王母宫景区、大云寺景区、田家沟景区、温泉休闲度假区4个景区和南石窟寺、完颜民俗文化村、红二十五军四坡纪念地3个景点详细规划,为泾川旅游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狠抓景区建设。全力实施大云寺博物馆二期工程、瑶池景区综合开发,加快田家沟景区二期开发,建成瑶池金母殿、三清殿,实施星级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项目,全面建成大云寺—王母宫和田家沟2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加快建设南石窟寺、红二十五军纪念地、完颜民俗文化村等景点建设,形成四大景区与三大景点相互支撑的泾川旅游景点体系。

三是狠抓宣传推介。精心组织参加“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全力开展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发展旅行社团,加大与县外旅游市场对接,融入周边及西部旅游精品线路,每年吸引省外游客2万人、海外游客1万人组团来泾观光旅游。

四是狠抓行业管理。组建旅游行业协会,壮大职业导游队伍,强化旅游行业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每年新开发旅游产品不少于5种,加速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形成独具魅力的泾川特色旅游品牌。

三、重大政策建议

1、泾川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摇篮的腹地,具有深

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古泾州城大云寺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铜匣、石函及14枚佛祖骨舍利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泾河两岸的百里石窟长廊记录了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原始形态,完颜村为中国西部保存最为完整的完颜后裔民俗文化村,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请求将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大云寺、王母宫、完颜民俗村等纳入国家重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范畴,在文化资源抢修、保护、开发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2、泾川县旅游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但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欠账较大。为了加快旅游产业深度开发,尽快培育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建议国家设立西部旅游发展扶持基金,加大对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促销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重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同时,将我县境内的红二十五军四坡战役纪念地纳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体系,将田家沟、官山林场旅游开发作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教育的重点项目,将完颜民俗村开发纳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项目,多安排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对泾川县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扶持。

四、请求支持的重大项目

请求支持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泾川县交通十分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历史遗存丰富,旅游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全面实施泾川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扩大城乡就业,带动第三产业长足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该项目计划投资17.1亿元,实施

5大景区建设,建成旅游景区总面积84.55平方公里。其中大云寺景区规划占地约2平方公里,计划建成舍利塔、主展馆、大门、钟鼓楼、碑亭、附展厅、管理服务中心、接待中心、停车场、景区广场等,概算总投资5.5亿元;王母宫景区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计划建成回中广场、汭河橡胶坝工程、游客中心、蟠桃园、瑶池园、七仙园、鼓楼、万树园、过水殿、十二重玉楼、天池、摘星楼等,概算总投资3.6亿元;田家沟生态风景区规划占地41.05平方公里,计划建成桃花园度假村、商贸区、水保展馆、水上乐园、狩猎场、滑索,配套实施景区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等附属工程,概算总投资 3.2亿元;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开发规划沿312国道5平方公里,建成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及罗汉洞、温泉开发区境内僧房窟群7个保护点,在各景点实施围墙、加固山体、栈道、三通等工程,建成长廊全景微缩景观,绘制长廊全图国画专卷,在南石窟寺景区建设集会朝圣广场、游客中心、仿古式餐饮商贸服务区、大型生态停车场等,概算总投资3.6亿元;红二十五军长征四坡战役纪念地规划南起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北至王村镇掌曲村,全长31.5公里,建成红军楼、吴焕先陵园、烈士陵园、红军桥、红二十五军军部纪念馆、红军食堂等十多处景观,概算总投资0.6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景区旅游总收入达到2.3亿元,年创税1215万元,并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年实现就业1.5万人以上,全县人均旅游综合收入800元以上,每年帮助城乡居民实现增收200元以上;有利于提升泾川对外知名度,优化发展软环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第四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4-2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目前,*县正在积极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本文在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探讨了*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连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好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为目标,在“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以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新村观光游、古豳文化游为四大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使我县旅游产业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

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工程建设,对包括马栏革命纪念馆在内的部分革命遗址进行了维护和重修,完成了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程,马栏旅游景区直观坡面绿化,阳坡头关中分区旧址景区绿化、广场修建、窑洞维修,以及转角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建设项目民宅拆迁,窑洞维修等建设任务;先后建成了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库淑兰剪纸展览馆、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西大门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使旅游景点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3、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产业增值明显

我县先后在西安、深圳举行了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强与大型旅游集团对接,借力发展取得新进展。同时,注册成立了*县首家红色旅游商品民营企业——红色马栏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商品设计及研发、土特产品包装与销售,先后开发了10大类100多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上半年,我县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目前,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宾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及一些景区接待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我县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开发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我县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或村庄中,普遍存在交通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低,迂回曲折,通行能力差。一些景区、景点开发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有的连吃、住、行等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我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吸引力

一是星级旅游产品少。二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一些山水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三是旅游形式单一,游览、购物和娱乐相互脱节,游客享受不到 “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对消费的拉动力不强。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组织管理松散

由于我县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管理、策划、促销、导游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滞后,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调查了解,我县从事旅游景点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大多以实现就业为目的,懂旅游,爱旅

游的从业者很少。一些景点管理松散,经常出现大门紧锁,无人值班的现象,让游客尽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4、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有大幅提升,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产业开发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地人民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社会资金不能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近两年,旅游招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投入运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5、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由于受县域财力限制,旅游宣传促销范围有限,在周围各省媒体上未能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宣传促销不到位,策划的效果水准不高,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在外影响力不大。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旅游市场拓展不力。

6、环保意识淡漠,环境质量下降

宜人的气候、整洁的城市、清晰的空气让许多游客对*县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态文明是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车辆的增加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这一优势将面临挑战。县城交通枢纽迎宾大道每日大量汽车高速行驶,从早到晚空气中尘土弥漫,市政部门没有洒水车配合清理,致使我县的空气质量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旅游业被誉为“一业兴而百业旺”的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

可广泛吸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旅游业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的产业,可促进城市购买力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也被誉为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使一些濒临消亡或已经失传的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得到抢救和挖掘,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展好我们的旅游产业。

2、突出重点,抓好“马栏——石门”两点一线的建设

虽然*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令人精神振奋。马栏红色旅游和石门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政府支持有力,发展势头良好;各界人士关注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周边的环境也明显改善。我们要再接再励,抓好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建设旅游发展配套设施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善接待服务条件,实现城镇硬件设施与旅游配套功能一体化。首先,要抓好以交通为中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先安排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对现有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扩建。贯通县际之间的快捷通道,抓好旅游专线公路升级。二是在加强现有景区景点旅游公路管护的基础上,以全面实现油路改造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旅游线路公路质量和等级,尽快修通景区与景点之间,景点与干线之间的公路通道,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三是要规划旅游专线和旅游循环线路,并设置旅游专线公交车,方便本地游客需求,大力拉动旅游内需。其次,要在县乡大力发展设施完备的宾馆、饭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家旅馆的建设,要注意农家旅馆的卫生条件,加强对农家旅馆的服务质量的监督;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对现有餐饮的品种及种类进行改造,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饮食文化的内涵。再次,强化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加强景区、景点的精神文明建

设,大力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服务氛围。

4、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建立旅游人才与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导游、服务、文艺三支专业队伍建设,着重培养策划、管理、营销三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针对目前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从旅游院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县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尽快培育一批优秀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

5、创新融资体制,扩大资金投入

深化旅游融资体制改革,广泛采用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强化内引外联。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景区、景点,采取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扩大资金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6、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

尽快建立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要创办旅游日、旅游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制作精美画册、拍摄专题片、联络新闻媒体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本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不断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增加客源。

7、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一个健康的旅游产业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各个职能部 5

门和全社会的力量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势力。

2015-4-2

第五篇:全县旅游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质。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政策机遇,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形成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优越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具备了良好的资源、政策和工作基础。

第一,在资源禀赋方面。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古动物化石点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有野狐峡、、、仙姑山、、生态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据考证,地处在关山深处的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根雕、剪纸、刺绣、罐罐茶、洋芋搅团、核桃包子等民间工艺品和风味食品,都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第二,在发展环境方面。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而且,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旅游进入了大众旅游的快速发展期,能够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此,省、市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了扶持投入力度,特别是我县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分别被纳入《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20)》和市关山旅游经济区,市上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把风景区开发建设纳入全市旅游工作重点来谋划。同时,周边县区开发和利用崆峒文化、成纪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工作十分活跃,旅游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在工作基础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上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县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人文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立了省陇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县览胜》、《诗话》等系列丛书。按照加快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河风情线、公园,完成了景区

一、二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雷神山生态园,建成国家3A级景区生态园、2A级景区公园,景区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建成三星级宾馆2座,二星级1座,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近几年全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看,“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益完善,以广场、生态园、公园及河、风情线为点,旅游专线为线的“四点一线”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趋于科学。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北京旅游学院专家、教授,编制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投资120万元,委托北京大地景观规划设计院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了《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暨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已完成了初稿,年内可通过专家评审,为景区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大项目带动,发展要素日益完善。投资6000多万元,打通了旅游专线、完成了广场建设项目,建成了风情苑、玄峰山森林浴场、生态园和河风情线等。双风山公园、生态园、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验收。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区域中心小城市为统揽,建成了“四馆两中心”等一批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三是坚持大力度整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修订完善了《县景区开发优惠政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旅游经营单位专项整顿,加强旅游市场和服务从业人员管理,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四是坚持大手笔运作,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坚持每年组团参加西安、银川、兰州、成都等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宣传推介会,制作了宝鼎和瓷板画、芦苇画、粮食艺术字路由纪念品。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旅游节、“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论坛。举办了中国著名摄影家走进采风活动暨旅游风情摄影大赛。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阳光卫视等境内外知名媒体上,对全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域文化进行了专题报道。

总之,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要经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而我县旅游产业刚刚起步,还处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景区(景点)规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齐全、符合县情、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整合全县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控制详细规划,尤其是在加强与交通、文化、农业、林业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的同时,重点做好关山旅游经济区和、玄峰山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提高景区开发质量,增强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审批不准实施,项目未经审查不准动工”的原则,切实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充分发挥规划对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2、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侧重的整合资金主攻旅游产业大项目。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重点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兴办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3、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彰显特色,强化功能,丰富内涵,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思路,重点实施一批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景区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汭河旅游观光长廊、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8个过亿元项目,将、、、等景区有机连接起来,初步形成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讯建设。把完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重点实施、、三条旅游道路,加快建设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组建旅游客运公司,配套建设通讯基站、公用电话和电子触摸屏等通讯设施。三是加快旅游标识建设。按照景区标识建设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务特点,紧密与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干道路相衔接,规范设置景区标识指示牌和导览牌,方便游客通行。

4、完善服务设施。重点解决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一是积极发展住宿餐饮娱乐。大力发展星级旅游饭店、经济型宾馆和“农家宾馆”,形成以星级宾馆为龙头,旅游环线经济宾馆为主要组成部分,景区周边“农家乐”为补充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积极挖掘关山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建立、、三个特色饮食区,开发核桃包子、洋芋搅团、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托艺术团,积极实施避暑养生、休闲娱乐、民俗演绎和游客体验等参与和互动较强的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活动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艺品和绿色原生态特有产品,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开发上,重点开发工艺陶瓷、书画、挂历、台历、社火脸谱、刺绣、荷包、皮影以及民间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在特有纪念品开发上,主要是依托药材种植园区和药材种植产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开发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药材等各种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产业连市场、引游客、增收入的良性发展格局。

5、强化宣传促销。实施市场开发战略,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为目标,加强旅游宣传品制作,加强营销策划,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一是加强节会宣传。通过举办、参展各类旅游节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炼鲜明的主题口号,积极参展促销。二是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参展促销,请进来考察踩线等方式,重点开发西安、宝鸡等一级客源市场,还要积极培育开发二级客源市场,加大与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揽游客。三要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加大旅游电子工程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加大网络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制作一批反映旅游特色的旅游风光片,依托大台、大报、大刊、大网等主要媒体,组织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群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林业局廉政风险点下一篇:老员工座谈会方案